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敬事房有什麼特殊作用?為什麼一些嬪妃怕去?

小史坑


敬事房是皇宮內宮的一種機構,專職管理皇帝侍寢這一重大事項,該機構起源於明朝,成制於清朝,隸屬內務府,除了負責侍寢一事,還負責內宮奴婢的獎懲事務,負責人稱為敬事房太監。這個機構並不值得嬪妃害怕,但這個機構做的事會讓某些不軌的嬪妃害怕。



翻牌子

“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古代宮廷敬事房》



在大多清宮劇中,皇帝翻牌子寵幸嬪妃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皇帝翻牌子卻不像影視劇裡那樣,其程序還是比較複雜的。當皇帝用完晚餐以後,總管太監會以銀盤裝上幾十塊齎牌,牌子上記錄著妃子姓名,這些能夠端進來的牌子就代表著擁有皇帝臨幸的機會,被端上次數越多,得寵的機會就越大,雖然按照品級來放牌子,但多少會有人為因素,所以各宮房裡的嬪妃為了爭寵會與總管太監私下行賄,增加自己的機會。

如果皇帝不需要侍寢,那麼會讓總管太監“退下”;如果皇帝需要侍寢,便會挑選一個名牌翻過來,放回銀盤,這個過程就叫翻牌子。此後由總管按照牌子姓名,交代馱妃太監通知該嬪妃沐浴,並將嬪妃背到皇帝的寢宮,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皇帝不會去往各嬪妃的宮房,而是由太監將嬪妃送到皇帝的宮房。

侍寢



皇帝就寢之時,上龍床蓋上被子,只露出兩隻腳在被子外面;太監將嬪妃脫光,以披風裹住身體,由嬪妃宮房背至皇帝寢宮,扯去披風,將妃子放龍榻上。這種將嬪妃於宮房處就脫光的做法也是為了避免嬪妃攜帶利刃刺殺皇帝的風險。



嬪妃從被子外的龍腳處,匍匐鑽進被子,開始自己的工作。 此時,馭妃太監需要退出內房,與總管太監一起在窗外守候。這也不代表太監的工作就結束了,太監還要控制皇帝房事的時間,意在注意龍體健康,時間如果過長,總管就會對內房大喊“時間到了”。皇帝一般聽到這種呼喊也就停下了,但若是正盡興了,就會無動於衷。但當太監喊了三次,皇帝就必須遵“止乎禮”,停止房事。


嬪妃再由被子裡倒著爬出來,太監進房,再以披風裹著嬪妃,背到門外聽候聖意。隨後總管太監會問皇上“留不留”,皇帝如果說留,總管太監便會記下皇帝臨幸的時間和嬪妃姓名,以便日後證實皇家血脈的純正性;若皇帝說不留,總管太監就會出房,對嬪妃做人工避孕,待“龍精盡流出矣”才算結束。

嬪妃之怕

當然也有現場避孕不成的,如果現場能確定未流盡,那麼通過藥物手段也能解決問題。如果現場沒有確定,當嬪妃月事未至才被發現,那就得補做“手術”,至於是什麼手術,就未做研究了。也許這個手術就是嬪妃最忌憚的地方,畢竟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很有可能會在手術時遭遇生命危險。


生命危險可能危及的是個人,還有一種風險就是嬪妃被臨幸的時間如果被記錄下來,其後發生了私通宮廷內衛的情況而懷孕,這個麻煩就大了,如若事情能夠瞞天過海也就作罷,如若被發現,禍及滿門是跑不了了。

敬事房這個機構的設置爭議性比較大,根據後來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來看,敬事房只是掌管了宮內太監的賞罰之事,並未涉及嬪妃侍寢一事。不管是否真有此職權,這種封建社會的內宮機構依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棍哥觀史


這個問題三哥來回答。敬事房是個專門管理太監的機構,職責是很多的,其中有一項是負責皇帝的性生活,與嬪妃在宮中的地位沉浮有密切關係,是個讓宮中嬪妃們既愛又怕的地方。

清代皇宮敬事房, 又名宮殿監辦事處,隸屬於內務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 為加強對太監的管理, 防止太監干預政事, 清宮在內務府的基礎上增設管理太監的敬事房。康熙親自書寫了“敬事房”的匾額。

