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知青故事:掙了一堆榮譽選調沒有我,最後是這樣才回城的

知青故事:掙了一堆榮譽選調沒有我,最後是這樣才回城的

這是一段銘刻心頭永生難忘的故事。

十七歲到農村插隊勞動,人們稱作知識青年,簡稱知青。

知青都是十幾歲的半大孩子,思想是單純天真的,一個心眼好好幹活兒,積極地表現,爭取早日選調回到爹媽的跟前,回到城裡當工人。

我和大家夥兒是一個心思,雖說是體重才一百零三斤,瘦弱不堪,也是拼著命的幹活兒,給村領導和鄉親們留個好印象。

挖河抬泥,扁擔把肩膀磨出了血,大鐵鍁木柄把雙手磨出了血泡,我都沒有退縮。榮譽掙了一大堆,什麼知識青年先進代表,優秀團幹部,學習毛著積極分子。鄉親們都說,海軍得早早就選調回城。

一九七七年回了一次天津看望爹孃,回到村裡就聽到了一個傷心的消息。好朋友連元告訴我,今年的知青選調回城工作結束了,咱村走的是李娜,鳳琴和老煥頭。

老煥頭咱服氣,比我早下鄉兩年,幹活兒不惜力,村裡土生土長的小夥子也甘拜下風。可是兩個丫頭來到村裡就沒幹幾天地裡的活兒,一個在打米廠,一個在小學校當老師。李娜的爹是部隊的團政委,給村裡幫忙買過便宜的化肥,咱也認了,鳳琴呢,為啥也選調走了。

心裡彆扭,連飯都懶得吃,寶鎖連元都勸我給我開心,可是再咋說也解不開我心裡的疙瘩。

到了年底,地裡的活兒幹完了,又該挖大河了,我這個團支書還得和民兵連長寶鎖帶著村裡的年輕人上挖河工地。

真是老天疼憨人,一天早上去工地的路上,聽見廣播喇叭裡播出的新聞,大學恢復 考試入學,我也符合報名條件。

寶鎖說:你就專心複習功課吧,工地的活兒我一個人就能安排好,這鐵哥們兒倒是真心地支持我。

我哪好意思不去工地呢,於是就白天到工地和大家一起挖河,晚上別人都睡了,我在灶臺旁點一盞桅燈複習功課。書本是當時公社知青辦發的一套專供知青學習的自學教材,淡綠色的封皮棕色的字書寫的書名,不知還有人記得不。

就這樣我在夜深人靜的灶臺旁,完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準備。

考試是在公社的小學校裡進行的,試卷在我看來並不難,答完題檢查一遍用了不到一半時間。看看周圍的考生,大部分在數九寒冬的時節卻一頭汗水,眉頭緊皺。

幾場考試下來,我覺得考的不錯,可是 有多少人比我強可就心裡沒底了。

過了些日子,村裡老滿叔傳出了消息,他姑爺參加了縣裡的閱卷工作,說孫莊子知青叫海軍的在全縣七千多考生裡考了第二名。

錄取通知書下來以後我那個高興呀,有了這張紙我終於可以離開這累的我像頭小毛驢的地方了。

回城的頭天晚上,花七毛錢打了一斤地瓜酒,白糖老醋拌了一棵白菜心兒,寶鎖炒了一碟子黃豆,連元從家裡拿來幾個鹹雞蛋,哥仨喝了頓告別的酒。

那一晚我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