03.05 幼儿园接孩子时,被告知班里其他小朋友都上台讲故事了,只有自己家的孩子害羞没讲,你会怎么做呢?

媛媛的LOVE


可能老师这样讲,家长心里会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又觉得老师在告状,觉得反感。如果你会这样子想,其实就已经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了。

一、理性对待问题

本质上来说,老师讲这样的话,只是在反映孩子的情况,也防止了孩子回家瞎说:“全班都上台讲故事了,我就没有去讲。”如果等孩子这样说的时候,估计家长们就不是不好意思了,而是觉得孩子得到不公平的对待了。所以,理性点去对待这个问题。

二、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形式却不同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在群体中(包括家庭)寻找自己的定位。但是大家都误会了一点:“表现”不一定就需要在公众场合上。例如我家女儿,遇到生人的时候她总是羞答答的,可她却很细心,一次吃饭,对方的嘴巴粘了个米饭,女儿就拿着纸巾给人家说明情况。而我家儿子呢,就大大咧咧的,俗称人来疯。

三、不敢上台的原因有二(含解决方式)

1. 性格内向

性格内向的孩子,本就不善于在人前表现自己,这种公众场合目光聚集的地方,会让他们浑身不舒服。就好像都是做销售,有些人可以直接大方的和陌生人搭讪进行陌拜,而有些人连开口都难。

性格内向的孩子,适合做一些比较安静的事情,比较少抛头露脸的事情。家长不需要过于紧张,就好像一出戏,总有台前幕后之分

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迫孩子上台去讲,那么其实并不是为了孩子好,更多的是你自己好面子,觉得自家孩子落后了,自己得挨批评。这种错误的观念,最后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从不喜欢上台变成了“恨”上台。

2. 不够自信/过度追求完美

另一种原因,是孩子对于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他们总会觉得自己讲不好,会被笑话,还有一些孩子会认为自己不熟练,必须要完美的讲出来才可以上台。

例如我女儿那该死的处女座强迫症+极度追求完美(= =1)。一次幼儿园讲故事,和题主一样,她也不上台,最后哭得死去活来。事后我就问她了,为什么不想上台讲,她的回答是:“我不会讲。”

这就简单多了,培养讲故事的信心就可以了(为什么不是培养讲故事的能力?因为她在家总是不自觉的就开讲,而且讲得非常非常好)。每个晚上睡前故事,从过去的爸爸妈妈讲,变成了她和弟弟轮流讲,大家就围着坐床上,她站起来讲。什么白雪公主、小蝌蚪找妈妈、青蛙王子等等故事,从头到尾,有声有色有动作,连细节都不带落下的。在讲完之后,我们就给她鼓掌。让弟弟轮着讲,当然,弟弟那蹩脚的表达能力,闹出了不少笑话,这也从侧面让她看到自己是很强的。

终于,这个学期又讲故事了,还要画插画来讲,当天老师就表扬她了,全班就她讲得最流利。


淅爸育儿记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头一热。我在想这个问题就象专门为我提的一样。

我家小儿子6岁了,正在上幼小衔接班。前不久一次去接儿子放学,班主任段老师拉住我说:“涵涵爸,我们这个星期是故事周,要求每位小朋友在家里练习讲一个故事,然后上讲台分享给班上的小朋友听。班上的所有小朋友都讲过了,可你家涵涵一次都没有举手,是不是在家没有认真练习呀?”我一脸茫然!这个问题我还真不清楚!因为平时孩子的学习妈妈管得比较多一些。

我家孩子性格有点内向,表现欲不是很强。我在想他是胆怯了吧!看来得想个好点的办法来帮帮他了。

回家向孩子妈妈问起才知道,上周五老师就在家长群里把任务布置下来了,而周未娃娃也练习过了,能够熟练的讲出妈妈教给他的故事了。是什么原因让他迟迟没有上台和小朋友们分享呢?

