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東風5洲際導彈,裝備了38年時間,為何仍繼續使用?

strong-lee


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於1981年服役,到現在為止可不就是服役了38年,題主的說法完全沒毛病。過去,東風5核導彈一直是我們重要的威懾性武器裝備,如今,隨著科技發展,我軍陸續裝備了東風-31系列洲際彈道導彈(包括東風-31A、東風31AG)以及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等一系列大殺器,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使用東風5導彈呢?

事實上,東風5雖然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物,但它本身一點也不“老”,尤其是在它基礎上研發的東風5B核導彈更是本世紀初的產物,後者完全滿足當下的發展趨勢,在本次慶典期間,東風5B更是以傲人的身姿接受祖國檢閱。

東風5系列導彈與東風31、東風41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採用了液體燃料,東風5的推進劑採用偏二甲肼,氧化劑則採用四氧化二氮,因此,它的燃料至少存在兩個劣勢,一個是毒性大,另外一個就是超強腐蝕性。基於此,採用上述液體燃料的東風5導彈在實際“運作”中很有可能傷及人員及導彈本身,並且還有可能造成環境汙染。此外,當時的液體燃料因為腐蝕性和毒性都很強,因此不宜長期在助推器內部填充,現場人員只有在導彈發射前才能為其加註液體燃料。這種操作不僅麻煩,而且導彈的戰場生存力也很低。正因為以上這些因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才對東風5有所誤解,全球洲際導彈的主流發展趨勢也是固體燃料推進。

但不可否認的是,液體燃料擁有固體燃料無與倫比的優勢,它的穩定性好,對沖擊、壓縮、摩擦、振動等均不敏感。同時,液體燃料的比衝高,載荷能力更強,也就是說,同等質量的液體燃料可以大幅提高導彈的射程,後者搭載的分彈頭數量也會大幅增加。再說了,液體燃料的成本可比固體燃料低很多,一種成本低、效能強的燃料怎能被軍方捨棄?如今的東風5B不僅解決了液體燃料的劣勢,而且還大幅提高了導彈性能,據瞭解,這款東風5導彈的升級版不僅可以攜帶多個分彈頭具備打擊多目標的能力,它的燃料也更加綠色、安全(其燃料很有可能是低冰點、高密度的酸羥胺基單組元推進劑或者是高濃度過氧化氫推進劑)。更何況,以現在的技術,液體燃料也不用在發射前加註,東風5B的液體燃料也可以提前封存,從這一點來講,採用液體燃料的東風5導彈基本沒有什麼缺點了。

拋開燃料不談,東風5系列核導彈是我國戰略核打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東風31、東風41雖然不是高低搭配,但也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沒有誰會認為,有了東風41就該淘汰其他各類洲際彈道導彈。畢竟,多條腿走路才能讓核打擊能力更加全面。從國際社會的經驗來看,沒有哪個大國會完全依賴某一款核導彈。以俄羅斯為例,該國不僅有白楊-M與亞爾斯(固體燃料導彈),俄軍同樣裝備了大批“撒旦”,此外,他們還研發了“撒旦”的改進版本“薩爾馬特”,後面這兩款洲際導彈全是採用液體燃料。說實話,如果未來繼續研發類似東風5B的液體燃料核導彈的話,其重要性一點也不輸東風-41。


尊重客觀事實,探索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根據公開報道,東風-5是我國第一款洲際彈道導彈,2013年5月CCTV-7頻道首次公開了東風-5研製過程。

根據報道,導彈1965年3月提出研製要求,並下達主要戰技術指標,要求1971年首飛,1973年定型。1973年10月,經周總理批准,導彈試驗和研製計劃推遲。

1975年5月,項目重啟,1980年5月18日首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導彈飛行9079公里,數據艙點誤差僅有250米。根據報道,導彈彈長30餘米,彈徑3.35米,彈重180餘噸,推進劑採用偏二甲肼,氧化劑採用四氧化二氮,彈頭當量300-400萬噸TNT,射程12000公里,命中精度500-2000米。

