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對於湘西永順女教師李田田在網上反映的《一群正被毀掉的鄉村孩子》問題,你怎麼看?

司馬太師


引言

湘西永順女教師李田田在網上發表批評文章,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文章發表後,女教師李田田被教育局深夜“約談”,讓其刪除文章,並簽訂相關協議。湘西州委領導高度重視此事件,並稱李田田是一位“有情懷”的老師,相關領導專程到李田田所在學校去了解情況,現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件展開調查。


目前,李田田的工作量也減少了一半,原來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現目前的工作量是她工作以來最少的,她既感到輕鬆,又感到了壓力。她到其他地方去幹什麼都要向校領導如實彙報。李田田很喜歡和學生在一起,也喜歡從事教書工作,學生也很喜歡李老師,李老師也為學生買了幾千元的課外讀物。

看法

李田田老師在網上反映的情況代表了一線教師的心聲,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而不是將主要精力用在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上。上級的檢查固然重要,但也不能過於頻繁,影響到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希望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要多下基層瞭解實際的教育教學情況,多做實事,少搞花架子,讓老師沉下心來搞好教育教學研究,認真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這樣才能對得起社會和家長賦予老師的期望。


一部分網友擔心李田田老師會受到學校的排擠,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但整個事件持續發酵後,湘西州委領導也給李田田老師表態,如果教育主管部門有打擊報復行為,可以找他。但我相信教育局和學校的領導素質也很高,不會拿小鞋給李田田老師穿。相關主流媒體也會跟蹤這個事件的後續報道,我們都願意看到學校風清氣盛的良好教育教學局面,不願意看到老師整天干著與自己本職不相關的工作。

建議

相關職能部門成立調查組對此事件展開調查,不如組建教研組深入鄉村學校開展教研工作,為鄉村教育的均衡發展做貢獻。


Lance課堂


10月11日,詳細永順女教師李田田在網上反映的《一群正被毀掉的鄉村孩子》一文在網上迅速發酵,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人民網、人民日報、當地教育部門的關注。李田田和她的孩子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李田田說出了基層工作者的心聲,說出了大家都知道卻都不敢說破的事情。

1.檢查不斷、驗收連連、調研頻繁。

每個學校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檢查、驗收、考核,而且這樣的活動除了實地查看,還需要提供紙質材料。於是大家都很自覺的養成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拍照、再填表、活動過程記錄、心得體會,還有通訊報道不能少。“拍照留痕、填表留檔”這樣的形式主義,讓很多工作變成了笑話、變成了累贅。每有上級領導來校檢查,停課打掃衛生、製作歡迎標語,師生聽課召開座談會,會前還要對老師和學生進行集中培訓(目的你懂得)。

2.基層形式主義讓誰收益?

為什麼喊了這麼多年的減負減負,基層的工作卻是越減越多,越減越累。原因就是基層的形式主義讓部分上級領導直接受益。形式主義的“拍照留痕、填表留檔、心得感想、收穫滿滿、再創佳績”成為部分領導的政績,從上到下經過檢查、調研、驗收,發現今年的各項數據比往年又進步了,成績又提升了,獎牌又增加了,領導更滿意了。於是為了讓領導滿意,為了單位更好更快發展,為了爭取更多資金。單位會在各種數據上下功夫,目的只有一個:讓數據更好看,年年有進步。

假如形式主義不能讓這些領導獲得好處,反而會讓他們痛苦,讓他們難受,請問他們還會樂此不疲的搞這種形式主義嗎?

看過網上有一篇報道,說一個單位只有四五個工作人員,卻有幾十塊牌子,誰來檢查掛誰的。一塊牌子對應一個工作領域,有時候一個基層幹部也搞不清自己兼了多少職務。而牌子掛到哪裡,考核就會跟到哪裡,材料就要送到哪裡。於是年終時,單位組織了所有人員,製作了幾十條宣傳橫幅,幾套服裝,拉一個橫幅,掛一個牌子,拍一次照片,把一年的各種活動集中拍照,總共拍了幾百張照片。“有牌無實”、“只做表面文章”,領導歡喜,苦了基層,群眾卻不滿意。

3.李田田事件能否徹底改掉形式主義的弊端?