吃过晚饭我把孩子叫到了跟前:“儿子,班上小朋友的故事讲得好吗?”“还行吧,有的小朋友都没讲完”孩子眨巴着眼睛望着我说。“那明天是不是该你讲了?你准备好了吗?”儿子不说话,只是那么直愣愣的望着我。我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于是,我叫来了孩子妈妈,奶奶让他们都坐在沙发上,我站到了他们对面开始讲起了故事,我讲完故事孩子妈妈带头鼓起了掌。我讲完了又让孩子妈妈上来讲。妈妈讲完了,我看着有点心动的孩子:“涵涵,该你了!”儿子怯怯的站到了我们的对面,妈妈给他起了个头,他就顺着讲下去了!儿子讲完,我们全家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去接孩子,老师高兴的对我说:“涵涵今天表现不错,故事讲得很完整”

总结,①多了解,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上台讲故事呢?为什么胆怯呢?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多鼓励,多鼓励孩子能增强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让他感觉“即使讲不完整”,也一样能得到同学们的掌声的。③多引导,以身作责,亲自示范,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参与欲等……




第219个傻哥


这种事经常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和老公都已经习惯了。

前两天和老师见面的时候还专门讨论过儿子的害羞问题。

老师说,孩子害羞有时是一种性格,无需过度干涉。因为害羞的行为在婴儿和儿童中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经常看到,婴儿可能会拒绝陌生人抱,在公共场合中哭泣,或者通过藏起自己的头,转身或闭上眼睛来避免与不认识的人进行互动。

当陌生人出现时,儿童可能不想说话,躲在父母的身后,或者避免参加不熟悉孩子之间的游戏。我的儿子就经常躲在我身后,有时甚至在电梯里也会努力的挤到我后面藏起来。而女儿就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行为。

只能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都是一个妈,可是性格气质却完全不一样。

所以,当孩子避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在交朋友时遇到麻烦,或者宁愿坐下来观看别人的游戏时,我们应当尽可能理解他们。

1. 害羞没有错

所有孩子都不一样,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害羞。这只是他们气质的一部分,这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独特方式。父母应当接受这种情况。

通常,一个害羞的孩子,在认识新朋友或熟悉新情况时,常常需要会“热身”。这意味着最好将这些孩子描述为“慢热”而不是“害羞”。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会使他觉得自己出了点问题,或者对羞怯无能为力。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

2. 害羞地抚养孩子

害羞并不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是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他人互动时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在。

家长可以这样做。

  • 对小孩子们来说,给他们时间感到舒适。不要把他们直接推倒陌生人或场合就不管了。相反,鼓励孩子在自己身边玩玩具,慢慢适应。

  • 与孩子一起待在陌生的公共场合,例如游戏小组,鼓励孩子探索。随着孩子变得更加舒适,可以在短时间内逐渐离开。例如,当您的孩子在地板上玩耍时,与其他成年人坐在椅子上。如果需要,您可以回到孩子身边。

  • 让您的孩子知道他感觉是正常的,这将帮助他处理自己羞怯的感觉。例如可以说,我看到您感到有点害怕,因为您不知道参加聚会的人是谁。我们先看看吧。

  • 不过,也要避免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分舒服。因为这可能会鼓励他们的害羞行为。

  • 家长可以赞美勇敢的行为,例如孩子回应他人,进行交流,尝试新事物或远离家长玩耍。赞美要具体,比如可以说,我喜欢你向公园里的男孩问好的方式。您注意到这样做时他的笑容了吗?等等

  •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社交行为模型,以便孩子可以观察和学习。例如,当有人向家长打招呼时,一定要积极地回应。言传总是终于身教的。

  • 如果其他人说孩子很“害羞”,请当着孩子面前纠正他们。例如,“不,他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热身。一旦适应了,就会很高兴玩。” 这样可以向孩子传达信息,表明自己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并愿意等待孩子准备就绪。

3. 给学龄儿童的提示

  • 鼓励他们在家或朋友家玩游戏。如果孩子被邀请到朋友家中,那么如果家长一起去的话,他可能会觉得更舒服。随着孩子慢慢适应了社交活动,家长可以逐渐减少与他在别人家呆在一起的时间。