此次70週年閱兵出現的東風-5B洲際導彈是第二次亮相,首次亮相是在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顯然與它的前輩東風-5相比,已經做了重大改進,主要在於可以攜帶分彈頭,具備了多目標打擊能力和對抗反導系統的綜合突防能力。顯然它不是一名老兵,而是一名新兵,可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國戰略核力量的組成部分。

與固體導彈相比,液體導彈推進劑偏二甲肼熱穩定性好,衝擊、壓縮、摩擦、振動等均不敏感, 不過易燃、易爆,安全性比較差,還具有一定腐蝕作用。此外,推進劑和燃氣還會對操作人員造成中毒、刺激與腐蝕、過敏與變態反應、環境汙染等。不過目前一經採用環境友好、低冰點、高密度、綠色高能推進劑,例如硝酸羥胺基單組元推進劑、高濃度過氧化氫推進劑。此外,採用液體燃料的洲際導彈射程更遠,威力更大,這也就是為什麼俄羅斯有亞爾斯、白楊-M固體洲際導彈同時也裝備薩爾馬特導彈的原因。


榮華之武器堂


東風-5系列所搭載的彈頭是氫彈,于敏構型的氫彈可以長期保存而不出現衰變。

東風-5後來又衍生出東風-5A,據稱主要是最大射程從12000千米增加到13000千米,戰鬥部載荷也稍有增加,而且精度大幅改善,但依然採用一枚300-400萬噸的氫彈彈頭。由於東風-5洲際導彈採用的是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因此它基本沒有地面機動能力,因此其主要採用地下井發射方式來保證戰場生存力。

2015年9月3日大閱兵中,東風-5B又閃亮登場。與早期型號相比,東風-5B彈頭整流罩明顯改為鈍頭,而東風-5和東風-5A都是尖頭。這說明東風-5B肯定採用了分導式多彈頭戰鬥部,外界根據東風-5B彈體的尺寸猜測,其至少可以裝5-6枚幾十萬噸的核彈頭,而且因為採用了新概念的彈頭載具,其每個彈頭還可擁有更獨立、更靈活的自主攻擊彈道,總體上對於傳統反導系統的突防能力更強。

中國有全世界最可怕的地下核長城,多型短中長戰術戰略核武器。戰略級核武器都是以氫彈為彈頭,只有戰術核武器才是小當量核彈。




陳盒子精


中國東風-5、東風-5B戰略洲際導彈那為什麼不退役,最好的理由就是這是一款單枚導彈可搭載3500萬噸級核彈頭的導彈,這款極具戰略核威懾的導彈只會不斷升級,未來10-20年內是不會退役的。中國東風-5系列導彈具備個體型大、載荷大、射程遠、突防能力強、毀傷威力大等特點。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的都是由2輛導彈車的模樣,其實不然,東風-5B洲際導彈的發射方式是地下發射井,放在導彈車上僅僅是為了展示之用。

東風-5、東風-5B

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是中國第一代洲際導彈,定型於上世紀80年初,東風-5B定型於2006年,前者採用偏二甲肼為主要燃料,偏二甲肼呈現液體狀態,所以東風-5屬於液體導彈,由於偏二甲肼存在高腐蝕性,所以正常情況下燃料是不注入在彈體之內的,從建造到服役結束約為10年的週期。

但,經過幾代人數次的改良升級,燃料逐漸功能更換為更為先進和保存的無毒液氫,射程約在12000-14000公里之間,核彈頭也由原來的1-2枚增加到3-4枚,部分魔改型號可高達5-6枚,這些彈頭都是百萬噸、千萬噸級的,毀滅性極強,是抹去藍星重要城市的“攻堅利器”。

東風-5系列導彈部隊編制

由於東風-5系列導彈的特殊性,導彈部隊的編制時一枚東風-5導彈配備1個整編連的編制。

東風-5系類導彈發射流程

發射流程為:上級首長下發發射密碼到師旅長——師旅長下發到連長——連長和指導員會親自試用藥芯完成發射,點火之後,負責發射的2個排會迅速撤離發射區域,從點火到發射共計需要約60秒左右。


