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學一汽、東風、長安組建“國家隊”?給“上廣合作”潑點冷水

距離PSA(標緻雪鐵龍集團)通過FCA(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合併方案剛過去5天,國內的上汽和廣汽兩大汽車集團就迫不及待官宣了。

學一汽、東風、長安組建“國家隊”?給“上廣合作”潑點冷水

國有汽車集團中市場化最成功的兩家企業展開合作,迅速被業界解讀為長三角和大灣區的強強聯合,為壓抑的行業氛圍下注入活力,帶來了大量的想象空間。

國有汽車集團抱團取暖,這不是第一次,兩年前就有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成立的"國家隊",這次"上廣合作"雖然體量規模不如前者,但合作範圍之廣卻大大超越前者。

在此前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上汽和廣汽突然宣佈合作,帶來了很多謎團。

尤其是國內車企之間的合作,過去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上汽和廣汽此番要在新能源、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以及商業模式、產業鏈資源、海外市場等多個領域全面進行合作,範圍之廣,難度之大,不言而喻,最後會否淪為走過場?

在為"上廣CP"歡呼的狂熱中,我們有必要靜下心來冷思考。

兩大國字號勁敵化敵為友

上汽和廣汽,皆為世界500強企業,在這份榜單中,我國共有六家汽車企業上榜,而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是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國有汽車集團,彼此是競爭對手關係,如今放下"刀槍"從對峙走向擁抱,多少令人覺得意外。

是什麼讓這對國字號勁敵化敵為友?

抱團取暖,如今已成為汽車行業的潮流。"新四化"轉型浪潮不可逆,轉型帶來的研發、生產、設備等均需要鉅額的資金,財大氣粗如車企也負擔不起,於是,抱團結盟成為減輕成本上漲壓力的必要手段。

在即將劃上句號的2019年,車企結盟合作愈發頻密,比如:PSA與FCA兩大車企合併為世界第四大汽車集團,寶馬和戴姆勒合資成立5家出行公司,豐田與比亞迪組建純電動車研發公司,大眾與福特加強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就連內部矛盾不可調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也放下嫌隙,擬成立新合資公司,用另一種合作形式來抱團求生。

在國內,中國車企的結盟對象一般都是科技公司,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都是搶手的香餑餑,車企之間的聯結合作相對較少。

儘管如此,車企合作案例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一汽、東風、長安成立的"T3國家隊"。

學一汽、東風、長安組建“國家隊”?給“上廣合作”潑點冷水

根據協議,這三大中央級別的汽車集團,將在前瞻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海外市場、新商業模式等領域進行合作,T3出行平臺也已於今年年中上線,為國內車企提供了一個樣本。

上汽和廣汽為何會看對眼?

從整個集團的業績來看,廣汽和上汽的實力有較大的差距,合資板塊業務也走不同的路線。

上汽集團是國內第一大汽車集團,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9000億元,淨利潤高達360億元,旗下的合資公司主要是歐美系的上汽大眾、上汽通用。

廣汽集團在國內所有汽車集團中排名第五,營業規模遠遠不如上汽,2018年營業收入是723.8億,淨利潤為109.03億,旗下的合資板塊主要是日系,如廣汽豐田、廣汽本田。

從表面來看,這兩家車企顯得有些門不當戶不對,他們是怎麼看對眼的?

其實,上汽和廣汽有很多共性:一個叱吒長三角經濟圈,一個坐鎮粵港澳大灣區,各自都是所在區域的龍頭企業,無論合資還是自主板塊發展都比較均衡,在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兩個領域各有涉獵,而且市場化程度都比較高。

就企業文化和氛圍來說,這兩大汽車集團比較相似,都是國字號中最具核心競爭力、最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兩家企業,走向融合也相對容易。

另一方面,在2019年車市寒冬的衝擊下,上汽和廣汽都遭遇發展瓶頸。1-11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3.3%至554萬輛,廣汽集團也出現4.06%的跌幅,雙雙面臨不小的壓力。

如此多的共通處,很容易讓它們在惺惺相惜中找到默契,為彼此間的合作帶來更高的效率。

學一汽、東風、長安組建“國家隊”?給“上廣合作”潑點冷水

根據雙方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汽和廣汽的合作內容包括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新四化"以及產業鏈資源、拓展海外市場,幾乎涵括了能夠合作的所有領域,不僅拍板合作的速度令人歎服,就連合作內容之泛也令人瞠目結舌。

在國有體制的枷鎖下,規模越大的車企,拍板合作的難度也越大,這兩大汽車集團能夠在短短時間內破除障礙走在一起,雙方決策層的魄力令人欽佩。

上廣聯手能否產生巨無霸?

"上廣合作"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有利於雙方實現從產品研發、生產製造、海外市場拓展、商業模式、產業生態等全產業領域的資源共享,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協同效益,共同面對汽車行業的深刻變革。

2018年,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分別銷售新車705萬輛和214萬輛,兩者加起來超過了900萬輛,這個規模超過了FCA和PSA合體後的870萬輛。如此體量的強強聯合,能夠進一步提升雙方的規模效應,攤薄成本。

財報顯示,上汽和廣汽去年的研發投入資金分別是153億元和48.89億元,僅研發這一項,各自就能省下數億甚至數十億的經費。

也因為雙方的體量如此巨大,"上廣合作"被稱為長三角和大灣區的強強聯合,更有不少人期待,這兩大汽車集團能夠合體變身成為"巨無霸"。

這有點想多了。

"巨無霸",這個詞在兩年前就曾在汽車圈風靡一時,一汽、東風、長安三大車企合作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很多人都寄望於這三大車企合體變成能夠與國外車企巨頭相抗衡的"巨無霸"。

但兩年過去,"國家隊"的合作仍處於探索推進階段,除了T3出行平臺已經落地之外,還沒有其他實質性的成果。

在國際汽車舞臺,有不少合併、合作的成功案例,比如雷諾-日產-三菱結盟後迅速坐上了全球第三大車企的交椅。而放眼國內,到目前為止,車企之間的合作也幾乎沒有很成功的案例,很多最後都流於形式,淪為走過場。

上汽和廣汽目前只是簽署有效期為五年的框架協議,協議所涉及的具體合作事宜還需進一步溝通落實,具體的實施內容和進度都存在不確定性,要在這麼多領域進行全面合作,難度很大。所謂的"巨無霸",可能只是一個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