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人生在世,“拒”不可怕

人生在世,“拒”不可怕

當你一次次被拒,要麼甘於現狀,要麼做出改變。

人生在世,“拒”不可怕

在心理學上,有種性格叫回避型人格障礙,指的是這類人對自己有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總覺得自己缺乏吸引力。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害怕被別人拒絕,過分自卑和拘謹。

心理學家蓋伊·溫奇經過多年的調查發現,被人殘忍地拒絕後,智商會瞬時降低,產生憤怒、抱怨、自責等情緒。如果無法處理好被拒情緒,會降低我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無法從痛苦的處境中走出來。一些不善於處理負面情緒的人,往往會困在被拒創傷裡走不出來,畏懼下一個“被拒絕”,索性就不再與人深入交流,像刺蝟一般豎起尖刺,防禦外界。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得出結論,美國大量的暴力事件,如挾持人質案件、槍擊案件、交通事故案件中有2.3%是因為當事人被拒產生了負面情緒,有的還僅是微小的被拒行為所導致。被拒者一時間難以調整好心態,便將負面情緒轉移到無辜民眾的身上,釀成大禍。

人生在世,難免經歷被拒絕,被忽略,被碾壓。你能做的就是接受它,然後改變它。

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要擁有直面被拒的底氣,尋求解決問題的多重方法。找工作被拒,那就總結經驗,提升自我,另謀他路,條條大路通羅馬。跟暗戀對象告白被拒,那我窮追不捨或者識趣放棄,天涯何處無芳草。請別人幫忙被拒,那我及時看開,不要斤斤計較,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人生在世,“拒”不可怕

人生在世,“拒”不可怕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馬雲和幾個合夥人在杭州創辦了阿里巴巴,融資難一向是初創企業所要面對的難題。

數次的登門造訪,數次的無功而返,馬雲都沒能得到一家VC(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因為沒人理解他的宏偉藍圖。最終經歷了37次的不懈努力,才募集到第一筆天使投資——500萬美元。

當記者問道,屢次無法獲得投資人的認可,你擔心下次接著被拒嗎?馬雲回答道,因為我每次都做了最壞的打算——也不過是白跑一趟,又不會少一塊肉,掉一塊皮,那還有什麼可畏懼呢?

三毛有言,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預先做好失敗的假設,那麼便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最差結果,即便心有不甘也不至於愁眉緊鎖。

人生在世,“拒”不可怕

人生在世,“拒”不可怕

當人們談到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巨星,經常會提起史泰龍。

的確,窮困潦倒的家境,酗酒好賭的父母,彷彿註定了史泰龍這輩子只能是在社會底層,慘淡地過完跟父母一樣的人生。

20歲的史泰龍,想過要改變。思前想後,他決定勇闖好萊塢,做一名成功的演員。然而相貌平平,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史泰龍最初在好萊塢只能做打雜跑龍套的工作,被不計其數的製片人、導演拒絕過。史泰龍把每次拒絕都當做一次學習,失敗必定有原因,自己能做的,唯有改變自己。

經過將近1000次的殘忍被拒後,他選擇了“曲線救國”戰略,先寫優秀的劇本,等被導演相中劇本,再提出參演的請求。伏爾泰說過,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劍至死都不能離手。

果不其然,史泰龍只用了三天時間便寫就了《洛奇》的劇本:一個叫洛奇的業餘選手,由於偶然的機會、與世界拳王對抗而一戰成名。導演對劇本讚不絕口,可能是拗不過史泰龍幾十餘次的央求,便決定讓他試一試。《洛奇》票房突破2.25億美元,且奪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史泰龍也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

人生在世,被拒絕本就是一種常態,你要習慣被拒絕。當你一次次被拒,要麼甘於現狀,要麼做出改變。



來源:富書(ID:zhongchoudu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