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方仁淵和《倚雲軒醫集》

方仁淵和《倚雲軒醫集》

方仁淵和《倚雲軒醫集》

《倚雲軒醫集》又稱《倚雲軒醫案醫話醫論》,包括《醫案》三卷,《醫話》三卷,《醫論》二卷,共計八卷合編,是清末民初醫學家方仁淵撰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的手稿。作者曾整理其師王泰林的《王旭高臨證醫案》四卷於1898年出版,但他本人的這部書稿一直未能付梓。醫界知曉《倚雲軒醫集》價值珍貴,遂於上世紀50年代將此稿本獻於剛成立的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典藏。原稿頗零亂,現經中國中醫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李洪濤等人系統整理後得以影印面世,收入《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方仁渊和《倚云轩医集》

作者方仁淵,字耕霞,號倚雲,別號思梅,江陰顧山鎮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享年八十二歲。先受業於無錫名醫王壽林(旭高)又從江南名醫邵杏泉先生。兩位醫家精於運氣之學,方仁淵盡得其傳。

光緒初年,方仁淵移居常熟懸壺於城內,名“倚雲醫館”,其書齋曰“倚雲吟館”。光緒庚辰年(1880年),歲值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民病多寒溼,方仁淵以溫燥辛開之劑,無不應手,因而醫名鵲起。求醫者繼踵相接,遇有疑難危證,必竭力挽救。方仁淵對中醫學發展極為關注,民國十一年(1922年),為抗議國民政府內務部頒佈的旨在逐漸取締中醫的《管理醫士暫行規則》,他被選為常熟醫學會會長,共議對策,並創辦《常熟醫學會月刊》出刊凡26期,為常熟縣醫學期刊之首創。其醫學著作除本書外,還有《新編湯頭歌訣》、《舌苔歌》等。

《倚雲軒醫案》三卷完成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包括外感寒熱、內傷雜病、婦科疾患等18個門類的220個醫案,均採用扼要順敘式的書案方式,對其疑難者,有的案側竟一診、二診、三診,直記到十五診,患者病癒而案止。方仁淵先生辨證論治的技巧和思維方式均展現於他的醫案中。他又在案中把學習同道的有卓效方劑附於案中,例如第195案陸某,醫案之後記載了白喉吹方聖藥——鳳衣散。在220案後,又記有六則方論,即《喉症備用方論》、《王應懷梅毒搽藥方》、《沐泰山珠黃十寶丹》、《珠黃化毒散》、《種牛痘須知》、《調經》。其後的《診餘記事》也是28則醫案,採取敘述附案式的寫法。

《倚雲軒醫話》三卷完成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6年),是時他已63歲,他深感年已花甲、未能十全,古今書籍雖未盡觀,於臨證之際,有些疾患尚不能拿穩,自感精神衰老,不能再進學業,願來世仍為醫士,逐自作一輓聯於書眉。

“可憐身入紅塵,苦辛歷盡,志未成,學醫未濟世,安貧行我素,不學仙,不倭佛,惟望將來再為醫生。

從此魂歸碧落,色相皆空,登山可御見、玩水可乘雲,壯志盡消磨,生無怨,死無恨,尚留空願負於後人。”

數日後他對此聯又行修改,尾於引言之後:

“讀書不為世用,學醫未盡濟人,碌碌人寰,不學仙,不倭佛,惟願來生,再為醫士。遇事不敢驕矜,立身惟求愈恭,茫茫無壤,生無怨,死無憾,要留耕地付於後人。”

甫稿與定稿可為獨立的二首輓聯,是方仁淵先生的名志,也是他著述的緣起。

《醫話》內容豐富,有記述當世醫學流變者,有評論各家學說者,有臨證和讀書心得者,有討論醫理藥用和治驗者,更有醫籍的點評和精論。如在《中權居士誚前醫各派》的一則,當時報牌曾登載署名中權居士的文章,譏誚當時醫人中有看相的流弊,同時闊論明清醫學有溫補派、信古派和江湖派三派,其言娓娓,對三派皆有貶意。對此,方仁淵在醫話中寫道:“因屬有感於中而發,但不知據彼意見須知何而後可夫?古人之言固有是有非,在讀書者胸有成竹,去短取長乃為有益,彼已成名而至何必如此痛倒之,其狂亦可想見,況如喻葉吳三公,開闢溫熱之旨,於醫學不為無功,今刻求此等人已不易得,又安可底訾乎!”對讀注仲景書和錯簡派攻訐王叔和,方仁淵提出了披堅執銳之見:“餘讀仲師《傷寒論》、《金匱》註釋,幾數十家言,人人殊不知究竟何者為是,恨不能起仲師而問之。論者每疵王叔和撰次之非。夫叔和與仲師,相隔不過百十年,當時必有原書可證,不至顛倒是非,如後人所云,設當時無叔和之撰次,不知兩書當能陳傳至今日與否,不崇其功、反攻其短,後學往往如此。且《傷寒》、《金匱》。原久已明白曉暢,後人愈注愈紛愈不明白,即陳修圓之《淺注》,唐容川佩之仍不滿意,再加《補正》,容川亦蹈此弊竇,不知如何而後中皆好名之累也!原後人切勿再注,即彰顯其學問,儘可自成一書以惠後學。”說得至切至要,十分精闢。

《倚雲軒醫論》包括31論。首篇《五種傷寒論》篇幅長,論述全面,成書較早。第四論《丁未年佔病》,應是在丁未即1907年之前佔病的,此篇寫作應在丁未年之前。第二十三論《張君小兒驚風》,是寄給上海周雪樵《醫學報》的文搞,該刊1904年創刊1910年停辦,此文應在此段時間完稿。

方仁淵的《倚雲軒醫集》源出自家在臨證中的感悟和引驗。可分為新的見新、辨治體會和新病新說三方面內容。屬於新的見解,諸如《五種傷寒論》、《小兒外感多七情無論》、《兩感溫病論》等。辨治體會如《溫病誤汗止陰》、《肝胃氣論》等。屬於新病新說如《丹痧今昔不同論》、《煙痢論》等。這些都是作者實踐中的創新和新知。作者和其他臨床醫家一樣,很注重蒐集民間驗方,把自己親驗的有效方劑和幾個可用於急救的方法記錄下來,附列於書的最後,以其實用性以示人。這也是蒼生大醫醫德的展現。方仁淵有子玉祥,世其業,不幸與仁淵同年卒。侄名君嘉繼其業,載入《吳中名醫錄》。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