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這個東南亞小霸王,擊敗英法、吞併領國,卻被中國拖垮。

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的第六個皇帝,年號“乾隆”,他是清朝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文治方面他繼承並締造了“康乾盛世”。武功方面他自“十全老人”,代表他對內對外的十大軍事勝利,分別有打金川兩次,打準噶爾兩次,定回部,靖臺灣,降安南、緬甸、廓爾喀等。但這些勝利中有一項卻水分很大,引起過很多爭議,這就是清緬戰爭。


這個東南亞小霸王,擊敗英法、吞併領國,卻被中國拖垮。

1752年,緬人雍籍牙擊敗法國人和英國人友持的孟族,建立了緬甸的第三個王朝貢榜王朝。開國君王總是積極對外開拓,雍籍牙也不例外,剛統一全國立刻率大軍向死對頭暹羅發動滅國之戰。同時進入中國雲南,威脅利誘當地土司向其納貢,有時甚至派軍進入雲南內陸佔領城鎮。

這個東南亞小霸王,擊敗英法、吞併領國,卻被中國拖垮。


面對緬甸的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行為,第一任雲南總督劉藻一敗再敗,被乾隆革職。第二任雲南總督楊應珺先勝後敗,但是還是謊稱大捷殺敵數萬。但乾隆不是楊廣,他拿到捷報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屢戰屢敗的緬兵竟然都敗退到大清境內了。於是查明真相後將楊應琚逮捕進京處死。

這個東南亞小霸王,擊敗英法、吞併領國,卻被中國拖垮。

1767年,乾隆派悍將明瑞領兵2.5萬人再次出征緬甸。戰爭初期,清軍進展神速一直打到緬甸首都附近。但隨著補給困難再加上從暹羅回援的緬兵參戰,清軍大敗明瑞戰死。乾隆大怒,第二年以小舅子傅恆為經略,另有阿里袞、阿桂等名將率3萬人,另加水師2千水陸並進。緬甸也積極備戰,雙方苦戰四個月,最終緬甸方面國力不支向清求和,而清軍也傷亡慘重,於是雙方停戰。

這個東南亞小霸王,擊敗英法、吞併領國,卻被中國拖垮。

緬甸能夠以小博大,一方面是地理環境另一方面是因為緬甸統一後從英國和法國得到的火槍遠比清朝先進。這次戰爭雖然對清朝影響不大。但它改變了東南亞局勢,緬甸因為同清朝作戰,撤出暹羅的部隊,導致暹羅復國。失去了統一中南半島成為大國的良機,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因小失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