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日本没有轰炸美国的珍珠港,美国是否还会选择继续支持日本?

金刚大锤


很遗憾,在日本轰炸珍珠港之前,美国就已经不支持日本了,不仅不支持,还在石油、钢材等进出口贸易上逐渐断绝了对日本的输出,甚至拉着南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国停止对日出口。

许多人在太平洋战争的史观上存在几个误区,比如认为太平洋战争=轰炸珍珠港,或者美国断供资源,所以日本跑去打美国。这属于一种不完全的认知。

实际上,太平洋战争并非仅仅冲着美国来,偷袭珍珠港只是最先爆发的战斗罢了,与珍珠港同一时间遇袭的还有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的东南亚殖民地。攻击珍珠港,只是为了能消灭美军的太平洋舰队,给侵占东南亚提供战略先机。

日本人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就打好了攻击东南亚的算盘,日军1939年在诺门罕对苏作战失败,一众精锐被朱可夫打得屁滚尿流,不得不与苏军媾和,之后一直处政治斡旋之中,直到1941年4月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自此,日本与苏联合作开发库页岛的石油,而苏联也撤走了对中国的援助。日军不再与苏联作对,开始疯狂的修筑海拉尔的关东军要塞,而苏联也得以安定了后背,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德军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1939年时,日本国内出现了一次极为激烈的争吵,陆军与海军系差点爆发直接冲突,起因是海军系的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等人反对陆军系的杉山元、板垣征四郎等人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政策。这个被后世称为“轴心国条约”的盟约在当时的日本施行的并没有那么坚定,海军对此极为反对。

日本海军系一向师从英美,也深知对方在海洋上的强大优势,因此死活不愿意与英美开战,称其为“愚行”,但陆军系却认为这其中大有油水可捞,能参与到欧洲人的战争中,像一战取得青岛好处那样。

结果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打了个平手,海军派阻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更进一步的深度条约签订,仅维持了条约的表面合作关系,而米内、山本、井上三人则被从朝堂上驱逐,脱离了权力核心。

日本内部闹的这么矛盾,美国人当然有所耳闻。实际上1939年的美国已经开始了对英国的支持,虽然没有《租借法案》那么给力,却也有不少人力、物力的直接支援。而且罗斯福政府自1939年欧战爆发后,就一直希望能插手世界事务,唯一掣肘的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日本人在结束了与苏联人的初期斡旋,以及《德意日三国同盟》后,他们开始积极的谋求对东南亚的战争。他们还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从1937年全面对中国开战后,日本实质已经陷入了资源枯竭、经济危机的泥潭。哪怕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物资,等运回国内也耗的差不多了。何况中国缺少日本人最想要的“工业之血”——石油,这将让日本逐渐丧失掉他们的机械化优势。

美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开始对日本的工业生产卡脖子,他们逐渐缩减了钢铁、石油、橡胶、特种金属和食品等诸多种类的对日出口,他们不希望日本过分的体现出自己对周边区域的觊觎,因为美国同样想要这些地方。按他们的意思,日本人老实呆着就行了。

《德意日三国同盟》对美国的刺激非常大,根据1940年的6月22日的世界形势,纳粹带领的轴心国阵营已经打开了绝强的优势,他们控制了大部分的欧洲,法国被打得投降,英国被围在小岛上踹门,如果日本再掺和进来,很难说会出现什么超出控制的事情。

而且傻子都看的出来,英、法、荷这些国家的本土都被揍成了落水狗,他们留在东南亚的那些富饶殖民地岂不是唾手可得?日军有强大的舰队,有临近的台湾岛,有泰国这个盟友,他们能放过如此天赐良机?

美国在1940年6月与日本进行了一波商谈,内容围绕在日军侵华、《德意日三国同盟》、区域利益等问题上。但双方都表示得非常强硬,日本人已经经历了海、陆军的激烈骂战,对进攻东南亚已经铁了心,而美国则认为自己卡着日本的脖子,坚决不肯让步。

双方的谈判很快影响到了台下,美国开始与国民政府等进行接触,以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战争支援,而日本也老实不客气,他们并不当1940年的美国是颗葱,直接在1940年7月对法属印度支那出兵,将铁蹄正式踏到了东南亚的地皮上。

美国也不含糊,当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停止对日本出口石油物资,美陆军远东司令部成立,对英、中、荷等范围内国家进行支持,对中国派出军事顾问若干。

到了这个时候,事情已经没得谈了,美日关系迅速进入了真正的冰点,到1941年3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签订了《租借法案》,开始对美国支持的国家提供“任何形式的国防物资”。

很快,国民政府的特使宋子文找到了美国政府,要求美国能提供《租借法案》对中国的支持,这个时候,谈了几年的《日苏中立条约》也正式签订,抗日战争进入了最黑暗的时刻,但很快,美国政府在1941年5月6日公开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至此亚洲的战场发生了改变,穷凶极恶的日本人被断了供,而美国人开始了对中国的支持。这令日本人更加疯狂的推动了“南向”政策,开始孤注一掷的要夺取东南亚的殖民地。虽然那里有美国的菲律宾、荷兰的东印度群岛、英国的海峡殖民地和法国的法属印度支那,但这些在日本的眼里,仍然不过是生与死的选择题罢了。

明白了这段历史的纠葛脉络,就会发现题主所说的“不炸珍珠港,美国会否支持日本”的命题其实根本是错误的,因为美日的矛盾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并且美国早在1940年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盟友,更是英、荷东方殖民地的盟友,他们与日本先天就站在对立面。

最起码的,日本不炸珍珠港,他们还怎么打东南亚?


