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前方到站:南湖。”​

好像每座城市都有個南湖,這個地標性的名字大概是你周圍“張偉”一樣的存在。

而我們說起南湖,總愛從“吃”說起。

麵條也好,燒烤也好,只要說到好吃的,怎麼也繞不開這個地方。

“前方到站:南湖。”​


以福園街為中軸線,燒烤扎堆的文體路,麵館一條龍的南湖東路,還有走兩步就能撞見一家烤鴨店的水西門大街...

這些慰藉口腹的美味,在南湖遍地開花。無論白天黑夜,輪流交替。彷彿踏進這片土地,風裡都帶著人間百味。

“前方到站:南湖。”​


於是南湖在大部分人眼中,只剩下砂鍋麵條燒烤,還有那輛飛奔的13路。

美食的記憶點太強大,以至於太多人忽略了這裡的傳奇。

南湖的美食

吃貨圈頂級流量


作為現代化的大都市,南京有著很快的生活節奏。

但在南湖,這個規則並不存在。

“前方到站:南湖。”​


作為南京美食屆的“扛把子”,“吃得好”是南湖人的第一宗旨。

一碗皮肚面下肚,辣得大汗淋漓的早晨,不止屬於南湖帶著孩子遛圈的老人,也屬於在周邊寫字樓埋頭辦公的青年人。

“前方到站:南湖。”​


莫愁新村的鴨血餛飩開了二十餘年,從門頭看上去一點都不起眼,但香味撲鼻的辣油和薄如蟬翼的餛飩,總能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

“前方到站:南湖。”​


“前方到站:南湖。”​


胖子砂鍋未到中午就在門外擺起了簡易餐桌。

一碗砂鍋端上桌,湯頭隨著熱鍋翻騰,氤氳的熱氣中滷的正好的牛肉散發著令人垂涎的光澤。

“前方到站:南湖。”​


“前方到站:南湖。”​


鸚鵡香辣鴨頸雖然只在牆裡露了個小小的門頭,但僅限早餐供應的辣糊湯和經常賣斷貨的鴨脖總能讓一些老饕“爭破了頭”。

“前方到站:南湖。”​


13路底站的那條街,到了飯點便被各個電動車塞滿,外賣平臺的騎手紛沓而至,等待著一單又一單的下達。

“前方到站:南湖。”​


“南湖人的心裡,住著一個美食城。”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在這裡,美食的誘惑遠遠大於一切。

“前方到站:南湖。”​


早晨的皮肚面,晚上的小燒烤...

36℃的高溫天如何?排隊的人太多又如何?

對於南湖人來說,吃都吃的沒滋沒味,怎麼能活的有滋有味。

“前方到站:南湖。”​


南湖小區

老南京的聚集地


撇開美食在南湖走一遭,也能發現不一樣的老南京。

“前方到站:南湖。”​


南湖是江水西移留下的自然湖泊。因位於莫愁湖以南,故而得名。

圍繞這片水域而形成的南湖小區,最早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當時為了解決回寧知青的住房問題,以及安置部分房屋拆遷的城南居民而建。

所以住在南湖的人,大多數都是老南京人。

“前方到站:南湖。”​


整個南湖住宅區佔地面積60多萬平方米,由藝苑村、電站村、東昇村、玉塘村、利民東村、文體村、育英村、利民村、蓓蕾村、康福村、茶亭村、車站村、迎賓村、湖西村、沿河村等大大小小二十餘個社區組成。

不僅是當時全國最大的住宅小區,也是單體項目最大的民生實事工程。

“前方到站:南湖。”​


整個住宅區除了商超、菜場、銀行等服務設施外,生活配套也一應俱全。

小學三所、中學兩所、醫院兩所、郵局一個、公交總站一處、煤氣站一處、消防中心一處...

“前方到站:南湖。”​


區域配套的完備程度以及人口數量幾乎可以用“小城市”來形容。

因此在南京,你很容易碰上一個“住在南湖的”。

“前方到站:南湖。”​


學校也好,公司也好,只要有人說一句“我住南湖哎”,立刻就能引起一群南京人的相互認親。

“我以前住二道埂子”,“我laì家就在電站村”,“我小學上的南湖一小”“南湖一中還是我母校呢,現在那邊變成職高了”...