  • 和孩子一起在家里练习演讲或课堂演示。这将有助于孩子在必须站起来上课时,感到更加自在和容易。

  • 鼓励孩子做一些课外活动。尝试找到鼓励社会行为的活动,例如,篮球、足球等团体活动。

  • 在社交聚会之前为孩子提供帮助。告诉他们,“人们今天想与你交谈。记得当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他。如果不这样做,他可能会认为你没有听他的话。”

  • 避免与更自信的兄弟姐妹或朋友进行负面比较。

  • 鼓励采取甚至减少羞怯的小步骤,帮助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4. 当害羞可能是个问题时

如果孩子害羞的举止造成了他或父母很多困扰,或妨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害羞就可能是个问题。

例如,在以下情况下,害羞可能是个问题:

因为害羞而无法去陌生场所;

在社交场合(例如聚会或学校)中表现出焦虑的迹象;

孩子说他感到孤独,但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孩子一起活动;

孩子觉得他无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一些害羞的孩子可能还会继续发展出焦虑症状。

因此,如果孩子的害羞行为严重且难以改变,那么可以与全科医生,儿科医生或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交谈。

或和孩子的老师讨论解决办法,考虑造成孩子行为的其他可能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还是要接受孩子的性格。不要逼迫他们成为不是自己的样子。

接受孩子,也让孩子接受自己,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木桥故事


我还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孩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班里组织话剧表演,每个小朋友都安排了角色,有台词的那种,只有我家孩子安排了一个没台词的角色:“路边的石头”,就是只需要蹲在那里就好了。

接孩子的时候,我开玩笑似的问了问老师:“为什么给孩子安排这样一个角色?”

老师说:“因为孩子害羞,不敢开口讲,所以特意给他设计了一个不用说话的角色,只需要蹲在角落里就好了。”

我就跟老师说:“其实没关系的,这次害羞,多练几次就好了,其他孩子都有说话的角色,孩子不说话,他自己估计都不好意思呢。”

老师后来还是给了孩子机会,让他有机会能够在话剧表演上张口说话,虽然不多,就一句台词,好歹张口说话了吧?

我认为:这种事情虽然小,但是,毕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果家长可以用恰当的方式与老师表达一下内心的想法,老师一般都是通情达理的,也会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也不想过分为难谁。

但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觉得家长还是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与老师沟通的方式,要是理性客观的,不要带太多自己的情绪。

有很多幼儿园老师特别害怕跟家长沟通,因为家长一上来就问:“你怎么没给我孩子发言机会啊?”“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其他孩子有机会我孩子没机会?”这种语气让老师觉得很不舒服。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可以陈述事实,心平气和地跟老师沟通,一般老师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

第二、平时就要注重与老师进行沟通,而不是遇到事情的时候非常唐突地与老师进行交涉,这会让老师有一种“问责”的感觉。

孩子上幼儿园期间,我几乎每次去接孩子都会停下来跟老师聊一会儿,聊聊孩子今天的表现,有哪些不足,哪些进步,有哪些搞笑的事情发生,聊得多了,跟老师也像朋友一样可以自然地交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会自然地在谈话中带出来,不会显得非常突兀。

第三、与老师沟通的内容,要以孩子的成长有关,就事论事,老师比较容易接受。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以孩子的成长为共同任务,只是老师和家长有时候的着眼点不同罢了,但这不影响双方的相互配合。如果家长对老师的某次安排有意见、不满意的话,不妨直接说出来,就事论事地跟老师进行沟通、探讨,老师一般是可以明白你的意思,并且尽量达到家长与老师的双方意见融合。

结语

孩子还小,幼儿园班上像咱们家一样大的小朋友有二三十个,有的时候,老师也难免会有所疏漏,及时有效的沟通既能够避免孩子的失落,又能够解决老师的一些难题,其实是好事,只要家长表达适宜,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效果的。

祝您好运!

我是人鱼妈妈,文学硕士,80后辣妈。专注家庭教育研究,关注我吧!

