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瓜媽說:

前陣子看到一個視頻,沙溢跟主持人聊到給孩子“報輔導班”的話題,坦言自己曾走過一段“彎路”。

他是個急性子,對兒子抱有很大期望,一度給安吉報了十幾個培訓班:鋼琴、英語、書法、游泳、羽毛球……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而且總不可避免地有種“比較心態”:別人家孩子能行,你為什麼不行?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總是跟別的孩子比較,不僅自己心態很焦慮,而且也給安吉造成很大心理壓力,胡可曾發過一段視頻,安吉一座到鋼琴前就“崩潰“大哭……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其實,在我們身邊,像沙溢這樣的家長太常見了:生怕孩子被別人家孩子落下,於是別人報了什麼班,自家也不能落下。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瞬間就能點燃中國父母的焦慮。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紀錄片《起跑線》,它記錄了北京22箇中產家庭對30個孩子的不同教養方式,以及養育過程中的矛盾與困惑。尤其是關於“給孩子報興趣班”這個點,看完感觸很多。對孩子來說,什麼才是最好的啟蒙方式?究竟讓孩子從哪裡起跑,才能贏得未來?

10幾個興趣班,整個童年,定格在奔跑上課的路上


7歲女孩湯笑嫣有個動不動就把"起跑線"掛在嘴邊的媽媽。

2歲開始,興趣班就伴隨著她成長的每一天。聲樂班、朗誦班、鋼琴班、舞蹈班……,10幾個興趣班累計花費超過20萬。

對於只有爸爸一個人工作的家庭來說,經濟條件並不寬裕,但即使爸爸不同意,媽媽還是又增加了一個“邏輯數學”興趣班。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每個週六早上七點多,笑笑就從溫暖的被窩出發,這一天她被安排了4個興趣班:

上午9點到10點,尤克里裡彈奏課;11點到12點,聲樂課;下午1點到3點,舞蹈課;最後,是西班牙語課,要一直上到5點;

馬不停蹄的天,媽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快點”!午飯時間,笑笑在媽媽的催促聲中,簡單撈了幾口麵條,就又趕車去了!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關於“為什麼要給孩子上這麼多興趣班”,湯笑嫣媽媽說:

我覺得從小培養出來的那個興趣,是要靠家長的。她學這些東西,長大了還是有用的。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聽起來似乎挺有道理,但笑笑爸爸有不同的觀念。他覺得,孩子還小,應該多玩會兒。

每當這時,媽媽就把“起跑線”理論搬出來,聲音馬上高八度:

你這就是輸在起跑線上了!你知道人家都上多少個班?那你不上,你就落後了呀!

字句間,焦慮暴露無遺。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在我們身邊,像笑笑媽這樣用興趣班填滿孩子童年的家長並不少見。

一項調查顯示,2018年,有8成中產家庭的課外教育投入超過1萬,有五成家庭超過2萬。而這些家庭中,有多少是出於孩子自身的興趣或天賦考慮,又有多少是出於跟風與攀比的焦慮呢?

當記者問笑笑,你願意上興趣班嗎?笑笑望了一眼門口,低聲說“有的願意,有的不願意。”

那你有跟媽媽說嗎?

“我不敢跟她說……”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一個被焦慮母親推著走的、疲憊又機械的女孩。

太多家長對興趣班抱有某種執念,似乎上了這些班,孩子就一定能獲得某種能力,取得成功。

經常有媽媽有問我,孩子邏輯思維不行、專注力不行等等,該給娃報什麼班?包括上週給大家分享陪娃拼圖的沐沐媽(《這個媽媽用了7晚讓娃愛上拼圖,從焦慮到陪娃的快樂,只差這一步》),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的確,報班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幫助,但它並不是解決娃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當孩子遇到問題,我們第一反應應該是“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而不是“趕緊看看,報個什麼班能給娃補補”。

家庭教育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起跑線,父母作為第一責任人,責無旁貸。

興趣班本身的存在是沒錯的,本義也是為了幫助孩子挖掘天賦、陶冶性情,多學一項技能。但報班應從孩子的自身需要出發,而不應成為父母釋放焦慮的工具。


另闢蹊徑的教育方式,各有各的利弊

與湯笑嫣家庭的焦慮相反,紀錄片中,還有一些父母,他們反焦慮而行,另闢蹊徑,為孩子打造更優化的啟蒙之路,邁出探索的腳步。

5歲女孩小鳥,從沒上過一天學。從記事起,就是在家裡和爸爸一起邊玩、邊學習。啟蒙教育對她來說,就是和爸爸在家的快樂時光。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談起當初為什麼不給小鳥上幼兒園,媽媽說,“幼兒園小朋友多,怕老師照顧不過來”。

而爸爸本身就是英語培訓老師,“瞧不上”幼兒園的教育。他認為:

傳統幼兒園的優勢在於,很多孩子在一起,可以天天交流;劣勢在於,它沒有針對孩子的興趣培養。

興趣培養很重要,不要限制她思維的發散性,她可以天馬行空地去想,她想幹什麼我都會讓她去幹,只要在合理範圍內。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雖然小鳥很歡樂,英語很棒,可以跟爸爸全程英語交流。但家人逐漸發現,長期缺少社交的小鳥,性格卻越來越內向、膽怯了。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為了讓小鳥增加社交,父母又給她報了音樂課、舞蹈課。但小鳥一上課就哇哇大哭,即使現在,在課堂上的表現,也總有些格格不入……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6歲的何艾芸,則被父母送進了以中文教育為主的國學私塾,每週五天寄宿學習。每天在國學經典的薰陶中,搖頭晃腦地背書……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她的媽媽喜歡傳統教育,給她報的興趣班都是偏傳統的武術班、書法班,他們對女兒的期望是希望她將來學中醫……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而4歲男孩貴貴所接受的,則是當下看起來更時髦的“環遊世界”式的遊學啟蒙。

貴貴媽媽李海培的教育理念是“經歷對於人生非常重要”。於是,她選擇帶著家人,歷時3個月,走過16個國家,每到一個國家,就讓兒子去體驗當地的幼兒園,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這種海外遊學的經歷,讓貴貴接觸到很多傳統幼兒園裡沒有的事物,讓他漸漸打開心胸去擁抱世界,不像剛開始旅行時那樣懼怕陌生。

旅途中貴貴交到很多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朋友,世界在他的心中日漸有了清晰的輪廓。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貴貴媽媽說,“我們不要把孩子的教育看成工程,而應看成園藝,每個孩子都有最佳的成長方式。

在她看來,“工程”只培養螺絲釘,而“園藝”才能讓每個孩子成為自己最好的樣子。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而貴貴的性格,也在旅行中,發生了很大變化。

他更容易接納和包容陌生事物。開朗熱情的性格,也讓他很容易結交到新朋友。

貴貴媽媽認為,這種體驗式的教育, 能夠真正帶給孩子充實、幸福的感受。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其實是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無法定論對錯

這些與眾不同的教育模式中,每個家長都有各自堅持的教育理念,但初衷無一不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以及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娃更好的教育。

紀錄片客觀呈現了事實,並沒有對錯評判。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種教育模式,都會對孩子產生相應的影響和後果。

家庭教育其實是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每一個父母當下所選的教育方式,都是基於自己以往的人生經驗積累,而做的彼時認為最正確的決定。

但最終結果如何,孩子是否贏在了起跑線,即使贏了,又是否能贏到終點,誰也不知道,因為這一切都還在進行時。

可能也正是因為知道父母教育對孩子影響的深遠,才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斷陷入焦慮。生怕自己做得不好、不到位,耽誤、埋沒了孩子,於是培訓班變成了“避風港”,只要把錢花出去,爸媽就覺得自己盡到了培養的責任,自己的焦慮也有了“安身之所”。

我見過太多家長,寧願付1萬塊培訓費,卻不願放下手機全身心陪娃1小時的。對於學齡前的娃來說,來自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說報培訓班不好,而是隨大流、攀比式的報班,實在得不償失。

瓜媽最後說:

現在雞娃的社會,其實不管報不報培訓班,父母內心的焦慮都是很難被平復的。

我見過瓜瓜的同學,報了7個培訓班,但媽媽依然很焦慮,因為她覺得娃圍棋學不好、畫畫又沒創意;而且為了挑最合適的英語培訓班,試聽了30多家培訓機構的課,到現在也沒拿定主意報哪家。

大家都知道,我也給瓜瓜報了幾個興趣班,鋼琴、美術和樂高。這3個班都是我平時在陪瓜瓜的過程中觀察發現他感興趣的,上了幾節體驗課後跟老師交流瓜瓜的課堂表現,認為瓜瓜能聽懂願意學的,我才報的。

其實,報什麼班,甚至不一定要報班,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家長不盲目跟風。真正的不焦慮,是基於對孩子高質量陪伴的基礎上,瞭解孩子,挖掘孩子天賦,從而選擇合適的教養方式,這是正確的抵抗焦慮的方式。

沙溢最後說,他和兒子安吉現在改變非常大。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他逐漸學會了尊重孩子,兒子實在不感興趣的,他就不讓兒子去做了。而安吉也因為得到了父親的尊重,反而越發做得更好,來回饋父親的愛,他們父子之間形成了一個非常有機、良好的互動。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沙溢有一段話說的特別好,他說,

他(安吉)是第一次當孩子,我也第一次當父親,我們倆其實在成長過程當中,都一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教育安吉的同時,其實我也是在學習、在成長……


沙溢承認自己“犯錯”:給安吉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不要走育兒彎路


做父母,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能馬上得心應手的事兒,我們都是一路摸爬中成長,坦然接受自己和孩子,都是不完美的,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一路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