我看難。李田田事件只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因為在網上發酵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後,才引起了當地教育部門的重視。據說學校已經把她由原來的帶兩個班的語文課,一個班主任,改為現在帶班主任上一個班的語文課。而且見朋友要登記、外出要彙報,她說這是她教書以來最輕鬆又最緊張的一段時間。李田田的課是減少了,可是她的課誰來上,不是又增加了其他老師的負擔嗎?學校臨時進人是不可能的,難不成領導會去上?李田田事件發生後,這個學校的形式主義可能會有所改善,那麼其他學校的形式主義了?

只要形式主義能夠讓某些人受益,成為這些人取得政績的捷徑,那麼他們還是會樂此不疲的大搞形式主義,今天取消了這個,明天可能又會冒出那個。

結語:很高興看到湘西州委書記譚李田田事件,要整頓一切形式主義檢查。也很高興看到在中央的大力政治下,形式主義的檢查已經在逐步減少。相信有一天,這些形式主義會徹底消失,學校真正成為教師成長的樂土,學生學習的樂園。

大家好,歡迎關注@叮噹老師,為你分享教育的那些事兒!


叮噹老師


最近幾天最火的就是這個湘西永順的年輕女教師吧,她的一篇文章—《一群正被毀掉的鄉村孩子》,批判形式主義檢查正在毀掉鄉村孩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網友們的廣泛關注。被教體局要求深夜進城說明情況。於是她也把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尖浪口。同時也引起了教育界上上下下的重視。有很多網友都擔心這年輕的女孩子將來該何去何從。

李田田在文章中稱,學校極缺老師,每個人的工作量都非常大。“開學以來,學校幾乎每週都有檢查,隔兩天就要帶學生大掃除。停課掃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語文課已停滯不前。有時甚至得提前兩三天掃地,掃來掃去,治標不治本,檢查一過,學生的行為習慣仍是老樣子。”自己疲於應對上級各類檢查,耽誤了教學。她說,該文被轉發後引發關注,當晚被永順縣教體局要求刪除。

對於寫文章的初衷,李田田在文章裡這樣描述:“我拿著國家的工作,享受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面對那一群信任我的學生,無法再裝模作樣地快樂工作。我讀的書,我接受的文化薰陶,使我沒法繼續當一個啞巴。”

其實這位年輕的老師說得沒有錯。她說出了很多老師想說的心裡話。現在每天到了學校,你都不知道有多少的活在等著你幹,能夠安安靜靜的上節課,都覺得是幸福的。老師們都說:現在上課是副業,主業就應付各種檢查和各種造假。

現在老師們參與了很多的活動,舉個例子來說,教育扶貧。老師有什麼能力扶貧。老師的職責就是把孩子們的教好就行了。天天去人家家裡搞什麼扶貧,還給人家照相,興師動眾的,最後也給不了人家多少錢,天天去人家家裡叫貧困戶家長等著拍照。後來人家家裡都有意見了。因為人家還要去打工賺生活費,沒時間天天配合老師拍照留念!扶貧本來是好事,最後都弄的人家家長有意見了。

還有老師做什麼事情都“留痕”的規定,老師都成了記者了,什麼都拍照留痕。老師給學困生補習,這是我們每天在課堂必做的事情。關注學差生,每個老師都會花費很多的精力在學困生上,可是就是這樣每天必做的事情還要拍照留念,搞得就是形式主義。

現在學語文,都重視閱讀。孩子們都有閱讀,語文老師也應該上好閱讀課。我覺得就應該給孩子們時間靜靜地去閱讀就好了,搞什麼形式,還要去多媒體教室,錄視頻上傳,把安靜閱讀的氣氛給破壞了,閱讀都成了做戲了。

每每領導來檢查,都主要檢查衛生,說不能有一點塵土,教室裡所有的擺設都要擦的乾乾淨淨。孩子們小,不會擦,都是老師們站在桌子上擦電燈,電扇,空調,玻璃,這都是花費老師很多時間的。老師沒有辦法,只好停課搞衛生。真真是本末倒置。老師們都成了專業保潔員了。

