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時值隆冬,位於瀋陽鐵西區的中關村創新中心正晝夜趕班,搶抓冬季建設的黃金期,其中即將於年底投入運營的瀋陽中關村創新中心已引來20餘家科技企業進駐。作為與中德合作的國家級項目華晨寶馬並重的鐵西區政府“一號工程”,這裡肩負著未來東北創新發展的示範與標杆重任,也是鐵西區新時代振興實踐的生動縮影。

主導產業增肌提質、科技創新不斷深化、重點改革先行先試——過去一年,承接中國製造對接德國工業4.0國家戰略,奮鬥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主戰場”的鐵西區全面築牢實體經濟的強健根基,經濟社會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2019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80.4億元(人民幣,下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絕對值等多項指標均位於瀋陽首位。(王藝橋)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華晨寶馬鐵西工廠


主導產業夯實工業“家底”

工業是鐵西的靈魂。從寶馬、布克哈德、恆大到中關村,世界名企、中國強企的選擇不斷印正了鐵西的工業吸引力。過去一年,鐵西區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03億元,增長超過81.3%,佔瀋陽全市的三分之一。成績的取得,來自於鐵西堅持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夯實工業“家底”的不懈努力。

先進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工業旅遊和生物製藥構成了鐵西區四大主導產業格局的支柱。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鐵西拉開了在宏觀環境複雜嚴峻、產業結構深入調整時代背景下的攻堅大幕。2019年,鐵西區裝備製造業產值達48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75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生物醫藥產業產值14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

主導產業格局加快構建,骨幹企業的強力拉動貢獻了關鍵力量。在12月初舉行的鐵西區高質量發展暨企業表彰大會上,包括華晨寶馬在內的61家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企業獲得表彰。正是如此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營商環境,不斷培育出產業新動能。過去一年,三生製藥實現產值38億元,增長40%。三一集團實現產值46億元,增長46%。投資23億元的華晨寶馬新3系、X2生產線正式投產,2020年將全面開工建設鐵西新工廠。特變沈變集團年產量達2.4億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沈鼓集團重大壓縮機裝備突破百臺套。東藥集團榮獲“省長質量獎”。

經濟實力的顯著增強,背後是鐵西工業之魂的百年文脈。通過“文化+”的力量,鐵西快速聚集起新動能,致力打造鐫刻工業印記的文化創意產業標誌地。過去一年,紅梅文創園對外開放,鐵西夢工場開工建設,1905文創園犀牛集市、奉天記憶首屆動漫展等活動吸引遊客40餘萬人次。鐵西,正以大力發展工業文創旅遊產業引領新型文化消費。

目前,鐵西區已彙集了3000餘家工業企業、57家世界500強企業和475家外資企業,一批重特大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開工,恆大動力電機等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只用了2個月。未來,這裡將重點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努力形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風起雲湧的發展態勢。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鐵西厚重的齒輪隨時代飛舞


三年行動打造千億鐵西

近年來,鐵西區始終堅持產業興區、產業興城,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發展示範區和世界級汽車工廠,構建世界級產業經濟生態圈。為此,鐵西在今年12月出臺了《推動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以3年為期,通過完成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強化創新驅動、構築開放發展新高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五個方面21項重點任務,逐一攻克發展難關,到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億元。

拉長主導產業鏈,形成態勢強勁的優勢產業集群。在“千億鐵西”的藍圖中,鐵西區將以華晨寶馬為核心,加速產業鏈高端項目聚集,提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能級。特別是高標準打造的瀋陽中關村科技園,未來3年將計劃引進300家創新型企業,用5年時間引進500家創新主體,打造京沈合作的標杆性項目,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助推器。

對照細分任務,推進智能製造再升級。鐵西區將沿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路徑持續提升工業競爭力,著力實現產業有進有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未來一年計劃新增6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引導40戶企業上雲。聚焦培育新興產業,加速推進中德園5G示範園區、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等重點項目建設。同時,聚焦發展需求,搭建特色創新創業載體,高標準打造瀋陽中關村科技園等創新開放平臺,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加速構建輕資產、重運營、重服務的“類中關村”發展模式。

強化產業鏈思維,延伸拓展產業供需鏈、橫向合作配套鏈。未來,鐵西將著力推動裝備製造業轉型發展,依託沈鼓、特變、遠大等龍頭骨幹企業,加速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工作。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推進國企改革,擴大和提升裝備製造業規模和實力。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引進工業互聯網、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領域項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鳳凰涅槃 振翅翱翔新鐵西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加速競爭類混改

國資國企改革是新時代東北振興的重頭戲。過去一年,擁有眾多製造業國企的鐵西區在改革中先行先試,穩步推進。其中,“管委會+平臺公司”模式運行良好,依託此間全國唯一的國家批覆中德高端裝備產業園區,創新設立的市場化運營機構中德開、中德發的市場化改革取得紮實成效。中德開完成產值21.2億元,投資76.8億元的PPP基礎設施工程開工建設。中德發兩家融資租賃公司完成富創科技等13個項目投放,累計投放資金2.5億元。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鐵西過去一年的改革實踐中也取得重要進展。2019年,東藥集團成功引入方大集團民營資本進行混改,北方重工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生產經營形勢好轉。沈鼓集團綜合性改革不斷深化,機床集團完成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戰略重組。此外,今年還啟動了國有企業退休職工社會化移交,完成125戶廠辦大集體改革和61戶殭屍企業處置階段性任務。

下一步,鐵西區將繼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支持重點國企改革,加速推進具備條件的競爭類國有企業混改,支持有實力的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煥發國有企業生機和活力。深入推進沈鼓集團、鑄鍛公司等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殭屍企業處置、廠辦大集體改革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做優做強國資企業集團,加快建立“三會一層”和現代企業制度。以“中德開”與中關村參股合作和寶馬新城建設為契機,做大企業規模實力,加速向產值100億元邁進。做強“中德發”企業招商集團,推動招商模式由傳統政策供給型向股權合作引導型轉變。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中德裝備園


高水平對外開放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

副區級以上領導率隊“走出去”招商47次、洽談推進204個項目,召開寶馬對接推進會89次,舉辦慕尼黑汽車零部件招商推介會、上海招商懇談會等大型招商活動15次、中小規模招商活動145次……過去一年,鐵西區始終堅持高質量招商引資,新組建的四大招商隊伍全年馬不停蹄,引入了瀋陽中關村創新中心等131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力促恆大電機、九泰藥業等78個項目落地,儲備項目301個。

把開放作為推進發展的重要抓手,鐵西區加快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力促項目開工建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2019年,實現全年200個億元以上項目實現開復工,總投資208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357億元,增長34%。投資360億元的恆大新能源電池、投資100億元的萬科國際社區、投資50億元的德生生物醫藥產業園及投資12億元的杉杉奧特萊斯等一批重大項目實現開工建設,瑞士布克哈德-遠大壓縮機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主體竣工,安川電機三期等36個項目竣工投產,西部環境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併網發電。全區重點項目開復工數量、累計完成投資額均位列全市首位。

下一步,鐵西區將奮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效積蓄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後勁。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振興發展的生命線,高標準招商引資,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更加有效的優質投資拉動高質量發展。圍繞重點企業、重點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鎖定招商對象,進一步拉長做粗汽車製造和裝備製造業產業鏈條。以國際視野推動項目鏈式聚集、企業集群發展,充分發揮離岸創新中心作用,組建日韓離岸創新中心,做實各個招商中心。2020年力爭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0個以上,開復工億元以上項目240個以上,努力實現“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振興領跑者”瀋陽鐵西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渾河西峽谷生態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