大家不要認為敬事房只是管理皇帝的“房事”,它有很多職責呢,不僅管理宮內各處太監的甄別、調補、賞罰諸事, 而且還要辦理宮內的其他事務, 其中包括收取外庫錢糧及應行禮儀等事。像首領太監、筆帖式及一部分太監, 專門承行辦理內務府的來往文移、夜間坐更、巡防等事。

除此而外, 敬事房還有一項重要的職掌, 就是要記錄各皇子、公主的出生情況,后妃之父的姓名、官位以及皇帝和后妃等的死亡情況, 以備纂修玉碟之用。

與這項執掌有關的工作就是管理皇帝的“房事”。皇帝每天晚餐前後,敬事房的太監就託著一個盤,跪著呈到皇帝面前。盤中盡是象牙做成的籤牌,每一根籤頭上,有些是黃色,有些是紅色,有些是藍色。這些顏色是表示後、妃、貴人的等級,上面還有黑字,寫明妃嬪的名字。皇帝揀出一根籤後,太監就唯唯而退。皇帝當晚要寵幸的一個后妃,就是這根簽上寫明的一個。這叫“翻牌子”。

除了皇后,其他妃子在寵幸之前,都要剝光衣衫,一絲不掛地裹在被窩中,由太監送上龍床,揭開被的下端,再讓被寵幸的妃嬪爬入被中。行房之時,外邊另有一個太監守著,到了一定時間這個太監就跪著喊四個字“是時候了”,這是規矩。有些皇帝可能拍掌為號,讓太監再用被裹著退出;有些皇帝可能龍心大悅,不理什麼時候,外邊儘管叫“是時候了”,他充耳不聞。有些被寵幸的留宿一宵也是可能的。

皇帝出來後,太監又要緊跟著問皇帝“留不留”。皇帝若說“不留”,他們就要按住侍寢妃嬪的某一處穴位,讓其將“龍種”排出體外。這正是讓侍寢的妃嬪們最擔心的事,按說被皇帝寵幸,一旦誕下皇子,母以子貴,妃嬪的地位可能頓時顯貴,但如果只是淪為皇帝洩慾的工具而無感情可言,懷上“龍種”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皇帝和妃嬪“完事”後,敬事房太監要記錄具體時間在檔案中,作為日後受孕的證據。

從敬事房太監的職責來看,一般的妃嬪是不敢得罪他們的。在放置名字籤牌、控制行房時間、檔案記錄等環節上,太監都有上下其手的機會。



聽三哥說歷史


古代皇宮裡面,有一個特殊的機構,那便是敬事房。對於這一個機構,很多妃子們極為恐懼,卻又不得不想辦法去討好裡面的人。因此,有人可能就會覺得奇怪了,這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作用?能讓后妃們害怕呢?

我們先來談一談它的作用,敬事房說白了,就是負責皇帝夜晚睡覺的地方。我們看宮廷劇的時候就發現了,每次皇帝在睡覺之前,就會有太監來告訴他,敬事房的人來了,這就說明,敬事房的人要負責為皇帝服務,要負責他晚上睡覺的事情。皇帝睡覺可和我們平民百姓不一樣,普通的人,到了夜晚,洗漱之後上床就能睡覺了。但皇帝不同,敬事房的人要詢問他,晚上招哪一位妃子來侍寢?讓哪一位妃子來陪他睡?

