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我看到雪球上很多股友時不時就說,某某地產股的市盈率才多少多少,因此就非常好啊什麼什麼的。還有些對地產股比較久的股友,知道在房地產銷售和結算之間的時間差異,也因此更多采用當前銷售額來評估估值。而持有時間更久的股友,則會採用淨資產估值法對地產股的估值進行評價。那麼我們究竟該採取哪種方式呢?

房地產估值方式的改變在2007年之前,地產股一直是按市盈率來估值的。當年中國的房地產還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每年的利潤增長都很快,而經歷了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雖然當年中國的房價並不高,但也經歷了慘痛的下跌,房地產市場風雨飄搖。而當時對於房地產行業是否應該存在都有激烈的爭論。也因此後來對於房地產的估值更多采用了淨資產估值法。在2014年之前,萬科的市淨率實際都低於1。

隨著2015年房地產的迅速回暖,房地產企業的業績也迅速回升,融創中國、中國恆大、碧桂園這種經營更加激進的企業在幾年之間就迅速做大,快速上位,一時間利潤暴增,股價大漲。在此背景之下,房地產股也迅速升溫。在之後的幾年,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業績連年增長,當年銷售收入也持續增加。整個行業一片欣欣向榮。這時候舉例2008年金融風暴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很多記憶已經開始淡忘,於是

按照市盈率估值法對地產股估值又開始流行起來了。

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博弈

但事實上,中國房地產每年的銷售面積已經達到了17億平米,相當於每年要為每個中國人建1.2平米的房子。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即便我們考慮到後續的城鎮化仍在繼續,但我們也可以想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繼續這麼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但這並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就會消失不見了。在未來十年的時間內,房地產的銷售面積下降將比較有限。不過,我們比較明確的一點是,房地產已經進入了存量博弈市場。存量博弈意味著,強者恆強的時代已經來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也因此,不同房地產公司的經營風險差異會越來越大。

房地產行業是剛槓桿行業

不可否認,房地產行業是高槓杆行業,淨資產在總資產中的佔比比較小。我們以業績公認最為安全的萬科來舉例,看一下萬科的資產負債表。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我們可以看到,萬科的股東權益合計為2356億元,而負債和股東權益總計達到了1525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4.6%。很多人說了,萬科的負債雖多,但有息負債比較低。其實,只要是資產就都有風險。萬科的流動資產中,存貨佔了7500億,佔了總資產的一半比重。我們就以存貨舉例來說明資產損失的風險。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萬科對於存貨的計價方式為: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

從上表可以看出,萬科的房子在完工後,尚有641億元沒有銷售,計提了1.52億元的跌價準備。而在建開發產品達到了5090億元,計提達到了20億。而擬開發產品為1785億元,跌價準備為1.7億元。請注意這是在最近幾年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產生的。如果房價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那麼上述的計提就會大幅增加。

如果大家把時間放得更長一些就會知道,在2008年萬科大額計提了存貨跌價損失,導致2008年利潤減少了16%。

從今天來看,當年中國的房價還處於低位,不同於今天的高位運行。如果房價出現非理性下跌,以至於可變現淨值低於了成本,就會導致計提大幅增加。萬科7500億的存貨,如果計提10%就是750億元,相當於淨資產的1/3。

除此之外,房價下跌還會帶來已銷售甚至已結算房產的損失,君不見每次房價下跌,憤怒的房東們是如何團結一致的嗎?此時的房地產公司往往要對客戶進行適當補償。在房價下跌之時,企業經營風險增加,預付房款也會減少,銀行會抽貸,應收款可能無法回收,而應付款會被逼提前付款。

這些在正常經營環境中加速公司發展的因素,此時都會成為公司致命的弱點。也因此,高槓杆行業中尤其要關注經營風險。那些槓槓過高的公司很多都是外強中乾,看似手中有大把現金,但一旦外界環境發生劇烈變化,這些資金會伴隨負債惡化而迅速消失,公司也會在頃刻之間陷入困境。

因此,地產股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它不能按普通企業來估值。

調整淨資產估值法

採用靜態市盈率法也是不合適的,其主要問題在於:房地產的銷售和結算的時間點並不一致。房地產銷售之後,在結算之前,實際其房子已經賣出去了,利潤其實已經實現了。但由於沒有最終結算,因此銷售金額仍記為預付款。未結算的房子仍在存貨中。而預付款屬於負債,存貨為流動資產,儘管這些資產已經實現了升值,但在資產負債表中尚未體現。另外,房地產公司囤積的在建地產項目,在房地產漲價週期中,其實際價值也在提升。還有囤積的土地也有增值空間。這些在資產負債表中都沒有體現。