後來開會又出么蛾子,說老師的時間不分上下班,有命令要隨時加班,我們聽了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還尊師重教呢,就是民工也不能說隨時加班吧,加班得有加班費吧。可是領導們就是說得那麼振振有詞,還給扣帽子,說不加班就是思想意識落後,需要加強學習。

其實不止李田田老師那裡是這種情況,很多地方都是這個樣子的。只是沒有像李田田老師敢站出來說真話而已,因為怕秋後算賬。

什麼時候我們老師們可以安安靜靜的,專心的去上一節課呢。不該老師乾的事就不要強加到老師的頭上,讓我們好好給孩子們上課不好嗎?教室,講臺才是我們的主要陣地吧。現在我們都成了打字員了,天天打印文件。老師都成了記者了,天天拍照寫材料……

形式高於內容!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同行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留言討論下吧。


淺淺的教育


我覺得不是一群正在被毀掉的孩子,應該是一代孩子正在被毀掉中……

今年10月11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的語文老師李田田發了一篇網文《一群正被毀掉的鄉村孩子》,主要內容是現在各種進校園檢查、考評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安排,影響了自己的教學進度。李田田老師對此表示憂慮,她認為經常停課應付檢查會毀掉農村上學的孩子。

李老師只是反映到她那個地方,實際上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情況,課只是老師有閒下心的時候,當做第2副業去完成的,不然我們的部長也不會在大會上說為老師減負,要減掉老師一些不必要的負擔,而且是過重的非教學性的負擔。

現在我覺得最不好的現象可能有如下幾個:

一、有些慶祝活動或者會議需要領導參加,領導因為各種原因遲到,但是我們學生必須在操場裡面傻傻的等待。

現在學生都懂了,為什麼9:00開始的會議還沒開始呢?他們都知道一定是在等某個領導。最好的解釋就是路上堵車了,領導還在路上。

因為領導要支持對我們講話,對我們寄予希望,所我們必須等到領導的帶來才能開始我們的會議,領導才是重點。

二、頻繁的檢查老師要應對,學生也要應對。

各級領導或者各個部門的人來檢查或者視察工作,學校和老師要做好精心的安排,從老師從學校從學校領導層,各個方面包括清潔衛生,檔案資料的準備,對學生的要求。這些就會花去老師和學生大半天的時間,特別是要求統一學生穿校服,第2天早上就會出現很多家長忘了提醒孩子穿校服而不得不把校服送到校門口的情況,我們保安不再是隻守衛門前安全秩序的職責,而是當了一個兼職的快遞員。


特別是大冬天的,為了穿校服,有些孩子可能會發生感冒現象,對此有些家長怨聲載道,把責任歸咎於學校,你以為學校真的願意這樣做嗎?

有些部門組織的活動或者社區活動,也需要學校抽調人員或者班級學生去參加拉場面。

真的是學校是任何一個部門都能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地方,今天某個社區需要組織一次活動,需要有大量學生參加某個學校,你是否支持一下派一個班級來,你學校能拒絕嗎?某個主管部門因為工作需要,需要抽調幾名老師參與一些工作,你們學校能不能抽調兩個老師來支持一下來學校你能拒絕嗎?我們要到某個地方去檢查工作,需要一個檢查團的組成,你們學校是否能支援一兩個老師,你學校能夠拒絕嗎?今天我們地區組承擔了一個重要的會議,作為東道主,我們各個學校是否都派一定人數來參加,你學校能拒絕嗎?等等,這樣的類似活動太多了,太多了。


四、其實家長也來自各方面的任務要求,壓力一點兒也不輕鬆,填個數據、打開個鏈接、投票啥的,一會兒填個表格,一會下載個APP。


現在的家長不僅僅有自己的工作,同時也兼職了來自學校的任務,有些作業需要我們家長和學生在手機或者電腦上完成,但學生家長又為了孩子不過多的接觸手機和電腦,只能自己來完成,不然班主任會一遍一遍的提醒某個孩子沒完成、某個孩子還要抓緊時間。作為老師或者班主任也不願意這樣,但是上級發下的任務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完成,一級一級的通報下來,可能你最後成為被批評的對象,沒辦法,只有得罪家長了……