其實最初的時候,皇帝還是挺隨性的,今天晚上想招哪位妃子侍寢,直接就去了,根本不需要敬事房的人來多此一舉。但是後來覺得這種不行,容易引發後宮爭鬥,所以為了公平性,敬事房這個機構就出現了,他們就是為了提醒皇帝要做到公平,同時也是為了記錄皇帝夜晚睡覺的事情。同時防止有妃子們從中作亂,做出一些假孕或是給皇帝戴綠帽子的事情。

既然皇帝睡覺的事情由敬事房來管理,那麼很多妃子們就要討好這些人,讓他們增加一些灰色收入。雖然他們沒有能力為皇帝決定由誰來侍寢,但他們卻可以將妃子的牌子放在顯眼的位置,讓皇帝一眼就看見,以此增加被選中的幾率。後宮之中,女子們為了能夠多得皇帝寵幸,那就少不得要對這些人巴結討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那既然如此,她們又為何會恐懼於敬事房呢?第一,在敬事房的面前,妃子們沒有任何尊嚴。不管妃子有多受寵,在去給皇帝侍寢之前,敬事房的人都會將她們清洗一番,然後將她們脫光了,用被子裹上,送到皇帝的寢宮。第二,敬事房的人下手比較狠,還不能夠輕易得罪。古代皇帝的後代,並不是誰想懷就能夠懷的。如果皇帝下令說是不留,那麼這個女子就沒有懷孕的這個資格。為了不讓她們懷孕,那這個機構的人就必須要做一番處理。而這個處理過程非常的殘忍,同時他們下手也特別狠,這就導致妃子們對這些人極為恐懼。所以從這也能夠看出,後宮妃子雖然看起來過得很幸福,但實際上的辛酸苦累,可能也只有她們自己才能知道了。


紫禁公子


敬事房有兩大職責:“皇帝交媾之事”和“甄別調補宦官”。

先說“甄別調補宦官”的事。

清廷的宦官(太監),都是經過敬事房挑選出來的。而且,太監進宮以後的訓練、獎懲、調動、任免等,也都是敬事房負責。所以,太監很怕去敬事房。到了敬事房,不是受處罰,就是“體檢”。

這個“體檢”主要是看太監是否“淨身”乾淨,一年兩次。這麼做,是因為太監都是很小就淨身了,也是怕清理的不乾淨,再長出來。真要是出一個“歪嘴茶壺”,亂了後宮,所有相關人員都要被殺頭抄家。所以,敬事房每年都要給所有太監體檢!

而且,太監們被二次淨身的大有人在。所以,體檢這一關很嚴格,都怕出差錯。不過,這就苦了需要“二次淨身”的太監,白白的又挨一刀,再到鬼門關走一道。

再說說“皇帝交媾之事”。

敬事房不僅負責記錄皇帝和妃嬪交媾的日期,方便以後驗證皇子出生時間是否合理。同時,敬事房還負責每天晚膳後的“翻牌子”。

晚膳之後,凡是準備被臨幸的妃子,敬事房太監都為她們準備了一面綠頭牌,上邊寫著妃子們的姓名。皇帝會從中選出一個,翻過來。如果,皇帝今天累了,也可以不翻牌子。

在皇帝翻牌子時,太監也會說一些話來引導皇帝。比如,哪個妃子學了什麼才藝;哪個妃子那很久沒去了;皇后那很久沒去了;等等。

皇帝選好以後,會有宮女給被選上的妃子沐浴,然後裹緊被子(大氅)裡。專門負責馱妃子的太監,再把妃子抬進皇帝寢宮。此時,皇帝一般已經躺下了。妃子會從被子下端逆爬而上,和皇帝交媾。

這個交媾時間也是有限制的,妃嬪是不能留在這裡過夜的,會有太監在門外提醒。一般情況下,太監提醒三次以後,皇帝就讓太監把妃嬪抬走了。當然,這個規矩不適合行宮。所以,康熙很喜歡去行宮待著。

當然,皇后不用這樣麻煩,她的待遇高。皇帝可以去皇后寢宮居住,而且,是可以留宿過夜的。

事畢以後,太監會問皇帝留不留。如果,皇帝說不留,就會有專業的太監給妃嬪按摩,據說能避孕。不過,效果無法考證。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妃嬪應該對敬事房的太監很禮讓。畢竟,敬事房負責交媾之事。但是,妃嬪肯定不怕敬事房。敬事房也沒有權利處置妃嬪。妃嬪應該怕宗人府,那才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為啥男人都想當皇帝,十個人有八個回答:那還用說,後宮佳麗三千,一夜想睡哪個說哪個,想怎麼睡就怎麼睡。

