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其一生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事呢?

胡航科


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霸主,可以说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赶上了好时候

齐桓公刚刚当政的时候的周天子已经是周庄王。周庄王是周王室东迁后的第三代天子。自周平王东迁以来,由于周王实力的减退,周王的权威是一代不如一代,周王室已经无力掌控天下。诸侯没了王室的束缚,可以自由的发展,兼并其他的诸侯国。

(平王东迁图)

在平王刚刚东迁的时候,因为郑国护驾有功,郑国的国君被周王室委以重任。郑国国君于是打着周王室的旗号,为自己谋私利,欺负周边的小国。此时的郑国可以说是第一大诸侯国。但幸运的是,齐桓公当政的时候,郑国已经陷入内乱,实力大减。而春秋时期的另一个大国晋国也和郑国一样,也在处于内乱当中。可以说齐桓公准备称霸的时候,中原并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由于王室衰微,诸侯混战,中原周边的一些部族纷纷向中原发动进攻,尤其是盘踞北方和西方的戎狄和南方的楚国,对中原诸侯国的威胁最大。而周王室又无法组织诸侯来抵御外敌,而一些小的诸侯又打不过这些部族。因此时代迫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来带领诸侯们抵御夷蛮戎狄的进攻。

地利:齐国位置的优势

齐国境内的资源非常丰富。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齐国的位置是既靠山又靠水,可以说是山水通吃。

齐国位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靠海的位置让齐国可以充分利用大海的馈赠。大海除了可以提供鲜美的海产品外,最主要的物资就是盐。齐国利用大海的优势,大力发展煮盐行业。盐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当时齐国的食盐畅销中原。齐国利用盐这资源,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盐,齐国还有一项战略资源,那就是铁。在山东半岛的淄博的山区有着丰富的铁矿石。有着丰富的铁矿石,齐国就可以大力发展冶铁行业。当时齐国境内有多个规模巨大的冶铁作坊。其中有两座冶铁作坊的规模甚至还超过了40万平方公里。大量的铁器为齐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铁农具,铁兵器和铁钱,促进了齐国军事和经济的发展。

除了资源,齐国的位置也为齐国的称霸提供了条件。在齐国刚刚建立的时候,齐国境内还有很多的东夷部族。从姜太公时代开始,齐国就经常与东夷作战。通过多年的战争锻炼,齐国的军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春秋初期成为一支战斗力非常强大的军队。

在平定了境内的东夷之后,齐国可以说就有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在那个年代没有哪个诸侯国可以通过海上入侵齐国。因此齐国可以主要的军事力量主要用于对外的战争。

人和:管仲辅桓公

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齐桓公能够首霸中原,主要是靠的管仲的辅佐。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管仲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 改革齐国的土地制度,实行“相地衰征”,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让平民自由耕种,并按土地贫瘠程度来征粮食税。这样其实是变相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制,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同时根据土地贫瘠程度征税的方式,还起到了调节贫富的效果。


  2. 在原先的国君直属领地和分封给采邑领主的土地基础上建立新的土地制度,加强国君对其直属领地的控制力。

  3. 将全国的平民按照职业划分居住,对于适合服兵役的平民,重点关注他们,不让他们随意搬迁,以保证国家的兵源的稳定性。

  4. 改革军事体制,将原先六级军队编制缩减为五级,强化国家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同时每年定期组织军队进行训练。

管仲通过对内改革,大大增强了齐国的国力。有了强大的国力后,管仲便开始为齐桓公制定对外争霸的策略。管仲给齐桓公对外争霸的策略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即“尊王攘夷”。

尊王就是尊奉周天子。虽然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微,根本无法号令诸侯。但周王室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在诸侯之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威信。基于此,管仲给齐桓公的建议是,要尊奉周天子,对外的征伐扩张要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使得自己出师有名,在政治上占有主动性。

攘夷则是团结华夏诸侯,抵御周边其他民族的入侵。通过“攘夷”的口号,将周边的一些小国团结在自己周围,让这些小国依从齐国。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众多诸侯召开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众多诸侯尊奉齐桓公为霸主,标志着齐桓公正式称霸。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建议,导致晚年的悲惨结局

齐桓公因为在管仲的辅佐下首霸中原,但也因为不听管仲的临终遗言而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管仲临终之前,曾警告齐桓公千万不要重用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因为这三人为了讨好齐桓公,用尽各种手段,甚至有悖于常理,一定包藏祸心。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烹杀了自己的儿子;竖刁为了讨好齐桓公,把自己给阉割了;开方作为曾经的卫国公子,背弃自己的国家和家人来为齐桓公效力。

但齐桓公并未听从管仲的建议。管仲去世后,齐桓公重用这三人。到了齐桓公晚年,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趁着齐桓公重兵期间,与公子无亏一起发动叛乱,导致齐国陷入了内战。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将齐桓公软禁在宫中,不让任何人给齐桓公送食,最终导致齐桓公活活饿死。


卜客思


人才。齐桓公在执政初期时身边只有鲍叔牙可用。鲍叔牙为人正直,不计较名利,与管仲曾为挚友,非常了解管仲的才能,于是他极力推荐管仲为齐相。在拜管仲为相后,管仲又推荐了隰朋、宁戚、王子成父、宾虚无、东郭牙,这五位人物各自的才能不同,分属齐国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又有管仲的协调,可以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形势。齐桓公成为霸主,首先是顺应了当时社会的主旋律。齐桓公所处的时代,虽说礼崩乐坏,但毕竟周天子的地位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况且,齐国与周王室有先天的联系,那就是齐国的建立者吕尚,也就是姜子牙,曾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老师,他辅佐二君兴周灭商。周成王时期,吕尚多次参与平叛战争,维护周朝稳定有功,于是成王赋予了齐国可以征伐不法诸侯的大权。这是齐国祖先留给齐桓公的国家优势。另一方面,当时周朝周边的外族势力,以犬戎势力最大,对中原地区构成巨大威胁。

