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1

中央商務區的核心位置,摩爾、永逸、銀豐之間,形成了一個“聚寶盆”,曾經,這個盆的中央,有著遂寧觀音文化象徵的雕塑——三面觀音。

華燈初上,城市的霓虹燈下,輕柔的音樂響起,噴泉綻放,“聚寶盆”盆底的燈光,恰到好處地照射在觀音臉上、身上,顯得特別的親切,散發出慈善之都的獨特魅力。

圍著觀音轉上幾圈,兒子說,想去看看書,因為“我是快樂的小書蟲”。老爸老媽當然開心,兒子喜歡讀書,那當然是好事。

移步過去,門口站著聖誕老人的肯德基,沒有能吸引兒子駐足,他選擇了“肯爺爺”旁邊的新華文軒。

進得門來,兒子直奔二樓,在暢銷書前,他選定要看的書,走到一旁的書架之間,一屁股坐了下去,開始看自己的書,時不時,還發出“咯咯咯”的笑聲。

這笑聲,不算特別,因為他所坐的地上,不止他一個,還有一大波和他一樣的小朋友,看書看得如痴如醉,看到激

動處,同樣不由自主,也毫不掩飾的笑將出來。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2

看著兒子看得開心,老爸老媽也就各自去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去了。

當然,那年月,老爸最喜歡的書,是新聞方面,可能不是要“學以致用”,而是需要“用以致學”——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新聞人,雖然也曾自考過新聞本科,拿到過四川大學的自考畢業證書,但時刻有種饑荒感。總覺得自己學的那點點東西,不足以匹配自己的崗位。

當然,老爸也時不時關注一下管理方面的書,畢竟從一線記者到新聞管理,還是需要惡補一下的。

除此之外呢?在兒子看書看得入迷,根本不願意走的時候,老爸老媽總是陪他到最後——晚上9點關門之際。

那時,老爸還會關注一些勵志的書籍。這當然與工作關係不大,但畢竟每一個人都需要精神支撐,這種精神需求裡,或許就來自於你看過的某一本書。

那時對老爸影響最大的書,就叫《走出女兒國》

,主人公楊二車娜姆的成就沒有讓老爸羨慕,倒是她獨自一人歷經坎坷、走出大山、闖蕩世界的勇氣和磨難讓老爸佩服不已。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3

每一個人的成長中,都可能有這樣一本書,伴你成長、伴你成才、伴你成功。這一點,如今兒子的觀點與老爸不謀而合。

兒子也找到了這樣的一本書,對他的成長提供正能量。只不過,他在和老爸聊天提及此事的時候,

用了“大浪淘沙”的表述。

為什麼呢?起因是兒子和老爸討論“玄幻小說”。

“老爸,我還記得你在上一本書裡專門收錄了一篇《遂寧日報》的新聞,說的是《玄幻小說把孩子旋進漩渦》,我記得你給我看時,那個插圖都怪嚇人的。”

“是有這樣的一篇文章,說的是不少中小學生沉迷於玄幻小說不能自拔,一開始家長都為孩子愛看書而高興,之後卻為孩子荒廢學業而苦惱。

“可是老爸,我覺得讀書不一定按你以前告訴我的要讀經典,以我這麼多年來看玄幻小說大浪淘沙的經驗來看,玄幻小說並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有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書的,而且這些正能量的書,以後也會成為經典,或者正在成為經典。”

“這一點我倒是不否認。”老爸若有所思。

“我最近寫個週記,想把這些感受寫下來,和您討論一下讀書的是不是一定要讀經典。”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4

雖然兒子說的週記還沒出爐,但老爸想起了他之前寫的那篇《死人不會說話——倖存者偏差》,也就是觸發老爸開始寫作這本書的那一篇文章。

是的,玄幻小說裡也有好書,也有可能成為或者正在成為經典的好書,但這個比例有多高呢?

正如兒子說的自己這麼多年“大浪淘沙”的經驗來看,既然是大浪淘沙,那麼淘:必然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最後真正選出來的會發光的“金”有多少呢?

“大浪淘沙”的結果,是否就是最為原始、不作隱喻的“吹盡黃沙始見金”?