但我要告訴你,自從有了敬事房,皇帝還真不能為所欲為。

敬事房,聽名字就知道是鼓勵皇帝勤勉敬事的機構,事實確實如此,它是清朝的特有機構,主要掌管皇帝與妃子們的那點床第之事,當然,以節制為主要準則。


相信喜歡看清宮戲的人一定常常看到這種場景,當皇帝用完晚膳,就會有太監把一個銀盤子捧到皇帝面前,上面有幾十塊牌子,皇帝隨手翻一個,那麼對應的妃子今晚就要脫光了衣服,被太監卷在被子裡,送到皇帝寢室裡,這時候皇帝已經在被窩裡等著了,腳丫要露在外面,妃子被抬到床上以後,赤身裸體從皇帝腳丫方向鑽進被窩,然後就開始進行沒羞沒臊的運動。


皇帝和妃子運動完,或者運動到一半正在興頭上,到時間有點長,就會有太監在窗口催促,表示皇帝你可以了,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一般情況下要叫三次,一次兩次你不聽,第三次就不得不聽了,不然太監們可要朗誦祖宗遺訓了。

所以這時候皇帝就是再起勁兒也得趕緊完事兒,然後太監們進房,把妃子再裹起來抬走。

為啥妃子們都怕敬事房的太監們呢?

這是因為就算是被皇帝臨幸,敬事房的總管也會問皇帝,要不要留,意思就是說,要不要讓剛才被臨幸的妃子懷孕,一旦皇帝搖頭,那妃子就算是懷了孕,也會被敬事房的太監用各種手段巧妙的處理掉。

敬事房還會把皇帝和妃子的性生活記錄在案,時間長短几何,地點是何處,都要寫的清清楚楚。


為啥?畢竟皇帝大部分時間還是想要孩子的,如果哪個妃子懷了孕,敬事房的太監就會查一查懷孕的那時間段這個妃子有沒有被皇帝翻過牌,雖然說有點多此一舉,畢竟整個後宮只有皇帝有那個功能,但防患於未然畢竟是沒錯的。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總的來說,敬事房就像是皇帝的私人妓院,負責找女人來讓皇帝嫖的拉皮條!皇帝女人雖然多如牛毛,可是玩多了總會膩,也會想想去耍個流氓搞偷吃什麼的,這時候就會用到敬事房了。

實際上我們一直誤解了敬事房的職能,實際上敬事房的權力沒有那麼大。在當時,皇帝睡女人實際上是歸皇后管,整個後宮的貴妃、皇妃、甚至貴人美人等(只要有被皇帝冊封過的)都要聽從皇后安排,一般來說皇后會拿著一本小冊子,然後安排皇帝今天跟誰睡明天跟誰睡,儘量要做到雨露均霑。只有特殊情況才會輪到敬事房,那就是比如突然這個妃子來月經了,那麼她這個月的寵幸就會被拿掉了,而為了確保公平(不至於讓其他人多有),她的份額就會拿給敬事房去安排。所以呢,敬事房也稱為候補的後宮。

不過呢,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廢立皇后也不過是皇帝的一句話而已,後宮定的規矩要執行也得看皇帝跟皇后的關係。像朱元璋對馬皇后十分的敬重,他肯定是聽從馬皇后的安排的。反過來像乾隆這種不日會死帝,皇后的權力就會下降很多,乾隆的皇后根本就沒啥權力去安排乾隆的夜生活,敬事房也在這個時候權力最大。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和珅。

和珅雖然沒有管著敬事房,但是卻經常通過敬事房伸展自己的通天手段。在以往由於滿漢不能通婚,不僅整個後宮都是滿族女人(乾隆厭倦了),敬事房也只能從滿族裡找女人來供乾隆玩耍,這乾隆肯定是不滿意的,漢族美女水靈靈,維族美女細纖腰,環肥燕瘦妙不可言啊。所以呢,和珅就會把乾隆看上的女人拿去改宗籍,不管什麼族,通通改成滿族,然後再送到敬事房裡,這樣乾隆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嫖了。


