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秦腔“四小名旦”之首李君梅:西岐百靈鳴三秦,苦心磨礪梅花開

秦腔“四小名旦”之首李君梅:西岐百靈鳴三秦,苦心磨礪梅花開

清曠的舞臺上,嫋嫋娜娜走出個清麗女子。她的水袖如行草般收放自如、唱腔婉轉低沉,一字一句唱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聲落時,她甩一甩水袖,扭轉頭去,將清冷的側臉留給看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個人都要扮演很多的角色,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將自己扮演的角色演出彩,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卻完美演繹了每一個舞臺角色,她就是被譽為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首的李君梅。

只因熱愛便愛一生

李君梅,出生於寶雞市岐山縣,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優秀青年演員和國家一級演員,秦腔旦角,師從著名錶演藝術家、教育家馬藍魚,工閨閣旦、正小旦。她扮相俊秀,表演純正,音色甜潤,自然質樸。有人評價她的唱腔如月白清明,幽咽婉轉之外慷慨激昂,飽滿、從容。

秦腔“四小名旦”之首李君梅:西岐百灵鸣三秦,苦心磨砺梅花开

李君梅的藝術經歷是幸運的,在成長的年代,生活幾乎都來自秦腔。學秦腔,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喜歡戲曲,初中畢業那年,剛好省藝校招生她便報考了,這一舉動使這個農村女孩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

1988年,14歲的李君梅來到西安進入省藝校學習。不同於一般的學習,演戲是一項技藝,不僅需要天賦和熱愛,更需要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作為學生,李君梅年齡已經偏大,四肢筋骨已不像幼童般靈活。學校裡幾歲的孩子身體還沒定型,練習相對輕鬆,比她小的孩子一踢腳可以快到頭上,而她一踢腳卻只能到腰上,這對李君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但李君梅骨子裡的執著讓她堅持下來,學校的五年裡,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基本都是在練功房度過的,沒什麼課就自己去壓腿,一有時間就反覆聽磁帶裡的名家唱曲練習。以至於在藝術學校裡流傳一句話:如果練功房裡只剩一個人,不用猜,準是李君梅。有人曾問她為什麼能在這行堅持住?她的答案很簡潔很謙虛:“因為熱愛。我這一生從事這個行業就沒想過別的,別的什麼也不會。”

演員的本分就是演好角色

1993年,李君梅完成學業,考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對於從事秦腔藝術的她來說,研究院是心中的聖地,她躊躇滿志,似乎五彩斑斕的理想已伸手可及。但很快,她就陷入了茫然之中。看李梅、李娟、張蓓、任小蕾等優秀旦角演戲,她在藝校時建立的自信驟然消失,深深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差距。第一次跑龍套,是給著名丑角孫存蝶配戲,剛一上臺,她竟然緊張到忘掉臺詞。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年,直到她被選中出演大型眉戶現代戲《留下真情》。

秦腔“四小名旦”之首李君梅:西岐百灵鸣三秦,苦心磨砺梅花开

《留下真情》中的葉子是貫穿全劇的重要人物,這是李君梅到研究院後頭一回站在舞臺中央。從未演過現代戲的她,排練初期,路也不會走,手也無處放,彆扭至極。導演賀林一點一滴地教,李君梅聚精會神地學。經歷了個艱難的過程,她漸入佳境。公演時,她將一個年青姑娘在社會轉型期對真愛的渴求和無力改變現實的焦灼演繹的形神兼備,活靈活現,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也引起了專家、同行們的關注。從此,她的事業步入了充滿機遇的新階段。

2004年,就在人們普遍認為李君梅的前程已呈現出一片輝煌之時,長於思考的她卻對自己的現狀產生了深深的焦慮。回想每排新戲,雖也對劇本有了相當的理解,卻不知如何去加以外化表現,依賴導演的耳提面命。唱腔上追求高亢明亮,不能唱出角色的個性。種種讓她痛苦的缺憾,促使李君梅作出了求學深造的決定。此後幾年,她前往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專業潛心學習,開拓自己的藝術視野,對人物的理解力及表演技藝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在新演出的《大樹西遷》《恩仇記》裡,人們從君梅對角色內心活動的外化闡釋,對人物個性的深層次把握中,可以清晰地尋覓到她進步的軌跡。

