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要準確地理解一個時代,瞭解該時代的夢想與瞭解其現實同樣重要,因為對一個文明的歷史而言,每種觀念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中世紀晚期,歐洲人的思想陷於現實和夢幻、禁慾與放縱之間的張力之中。作為一種經長途貿易而來的舶來品,香料在西歐社會生活中承載的精神意義尤其豐富。西歐人的香料觀念很好地體現了他們對宗教、社會、人性乃至世界的看法。香料常常因被歸入經濟或烹飪領域而湮沒於經濟史的沼澤裡,這使香料的奇幻魅力大打折扣,亦與歷史事實不符。因此,從人性的角度即香料觀念入手來解釋歐洲人長期對香料的迷戀不失為一條充滿希望的新途徑。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一、歐洲人香料觀念的產生

歐洲人的香料觀念產生於古希臘時期,它與香料貿易和香料消費互為因果,彼此促進。西歐社會的香料觀念包括看似矛盾卻又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

一方面,在歐洲文化傳統中,香料被神秘化了:在塵世,貴重的香料是西歐貴族擁有的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成為一種炫耀富貴的手段;在精神領域,香料與基督教信仰和伊甸園有密切關係,因而是神聖而高貴的;香料來自神秘的東方,其生長之地總是毒蛇、怪獸叢生,貴重的香料是不易得到的,不過,東方也因地近伊甸園而富饒繁盛。

但另一方面,香料自古以來就帶有很強的情慾色彩,還是饕餮之徒夢想的“樂土”中常見的美食;隨著香料消費向更廣的社會階層擴散,中產階級成為消費大戶,香料引起了教俗兩界人士的大力批判,成為慾望、貪婪、浮華、傲慢、愚蠢的象徵。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二、香料成為貴族的象徵

需求與價格成反比是一個基本經濟規律:東西越貴,越能展示消費者的富有和地位。對非必需的奢侈品的佔有能比對生活必需品的佔有帶來更強烈的精神愉悅感。一個人有能力輕鬆消費其他社會成員朝思暮想的寶物,即使以今人的生活和價值標準來看,這種展示特權的方式也並不陌生。

追求時尚而昂貴的物品是永恆不變的社會現象,只不過除了金銀、珠寶等永恆的奢侈品之外,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文化認同的奢侈品是不同的。

在17世紀以前,歐洲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對胡椒和香辛佐料,如肉桂、丁香、肉豆蔻和生薑嗜之若狂。整個社會都追求香料,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的身份和地位。遠程貿易和特定的歷史環境使香料成為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奢侈品,它具有貴重、稀缺、珍奇、非必需性、神秘性等特徵,是社會財富和地位的象徵,也是貴族自我弦耀的手段,已昇華為一種具有豐富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古老的英語諺語“他沒有胡椒”意為此人是無足輕重的小人物,而擁有香料代表著一個人的高貴地位。

三、享用香料是貴族和富人的專利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的傳記記載,每月第一天,教皇在聖彼得大教堂外向尋求施捨的窮人分發穀物、酒、蔬菜、奶酪等,貴族則分得香料和其他奢侈品。這種有意區別對待的做法是與中世紀社會嚴格的等級觀念相一致的——香料恰如貴族一樣,是屬於上層社會的東西。

享用香料是貴族和富人的專利,而在中世紀的大部分時期,神職人員和貴族只佔人口的1%,城鎮居民佔5%,其餘的都是貧困的農民。對香料的痴迷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而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直到16世紀,英國商人托馬斯孟仍認為,消費香料要花費金錢,“然而,適量使用這些物品(香料)同王國的財富和尊嚴是很相稱的”。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香料是中世紀的奢侈品。人類學家簡施耐德指出,要充分理解一種奢侈品的意義,就必須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它的特有屬性,二是它在文化中被“傳統化”了的特定用途,這兩者與其地位有密切關係。

四、在中世紀人的觀念中,昂貴的香料是富貴人的社會法則

香料的“顯貴”符號功能充分體現在它在中世紀西歐社會生活中的用途上,包括飲食、醫藥、宗教生活等方面。上層社會的宴會是體現香料的貴族性質的最典型的場合。宴會在一定程度上是公開的社會行為,帶有儀式性和社會意義,宴會上的珍貴佳餚和各種禮儀具有“別貴賤,序尊卑”的社會作用。

而在醫藥領域,能夠使用香料進行保健和醫療的也多為貴族或富人,貧民只能使用本地的藥草。國王或皇帝的加冕禮是“君權神授”的標誌,也是其政治權力的充分體現,這一儀式往往伴隨著燃燒香脂、塗聖油等活動;即使在去世後,國王和貴族也要在葬禮上最後展示他們的社會地位,因而多伴以香料入葬。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五、香料也像其他貴重物品一樣被人們收藏

在當時的貴族和富裕市民家庭中,通常有一個專門的香料櫃,由於香料極其貴重,櫃子常常是上鎖的。聖伊西多爾寫道:“愛奧尼亞海的波濤傳送著阿拉伯聖壇和印度河散發的馨香,肉桂、沒藥、印度葉和桂皮,香脂、薰香、菖蒲和安納托利亞的番紅花,那是君王顯貴、富者豪宅香料櫃中的儲物。”

14世紀初,法王查理四世的遺孀珍妮的櫥櫃中存有大量香料:至少有6磅胡椒、13.5磅肉桂、5磅“天堂的穀物”、3.5磅丁香、1.25磅番紅花、0.5磅長鬍椒、少量肉豆蔻皮和23.5磅生薑。14世紀末,法國的海呂厄先生的婚禮籌劃書中寫道,負責廚房事務的人應與廚師一起監督香料的購買、運送和保存,把香料鎖在一個櫥櫃中。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六、香料也是一種炫富的手段

但是,炫富的終極表現、是誇口、消費或收藏,而是丟棄。11世紀中葉,紅衣主教彼得達米安寫道:一位褒瀆者按其慣例把胡椒撒給雞吃。此外,如果債主願意免除債務人的欠款,用香料之火燒掉借據是一種風氣,也是一種炫富的手段。15世紀初,倫敦市長為了討好其債務人英王亨利五世,在用肉桂和丁香點燃的火上燒掉了國王的欠條。

1530年,查理五世到奧格斯堡看望其債主雅各布福格爾,這位銀行家在用肉桂點燃的爐火中燒掉了皇帝的借據,而燒掉借據所用的肉桂的價格比那些債務的數額還高。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參考文獻:

田汝英《“貴如胡椒”:香料與14—16世紀的西歐社會生活》

布瓦松納《中世紀歐洲生活和勞動:五至十五世紀》

戴維考特萊特《上癮五百年:癮品與現代世界的形成》

亨利皮朗《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

帕特里夏雷恩《香草文化史:世人最喜愛的香味和香料》

涅匹亞《香料、珍寶的探尋》

安維華《伊斯蘭教產生前香料之路的變遷》

在歐洲中世紀,使用“香料”為何成為了貴族和富人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