優己


敬事房是明清時期設置在皇宮裡的機構,隸屬內務府,主要負責對太監和宮女的管理獎懲事務。


根據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描述,敬事房就是一個對太監進行管理的機構,有權對太監進行獎懲處理。所以說宮中的宮女和太監對敬事房是非常敬畏的,畢竟古代皇宮規矩森嚴,動輒就對太監和宮女進行嚴厲的懲罰。

至於說嬪妃們比較怕敬事房,是因為據說敬事房還有一項職責,就是負責皇帝的房事,“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但是這種說法出自野史,沒有相關證據或記錄切實證明敬事房擁有這種職責。



假如敬事房確實要負責皇帝的房事,那麼宮中這些嬪妃當然就會怕敬事房了,就得百般討好敬事房的太監,可以讓皇帝多翻自己的牌子,畢竟這關係到皇帝對自己的寵幸,關係到生育龍子龍孫的百年大計。


如果搞好敬事房太監,讓皇帝多寵幸幾次,那麼這些嬪妃懷上皇子的幾率就會增大,那麼就能憑著母以子為貴從而實現自己地位的提升,確保後半生的衣食無憂。


安定郡小書生


敬事房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作用,現代很多影視劇將敬事房解讀為專門負責皇帝行房記錄的部門“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之所以嬪妃害怕去,估計也是幹一些墮胎什麼的陰暗事。

比如,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會提到一個情節,就是翻牌子的,皇帝用晚膳後,敬事房的太監就準備了一些牌子,上面都是妃子的名字,皇帝翻哪個,太監就把哪個妃子給洗完送到皇帝的被窩裡,然後給皇帝“計時”,到點了就敲門,然後再把妃子抬走。

實際上,真實的敬事房並非如此。

敬事房隸屬於內務府,又名宮殿監辦事處,是清朝時期管理太監的一個機構,是清朝為打擊太監設立的一個部門,總體上來說,明朝的滅亡和宦官專權有一定的關係,而清朝從始至終都沒有太監專權的事情發生,跟敬事房的存在不無關係,如果說敬事房有什麼特殊的作用,那就是防止太監專權。

中國古代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時代,而宦官就是中央集權過程中皇權加強的衍生物,越是皇權專制的時代,越容易出現太監專權的局面,清朝入關之後對於管理太監這件事就很看重,於是順治設立內務府管理皇宮內部的事物,後來順治因為內務府管理事務效率不高,又沿襲明制,改設十三衙門,在順治時期,太監一度達到了清朝時期的巔峰狀態,因此,順治一死,清朝就裁撤了十三衙門。

康熙八年的時候,又恢復了內務府制度,為了防止太監干政,又設置了敬事房,專門處理太監的那些事情。

關於敬事房的職能,首先就是管理宮內各處太監的甄別、調補、賞罰諸事,說白了就是太監的人事部門,相對於嬪妃來說,太監更怕敬事房,是一個對太監起到生殺大權的部門;

其次,敬事房還要辦理包括收取外庫錢糧及應行禮儀等事。首領太監、筆帖式及一部分太監,則專門承行辦理內務府的來往文移、夜間坐更、巡防等事;

最後,敬事房要記錄各皇子、公主的出生情況,后妃之父的姓名、宮位以及皇帝和后妃等的死亡情況,以備纂修玉碟之用。

從最後一點來看,敬事房頂多是記錄一下皇子公主的出生情況,並不會負責到具體的房事,也不會有權力處置嬪妃,要真是這樣的話,那太監豈不是操控了後宮,太監在後宮主要是服侍嬪妃的,而敬事房可以管理太監,因此,嬪妃對敬事房這個機構會比較在乎,畢竟能夠幫她們管理不聽話的太監。