王司徒军武百科


美国开始支持日本,并且在经济资源上大力的和日本交往。美国为什么要支持日本呢?

因为日本和俄国打了仗,并且和俄罗斯誓不两立。

美国支持日本。

日本反对共产主义,这正是美国乐意见到的,这时的美国和日本心气相投。

但是,美国看见了日本不光是反对共产主义,而且要把整个东亚地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黄种人聚拢在日本的旗帜下和白种人作对,这就是触动了美国中枢神经了,因为美国在东南亚有殖民地。

菲律宾就是美国的殖民地。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而美国在美洲的根本利益已经触动,美国是屠杀印第安人获得这块富饶的土地的。

日本只要拿下东亚,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了,美国人看到这是东方又一个成吉思汗,一个黄色的魔影将会像当年成吉思汗一样,席卷整个世界。

美国已经清楚的看到日本的意图,开始仇恨日本。

美国大力支持东亚反对日本的势力,美国开始断绝日本的资源运输,这是日本的战争生命线。

日本和美国打过仗,知道美国人的脾气,只要致命的给他一击,美国就会立即妥协。

但是,美国也看到了日本的弱点,日本战线拉的太广,已经很难支持这场战争了。

美国不害怕日本,而日本开始赌博,把美国海军这个能够切断日本生命线的海上军事力量给打痛,美国就会服软。

可是日本赌博输了。

美国已经看见日本的资源已经无法坚持这场战争了。

日本轰炸了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但美国没有服软反而与日本宣战。

日本开始全力对付美国,可以日本的人力物力,铺得太开,兵力不足,资源不足,日本战败了。

如果日本不轰炸美国的珍珠港,美国会对日本怎么样呢?

日本不轰炸美国的珍珠港,美国还会一如即往的向日本宣战,因为日本触动了美国的红线,挑战了白人殖民统治的利益,要把黄种人聚拢起来和白人作对,这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绝对不能够忍受的。


宝树白石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已经不支持日本了,正因为此,日本才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本一点颜色看看,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在海中行驶,日本就无法继续对外扩张。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荷三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史事求是君


先亮明我的观点:不论日本有没有轰炸珍珠港,美国都不会继续支持日本。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二战正式参战的直接原因。很多人都觉得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件愚蠢的作死行为,从结果上来看的确如此,但站在当时日本的立场角度分析,偷袭珍珠港是其“迫不得已”孤注一掷的做法。



日本资源匮乏,维系战争消耗巨大

二战时期的日本将军国主义推向了最顶峰。在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局部胜利令日本嚣张气焰达到了巅峰,企图称霸亚洲的野心也膨胀到了极点。在这样的局势下,进一步对外扩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必然选择。



然而日本需要面对的客观问题就是资源问题。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本身资源极度匮乏,而战争除了比拼军备外,资源是主导战争持久和天平倾斜的重要因素。因为日本所处地理位置的缘故,石油对于日本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不论是飞机还是航运都离不开石油,而日本的石油几乎全部依靠对外进口。



日本“北上南下”策略损害美国利益

日本需要大量的石油用来维系战争以及资源运输所需,特意制定了“北上南下”策略。所谓“北上”就是进攻苏联夺取西伯利亚从而获得石油,而“南下”则势必要“侵犯”英美等国的利益,因为那里都是欧洲列强的地盘。



日本首先选择了“北上”策略,就是不想跟欧洲列强产生摩擦,从而导致石油进口的通道彻底被封锁。但日本在与苏联的战争中苦战4个月最终以失败告终,不得不采取“南下”策略。这就等同于“强夺”欧洲列强及美国的利益,日本此时已然与美国站在了对立面,美国自然不会给予日本战略资源上的支持。

日本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却起到反作用,让美国参战

对于英美等国封锁石油进口,日本出了昏招,那就是偷袭珍珠港!日本试图用这种强势的手段孤注一掷,逼迫美国让步。因为当时的美国是“中立”的,美国国内民众也是反对战争,施行的是“不干预政策”,在参战前美国属于“隔岸观火”,大发战争横财的心态。本来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主战派,日本偷袭珍珠港让他更是没有理由不参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将美国这个沉睡的巨人给唤醒了,而日本却没有“奥特曼”来与之对抗。可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个愚蠢至极的行为,不但没有赢得一丝一毫的利益,反而加快了日本军国主义梦想“破灭”的脚步。

综上,即便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因为利益关系美国也不会继续给予支持,唯一不同的是日本或许能够在二战中支撑的更久些,但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偷袭珍珠港则是加速了这个失败进程而已。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您的点赞和留言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月关略萌


日本和美国开战,日本自己说的不算

日本如果迅速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地,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关键领地,开始掠夺资源并再无战事,美国也就承认日本在亚洲地区的政治地位了,可日本深陷中国战区,即便占了东南亚也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日本军队的局限性在中国本土反抗力量的韧性面前显得难以启齿,美国只要把欧洲战场摆平,再回头东南亚渔利,日本就是板上的肉了。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只能说是主动发起了一场必然到来的战争,只不过它从不考虑战败后是什么结果。


笔不意驰


帝国集团内部抢夺世界资源分裂导致二战中的苏俄,中国强大。日本爭夺美国侵占的太平洋利益,必然有冲突。


元元125021907


先搞清楚前因后果,是因为美国制裁日本才导致日本报复轰炸珍珠港,而不是因为日本轰炸珍珠港才让美国制裁日本。


冰尊漠视天下


日本不是好人,美帝也不是好人,美絕對不會坐等日做大,因此珍珠港只不過是一個最好借口,這兩狼遲早都會咬起來的。


老玩童54121


历史没有如果的。


duh23333


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