墨墨觀察


這次閱兵式上展示的發展時間最早的裝備,恐怕就是東風5B導彈了,他的前身是東風5洲際導彈,這款導彈在我國已經使用了快40年,但是還沒有退役,依然在使用,很多人對此不解,但是道理也其實很簡單。

上圖為此次閱兵式展示的東風5B導彈,下圖為80年代閱兵式上同角度拍攝的東風5洲際導彈,時間跨度近40年時間,導彈的技術狀態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見東風5B的彈頭和上面級已經結合為一體,密封性要好很多,彈頭搭載量和種類也多了不少。


畢竟是洲際導彈

東風5是我國第一代重型液體燃料洲際導彈,是我國最早可以從內陸縱深地區發射,飛行12000公里以上,把大量分導式彈頭投送到世界任何地區的導彈,這樣的導彈莫說是在我國,就算是在世界上而言,目前都是很少的,也只有中美俄三國有裝備,這樣的導彈一般使用臺架發射或者井射,需要建設專門的陣地,機動性不夠,但是儲存和發射的地點防攻擊的防護做的還是很好的。

圖為此次閱兵式上展示的東風5B洲際導彈。

東風5導彈畢竟是一款洲際導彈,洲際導彈是戰略導彈,他只要能夠發射,就有命中敵人目標的可能性,因此他只要放在那裡,就有用不完的威懾力,也是敵人必須要時刻防備的重點目標,所以這樣有用的導彈又何必著急退役,導彈這種東西就是用來發射的,他畢竟不是飛機、軍艦,落後了就不能用了,他只要是還能發射,就算是浪費敵人幾枚攔截彈,也算是值得的,何況東風5這種彈頭很多的重型洲際導彈,還是對敵人攔截系統壓力最大的型號之一,又何必著急退役呢?

圖為東風5B導彈彈頭部分特寫,可見其彈頭部分體積變得更大。


完整的打擊體系所需

我國洲際導彈已經形成系列化和體系化的特點。東風5B屬於重型液體燃料洲際導彈,可以攜帶10個左右的分導式多彈頭對敵人進行攻擊,其次我國還有中型的洲際導彈東風41,以及輕型的洲際導彈東風31,他們的射程從8000公里(東風31)到14000公里不等(東風41),而且攜帶的彈頭從3個(東風31)到6-8個(東風41)再到10個左右(東風5B)也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敵人和不同烈度的作戰,選擇的武器也是不同的。

圖為試射中的東風5導彈,這些導彈體積很大,一開始需要在臺架上完成吊裝才能發射。

比如說,有越野機動能力的東風41和東風31導彈,雖然攜帶的彈頭較少,但是生存力較強,他們可以在敵人攻擊之後,迅速發動對敵人的核反擊,這種反擊甚至可以是敵人的彈頭尚未落地之前就發動,因為他們系統相對簡單,從進入戰備到發射導彈所用的時間也相對較短。東風5和5B不同,他們適合於對敵人發動的第一波次打擊使用,畢竟他們的位置是固定的,反應時間相對較長,而且需要發射前加註燃料,但是因為他們搭載的彈頭多,因此在對敵人第一波打擊中,這種導彈可以迅速把大量的彈頭投送過去,對敵人實施早期的核壓制。

圖為東風41和東風31洲際導彈,他們屬於中型和輕型洲際導彈。


還在持續改進

實際上,如今的東風5B也比過去早期的東風5進行了許多改進,從其彈頭的體積就能看出他使用的彈頭更多了,而且彈頭的種類也變多了。此次我國展示了東風17導彈搭載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彈頭,實際上這種彈頭也可以在洲際導彈上進行搭載,東風5B導彈的彈頭部分體積很大,空間很足,即便是使用不規則形狀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彈頭,也可以容納至少4枚。