不是黃沙裡沒有金,而是你必須去吹盡那很多很多的黃沙,才可以見到九牛一毛般的“金子”。

要見到玄幻裡的“金子”,就得去吹盡玄幻裡面的“沙子”。

而這些“沙子”,壓根就是“倖存者偏差”裡的“死人”,它們是不會說話的。

因為倖存者偏差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中“死掉的人”。

就像玄幻裡肯定有經典,但是隻是最終篩選出來的那麼一點點,有可能只有十分之一是經典,甚至有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是經典,那麼,百分之九十,乃至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沙子。

而如果一讀書就讀經典,那你讀的每一本都百分之百是經典,並且不會讓自己承擔“吹沙子”“淘沙子”可能出現的風險。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5

據瞭解,在這個在玄幻裡“吹沙子”“淘沙子”的過程中,不少人為此付出了沉重甚至是慘痛的代價。

最終的情況,呈現出中間多、兩頭少的格局。

“中間多”,是指大多數的人吹著吹著,一個原本品學兼優的孩子就變成了“學渣”,墮落以至荒廢了人生。

“兩頭少”,其中“一頭”是指,有的人吹著吹著就吹成了“少年作家”,還略有名氣,可以掙些錢錢,不過這大都以讓自己的粉絲走向墮落為代價的。

“兩頭少”的另“一頭”是指,有的人吹著吹著就突然醒悟了,突然間明白了些什麼,從而做出更科學、更正確的選擇。兒子就是這少數中的一個。

說實話,兒子應該是從“中間多”那一部分人中“醒悟”過來的。

想當年,兒子讀高中時,覺得之前的那個好記星Q2不能適應高中學習的需要,覺得能看到物理化學實驗的萬利達智能學生Pad不錯,老爸二話不說就買了。

這玩意原本還是可以按上電話卡的,可以當手機用的,可是老爸怕兒子因此迷戀網絡,迷戀玄幻小說,於是就沒要手機卡。

本以為這樣兒子就上不了網,可這難不倒聰明的兒子,老師向老爸“告狀”,兒子一有空就到教室外蹭網,那時,兒子在學校是玄幻小說的讀者,回家就變成了“作者”,完成了從“粉絲”到“偶像”的“華麗轉身”。

這一次“吹沙”“淘沙”的代價,是高二成績的劇烈下滑,以至於老師都擔心他連一個三本都考不上;是老爸辭去某長職務週末到綿陽陪伴走過高三,避免了跑幾百裡去綿陽讀私立學校還考不上本科的悲哀發生。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6

本以為最終考上一本就萬事大吉,可是“禁果效應”讓兒子“吹沙”“淘沙”的力量大增。

在青島大學上大一的一年,兒子繼續著“狂笑的白虎”寫著《末日英靈》,當著自己的寫手,擁有者一批粉絲,還時不時為粉絲吵架進行調停。

這一次“吹沙”“淘沙”的代價又是什麼呢?

是每天更新2000字寫到深更半夜,是每天白天上課無精打采,是後來乾脆直接過上“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個外賣電話”的“窩居”生活,是窩在床上不知天日17、18歲就得了痔瘡,是大一上期就掛了4科還是5科,是爸媽一年時間飛了三次青島,是每飛一次心就痛得滴血一次,是被老爸勒令不準再寫既害自己又害別人的玄幻小說,是補償心理的作用下“你不讓我寫玄幻小說我就玩遊戲”的繼續墮落......

好在,某一天,兒子自己開始醒悟了,自己厭倦了廢人一般的生活,選擇了參軍到既艱苦又危險的新疆守邊防。

新兵訓練三個月很苦,挺了過來;下連主動到機動中隊更苦,挺了過來;演講比賽競爭很激烈,挺了過來還僅以0.01只差屈居亞軍;軍考競爭更激烈,挺了過來考進了武警邊防部隊最高學府......

雖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好在從墮落中走了出來,謝天謝地!這代價或許就是為“吹沙”“淘沙”買的單;好在這走出來,真的見到了難得一見的“金子”,也算不錯的收穫了。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7

這些都是兒子的問題嗎?不,是老爸的問題。

不信,多問幾個如果。

如果當年不簡單地以為兒子看書就是好事,而是知道兒子看的是玄幻小說,多加引導會是什麼樣?

如果當年知道兒子對讀經典沒什麼概念,就不吝嗇錢錢,多買一些教材指定閱讀的課文讀物,會是什麼樣?

如果當年讀高中寫玄幻小說,不是完全“圍追堵截”,而是引導兒子發展更多的興趣愛好,又會是什麼樣?

如果當年讀大一

......

若干的如果之後,老爸應該總結的是,作為家長,當自己的孩子愛讀書,你得有一些儲備。儲備什麼呢?

一是自己知道什麼是玄幻小說;二是學會讀書,特別是讀經典;三是你得和孩子一起讀經典。

因為在這個地球都是一個村的時代,孩子面臨的“生態環境”,已經不是當年“歪竹子可以生正筍子”那麼美好,而是“正竹子可以生出歪筍子”那麼不美妙。

《面朝鏡子》B012:“快樂小書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