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象山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助推鄉村振興

象山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助推鄉村振興

曾經閒置的村宅基地,如今被改造成了網紅民宿。記者崔引攝

12月19日,象山縣泗洲頭鎮東聯村上西莊村民朱建雲拿到了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這是自去年4月24日以來我省發放的第105本。

“這政策是真的好!老房子閒置了那麼多年後,沒想到還能派上大用場,以後還能靠它養老啦!”

朱建雲喜上眉梢,他用120平方米的宅基地,換來了每年1萬元左右的實際經濟收入,每5年為一個付款期,每期還能按照8%的比例遞增。20年後,如今的土地使用權人——寧波頂親居民服務有限公司,將把宅基地和房屋歸還給朱建雲。

老房子不僅不會倒了,還能被再開發、再利用,甚至還有升值空間,朱建雲自然開心,而這一切,都歸功於象山縣推出的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政策。

2018年,中央首次提出,要探索宅基地的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的使用權。

在堅持“土地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的基礎上,象山縣將宅基地資格權和使用權分離。

農民享有宅基地的資格權和房屋所有權,但為了引進資本、資源和人才,農民可以將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權流轉,最長流轉期不超過20年。在此期間,具備宅基地使用權的經營者可以根據所需,對宅基地進行開發利用,到期將宅基地和房屋歸還給農民。農民和經營者各自持有一本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對雙方權屬等做具體約定,避免產生糾紛。

象山縣還出臺了配套政策,經營者如抵押這本權證可以獲得銀行貸款,大大吸引了前來投資而前期資金不足的經營人才。

政府作為中間方,負責監督擁有宅基地資格權、房屋所有權的農民以及享有宅基地使用權的經營者,讓投資者不必擔心契約精神不夠的村民毀約,也使村民感覺到更多保障,吃下一顆定心丸。

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為鄉村振興安上了“助推器”,象山目前已累計建成農家客棧、民宿床位1.8萬餘張,佔寧波市總量的60%以上;引進開發鄉村度假及高端民宿項目42個、總投資超6.2億元;引進各類新鄉賢、農創客、新農人500餘人,浙旅投、鄉伴文旅、途家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投資。象山縣的改革創新獲農業農村部高度肯定,併入圍2019年浙江省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評選。(現代金報記者朱琳通訊員邵雪飛周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