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网格员、外卖骑手……致敬!这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3月4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记者见面会举行。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浙江举行的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活动,也是最特殊的一场。

网格员、外卖骑手……致敬!这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今天的会上,七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工作者被邀请到台前,与大家面对面。他们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丽平,外卖骑手姚权刚,“三服务”驻企专员、湖州市吴兴区统计局总统计师嵇金鑫。

一起来走进他们的抗疫故事。

浙大一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

大家好,我是一名检验科医生,工作是参与患者标本采集和实验室诊断,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和出院需要我们的检测报告,我们可以说是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杭州市第一例确诊患者就是我们采集、检测并发出阳性报告的。另外,我们还承担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的临床考评工作。

网格员、外卖骑手……致敬!这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因为新冠病毒比较特殊,很多患者不是一次检测阴性就说明没有被传染,根据临床医生的判断,有时候同一个患者要进行多次检测,因此我们检测量不小。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一天要处理大约300个标本,24小时在岗。早期轮班人数少的时候,我们一个岗就是24小时。非常时期,我们大家都坚持过来了。因为新冠病毒传播性比较强,我们每次进入实验室采取三级个人防护,比如说穿防护服、戴N95口罩、护目镜、鞋套,还有双层手套,早期因为防护设备比较紧张,很多同事都是早上吃饱早餐,少喝水,这样能减少出实验室的次数,节省防护服,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

尽管我们大家都身体很疲惫,但是精神都很振奋,每个人都清楚知道作为医生的责任和身为党员的使命。

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

大家好!我是来自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杨向红,目前在武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武汉第四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担任20楼病区的主任。

从大年初一出征武汉,已经在这里工作整整40天了。

网格员、外卖骑手……致敬!这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我记得那天接到医院通知要组织一批医疗人员支援武汉,我们很多同事都踊跃报名,大家都觉得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就肩负了这份责任与担当。我当时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自己是一名从事重症工作20余年的医生,亲身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救援工作,有危重病救治的经验,首批出征武汉,我义不容辞。

另外一个原因,我们家孩子大了,已经读大学了,而我们科别的医生孩子都还小,可能更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就这样我主动请缨,驰援武汉。能够支援武汉抗疫一线,援鄂医疗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感到非常光荣。

在这里,我也想对家人以及所有援鄂医护人员的家属说:“请您们放心,我们在武汉一切都好,我们的防护用品是足够的,我们的后勤保障也特别给力,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完胜这场‘抗疫之战’,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所有的援鄂医护人员一定会一个不少,健健康康凯旋而归。

浙大儿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

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我和护士姐妹们负责医院疑似、确诊患儿的护理。医院本来没有隔离病房,是疫情升级后火线组建的,因为我之前是感染科护士长,所以担任这项工作对我来说义不容辞。

网格员、外卖骑手……致敬!这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进入到隔离病房工作,刚开始面对很多困难。前期物资比较紧张,我是护士长,必须调配好防护物资,做好后勤保障,确保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我们还要不断掌握和更新新冠肺炎防控及救治方案,然后应用到护理工作当中。在隔离病房做护理工作,相比平时更难。

比如,给小宝宝打针,这本来就是一件技术活,宝宝的血管比较细,而且打针时会哭闹。在隔离病房,我们要在隔离衣、防护服、眼罩和防护面具的层层包裹下,戴上好几双手套给他们采血、打针,这更是困难了许多,平时可能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现在要花上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虽然很累,经常加班,但我感觉很有收获,因为亲身参与了这场疫情的防控,贡献了一份力量。我们医院接收了几十位疑似患儿,其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宝宝,叫“小汤圆”。

“小汤圆”是一个确诊患者所生的早产儿,元宵节那天,我到浙大一院负压手术室,接下了刚出生的他,然后一路护送回到医院。我们24小时轮班陪伴、照顾“小汤圆”,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因为“小汤圆”一出生父母就不在身边,我们有空还会给他拍拍视频、照片,给他留下宝贵的纪念。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西湖区三墩镇的社工。1月23日,我们浙江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和三墩镇400余名社工接到返岗通知后,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回到工作岗位,一直坚守至今。面对未知风险,我们确实有过害怕、有过顾虑,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网格员、外卖骑手……致敬!这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三墩镇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我们所有基层社工作为“网格员”实行任务包干,负责网格内人员信息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点对点联系管控。同时,还要承担小区出入口值守、政策规定解答以及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