人鱼妈妈


顺其自然,平常心对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因为害羞不上台去讲,不代表孩子不会讲,只是孩子不喜欢上台讲。


成年如我们,面对众人,上台讲话尚且困难,对幼儿园的孩子何必苛求。


害羞是一种性格,只要不是特别严重,适当引导一下就可以了。年龄稍微大点,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然会有所改变。


我儿子幼儿园时,排练舞蹈,平时练的挺好,一道上台就往后缩,打死都不上台。


有一次,他们小班六一汇演,地点在一个酒店礼堂。儿子哭了很久,才跟着老师去后台化妆。


我就去观众席,等待他们演出。轮到他们上台,我拿出手机准备拍摄,在镜头里看了半天:我儿子去哪了??放下手机又找了半天,确定没有。


这时,一位我认识的阿姨,领着他过来找我,上来给我一顿训:“你俩怎么看的孩子,他自己跑到观众席最后一排去了,哇哇哭着找爸爸妈妈,这得亏我看见了,孩子丢了你往哪找去?!!”


舞台结束我就去找他老师去了,老师特别内疚,说孩子上台前还在哭。轮到他们表演,没办法,她就把我儿子交给另外一个老师了,结果那个老师没看见,他自己就跑出后台了。


这真的让人后怕。一个表演而已,不去就不去,何苦逼着孩子必须上呢!后来,他们学校的表演,该怎么排练怎么排练。他想上就上,不想上我也不强求。


只有当害羞严重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才需要家长和老师特别关注与引导。


1、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强调孩子害羞


孩子小时候对自我的评价,受外界尤其是父母对自己评价的影响很大。


如果孩子遇长辈、朋友,家长想让孩子打招呼,而孩子却害羞的躲了起来。家长这时候,一定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跟别人解释,说:孩子是害羞了。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暗示,“我是一个害羞的人”。


而是应该换一种说法,比如说:我们家孩子正在学习跟人打招呼呢,下次就能学会了!这次你们多担待哈!


孩子就会认为,打招呼是一项技能,是可以学会的。

2、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与外人接触


玩耍,是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最好方式。


我儿子9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带他去游乐城堡(低幼区)玩。那个时候,他还只会爬,并且也不会说话。在里面玩的也很嗨,不停地往人堆里扎,看看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爬的比别人跑的还快。


幼儿园期间,我基本我能到的地方,都带着他去。跟人打招呼,跟小朋友交朋友,都不在话下。

而且不管我们去哪里玩,他都能在玩耍的几个小时里,找到一个固定玩伴,极大地锻炼的他的社交能力。


3、多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本身就害羞的孩子,家长的焦虑失望,对孩子而言更是灾难。


害羞不是孩子的过错,是孩子成长发育的一个心理阶段。只是每个孩子表现的轻重不一样。家长和老师平时要多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害羞的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很大的改善。


我儿子上幼儿园之后,只要是不涉及上台表演的问题,他都还表现的不错。一上台,就缩没了。


后来,为了帮助他在小朋友面前表演,我和他一起准备了他喜欢的自然灾害题材的小故事。我画了几幅示意图,在他表演的时候,我在旁边充当展架,也是为了陪伴他,让他有安全感。


那次,他完整的把我们准备的故事展示出来,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从此,他对于上台表演这件事,不再那么地抗拒。


现在上一年级,我给他报了语言艺术课外班,能够锻炼孩子说活的能力,登台表演的机会很多。他现在在班里,越来越喜欢在台上给同学们分享故事、成语等内容。

所以,平时家长要给孩子多一点鼓励。有机会,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第一次登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害羞不是错,面对孩子害羞的个性,家长不必过于焦虑。


帮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重要的就是接纳孩子、理解孩子,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鼓励孩子,不要以孩子在人前展示为标准,只要孩子能很好的跟老师和同学相处就可以了。


上不上台,有什么关系呢!