齐相管仲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齐桓公在他的建议之下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内部强盛的国力与顺应时势的外交相合,促成了齐国的霸业。

齐桓公经历过凶险,感受过万人敬仰,但作为一代霸主却不能善终。

在做公子的时候,他的大哥齐襄公的一些作为引起了国内大臣相当的不满,他的老师鲍叔牙和公子纠的老师管仲都意识到齐国可能内乱降至,所以二人带着各自的主人外逃。齐襄公被刺以后,当时齐国国内大臣的感情倾向于公子小白,希望小白能够回国继任。但公子纠也听说了此事,二人便开始争夺君位。当时公子小白身在莒国,由于莒国距离齐国较近,管仲认为小白可能会先到达齐国,于是亲自骑马持弓刺杀公子小白。但管仲的这一箭只是射到小白的衣带扣上,小白咬破舌头大吼了一声佯装中箭,骗过管仲,夜晚与小队人马化装潜行,同时安排大队人马在大路手持丧葬之物缓慢前行,最终率先赶到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小白继位后,想除掉纠。鲍叔牙建议在齐鲁边境屯兵,同时告知鲁国国君:杀掉公子纠,送回管仲和召忽(公子纠的另一位太傅),否则将攻打鲁国。鲁庄公不想因此与齐国结怨,而公子纠也无任何价值,于是照办。召忽听闻公子纠已死,遂自刎,最后只有管仲一人被引渡回国。小白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但在鲍叔牙的极力劝导下,小白放下仇恨,并以隆重的仪式封管仲为相。管仲任相期间,齐国政通人和,民富国强,桓公因而尊管仲为“仲父”。

管仲死后,齐桓公遵管仲所嘱拜隰朋为相,但隰朋不久得病身亡,便想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如果桓公把易牙、竖刁、开方、雍巫四人赶走,自己就能为相。但赶走一段时间以后,桓公感觉自己私人生活了然无趣,又将四人召回。

齐桓公病重卧床以后,这四位奸人开始挑拨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争夺君位。在此期间,桓公无人照看,他在清醒之际听说了奸人扰乱,公子抢位的事情,病重之际悲愤交加,又多日无饮食,很快死去。但五个儿子因为争抢君位,无意为桓公收殓。桓公的尸体就这样被遗弃在床上达六十多天,以至尸体腐烂生蛆,蛆虫顺着宫室的窗户爬了出来。









狮子猫读史


当初齐襄公灌醉并杀害了鲁桓公和鲁恒公的夫人通奸,数次杀罚不当,沉溺于女色又多次欺辱大臣,他的几个弟弟感觉这样下去迟早要祸及自身,因此襄公的二弟公子纠在管仲和召忽劝说下逃奔鲁国避难,他的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襄公的三弟公子小白逃奔莒国,鲍叔牙辅佐他,小白的母亲是卫国国君的女儿。小白和大夫高傒是发小两人关系很铁,等到雍林人杀S公孙无知后,大臣们商议另立新君之时,高氏,国氏两大家族率先暗中召唤在莒国的小白回国继位有这两大家族的支持小白才能顺利继位,不然别说称霸了性命估计都难保,


从这点来看小白人缘要比公子纠好小白心胸宽广为人仗义,朝中掌权重臣的公子都喜欢跟他结交,这为他日后顺利继位奠定了基础。鲁国听说此事也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继位,同时命管仲单独率领一队士兵堵在莒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腰部的衣带钩,小白趁机装S,管仲误以为小白已S,便派人迅速向鲁国报告消息,于是鲁国送公子纠的队伍走得更慢了,走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才发现公子小白早已回到齐国,被高傒佣立为君,就是桓公。当时桓公骗过管仲,藏在辒车中(运尸体的车)

疾弛回国又有高氏国氏作为内应因此得以抢先一步回到齐国被立为君。随后发兵抵御鲁军,鲁军大败而逃,齐军截断鲁军归路,桓公给鲁庄公写信说“公子纠是我兄弟我不忍心杀他,请鲁国自行将他杀死,召忽和管仲是我的仇人,请把他们交给我。我要将他们剁成肉酱才解恨,否则我将包围鲁国。鲁国人很害怕就杀S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遣送回国。桓公想杀了管仲,鲍叔牙说“我幸运的跟随您,您终于登上了国君之位,我已经无法再让您提高了,您要治理齐国,
那么有高傒和我两个人就可以了,如果您还想称霸天下,那就非得有管仲不可,很佩服鲍叔牙管仲能有这样的朋友是他的福气!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认命管仲为大夫主掌齐国政务,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五个人分别是隰朋,宁戚、 王子城父、 宾须无 、东郭牙后世称之为桓管五杰。加上管仲,鲍叔牙、高傒君臣一起整顿齐国政事,推行以五家为基层单位的兵役制度,确立铸造货币,发展捕鱼煮盐等税收制度,赈济贫困的人,优待贤能之人,齐国大治后称霸诸侯。


365小强读历史


齐恒公小白,齐襄公之子,齐国内乱避难到他国,后回国继承君位。

在鲍叔牙的建议下任用管仲为相:富国强兵,尊王攘夷。

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历史如明镜


天时:前面郑庄公做了铺垫

地利:周边燕国倒霉了,被流氓欺负

人和:多听听管仲这么说!

至于不为人知,我是人,所以我也不知

(正再读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