上圖為東風41導彈,他由一輛8×8的越野式運輸、起豎、發射一體車進行攜帶,下圖為井射洲際導彈,他們需要在專門建設的發射井中使用。

因此,東風5B導彈可以利用彈頭技術的改進,實現自身突防能力的極大進步,以及打擊樣式的豐富。另外,此次展示的東風5B導彈密封性較之80年代展示的東風5導彈要更好,似乎預示著這種導彈具備了提前加註燃料,然後封存起來進入發射井長期戰備值班的能力,這樣就能有效縮短導彈的發射反應時間,如能這樣,那麼東風5B也可以作為迎擊敵人核打擊的武器使用,畢竟也能夠針對敵人的攻擊作出快速的反應,而不需要在發射前才著急加註燃料了。

大型的洲際井射導彈有很多,東風5B也只是其中的一種。

所以說,東風5B導彈依然有他長期服役的現實價值,他還能夠為國家奉獻至少20年的時間。


海事先鋒


本來就是嚇嚇人的東西,只要還能繼續嚇人,就一定還能用。



良言諧語


東風-5系列洲際彈道導彈是一款採用井基發射方式的導彈,也是中國首款洲際彈道導彈,目前東風-5導彈已經發展出東風-5A、東風-5B乃至東風-5C這幾個改進型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東風-5系列洲際彈道導彈仍將是中國核力量的重要一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雖然目前中國已經擁有東風-31、東風-31A、東風-31AG、東風-41這幾款陸基機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但是除了東風-31AG、東風-41以外,剩下的兩款均存在機動能力較低,射程和載荷能力不能兼而得之的問題。所以,東風-5導彈的地位、作用仍然是非常大的。

可能很多人會懷疑東風-5系列洲際彈道導彈採用井基發射方式的生存能力,認為它們在戰時很容易被率先打掉。但是,參考美俄兩國目前的核力量細分情況就可以發現,井基發射方式同樣是他們的主要核力量部署方式之一。

俄羅斯目前擁有近百枚R-36M2(SS-18)、UR-100N(SS-19)井基發射導彈,並正在研發裝備新一代井基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薩爾瑪特”。

美國因為對它的海基核力量非常自信,所以在陸基核力量部署方面頗為大膽,它的400多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全部採用井基部署,未來它的替代者“民兵4”也會完全延續這種部署方式。

美俄的選擇表明,他們對井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仍有較大自信。實際上,雖然固定發射井的位置很容易被對方摸清掌握,隱蔽性非常低。但是如今的發射井往往都進行特別加固,可以抗擊較大當量的核彈頭攻擊。例如美國“民兵”系列導彈的發射井井蓋厚度接近1.5米,重量達100多噸。僅僅是井蓋就如此強悍,其他設施的防護能力也可想而知。

要想先發制人,完全摧毀對方的發射井,考慮到突防概率和命中精度的條件,需要發射數倍的大當量、高精度的核彈頭進行攻擊,而且還無法有十足的保證。

如今最新改進的東風-5導彈的性能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通過攻克液體燃料的長期保存技術,可以讓東風-5加註燃料後長期執行戰備任務,而改進彈頭載具,令它擁有更強悍的多彈頭攜帶投放能力,這些都令它得以長期服役下去。


科羅廖夫


參加十.一國慶閱兵式的是東風–5B戰略核導彈,它和我們1981年5月18日往南太平洋發射的東風–5已經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兩種導彈了!

東風–5B戰略核導彈目前仍舊是我國戰略基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東風–31AG和剛剛露面的東風–41洲際導彈組成了我國核反擊、全球覆蓋核打擊的主裝備,沒有它的存在我國戰略核基石將會出現較大的缺失!
東風–5B是二級火箭,圖片上是它的彈體部分和二級火箭。

軍迷們現在有些誤區,認為只有固體燃料發動機和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才是先進的,而地下井發射和液體燃料發動機的洲際導彈是相對落後,從理論上來說確實是機動發射的固體洲際導彈要先進,但是陸基火箭軍官兵喜歡的卻是地下井發射的洲際導彈,為啥會是這樣呢?原因是準備時間短、導彈的狀態好!