回想我們那個年代為什麼沒那麼多檢查,沒很多的非教學任務來完成,沒有各種投票,電子表格的填寫,是不是因為領導幹部沒有交通工具,道路也不通暢,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他們懶得下鄉,懶得到一線?現在這些都具備了,條條大路通學校,交通工具也豪華型,接待也是很高規格的,他們可以變得更勤奮了,深入一切那是他們必須做的……

今年是基層減負年,希望老師能夠靜靜的教書,學生能夠安靜的學習。


楊鍋來了


我是山村老師,每天為您解答教育領域裡的疑惑!關注我,走在教育領域不迷路!


李田田事件最近備受人們關注,好在目前有了一個好的結果:課時減半,但外出需要報備!現在網友們擔心的是李田田會不會被被領導秋後算賬?我個人認為這還真不好說。


事件回顧:

時間:2019年10月11日

地點:湖南湘西州永順縣桃子溪學校

人物:李田田、教體局領導

原因:發表了一篇批判形式主義檢查的文章:《一群正在被毀掉的鄉村孩子》

經過:10月11日,李田田因為發表了一篇批判形式主義檢查的文章《一群正在被毀掉的鄉村孩子》,她在文章中寫到,為了應對上級的各類檢查,不得不停課打掃衛生,為此耽誤了學生學習。該文出現在網上就被大量轉發,領導看到後要求李田田刪除文章。文章刪除以後,李田田的麻煩並沒有結束,在10月15日晚上10點45分時,李田田被教體局約談。16日據有關媒體報道:教體局領導並不是約談李田田,而是她親姑爺關心她,想了解一下她的情況,所以才叫她進城。

結果:州教體局將整頓一切形式主義的檢查,李田田的課時減半,外出需要報備


個人看法:

從教體局面對媒體記者採訪中來看,深夜約談說成親戚慰問,你見過晚上10點45分從鄉下坐一小時多車去城裡接受慰問的?第二天不上課?我不敢保證李田田會不會收到秋後算賬,但我認為李田田絕對會用媒體來保護自己。我相信這樣一隻“小刺蝟”教體局也不敢輕易下手。

其實當前的鄉村教育現狀並不僅僅是李田田所在的學校出現,當前的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純粹的教育,很多時候教師們為應付上級檢查的各種材料,經常加班加點的做材料,有領導來視察工作,學生們得聽課大掃除。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城裡學校老師並不清楚什麼情況,但是鄉村學校,特別是山區學校這種情況尤為突出。學校領導為了給視察領導好印象,不惜聽課大掃除,一節課掃不乾淨掃兩節課,兩節課掃不乾淨掃三節課,直到掃到乾淨為止。如果領導經常來視察,那是否會出現學生經常不能上課,長時間下來,學生成績怎麼突破?李田田只是說出了許多一線教師不敢說出的話而已。

結語:少一些功利形式的檢查,還校園一方寧靜;少一些形式性的數據,讓教師們靜心教學;多一些人性化的關懷,讓教師們的內心感到溫暖。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不喜勿噴!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今年10月11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的語文老師李田田發了一篇網文《一群正被毀掉的鄉村孩子》,主要內容是現在各種進校園檢查、考評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安排,影響了自己的教學進度。李田田老師對此表示憂慮,她認為經常停課應付檢查會毀掉農村上學的孩子。



文章一出,引起眾多圍觀,當地主管部門也作出反應。目前事情最後結果還不得而知。

就事論事而言,各種進校園、進課堂的內容太多,一定會佔用教學和學習時間,也會耽擱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這是勿庸置疑的。至於會不會嚴重到因為“耽擱時間”而“毀掉”,則不得而知。



有人說這個結論誇大其辭、言過其實。對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說各話,對各執一詞的觀點實在不好加以評議。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近年來,各類工作進校園的確有扎堆之勢。這些個工作的組織者無一不是有來頭的,其事無一不是有依據的,學校、老師、學生不堪其負,但除了照辦之外,還真沒有好辦法。