我负责的网格有319户共1200余人,疫情以来,累计点对点联系30户隔离家庭,截至今日,累计已有29户隔离户隔离期满14天,经医生上门检查无恙,解除隔离。我替他们开心,感觉胜利在望。

目前,疫情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我们仍然不能松劲。我们会始终保持战斗的姿态和冲锋的状态,全员全时坚守岗位,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外卖骑手姚权刚

大家好,我叫姚权刚,今年42岁,我是一名外卖骑手,大家都叫我姚哥,我挺喜欢大家这样叫我的。

网格员、外卖骑手……致敬!这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我以前在杭州萧山的一家公司做流水线工人,后来加入美团外卖做专送骑手。

每年春节很多骑手都会回家过年,但外卖订单还是有的,而且能多挣钱,所以我早早地决定这个春节不停工。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街上没人,订单很少很少,我接到最多的单子,就是帮忙买口罩和买菜。

说实话,这么点儿单量不挣钱,但我知道这个非常时候,城市和用户需要我们,我决定接着做。

我的片区,有三分之一骑手留下了,整个浙江也有很多坚守的兄弟,我其实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提问:杨主任好,您从大年初一支援武汉,已经在一线工作40天了,这期间什么事让您印象最深刻?

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好的。我分享一个小故事吧。我们的一位同行——武汉四院的一位36岁医生,在抗疫期间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病情进展很快,氧合差,但他即使在上厕所也一定要带着氧气枕的情况下,一直很乐观,并多次表示康复后会第一时间去捐献血浆救治更多的重病人。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精心治疗下,他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出院时,他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他可以重上战场。

其实在武汉的医院,每一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也是累并坚守着,辛苦并感动着。我们每天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N95口罩、还有眼罩等,在病房一待至少就是4小时,不吃不喝,全副武装的防护给我们平常驾轻就熟的医疗操作平添了很多难度,但我们的医护人员都克服了重重困难,竭尽所能救治我们的病患,看着一位又一位患者由重症到轻症到康复出院,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我们觉得每天的查房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每天在收获着感动,为武汉病患坚强不屈与疾病做斗争的那份勇气所感动、为他们那份乐观豁达的精神所感动。到目前为止,我所在的病区收治了近100位重症患者,现在已经有75位治愈出院,我们为自己的团队、也为这些康复的武汉病患感到骄傲。

提问:在这次战“疫”中,各行各业都在履职尽责、坚守担当,为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奉献力量。我想问问各位在抗疫一线工作时,有没有什么小故事特别感动你们的?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我先来说吧。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见过很多的人,也碰到很多的事。要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显真情”。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下午,一个姓李的小伙子来到社区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而刚刚在半小时之前,他还在小区门口与值守人员争吵。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因为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升级,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每户每两天只能进出一人。因为小李当天已经出去过一次,所以门岗没有放行。小李大为不解,认为自己只是去小区对面买包烟。然而政策已经实施,不可能对某个人特殊。

经过社工耐心细致的沟通,小李最终表示理解。同时在沟通中,小李也了解到小区大、隔离户多,但是社工少且女同志多,导致隔离户的物资配送效率有时不是很高。小李觉得自己身强力壮,原本就从事配送工作,就想当志愿者贡献自己的力量。小李自当志愿者以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不图任何回报。

像这样感人的事还有很多。比如,一些热心的年轻业主积极主动支持社区工作,自发组织队伍,自备置物架,实现小区快递分类分散、快拿快取,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和降低传播风险。再比如,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居民得知我们防疫物资短缺,多方筹措购买了8000只口罩,免费捐赠给社区。

还有一些老党员主动找到社区,表示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与党和祖国共渡难关,老人不光自己捐款,还让家里所有人都带头捐款。在管控升级、小区封闭式管理、社区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一些热心的叔叔阿姨主动协助社区与物业,在小区内执勤巡逻,让防疫不留“空白”。

这些感人的事,像一股股暖流,流进我们的心间。也让我们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保护社区每一名居民的健康安全。

来源:浙江法制报(记者 王索妮 胡宗昊 许金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