其實,相對於敬事房來說,嬪妃們最怕的一個部門是宗人府,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的各種事物,在電視劇裡面講到將某個妃子關到宗人府中,幾乎就是關進監獄了,當時宗人府並非只是管嬪妃的,皇族成員都受宗人府管理。


史論縱橫


小時候看《宰相劉羅鍋》,看到有嬪妃要給皇帝侍寢的時候,都是讓單子裹著被太監抗進皇帝的屋子裡,小時候看不明白,不知道為啥有這種操作,怎麼睡個覺還還這麼費事啊。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又回想到了小時候看電視的情節,恍然大悟,原來是有敬事房這麼個管理機構啊,光著身子拿布裹著是為了防止有暗器刺殺皇帝。不得不佩服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到了明清的時候對皇帝的保護演進的是多麼的完善。

這個機構既要管理皇帝每次同房的妃子,也要管著皇帝和妃子同床的時間,還要在皇帝的意旨下決定是否在同房後對妃子採取避孕措施,這個機構還真是為了皇上操碎了心啊。皇帝的嬪妃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接近皇帝,陪伴皇帝,並且得到皇帝寵愛,給皇帝生個孩子,好母憑子貴,敬事房管的這些事決定了一個妃子在宮裡的出路,所以妃子們對這個機構真是又敬又怕。


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多麼的低,幸虧近現代進行了婦女解放,才除掉了這麼多的陋習。

只是看了答案,有感而發,歡迎點評。

雄觀歷史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


雄觀歷史


古代敬事房有什麼特殊作用?為什麼一些嬪妃怕去?(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人們常說: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雖然不一定真實,但也客觀地說明古代皇帝確實有很多老婆。看過清朝宮廷劇的朋友都知道,每個皇帝除有一個皇后外,還有貴妃、妃子、答應等名稱的妃嬪,其實就是相當於大戶人家的小妾,只是在皇宮裡有地位等級分別而已。

俗話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皇帝后宮的老婆們都是經過選秀層層挑選出來的,無論是容貌還是身材,在全國堪稱一流。自古君王配美女,皇帝面對這麼多的美女老婆,如果夜夜歡好,從此君王不早朝了,不但影響國家治理,而且皇帝的身體也會受不了的(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好色過度英年早逝的皇帝)。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出現,在明清時期,皇帝后宮內專門設置了一個部門,還起了好聽的名字叫敬事房。那麼,敬事房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為什麼一些嬪妃們害怕呢?

原來,敬事房是專門負責管理皇帝與后妃們的同房之事的部門,隸屬於內務府,全部由太監組成,沒有宮女,也沒有非太監的其他人員,還負責管理太監和宮女的一些事務。

那麼,敬事房的具體作用是什麼呢?

皇帝與皇后、嬪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皇帝與皇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避免皇室血統不純正)。皇帝與妃嬪行房,程序則會複雜一些。

每日皇帝用完晚膳,敬事房總管太監就奉上一個大銀盤子,用紅布蓋著,裡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姓名,讓皇帝挑選,也叫翻牌。這個鏡頭,我們在看宮廷劇時經常看到。據考證,這種牌子的正式名字叫齎牌、也叫膳牌。

看到敬事房太監高舉的大盤子,皇帝若沒有那方面想法,便說聲“退下”即可,敬事房太監立馬退去;如果皇帝要同哪個妃子過夜,就把寫有這個妃子名字的牌子翻轉過來,放回銀盤。總管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將牌子交給專負責背妃子進寢宮並一直送到龍床上的太監,也就是馱妃太監。由他負責通知被選中的妃子沐浴,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皇帝就寢的時間到了,則先上龍床,將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馱妃太監把沐浴後的妃子用大被子裹著,一直背到皇帝寢宮,再扯去被子,將妃子放在龍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皇帝腳這頭匍匐鑽進被子,然後“與帝交焉”。其實,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帶入皇帝寢宮傷害到皇上所採取的安全措施。

