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在拿破崙的時代,騎兵仍然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兵種,其機動力和衝擊力保證了他們在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中隊是騎兵的最基本戰術編制,衡量騎兵實力也喜歡用多少箇中隊來統計,就如同用多少個營來統計步兵的實力一樣。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每個騎兵中隊因為時代和國家的不同, 數量從75 人到250 人不等。以法軍為例, 1805—1807 年的騎兵團通常由四個騎兵中隊組成,其中只有三個會投入戰鬥,一個留在後方兵站訓練補充兵,兩到三個騎兵團構成一個騎兵旅,兩到三個旅組成一個師。

當時歐洲的騎兵主要可以分成重騎兵和輕騎兵兩類。重騎兵是戰場上的重要突擊力量,用於突破敵方陣線弱點,消滅敵方騎兵,給已經動搖的敵方以毀滅性打擊。輕騎兵的機動力要高於重騎兵。關於他們在近戰中的具體作用,多特普爾將軍曾有過經典的命令,“卡賓槍騎兵,勇敢的卡賓槍騎兵,擊穿隊列!胸甲騎兵,衝過敵軍!驃騎兵,砍殺敵軍!”除了戰場殺敵之外,輕騎兵更多地從事偵察、襲擾、追擊、掩護交通線等任務。兩者馬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重騎兵的戰馬要求健壯高大,對速度和機敏性要求不高,衝鋒時速度較慢,但衝擊力較大;輕騎兵的戰馬要求靈巧擅跑,適合單騎作戰和散開隊形作戰,對戰馬肩高沒有過多要求。不過在實際中,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具體分類很多。

胸甲騎兵:這是當時歐洲最典型、最普遍的重騎兵。他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身穿表面拋光的鋼製胸甲,頭戴黃銅裝飾的鋼盔。法軍騎兵裝備的前後雙面胸甲一般重7~8 千克,雖然不會對靈活性有太大影響,但胸甲騎兵們一般只在閱兵和戰鬥時才穿胸甲。胸甲可以擋住刀劍、長矛、刺刀、甚至是手槍子彈和遠距離步槍流彈,能夠讓胸甲騎兵在格鬥中佔很大優勢。法國一名胸甲騎兵少校希波曾在拼殺中被騎槍戳刺和馬刀砍殺弄傷52 處,仍然倖存了下來, 胸甲和頭盔的保護功不可沒。因此,胸甲騎兵列隊衝鋒時,胸甲的保護使胸甲騎兵更自信,同時對敵也是一種威懾。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法軍胸甲騎兵的胸甲與頭盔

法軍同時還擁有兩種其他國家罕見的重騎兵:卡賓槍騎兵和近衛擲彈騎兵,兩者都以高大的熊皮帽而聞名,前者從1809 年之後也開始裝備胸甲。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法軍卡賓槍騎兵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法軍近衛擲彈騎兵

龍騎兵:起源於16 世紀,其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兵種使用的隊旗上畫了一頭火龍;二、當時他們使用的短身管火槍被稱為火龍。一開始,龍騎兵只是作為騎馬的步兵而被訓練和使用,自17 世紀起,龍騎兵才真正成為騎兵。在拿破崙時代,龍騎兵的定位最為複雜,法國一般將其作為中型騎兵使用,訓練中要求其能夠承擔輕騎兵的工作,在使用中拿破崙則將其和胸甲騎兵一併編入繆拉的騎兵軍,作為突擊力量使用。英國龍騎兵的情況最為特殊,因為該國沒有胸甲騎兵,所以龍騎兵是其唯一的重騎兵。如在滑鐵盧戰役中先是建立功勳,然後幾乎被全殲的蘇格蘭灰騎兵團。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法軍龍騎兵