地下井儲存/發射的洲際導彈,通過幾十年的技術完善,包括老型號在內都已經完全是計算機控制系統控制化了,事先早已經將要打擊的目標座標方位輸入到了洲際導彈的彈載計算機當中,一旦導彈預警系統探測到來襲的洲際導彈是衝著自己國家的,接到核反擊指令後,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開發射井蓋發射導彈進行核反擊,而機動式洲際導彈則需要先停頓,檢查導彈的狀態、重新矯正一些數據後才能起豎發射...通常來到這一套程序下來要在30分鐘左右的時間,而30分鐘敵方的洲際導彈已經落地了...!

地下井內的洲際導彈完善率很高,因為地下井是恆溫、恆溼的,導彈在發射井內平時身上會定期的插上很多的管線進行設備和系統檢查,完善率高才能做到隨時發射。

所以,從最快時間進行核反擊的角度來說,地下井發射的洲際導彈是最先進行核反擊的武器,要比陸基機動洲際導彈和海基潛艇發射的洲際導彈快的多。
東風–5B洲際導彈的第一級火箭。

液體燃料發動機與固體燃料發動機各有優勢,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比較,液體燃料發動機的推力要大於固體燃料發動機,推力大載荷就必然會大,比如說:東風–41洲際導彈的射程是15000公里(一說是14000公里),但是這個要看它的有效載荷和說攜帶的彈頭重量,運載10個10萬當量的彈頭可以達到這個射程,如果是攜帶8個50萬噸當量的彈頭,那麼它的射程有可能會降為10000公里之內,因為50萬噸當量的彈頭肯定要比10萬噸的在重量和體積上都要大了不少,載荷重量大,射程也必然要減少...而東風–5B的液體發動機推力大,即便是運載8個50萬噸的彈頭射程也會超過10000公里,也正因為液體導彈發動機的這個較為突出的優勢,俄羅斯也是陸基機動發射和液體地下井發射並存的原因。
這張照片據說是唯一一張官方公佈的東風–5A洲際導彈從地下發射井發射的場面。


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從1981年服役,距今已經38年了,也正是有了它我國的國家才第一次獲得了永久性的國家安全!近代史上的屈辱再也不會出現了!有了國土的絕對安全我們才能一心一意的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其中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功不可沒,確實是國家安全的第一塊重要基石。


皇家橡樹1972


東風-5於1981年服役,如果至今還有服役的話,就已經裝備38年了。但是在閱兵式中亮相的是東風-5B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改進型較老式有很大的變化。新改進的東風-5B和東風-31AG、東風-41以及巨浪-2構成威懾敵人的核殺器,是構築我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基石。

東風-5是我國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於1980年5月18日試射成功,之後又改進出東風-5甲、東風-5乙以及東風-5丙。射程從首次全程飛行的9070公里到後倆的1.3萬公里的東風-5A,並具備了分導式多彈頭的能力,到如今的東風-5B在很多性能上已經遠遠超過往日的東風-5。

東風-5B看上去體型巨大,射程遠、突防能力強,能夠對敵人造成極具毀滅性的打擊。雖然採用發射井發射以及液體作為推進劑有一定的缺點,與採用發射車發射的東風-31AG和東風-41良好的生存能力不可相比;但也預示著東風-5B是一款真正的大殺器,東風-5B能夠在裝載核彈頭數量與射程方面更有話語權。美國的民兵系列和蘇聯/俄羅斯的R-36亦是如此,分別改進出了民兵-3型和薩爾馬特,它們的服役時間比東風-5還要久遠。

全世界現役很多武器都是在不斷改進升級,東風-5在不斷改進和發展沒有止步,與其花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新型洲際導彈的研發中,還不如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升級,性價比更高。東風-5系列依舊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的重器。


軍見


國慶70週年閱兵慶典上出現了很多保衛我國領土安全的國防戰略武器,其中除了首次亮相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外,同時還亮相了我國現役唯一一款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作為一款研製於上世紀60年代、裝備於上世紀80年代的國防戰略武器,東風5彈道導彈的服役也讓我國真正擁有了能夠保家衛國的洲際國防武器,而且在其基礎還誕生了我國航天運載火箭。但是在如今越來越多的固體彈道導彈昌盛的今天,已經裝備了長達38年的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為什麼還沒有退役呢?