有人說,學校是傳道授業解惑之所,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老師把進校園的工作接下來,嵌入教學中,是應盡之責。老師不宜以任何理由推諉拒絕。這好像是有點道理的。還有人說,老師不應該把進校園的工作與教育職責割裂開來,單純把教學看成是傳授知識。因為很多進校園的工作,比如防艾、環保、安全、法制,防火,節能、戲曲、武術等等,又有哪個不需要小孩從小接受教育與薰陶的?所以,如果有老師把這些事想成是別人的事,那就有點那個了。



當然,搞這些事需要統籌安排,不能一哄而起,也不能搞形式主義,這個需要學校和老師動腦筋、花心思。所以,安排進校園的活真的不能太多,工作太多了就會惹人不高興!畢竟,大家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摩心譽處


我們不否認。在學校裡面有時候從事著很多的,看似對教學無用的工作,但其實我們卻無法否認,這種行為如果在學校裡面,如果真的取消的話,學校的教學狀態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在反問學校的工作狀態的時候,我們是否應當分析一下,哪些比較有用,哪些沒有用處,成年人進入社會之後,都知道很多工作,都必須分出輕重緩急,應當做的,不應當做的,這樣的技巧對於大多數手頭事務比較多的人,都在處理著分析著。

社會的狀態就是我們反映出到學校的狀態,所有的人都在奔波,都在努力,每個人每天的事物都非常的繁雜,學校裡面老師也是這個狀態,相比較普通老師來講,說句實在話,中層領導的事務更為繁雜。再高一級,哪一級人不是活的,比較累呢?

我們應當做到的就是,不要抱怨,靜下心來,完成所有的任務,這或許就是在軍隊中流傳的一個比較中規中矩的段子。

一位領導讓手下的士兵拿著鐵鍬挖一個,一米寬,兩米長,半米深的再好。一群資深的士兵在討論這個領導的決定是否得正確,卻遲遲不願意動手,只有一個士兵,拿起鐵鍬,按照領導的意圖完成了任務。

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成任務,而不是尋求這些任務是否合理,這是規則也是紀律。

整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沒有那麼多的自由主義、也不允許個人主義盛行,雖然我們知道有些制度有些規則是不合理的,但是的提出不合理,建議之前能應當把完成的任務徹底完成。

孩子能不能會被我們現行的交易制度毀掉,不是一個老師能夠做出的判斷,而是看一看,我們整個的國民綜合實力的發展來判定。

從目前來看,建國以後,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體系,沒有毀掉一個孩子,相反讓大多數人生活得更好。

我們每天在抱怨的那些事情,往往是由於個人的觀點造成的,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社會太大,涉及的人太多,絕對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意見,讓每個人都滿意。

這就是社會,我們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標準,而共同的標準,往往就是我們現行的制度。


義誠老師


何止鄉村孩子被毀掉?城市孩子面臨同樣的教育困境。

例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與學校有關的安排如下:

1、週末上街進行文明勸導,撿路面上的垃圾,舉勸導牌在各人流密集處,平均每個班半天時間,由班主任帶隊,各級校領導和中層巡視,拍照留痕;

2、每個班發一張打印有文明創建應知應會的文字,要求學生會背,並利用某些課的時間進行檢查;

3、衛生工作除了日常打掃之外,對於衛生死角,進行徹底清潔;

4、至少一次班會活動時間,對學生進行文明創建相關的教育;

對於以上四條中,最後一條我認為是合理的,其餘都是形式主義,特別是打掃衛生,日常性保潔完全足夠,那些衛生死角,既然能成為死角,必然是平時極少關注的地方,連人都很少去的位置,卻要求檢查時萬無一失。

背誦那些應知應會的文字,在學生眼中,文明城市創建變成了背書,難道會說就文明瞭?用檢查學生背誦的方式來看城市是否文明?真正的文明,是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是行為的價值觀,是審美觀和是非觀,檢查者沒有辦法直入人心,便只好採用這等浮於表面的方式。更令一線教師痛心的是,這些事兒,是拿正常教學時間完成的。