素人远兮


如果是我,在听老师讲完之后,我首先心疼的是孩子,我会在见到他(她)之后给他一个抱抱。

我小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害羞的女孩,但从小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经常担任学习委员、课代表等职务。记得初中的时候,班主任主动给我报了一个演讲比赛,当时也不好说什么,稀里糊涂答应了。

备赛的那一个星期,紧张、忐忑,演讲稿被我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比赛那天下雨了,我以为比赛会就此取消,结果比赛改在了一个室内礼堂进行。最终我还是参与了比赛。虽然最后没有取得名次,但那次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刚一上台我就很紧张,大脑瞬间空白。时间仿佛静止了。最后我索性心一横,也不想那么多了。我直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稿子讲解了出来,虽然疙疙瘩瘩,但我战胜了自己——我讲完了。

这种心情,我现在想起来记忆还是非常深刻!

所以,有时候我们太在乎自己的面子或形象,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压力。

你的孩子在面对那么多人上台的的压力下,肯定自己也是想上台的,只是尝试了很久,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最后还是没有勇气站上去。

其实不少孩子小的时候胆子都是非常小的,特别是女孩。害羞的孩子遇到交际场合会感到紧张,这类孩子在家里或者私底下可能非常健谈,但一到外面的世界就会丧失安全感。这时候家长就要想办法去保护孩子的自尊。

  • 首先注意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告诉孩子你胆子很小,不要一直强化这件事情,而是要在孩子表现强大、为突出时候对孩子给予鼓励,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一个正面的肯定。给予孩子自尊心的满足。

  • 其次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害羞的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比较难适应。家长一定要提前带孩子熟悉,或者给孩子模拟一些会遇到的情景,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 平时在家也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陪孩子的时候可以与他一起进行命题式话题演练,让他熟悉整个演讲的流程。这样也不至于在真正的演讲时胆怯,完全不知道讲什么。

  • 孩子害羞表现得比较突出的话,可以带孩子有针对性的参加适合他这个年龄的演讲培训班。

《害羞的孩子:帮助儿童战胜羞怯》的作者沃德·K·斯沃罗博士指出:虽然我们通常把害羞视为一种社交交际障碍,但其实害羞的孩子往往会成长为敏感和善解人意的成年人,因为他们拥有细腻的内心世界,他们会花时间去分析为什么某些人会做某些事情,而且具有奇妙的想象力。

想要一个害羞的孩子,立刻变得活跃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只是施加太大的压力,只会让孩子更加抵制。情感引导式教育倡导者金伯莉·布雷恩认为教育容易害羞的孩子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1. 体验新鲜事物时,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2. 倾听孩子的诉说,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也不想害羞”,或者“有时候我也会在刚开始的时候感到不好意思”.

  3. 和孩子一起尝试角色扮演游戏,操练如何应对不同的场景,例如在学校里面结识一位新朋友。

  4.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你可以换一种说话方式,例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的热身罢了",或者"我知道你不喜欢别人盯着你看"。

  5. 耐性。虽然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需要额外花费一番气力去计划,但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6. 鼓励你的孩子在和成年人交谈时进行眼神交流。

  7. 选择一所适合他的幼儿园。害羞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下一样可以茁壮成长。尽量选择小型班级,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害羞性格,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8. 关键的一点,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变得活泼,也不要逼着他去和人家交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我是颖妈,心理咨询师,育儿达人,坚持日更育儿知识,希望我的分享和建议能帮助到更多的妈妈。喜欢我的回答,记得关注我,感谢!

颖妈谈育儿


首先,不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回家后也不要立马提这个事情,也不要问原因,很显然孩子因为害羞没讲,他本身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表现不好,家长若要再提就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怕父母因为自己不够棒,不喜欢自己。

然后呢,过几天找个合适的时机,你给孩子讲故事,讲完后孩子肯定会给你鼓掌,你就乘机说妈妈小时候第一次讲故事的经历,不但没有敢上台,甚至讲到最后都哭了出来,不过即使这样,妈妈依旧把它讲完了,后来,妈妈慢慢开始练习讲故事,先给家里人讲,家人会给我提意见,我改正后再给小朋友们讲,后来妈妈的故事越讲越棒,你只要多加练习和准备,一定可以比妈妈讲的还要好。

