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面朝鏡子》B005——無心插柳柳成蔭

《面朝鏡子》B005——無心插柳柳成蔭

1

那是我的父親教給我的教訓。

我仍舊記得那是一個婚禮,父親帶我去了黨校,當我拿了紅包之後,心思浮動,於是約上小夥伴一起拿著紅包裡的錢以及自己的零花錢偷偷出去玩街機。

那個時候的街機廳算得上是記憶了,畢竟現在絕大部分地方的街機廳都已經被取締了。

總而言之,當我在那個昏暗的小門面裡,操縱著搖桿和按鍵不停地在遊戲裡搏鬥的時候,我的父親卻在急匆匆地尋找著我的身影。

當我意猶未盡地從街機廳裡出來打算回到婚禮上的時候,我見到了面色不善的父親。

後面我就有些記不清了,似乎是捱了一巴掌?又似乎沒有。父親那失望的眼神刺激著我,他口中的話語並不是辱罵,卻深深地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他嚴肅地告訴我,錢,不能拿來亂用。

大概也是從那以後,父親就琢磨著培養我的價值觀,讓我自己記錄收入和支出,讓我也明白錢可以花,但是心中要有數。

我也曾抱怨過,但越是長大,越是覺得父親用心良苦。每當聽著別人抱怨自己這個月的工資又用完了的時候,我看著自己賬戶裡的餘額,心想又可以在假期四處溜達了。

《面朝鏡子》B005——無心插柳柳成蔭

2

以上是兒子在他的文章《培養價值觀》中寫道的部分內容。所以文章裡面出現了“我”,那個“我”自然是指的兒子。

讀了兒子的文章,老爸陷入了沉思。也回想起兒子小時候的確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情。

那個時候兒子應該在6歲左右,可能在上小學一年級。因為老爸雖然記不清那次婚禮的具體年份,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遂寧市的船山區和安居區還沒有分區。

船山、安居分區是2003年底2004年初,所以1997年出生的兒子頂多6歲多,甚至可能更小一些。

老爸也記得,兒子在婚禮的酒席上,吃了一會就告訴老爸,自己吃飽了,出去耍一會。

當然老爸也就放心的答應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遂寧市委黨校裡面的院壩比較寬敞,孩子可以跑著玩的地方也比較多,還有就是離興和苑的家也非常之近,出得黨校右轉,不用過街很快就能到家。

但是,兒子這一去就變成了“菜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可急壞了老爸老媽。

於是到處去找,黨校沒人,家裡也沒人,就出現了兒子在《培養價值觀》一文中的那一幕——本文第一部分的場景。

《面朝鏡子》B005——無心插柳柳成蔭

3

令老爸沒有想到的是,當年老爸教訓兒子——“錢,不能拿來亂用”那句話,能對兒子的成長產生這麼重要的作用。

或許當年,老爸不是在擔心錢錢被用掉了的“用”字上,而是擔心“用”字之前的那一個字——亂用的“亂”字。

如今看來,當年老爸之所以說到不能“亂用”,就意味著兩層意思:第一,你用錢錢沒問題;第二、亂用就有問題。

兒子當年用錢去玩街機遊戲,在老爸看來就是“亂用”了錢錢。

如此看來,老爸當年心痛的真心不是錢錢,而是擔心這錢錢的“用途”——玩遊戲上癮,揮霍了青春、荒蕪了人生。或許是兒子當年並沒有明白老爸害怕他“老大徒傷悲”的“良苦用心”,因為這是老爸當時最為擔心的擔心。

但兒子卻明白了老爸的另一份在當時可能並不是很擔心的擔心:一拿著紅包、一有了錢錢就迫不及待地去花掉,這明顯是要培養月光族的節奏。

《增廣賢文》中說:有意栽花花不放,無意插柳柳成蔭。這句話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果並沒能如願;而不經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的得到好結果。

的確如此,多年來,老爸花了很大的力氣想讓兒子別染上游戲癮,可並沒能如願。

《面朝鏡子》B005——無心插柳柳成蔭

4

老爸當年的一句“錢,不能拿來亂用”,能讓兒子領悟到老爸當時都沒怎麼想到的“別成了月光族”,且如今也培養出了他很正的價值觀,那也是意外之喜,那也是極好的。

而無心插的柳,還真的成了蔭,因為除了不當月光族之外,兒子對於“錢,不能拿來亂用”當中的“不能亂”三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已經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變成了人生最為寶貴的意識——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相對於劉墉的“最高指導原則”,這就是“最低指導原則”,因為規則的邊界,就是底線,不容突破的底線。

不少人因為沒了規則意識,突破了底線,造成了悲劇。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無論是八達嶺動物園擅自下車被老虎飽餐一頓者,還是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中的搶方向盤者,都是缺乏規則意識者,也是突破底線者。

所以,無心插的柳,成了“不成月光族”這個蔭,成了“規則意識”這個蔭,還成了“底線思維”這個蔭。

值,真值,真的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