現在基本成了條件反射,只要有上級檢查,無論哪個部門,檢查什麼內容,先停掉某次課外活動,全校進行衛生大掃除,或者早上停掉某次早讀,再進行臨檢前的最後清潔工作,還要對學生再三叮囑,不要說錯話,不要亂說話等。

這還僅僅是對學生的影響,對教師,影響更大,檢查者們在會議室中看到的那些如山的資料,都是在教學時間內完成的,甚至更多地犧牲了休息時間,說實話,這些工作,與學校的工作重心——教學完全無關,教師做這些事,在專業上得不到任何發展,只有負面作用,擠佔正常教育教學時間。

更進一步,對各類檢查,教師們做的這些,學生們都看在眼中,都說教育是以身示範,那麼在整個迎檢過程中,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呢?


愛數學做數學


有人說李田田的文章戳破了形式主義的窗戶紙,而我要說從戳破的窗戶紙看過去的未必就是真像。



從10月10日李田田老師發文至今,十多天一篇小小的文章引起的軒然大波熱度末減。連央視“新聞1+1”為此做了專題節目,新華網專文批判了形式主義的危害。這一切只能是說明形式之風是多麼盛行,有多少人對李田田老師的經歷感同身受。

剛看了“新聞1+1”做的這一事件的節目視頻,在講到當地紀委對事件開展調查,對有關人員要進行追責,白巖松問道,那位深夜讓李田田老師趕到縣城的教體局領導要不要追責?我也許能猜到結果,但我內心並不認同自己所猜的結果。

也許這位領導不該在暴雨夜讓一位女老師深夜趕幾個小時的山路到縣城,但此事不是發生在永順,發生在任何一個其他地方,誰又能保持領導們不是這麼處理呢?


一篇小小的文章能引起如此大的轟動,說明李田田說的現象在許多地方都存在。一個地方發生問題是個案,而所有人都知道形式主義害人,卻都在嘴上反形式主義,而形式主義卻愈演愈烈,用形式主義反形式主義成為普遍現象,成為大多數為官者的意義流,這就是很嚴重的普遍問題。甚至誰又能保證當地說的徹查不是另一種形式主義?

許多人都在佩服李田田老師的勇敢,而我卻說這只不過是一個有點才華,有著教育情懷的小姑娘。如果她知道自己的一篇文章造成了現在的局面,她還敢如此寫,寫了敢髮網絡?

雖然我也相信當地不會把一個小姑娘怎麼樣,但我仍然擔心當事件的熱度過去,李田田還能不能迴歸平靜的生活,正如她自己在接受採訪時說的,現在她已感受到孤獨。

我相信李田田老師並不想當這樣的英雄,她未必能承受得起做英雄的代價!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湘西永順女教師李田田一篇《一群正被毀掉的鄉村孩子》的文章,引起了軒然大波和廣泛的熱議。

實際上,李田田這篇文章只是真實的反映了當前基層教育中的種種弊病和問題:形式主義特別嚴重,各種檢查接踵而至,教師學生疲於應付,教學工作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和影響。

這篇文章引起了基層教師廣泛的共鳴,產生了巨大的響應和轟動。



正因為如此,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受到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和衝擊,李田田被當地教育局連夜召喚進城約談。

李田田被約談的事情,得到了廣大網民的極大關注,造成轟動一時的網絡熱議,當地政府也頗受輿論壓力,對教育局進行了嚴厲批評整訓,同時表示一定要核實查清並整頓當地教育系統存在的形式主義的問題。

李田田老師文章一事,看來暫時是被冷卻下來了。同時李田田老師也受到了輿論導向的保護。

但畢竟這件事情對她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我們不得不承認,李田田老師文章中所說的的確是基層教育中存在的真實問題。而且這一現象並不只是在湘西才有,全國各地基本上是大同小異。

校園不安寧,教師不安定,教育不單純的現象,已經是一個很嚴重的教育頑疾。

我們倒是希望,李田田老師的這篇文章能夠真正引起政府部門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真正的給教育鬆綁,給學校鬆綁,給老師鬆綁,還學校、老師一個寧靜的教書育人環境。

如果真能如此,這不僅僅是學校之福,教師之福,更是教育之福,孩子之福,家長之福和社會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