我現在以萬科為例介紹一下調整淨資產估值法。

在確定調整淨資產時,我們要先確定當前的淨資產。萬科2018年年底的淨資產為2356億元。其中歸母權益為1560億。

其次,我們確定一下公司有哪些可增值資產。我們來看萬科的合同負債,也就是預付款。這些合同負債屬於已銷售未結算的金額。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這些合同負債其實就是將來結算時的營業收入。我們以2018年的結算營業淨利潤率來計算該合同負債內含的淨利潤有多少:2018年公司的銷售淨利潤率為16.55%,那麼這5047億的合同負債內含了835億的利潤。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萬科的存貨本身的增值率。萬科的存貨中要去掉合同負債中已經銷售的部分,銷售毛利為37.38%,則5047億扣除銷售毛利後的成本為3155億元。則未銷售的存貨為4344億元。

這些存貨為萬科已投入的資源,如果我們把萬科的資本投入與回報線性化,認為該存貨的銷售毛利也為37.38%,則4344億元存貨可得銷售額6940億元。按照16.55%的銷售淨利潤率,可得銷售淨利潤1150億元。

兩者相加,可得存貨對應的淨資產增加值為1985億元按2018年利潤表比例計提少數股東損益後為1357億元。

我們再來看一下萬科還有其他可以增值的資產:

投資性房地產540億元,而在2017年為290億元,在2016年為220億元。而這些投資性房地產均以成本計價。我們也仍以銷售毛利率37.38%為這些投資性房地產計入當年價值,再以每年增值5%調整公允價值。則2016年220億元成本價的房地產銷售總額應為350億元,至2018年增值10%則為385億元。共計增值165億元。

2017年新增90億元投資性房地產,對應的銷售總額為144億,增值5%後為150億元。增值60億元。2018年新增250億元投資性房地產,對應的銷售總額為400億元,增值150億元。以上投資性房地產共計增值375億元。

再來看一下固定資產中的房地產項目。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這些固定資產共計折舊了21億元。因為沒有明細,我們無法具體給出明細,我們僅以賬面原值增值20%來估計,合計150億元,固定資產共計增值50億元。個人覺得,這個估值相對保守。

根據以上計算,我們可以得到萬科的調整後淨資產規模應該可以看到,萬科的其他應付款中,應付的合營、聯營企業款836億元,股權款和合作公司往來款達到了1106億元,兩者合計達到了1942億元。而萬科的少數股東應占利潤是多少呢?155億元。如果我們以淨資產收益率來評估的話,萬科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3.25%,而少數股東權益加其他應付款共計2741億淨資產的情況下分享了其中155億的利潤,相當於收益率為5.65%。這足以看出萬科的品牌號召力
作者:豬先僧
鏈接:https://xueqiu.com/3571250408/138097907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為3342億元。

我們在此並沒有計算萬科的持續經營價值,也沒有計算萬科的品牌價值。萬科的品牌溢價可以從其他應付款中得到印證:萬科的其他應付款共計2274億元。我們來看看其他應付款都有哪些: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其他應付款中的其他佔了2255億元。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可以看到,萬科的其他應付款中,應付的合營、聯營企業款836億元,股權款和合作公司往來款達到了1106億元,兩者合計達到了1942億元。而萬科的少數股東應占利潤是多少呢?155億元。如果我們以淨資產收益率來評估的話,萬科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3.25%,而少數股東權益加其他應付款共計2741億淨資產的情況下分享了其中155億的利潤,相當於收益率為5.65%。這足以看出萬科的品牌號召力。


不過為了估值保守,我們不計算品牌的價值。

萬科物業的估值

萬科物業是可以持續經營的,也因此應該單獨估值。通常物業公司為輕資產經營。我們參考一下A股上市公司南都物業,來看看營業收入和利潤情況。萬科持有物業公司的股權為63%。

以萬科為例談談地產股如何估值

物業公司的營業收入為98億元。碧桂園服務的營業收入為46.8億港幣,對應的淨資產為22.61億港幣。市值為705億元。我個人認為萬科物業的運營效率肯定要高於碧桂園服務,估值也應該更高。但我們還是保守起見,以碧桂園服務為參考等比例計算萬科物業的市值應為1476億元,萬科佔比63%,則權益市值為930億元。

萬科物業對應的淨資產為47億元,則上述萬科的淨資產應扣減32億元。

萬科的估值

萬科扣除萬科物業的調整後淨資產為3310億元,持續經營的萬科物業的估值為930億元。兩者合計為4240億元。2018年年底市值為2588億元。

如果我們以最新的三季報來計算,則調整後淨資產為3783億元,加萬科物業估值930億元,合計4713億元。當前市值為3517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