此時,太監退出房外,與總管太監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不知節制,時間稍長,總管太監就高呼“時間到了”。”若皇帝興致高,裝聾作啞,則再喊一次。當喊到第三遍時,皇帝就不能再拖延了,而得“止乎禮”,招呼太監進房。太監進去後,妃子必須面對皇帝,倒著爬出被子。因為君臣朝堂相見,臣子退下,是不能轉背而行、拿脊樑骨對著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後挪步,這叫“卻行”。“嬪妃”更不能拿光脊樑對著皇帝,所以只能這樣倒爬下床。太監再次用被子裹著她,背到門外,送回妃子的寢宮。

隨後總管進來,問:“留不留?”皇帝說留,就拿出小本本,記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若說不留,總管就出來,實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補做人流手術,也是很殘酷的方法。電視劇中,總是賜一碗湯藥。

有人會懷疑,坐擁天下的皇帝難道還不如一名普通百姓嗎?過個夜還要有人監督,難道皇帝不敢殺了敬事房太監,或廢除這個部門嗎?

答案是皇帝不敢,因為這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是“祖宗家法”。明朝的這種制度,很難考證是從何時開始的,但一直到清朝,還沿襲著這種制度。因為皇帝們認為這種制度對查清子女是否確鑿地出自皇帝血統,對皇位繼承有很大關係,同時也可對後代的皇帝縱慾有一些限制。所以,皇帝們即使不滿意也不能隨意廢除。否則就是對先人大不敬。

按理說,敬事房是負責管理皇帝與皇后、嬪妃的房事的部門,對於深宮中落寂的嬪妃們來說,是一個能幫助自己見到皇上的部門,為什麼會害怕呢?

這還要從敬事房的職責來看,敬事房的工作看似簡單,卻有著許多的路數。

一是嬪妃侍寢與皇帝在一起的時間是有限的。妃子進入皇帝的房間後,“敬事房”的太監就開始在門外計時間,妃嬪們非常畏懼這些“敬事房”的太監,因為自己的表現會被記錄下來的,這直接影響到自己在皇帝心裡的印象。另一方面,處在深宮中的嬪妃們為了爭寵,需要母憑子貴來站穩地位,這就需要懷上龍種,如果太監不打點好,他們照章辦事,只要喊幾聲時間到了,自己就會前功盡棄。所以,他們很害怕敬事房,有時會提前給這些“敬事房”的太監一些好處,讓他們計時的時候慢一點。

二是敬事房的太監在皇帝翻牌子的時候,也會在擺放牌子上面做一些手腳,放在最顯眼的一個位置。嬪妃們但是如果得罪了敬事房太監,那將會永遠被留在後宮,不得皇上寵幸,因此妃子們對敬事房也是十分害怕。

三是在皇帝翻完牌子之後,敬事房的太監就將指定的嬪妃帶到敬事房當中,沐浴更衣,並且檢查這個妃子的身體,確認身體沒有毛病之後,才會將妃子送到皇帝的寢宮當中,這就給太監們一些權力,如果嬪妃得罪他們,只要他們說嬪妃身體有毛病或缺陷,即便是被皇帝選定的嬪妃,也不能侍寢皇上。所以,嬪妃們都很害怕敬事房。

四是當嬪妃侍寢後,敬事房太監會提醒皇上“留不留”,在這個過程當中,敬事房的太監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皇帝讓留不留,當值的太監在處理這些事時還是有一定的裁量權的,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嘛”,如果嬪妃們打點這些太監後,他們會想辦法幫嬪妃們留下龍種的,即便是不留,在處理時也不會用摧殘的血腥手段的。如果嬪妃與敬事房太監處理不好關係,就會被太監們公事公辦,甚至辣手摧花,嬪妃們一旦被摧殘,將會永無出頭之日了,所以,嬪妃們很害怕敬事房。

總而言之,雖然敬事房是明清兩朝封建帝制的產物,是為皇家服務的,但自古權力與私慾相伴而生,敬事房雖然沒有封疆大吏的權力,但它卻是皇帝與後宮嬪妃的 紐帶,甚至會影響後宮妃嬪們的一生,所以,後宮妃嬪們很害怕敬事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