驃騎兵:這是當時歐洲各國騎兵共有的一個輕騎兵類型。最早的驃騎兵是匈牙利人的一個特有兵種,以其服飾華麗、馬術精湛、刀法兇狠而著稱。後來歐洲各國紛紛效仿,組建自己的驃騎兵部隊。他們喜歡通過讓人眼花繚亂的制服顏色、編織方法、花紋、頭飾、花邊等等方式區別於其他騎兵。明顯的標誌是左肩垂下的斗篷式短外衣,這種服飾源自馬扎爾地區的土耳其部落。另外由於驃騎兵的服飾緊身, 沒有口袋,存放貼身物品的儲物袋“配囊”就成了驃騎兵的另一特徵,甚至成為法軍著名拿破崙戰爭刊物的名稱。配囊繫於武裝帶上,自然下垂,通常配有各種裝飾圖案。華麗的外表加上騎兵原本放蕩不羈的生活作風使得驃騎兵在私生活上往往風流成性,不拘小節。但同時他們也勇猛無畏,悍不畏死。拉薩爾將軍曾經說過:“如果一個驃騎兵打了一年仗還沒戰死的話,那他不是驃騎兵,只是一個懦夫。”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放蕩不羈的驃騎兵

獵騎兵:這是拿破崙時代法軍輕騎兵的主力。他們幾乎是驃騎兵的簡化版本,承擔與其類似的偵察、襲擾、追擊、掩護交通線等任務,因為質優價廉,深得拿破崙的青睞。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法軍獵騎兵

槍騎兵:自17 世紀末,歐洲已經很少能看到手持長矛衝鋒的騎兵了。僅僅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那種有騎兵傳統的東歐國家,還有一些使用長矛的騎兵。拿破崙在1807 年見識到了波蘭槍騎兵的兇悍, 隨之組建了近衛波蘭槍騎兵團。1810 年,著名的“紅色槍騎兵”團被組建。到了1811 年拿破崙又進一步將6 個團的龍騎兵轉型為槍騎兵。此後,槍騎兵就隨著拿破崙大軍一起散播他們在衝鋒和追擊當中的恐怖名氣。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紅色槍騎兵

在當時,燧發槍和燧發手槍在輕騎兵勤務中作用較大,法國騎兵也常常喜歡在正規作戰中使用火槍。法國騎兵這種戰術被不少人所詬病,認為會影響騎兵的衝鋒效能,而且容易被敵人的白刃衝鋒所擊敗。但其實這種戰術不乏成功戰例。比如1815 年利尼會戰結束後,普魯士軍官霍肯回憶道:“前方一百步遠處有一條法軍胸甲騎兵戰線,他們用一陣馬槍齊射迎接我們, 我軍立刻掉頭狂奔。儘管官兵們呼叫著讓所有人停下來,還是沒能阻止潰逃。”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和英國的威靈頓公爵也都表示過:“我完全贊同法國人(使用騎兵的方式)。”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俄國哥薩克使用燧發手槍與槍騎兵戰

不過總體上,對於騎兵來說,槍支在當時的會戰戰場上依然處於從屬地位,刀劍、長矛等冷兵器仍是騎兵的主要作戰手段。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們普遍裝備兩種刀劍,直刃長劍和弧刃馬刀。到底給騎兵裝備什麼樣的武器好?這個問題一直從拿破崙時代爭論到現在。很顯然,長劍側重於刺擊,馬刀側重於揮砍。一些人基於“刺死砍傷”的基本原理,傾向於直刃長劍。刺擊是最能有效運用馬匹向前衝擊的動能的攻擊方式。騎手要做的只不過是對準目標而不必費心去發力,因為僅僅藉助馬匹的衝力,這種刺擊的威力已經極為恐怖了:如果準確刺中,對方將難逃一死。另一些人則更傾向於弧刃馬刀,因為弧刃馬刀可以流暢地揮砍,也比直刃長劍更輕巧而易於掌控。弧刃馬刀因為輕巧所以很方便從身體一邊移到另一邊,這對騎兵極為有利,因為他們的面前總有一個礙手礙腳的馬腦袋。更重要的是,在白熱化的近戰中,砍相對刺來說是一個更加本能的動作, 因此在一個普通騎兵手中, 利於砍的馬刀要比刺劍來得有效。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法國胸甲騎兵劍(上)和英國1796式輕騎兵刀