站在高峰也永遠記著觀眾在哪

李君梅先後斬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等,演藝生涯步入又一個高峰。但她不忘初心,始終記著她的根在農村、自己的觀眾在基層。

秦腔“四小名旦”之首李君梅:西岐百灵鸣三秦,苦心磨砺梅花开

2014年,國家一級導演、編劇徐小強找到了李君梅,商洛市劇團將著名作家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帶燈》改編成了花鼓戲,考慮到主人公“帶燈”身上的清澈、堅韌和李君梅的個性相像,便邀請她出演。唱秦腔出身的李君梅,之前從來沒唱過一句花鼓戲,接下這部戲,不僅意味著李君梅要從頭學習自己完全不懂的花鼓戲,更意味期間的工作、生活都要在商洛,同時還不能影響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的正常工作和演出,李君梅有些猶豫。

但在翻看《帶燈》原著時,基層綜治幹部對於群眾的愛,紮根基層做奉獻的精神鼓舞了李君梅,特別是原著中那句“我的命運就是佛桌邊燃燒的紅蠟,火焰向上,淚流向下”,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她,使她立馬轉變思想,迎難而上,接下了角色。2014年7月,花鼓戲《帶燈》正式與觀眾見面。一經上演,便好評如潮。賈平凹先生在觀看演出後,激動地流下淚來,評價說:“唱功非常好,演得特別投入,質量特別高”。

秦腔“四小名旦”之首李君梅:西岐百灵鸣三秦,苦心磨砺梅花开

戲出名了,人獲獎了,為群眾表演初心還在。據粗略統計,單是從2011年至2016年的5年時間裡,李君梅就帶著《梨花情》《鎖麟囊》《帶燈》等名戲下基層演出了400多場。還有無數次的摺子戲、清唱等下鄉演出,大大小小也是幾百場,平均每天化妝三四個小時,每個動作、唱腔都反覆3次以上。有時候實在太累了,李君梅會撐著勉強將最後一句唱完,轉身背對觀眾時肩膀就開始抖,下臺後立馬靠著梳妝檯。李君梅說,自己出身農村,自己的根在農村,自己的愛也在農村。秦腔最廣大的戲迷在農村,自己的事業土壤更在農村。

故鄉文化是基石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的團長給予李君梅“德藝雙馨”的極高評價。他說,每次演出,她從不因個人原因推諉,經常帶病上場。有一次團裡要演《梨花情》,一個電話,在京就讀的李君梅當即飛回西安,利用週末完成演出任務。身處演藝圈和名利場,她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平和、樸實的心態和純真、自然的個性,這是李君梅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秦腔“四小名旦”之首李君梅:西岐百灵鸣三秦,苦心磨砺梅花开

說起這些,李君梅淡然一笑,她說,這與家鄉寶雞岐山這塊熱土賦予她老實、本分、執著、內斂的品性是分不開的。在外打拼多年,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她覺得更多的是得益於家鄉的周禮文化,家鄉已在她的靈魂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這是鑲嵌在她事業道路上的“神助力”。

雖然離開家鄉三十餘載,但李君梅對故鄉依然一往情深。她常說自己是喝石頭河水長大的,耳聞目染的是寶雞周秦民俗文化,這是奠定她人生和藝術生命的基石。

“我為家鄉近年的快速發展感到由衷的驕傲,也希望自己以後能在呈現寶雞發展的劇目中貢獻力量,用自己的專業唱響家鄉,奉獻於斯。”李君梅說。(寶雞新聞網記者 惠耀輝)

李君梅藝術名片

寶雞岐山人,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首,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優秀青年演員,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青聯常委,陝西省民盟委員,陝西省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婦女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陝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陝西省三八紅旗手。

秦腔旦角,師從著名錶演藝術家馬藍魚,工閨閣旦、正小旦。曾榮獲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表演一等獎,陝西省“秦腔清唱、摺子戲大賽”表演一等獎,陝西省“優秀劇目展演月活動”表演一等獎,第五屆“西北五省秦腔藝術節”表演一等獎、優秀表演獎,陝西省第七屆藝術節特別優秀表演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並兩次斬獲“白玉蘭表演主角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