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装甲车,俄罗斯的装甲支援车究竟有什么功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坦克和装甲车性能不断增强,反装甲武器也在与时俱进。在“矛与盾”共存的时代,又催生了一种新型的装甲车辆——战斗支援车。

那么战斗支援车到底有什么用途呢?我们可以从世界首款车型——俄罗斯“终结者”系列的身上一探究竟。

一、步坦协同的问题。

坦克的出现改变了陆地战场的格局,但也暴露了自身的软肋,即如果没有步兵伴随,孤军深入的坦克极容易遭到对方的猎杀。

因此从一战开始,各国纷纷发明了自己的步坦协同战术。但反坦克火力的发展不仅可以摧毁坦克,更是可以大规模杀伤后面跟随的步兵,于是装甲车应运而生了。

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装甲车,俄罗斯的装甲支援车究竟有什么功能?

然而,装甲车的设计思路强调机动性,防护性往往摆在次要的位置。装甲车看似有层铁皮罩着,却经常抵御不住敌人的重火力杀伤。尤其是现在反装甲火力已经普及到步兵班的时代,几个导弹发射筒就可以克制一个车队。既然如此,有没有既有坦克的火力、又能与装甲车一般机动灵活的武器呢?俄罗斯综合了自己多年的战争经验,设计出了一款新型装甲车辆——战斗支援车。

俄罗斯的概念是,战斗支援车要拥有全方位的防护,能在敌军步兵密集火力区域的前方1500米左右距离行动,并确保机动性与人员安全。一辆战斗支援车的火力号称超过两个步兵排,仰角45度的导弹发射装置与两门30毫米机炮,能在山区与城镇地区进行有效作战,能摧毁建筑物内的目标。

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装甲车,俄罗斯的装甲支援车究竟有什么功能?

二、俄罗斯的步兵支援车。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就提出了战斗支援车的设计框架。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马耶夫上将,当时他在阿富汗战区任40集团军的装备副司令。

第一代支援战斗车刚刚出世没多久就赶上了车臣战争,这场战争成为了决定该款车型的命运之战。其在战场上的糟糕表现遭到了前线官兵的一致唾骂,被迫回炉重做……

2000年初,第二代战斗支援车的首款试验原型车诞生。该车装备了1门30毫米机炮,同轴安装了1挺7.62毫米的重机枪与4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车体前方两侧各安装1台30毫米AGS-17D榴弹发射器。

之所以未选择3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将大幅减少携带弹药量和战斗反应速度。弹药的口径每增加10毫米,弹药携带量将减少50%,且重量规格也将增加,技术难度增大。第二,当时俄国军工产业缺乏3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自动传输装置技术方案,就连俄军装甲车当时也缺乏大于30毫米的制式机炮型号。

现在看来,俄罗斯对战斗支援车的理解并非是步兵运输工具,它没有专门运载步兵的舱室。支援车成员共有5人,包含车长、炮手、驾驶员与两个榴弹发射手。战车全重虽然达到48吨,但因为省去了乘员舱,轮廓与俄制装甲车一般低矮。由于采用了坦克底盘,确保了相当于坦克的防护性。

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装甲车,俄罗斯的装甲支援车究竟有什么功能?

战斗支援车拥有可观的密度火力,携带弹药量多,可长时间持续作战。30毫米机炮拥有每分钟600~800发射速,且能长时间射击,使用穿甲弹的射程约为2千米,使用杀伤炮弹的射程达到4千米,杀伤半径为7米,榴弹发射器的射程也有1700米。

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装甲车,俄罗斯的装甲支援车究竟有什么功能?

战斗支援车的外形不仅彪悍,“内饰”也堪称豪华。内部设有滤毒通风装置,使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粉尘都无法进入车内。同时车内还设有电磁防护措施,可压制无线电遥控的爆炸物的磁感应接收器。

三、国际客户。

除了俄罗斯以外,哈萨克军方也对战斗支援车进行了测试。哈萨克军方认为,无论是进攻或防御,战斗支援车支援机械化步兵和战车分队作战时,都能发挥极好的作用。

不过哈萨克进口的支援战车与俄军制式装备有些不同,因为哈萨克版的底盘是T72坦克,也被厂商起了个霸气的名字——终结者,而俄军使用的支援车一直叫BMPT.

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装甲车,俄罗斯的装甲支援车究竟有什么功能?

哈萨克之所以看上了“终结者”,主要也是因为其国内拥有大量的T72坦克,如果形势变化,这些坦克都可以改装成战斗支援车,只需更换炮塔和发动机即可,因此改装费用会非常之低。

当然,尽管已经成功列装并对外出口,但BMPT一类的战斗支援车却并非适合大多数国家,毕竟其追求在较窄的功能范围内发挥较大的威力,一旦脱离了设计内的功能范围,其就无法发挥全部实力了。论反坦克能力,战斗支援车不如正经的主战坦克,论多功能性,其不如能搭载步兵班的装甲车。因此,世界上恐怕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会接受这种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