從個人角度講,在拿破崙那個缺乏防護的戰爭時代,弧刃馬刀更適合騎兵間的格鬥。誠然,直刃長劍更容易造成致命傷。英國第3 龍騎兵團的威廉·巴拉格上尉曾這樣記述:“儘管好些法國人帶著可怕的砍傷,卻幾乎沒有人死於這些傷口,而這次偵察中卻有12 名英國龍騎兵在法國人的突刺下陣亡,還有一些的傷勢也非常危險。”但突刺的傷口卻不容易使得對方立刻失去戰鬥能力。甚至有時候,受到突刺致命傷的敵人因為高度興奮或緊張之下的肌肉收縮,傷口並不會立即致命,這時候攻擊方就很危險了。英國第11 輕龍騎兵團的士兵喬治·法默就記錄過這樣一個例子:“戰鬥中那個法國佬地伏在馬頸上,向哈里·威爾遜刺去併成功刺穿了他。我當時確信可憐的威爾遜一定會立即陣亡,但他卻從馬鐙中站起來給了那法國佬的頭部狠命的一擊,把對手的銅盔和頭骨都一起砍透了,那法國佬的頭一直被砍開到了下巴處。我從未見過力量如此巨大的砍擊。隨後威爾遜才和他的對手一起落馬身亡。”

相比之下,弧刃馬刀雖然沒那麼容易造成致命傷,但揮砍能割開肌肉、切斷肌腱, 砍開骨頭,以及大量失血,這些創傷雖然不會致命,但會讓對方立即失去戰鬥能力。即使如胸甲騎兵的面部、喉嚨、頸部和腿腳也都是暴露在外的,對四肢的攻擊可能不是致命的,但足以使他們失去戰鬥力。對於這點,法國近衛獵騎兵團的夏爾·帕爾坎上尉留下過一段話作為佐證:“我們的騎兵習慣用刀尖刺擊,而敵人卻總喜歡用刀身進行劈砍。一旦敵人的馬刀找準了目標,那就會是一次可怕的攻擊,胳膊被它乾淨利落地卸掉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刀劍的不同攻擊方式

不過對於大規模戰爭來說,直刃長劍和弧刃馬刀所造成的傷亡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英國作者喬治·法默1844 年在他的《輕龍騎兵》一書中做過統計,法國人受的傷大多在頭面部,而且看起來很噁心,但雙方重傷的比例其實相差不大。

從戰術上講,直刃長劍在一場正規的騎兵對騎兵的衝鋒中,尤其是在最初的一陣撞擊中最能發揮它的作用。直劍由於將人和馬的動能加於劍的殺傷力上,因此能夠對敵人起到更大的心理上的恐嚇作用。一排又一排放平劍身的騎兵猛衝而來是一幅比同樣人數的騎兵揮舞著馬刀衝來更可怕的景象。弧刃馬刀佔優勢的階段則在於衝鋒過後的混戰中。當一隊騎兵陷入混戰的時候,他們的馬會放慢腳步,刺擊就失去了動能上的優勢。在混戰中騎手還要做許多的環步和快速的兜圈,每個騎兵就必須經常把他的刀劍從身體一側移到另一側來應付四面八方衝過來的威脅,以及攻擊他四周的目標。輕巧靈活的弧刃馬刀在這種戰鬥中明顯有著更大的優勢。

因此,直刃長劍和弧刃馬刀裝備的騎兵種類也界限分明,以胸甲騎兵為代表的重騎兵都是使用直刃長劍,以驃騎兵為代表的輕騎兵則裝備弧刃馬刀,具有雙重功能的法國龍騎兵則裝備略有弧度的長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