其實很多人覺得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落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該洲際導彈是一款液體燃料推進的洲際彈道導彈,因為液體燃料的劇毒性質和強腐蝕性質,也讓所有液體導彈存在只能在發射前加註燃料和放棄發射時需要抽回劇毒燃料,所以這對於國防戰略反擊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都開始朝著固體化發展,因為相比平時不能加註只能發射前加註劇毒燃料的液體導彈而言,固體彈道導彈從出廠的時候就已經澆築好了固體燃料,平時也不用維護保養,在需要發射時只需要起豎發射即可。

但是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能夠一直在我軍戰略導彈部隊中存活下去也是尤其優勢存在的,首先液體燃料的確在便利性上不如固體燃料,但是液體燃料卻有著固體燃料無法達到的高比衝,而比衝本質上比的就是燃料在燃燒時的噴射速度,目前已知熱值最高的燃料是氫,而氫元素做成固體燃料不現實,所以液體導彈中的助燃劑液氫的比衝要比很多固體彈道導彈的氧化劑過氯酸銨比衝更大,而更大的比衝意味著同等重量射程更遠、同樣射程搭載的核彈頭數量更多,所以正是因為液體燃料比衝更大的優勢下,採用液體燃料的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才能成為我火箭軍部隊中的常青樹。

而且在過去將近40年代的時光裡,隨著我國在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上所取得的技術進步,東風5系列洲際彈道導彈也在不斷改進之中,比如這次全新亮相的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雖然還是以液體燃料為主,但是東風5B是本世紀後幾年才裝備定型服役的,等於說我們在國慶70週年閱兵慶典上看到的東風5B洲際導彈其實還很新呢,按照洲際導彈至少30年的退役期限計算的話,就算是東風5B退役也還有至少十幾年呢?

其次對於液體燃料的東風5B洲際導彈而言,現如今的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提前將液體燃料加註到導彈彈體內部,從而在數年時間內都不用維護,所以這不光代表了液體洲際彈道導彈的進步,更縮小了與固體洲際導彈之間的差距,同時液體燃料獲取要比固體燃料更為方便、技術更為成熟、低廉,所以從研製生產成本來說,液體燃料洲際導彈相比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更有優勢。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擁有更多的核威懾方式能夠顯著提升本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而洲際彈道導彈雖然看似技術老舊,但是由於其採用的液體燃料天生具有比固體燃料更好的性能加持下,裝備一定數量的液體洲際導彈也等於為國防戰略核威懾多增加了一道籌碼。同時液體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上和我們更為常見的運載火箭比較相似,像運載火箭中普遍使用液體燃料就是因為液體燃料相比固體燃料比衝更大,由此帶來更大的載荷效能,而且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同樣能夠為液體彈道導彈提供一定的技術轉換。

在東風31AG和最新的東風41固體洲際彈道導彈陸續裝備部隊後,很多人都在猜測我國未來肯定會用以上兩款固體洲際導彈代替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其實不然,我們看俄羅斯在洲際導彈的發展路程上就可以看出,此前俄羅斯裝備有采用固體燃料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和繼承蘇聯的SS-18“撒旦”液體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兩款不同發射方式、不同推進劑的洲際導彈,而俄羅斯近幾年卻同時裝備了兩款全新的洲際導彈,一款是現役白楊M固體洲際導彈的升級版本---亞爾斯固體洲際導彈,而另外一款則是撒旦液體洲際導彈的升級版本薩爾瑪特液體洲際導彈。而俄羅斯在最新的洲際導彈裝備中,並沒有放棄固體和液體燃料的哪一種,而是選擇了同時裝備,就是因為不管是液體洲際導彈還是固體洲際導彈都有其優缺點,但是卻都對國防戰略有優勢存在。所以未來我國可能還會繼續研製新一代的液體洲際導彈來代替現役的東風5B液體洲際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