“前方到站:南湖。”​


南湖之大,讓南湖人“聚是一團火,散成滿天星”。

而土著的扎堆,則讓南湖的大街小巷中,無處不存在著濃濃的老南京生活氣息。也讓一些曾經的味道和手藝在這裡得以延續。

“前方到站:南湖。”​


開了二十年的皮肚麵館、家樓下的裁縫店、小區門口的修車鋪...

這些在今天的老城南也不一定常見的景象,卻在地處河西、寸土寸金的南湖隨處可見。

“前方到站:南湖。”​


在南京,很少有一個地方可以像它一樣,擁有著如此龐大的居住人口,同時又有著如此綿延深厚的“老南京範兒”。

很多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搬來了南湖,便從此紮根在這裡。

“前方到站:南湖。”​


南湖人習慣了南湖的生活,同時也延續著南湖的生活。

南湖的生活

在如今已很難見到


在南湖,總能看見一種中國式的生活軌跡。

“前方到站:南湖。”​


老一輩的人喜歡起個大早,去南湖公園晨個練遛個鳥,再到菜場逛一圈。

“前方到站:南湖。”​


10塊錢3把的鮮嫩蘆筍,早上剛送來的新鮮河蝦,買回家燒燒弄弄,到點去學校給孫子孫女送飯。

“前方到站:南湖。”​


下午了就帶著茶杯跑去南湖廣場,要麼撐起桌椅,三五一堆地瀟灑打牌。要麼聚在一起,掰著指頭說歷史談時事,說累了喝口熱茶眯一會兒。

“前方到站:南湖。”​


中年人們則更偏愛“老城南”的生活方式,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

“前方到站:南湖。”​


想開葷的時候就去路口的李榮興要一兩鍋貼,就著小酒吃碗雪菜面。下午去華新池或者文泉泡個澡,然後蒙上頭睡一覺。

“前方到站:南湖。”​


快到晚飯點的時候,回家路上帶半個鴨子,悠悠閒閒又是一天。

“前方到站:南湖。”​


年輕一輩的人則從小玩著第五幼兒園的滑梯長大,讀過了南湖一小、二小、三小,再升到南湖一中、二中。

“前方到站:南湖。”​


“前方到站:南湖。”​


下了課去南湖公園的輪滑場打球,週末了去五洋旁邊的肯德基開個餐,再想跑遠一點就坐著13路去五臺山走一圈。

“前方到站:南湖。”​


柴米油鹽醬醋茶,平淡不失溫馨。

三代人的生活軌跡,在這裡結成了圈。循環往復,年又一年。

“前方到站:南湖。”​


這樣的悠閒,只屬於南湖人。

南湖的未來

等一條7號線


在河西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南湖也悄悄發生著蛻變。

“前方到站:南湖。”​


小時候學校組織看電影常去的南湖電影院,現在裝修一新,變成了大華大戲院·南湖影城。

不知道故地重遊,還找不找的到兒時第一次帶上紅藍眼鏡看4D電影的震撼。

“前方到站:南湖。”​


原來是郵局的文體路路口,一座威武氣派的美食城拔地而起。

門口的立牌上打著某某商家入駐的標語,與周圍的“蒼蠅小館”一比,顯得格外洋氣。

“前方到站:南湖。”​


南湖東路上,除了老牌的百花菸酒店和柯達照相館以外,只剩下一家元祖還勉強稱得上“老字號”。

“前方到站:南湖。”​


“前方到站:南湖。”​


曾經的南湖人盼著公交多開幾條線,如今連地鐵7號線也盼來了家門口。

“前方到站:南湖。”​


南湖在變,南湖又好像沒有變。

在這裡,你很少看到步履匆匆的行人,多的是一邊散步一邊享受的“生活家”,精打細算和悠然自得在此達到奇妙的統一,蒸騰出毫不抽象的煙火氣。

“前方到站:南湖。”​


歲月就在這般月月年年好時光的期盼中,緩緩流淌。

“前方到站:南湖。”​


街角的小店裡,嫋嫋熱氣從冒著紅油的麵湯中升起。

人們圍坐在一起,吃著皮肚,嗦著烤鴨,守著地老天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