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導語:公元前180年八月一日秋風蕭瑟,這一天對西漢王朝來說意義重大,繼高祖劉邦駕崩後,死神如期來到呂雉的身邊,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皇太后,也是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在這一天結束了她精彩又頗具爭議的一生;呂雉離開了人世後,有人歡喜有人憂,最興奮當屬被呂雉打壓的劉家子孫,憂愁的乃是呂雉扶植起來的外戚集團,逝者已矣,而活著的人要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這位漢朝的女掌門人壽終正寢後,沒有多少人為她過多傷心或者怨恨,因為朝堂上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大風暴即將來臨,而且在這場風暴中將會有無數人喪命,為死去的呂后陪葬……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自從劉邦於公元前195年駕崩,漢家王朝就被這位傳奇女性所把持,一直到呂雉在公元前180年死去,在這呂后竊取漢家江山的十多年中,眾多有實力的大人物,例如陳平、周勃等元老重臣,都沒有敢挑戰呂后的權威,反到呂后死後,才敢對呂后發起清算行動,這是為何?只是因為大臣們都是膽小鬼,害怕與活著的呂后為敵嗎?跟隨編者的思路,一同探秘漢朝的“反呂”行動。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呂雉可謂是一位傳奇女性,她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同時又是一位陰狠毒辣的女性,她處死韓信,用酷刑折磨戚夫人至死,毒死趙王,手上血債累累,劉邦死後,她打壓劉家子孫,大肆培養呂家勢力;她生前把持朝政十多年,朝中其它有實力的重臣沒人敢反對,而在死後被拉出來清算,這是有原因的。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第一,呂后生前實力強大

其實在劉邦生前,呂后的地位就已經十分顯赫,一手策劃韓信與彭越之死的人,正是呂后,能終結韓信與彭越這種大人物的性命,呂后然後手段超群;劉邦曾受戚夫人的建議,想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見自己兒子地位危險,就將隱退的張良請出山,又搬來“商山四皓”為劉盈站臺,劉邦忌憚呂后的實力,沒有改立太子;劉邦死後垂簾聽政,她將昔日敵人一個個殘忍手段處死,朝中大臣對呂后的懼怕甚至超越了劉邦,所以他們都是避其鋒芒,生怕惹禍上身。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第二,樊噲支持呂后掌權

眾所周知,呂后與樊噲關係緊密,樊噲還取了呂后的妹妹呂嬃;劉邦駕崩後,樊噲依然穩坐大將軍之位,而且他旗幟鮮明要支持呂后當家做主;自古朝廷中的爭鬥,勝利者往往都有兵權在手,或者獲得手握重兵的大將軍支持,呂后也不例外,有了大將軍樊噲的保駕護航,她才能安心排除異己;而樊噲死後,就沒有強大後盾為呂后做靠山了,數年後呂后也死去,這時候朝中大臣才敢發起“反呂”行動。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第三,呂后治國能力強

世人對於呂后的評價,都認為她是一個歹毒的女人,但是呂后在治國方面也是十分有手段的;呂后在劉邦死後,雖然把持了朝政,但她依然謹遵劉邦的遺詔,在蕭何死後,命曹參為相國,曹參上位後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蕭規曹隨”,帝國任何法規條例都不做任何改變,因此曹參還被漢惠帝罵了一頓不作為;而呂后對曹參十分支持,她認為當下的漢朝就應該奉行“無為而治”;呂后雖然禍亂朝綱,但漢家江山依然穩固,靠的就是呂后“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經過連年的戰亂後,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此時首要任務就是要休養生息,而不是施行各種激進的政策;司馬遷曾高度讚賞呂后治下的天下,說當時的漢朝犯罪率低下,百姓安居樂業,這都是呂后“無為而治”的成果,這時如果有人反對呂后,恐怕就會失去民心。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第四,“反呂”不是反呂后,而是反外戚集團

呂后當家做主後,在朝政大肆培養外戚集團,她令呂產、呂臺出任南北兩軍的指揮官;而且劉邦生前嚴令禁止劉氏以外的人封王,而呂后卻將呂家四人封為異姓王,一時呂家氣焰滔天,連劉氏子弟都不敢相抗;在呂后死後,劉家勢力反撲,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劉家子弟,聯合陳平、周勃等重臣,與呂家外戚集團展開血戰;劉氏子弟此次行動,主要以清除外戚集團,重奪江山為目的,對於呂后這個已經死去的人,倒是沒有過多追究。

呂后掌權十多年,大臣們只敢在她死後清算,劉邦:我亦怕她三分

​綜上所述,呂后當權的時期,朝中大臣個個都溫順如綿羊,而在呂雉死後大肆反撲,主要是因為呂后掌權期間實力強大,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而且呂后治下的江山,太平安定又和諧,冒然向呂后發難會失去民心;另外大臣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除外戚集團,反正此時呂后已經死去,成了歷史人物,對她進行再多制裁,也已經沒有了意義;所以大臣們在呂后生前不敢對其反對,只能在她死後策劃清算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