最后,我想说,我第一次讲故事是真的哭了,全班哄堂大笑,但我哭着讲完了,老师还表扬了我,本想着回家后妈妈也会表扬我,可是她却嫌我讲故事哭了,说我表现不好,如今我孩子也在上幼儿园,看到这题,回想当年情形依旧唏嘘不已,所以面对宝宝,我总是鼓励,去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很少批评,即使他做错了,也会让他先解释为什么,孩子做任何事情第一次都不可能完美,要接受这样的结果,慢慢去引导他改变,这样才是一个明智聪明的父母。


木子妈妈说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勇敢、大方,敢于表达自己,但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必须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或者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意愿,这对孩子来收都是不公平的,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

之前,我家老大在读幼儿园时,他们班上有一个女孩特别内向,六一演出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敢登台,这个女孩说什么都不去,再催就会哭,最后老师就放弃了,让她一个人在台下看小朋友表演。后来,女孩的妈妈知道了,就非常生气,质问老师为啥没让她家孩子上台,老师解释后,她却觉得是老师排斥她家孩子,反反复复一句话:“我就问你,别人家孩子都让上台,为啥我家孩子不让上台?”

如果我家孩子非常害羞,不敢上台表演,那么我会先问问孩子到底是怎么 回事,对家长来说,可能觉得让孩子上台表演并不是多难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大的挑战,走上台需要克服很大的恐惧。我们不应该强迫孩子必须要站上台,而是应该多鼓励孩子,做好与老师的配合,注重培养孩子的信心,多鼓励孩子,孩子有了自信,逐渐就会变得胆大,敢于表达自我了。




沛泽妈读心理


我是比较行动派的,首先感谢老师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再回家搞清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找到问题症结,然后练习!

我觉得讲故事是技术活,不仅仅是害羞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讲。

讲故事其实挺难的,孩子一开始不知道什么叫讲故事,你让他随便讲,他更不知道怎么讲了!就算上了小学你让他讲,他还是从头到尾给你念一遍,不能三言两语说清楚,更别说加上表情绘声绘色表演了。

我家小子一年级的时候也是对当众讲话很发愁,一提起这事,他就跑掉把头埋进沙发里,或者被子里。后来我们了解到他是不知道怎么讲。

那就练吧!

一、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创造机会在家多练习

从讲几句话的小笑话、谜语、绕口令开始练习,利用招待客人的机会、和邻居打招呼的机会,过年拜年的机会多说话、组织语言。

二、先照着稿子念

从简短的歌谣开始记,孩子大点认字认拼音后,再读长一点的故事,把喜欢的故事读熟,记住了,讲的时候才能讲出来

三、每次找出问题总结

一开始是读熟,给他录下来自己看,找问题,比如应该声音更洪亮、哪个地方断句不对、有没有面带微笑站好姿势,像个小播音员一样讲话。练习多了,每次总结一下,不断改进,慢慢就会越讲越好了。

总之,利用各种发言的机会来练习,提前准备,孩子对当众讲话就没有什么恐惧感了。


柠檬茶亲子共读


我家孩子虽然性格不内向但是让他单独站出来做点什么,说点什么还是会害羞,不像有的孩子可以很大方地站在大家目光的注视下进行表演。孩子的这个问题也是老师主动跟我沟通得知的,同时老师也给出有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孩子逐渐更有自信地站在台上去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或其他什么。

老师说可以在家里有意让孩子做个人表演,因为家人都是孩子最熟悉的人,相对来说孩子不会觉得紧张害怕或害羞什么的,心态也会更轻松和放得开,然后慢慢也可以在家里有客人时请孩子表演节目(唱歌,手指游戏,古诗什么都可以),或者去谁家做客的时候引导和鼓励孩子去展现自己,如果家里有其他的小朋友也可以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孩子有了同伴也会变得更胆大些。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家长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对他每次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进步过程进行描述性地鼓励,让孩子在你的描述过程中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做成功了什么,让孩子清楚明白地看到自己是在进步的,这样孩子会更愿意去不断尝试直到越做越好。另外家长也要善于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与优点并去培养,孩子在面对和谈论自己的特长方面时会更有自信,因为这是他喜欢并且擅长的,所以他能自主地滔滔不绝去人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