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IPO常態化是一家之見還是當今共識?

myworld99


IPO常態化是一家之見還是當今共識?筆者認為是一家之見,IPO新股發行需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當市場不好時,最重要的是恢復投資者的信心,不能一味地發行新股,一味地只重融資而不重投資。一個正常健康的證券市場是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投資的功能,一個是融資的功能,而且投資的功能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把投資的功能放在第一位,才能建立強大的資本市場,美國的資本市場之所以強大,之所以美國的證券市場能吸引全世界的資金,最重要的是美國的證券市場從制度和法律上將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制度上和法律上逼著上市公司提高質量,讓投資者能在股市投資賺錢,於是才有了美國股市長期永遠上漲的格局,才有了美國強大的資本市場,才吸引了全世界的資金投資到美國的資本市場。

因為美國資本市場經濟的強大進而又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公司到美國去上市融資,於是形成了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建立美國強大的資本市場,為美國的經濟發展服務。

我們所謂的IPO常態化,不過還是為了多融資,多發新,關鍵是我們發的新股質量還是不高,我們發的新股還是無法讓投資者長期投資獲利,如果我們發行的新股質量不高,我們發行的新股沒有成長性,我們發行的新股不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這種為了融資而融資的所謂IPO常態化就失去了意義,就成了資本市場的負擔,就成了投資者的負擔。所以,IPO的常態化不是盲目的多發新股,不能成為盲目多發新股的藉口。只有從制度上和法律上倒逼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倒逼高質量有成長性的公司上市,倒逼能長期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的公司上市,我國的證券市場才能強大。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A股IPO常態化肯定是當今共識;IPO也是當下最敏感的話題,相信大部分股民對於IPO常態化發行一肚子怨氣,想扒皮它抽筋它,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近三年多由於IPO加速發行,而且還是常態化發行,把A股抽血抽成低能兒發育不良,三年多出現股災,假慢牛,熊市這些行情之下股票就一字跌,而且是跌破歷史最低價的低。三年後個股平均跌幅高達50%,意味著95%的股民都是虧損累累的;造成A股近三年多走出這熊樣的就是IPO加速和常態化發行成為真兇!


企業做大做強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成功登上A股上市融資為最終目的;等成功上市融資之後業績大幅翻臉,上市公司大股東把融資金額拿去保本理財,發展公司業務沒有錢了,又想在股市大撈一筆,配合主力機構拉昇公司股價,而大股東每次都能非常精準的在股票高位減持套現,套現後股價還是殺跌。

企業首次上市募資可以得到很大一筆錢;上市後股價大幅爆炒又可以吸引一批散戶進場做接盤俠也可以套現一批錢;隨後大股東隨便找個理由上市後開始搞定增,大股東逢高減持自己股份套現;等等行為不得不讓投資者懷疑企業上市是為融資還是套現,股市的存在是為企業融資還是為企業圈錢的工具。

咱們A股不改變圈錢市的性質怎麼能好的起來呢?另外如果A股繼續常態化和加速發行IPO的話,接下來的股市會走的更加可怕。IPO已經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老金財經


要知道過去2年,為了支持實體經濟,A股擴容670家新股,雖然融資了6000億,但面對市場卻跌跌不休,a股總市值損失了10萬億,為了發出去IPO,這代價也太大了,最終的結果也導致市場淪為少數人圈錢,暴富的場所,而絕大多數散戶投資者被割韭菜。


從內心深度,二級市場的參與者對IPO是排斥的,不過在企業融資和投資者之間,一家之見的監管還是選擇了前者,而且更可氣的是,面對如此疲軟的市場,新股發行的節奏從始至終沒有任何程度的放緩,就拿上週來說,市場下跌明顯,但是上週五依舊核發了三家新股的批文,融資69億,比藥明康德、寧德時代等獨角獸上市期間的融資規模還要大,巨大的抽血效應下,這幾天大盤創新低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就在昨天新股過會率也提高了,4家新股過了3家,75%的過會率逼近了歷史新高,所謂IPO“堰塞湖”現象剛有所好轉,結果就把過會率提高了,你能想象在這種背景之下,市場反彈還值得去期待嗎?也難怪巴菲特都直言:a股市場的成長,竟然不是來自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成長,而是靠不斷的新股擴容。

最後還是那句話,新股不停,下跌的趨勢不止,如今大家都在說底部特徵,但A股見底最大信號,是IPO的暫停,這是被驗證過的;但現在一直堅持常態化,到底誰會先屈服?


對此大家怎麼看?


侯哥財經


常態化僅是高層閉門造車之念,濤到底層調研一下,常態化絕對是千夫所指,因為這僅富了一小撮人,卻剝奪了千萬小股民。


手機用戶54341448086


首先,常態化是個模糊的詞,表達不清晰,到底什麼樣叫做常態化?沒有清晰的一個量。我喜歡用數據來說話,數據是科學的刻度尺,更直觀清晰。

姑且認為,IPO常態化的意思是指持續地發行新股,但不同行情下,發行新股數量差別巨大。所以,常態化並沒有準確表達IPO具體情況。

IPO的數量,與行情景氣度正相關。我做了一個統計,列了一張表,從表中可以看出,IPO數量近兩年相比懸殊。

2017年全年IPO數量最少的12月有17家,最高1月和3月分別發行了53家新股。2017年全年發行新股410家。

而2018年,整體行情極差的情況下,新股發行前八個月總共只有76家,其中1月份發行新股數量最多,達到19家,2月到8月,每個月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10家,遠不如2017年多。

所以,IPO數量,與股市行情直接正相關,行情差到極點的時候,IPO會暫停,或者一個月發行一兩個新股。

顯然,將這種數量差距巨大的IPO稱為常態化,不足以說明IPO的真實情況。認為IPO常態化,不論是一家之見,還是共識,都是不科科的說法。

如果行情再度惡化,IPO可能暫停或者接近於零。


西格瑪的化學


首先需要弄清楚新股發行常態化的標準是什麼?所謂常態化,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日常的正常狀態。新股發行常態化也就是新股發行要保持日常正常的狀態。但這種常態化卻是很難有一個標準的,比如,一週發行多少隻股票叫做常態化,超過了多少隻股票就不是常態化了呢?而從現實來看,一週發一隻、兩隻新股是一種常態,一週發10只甚至更多一點,似乎也是一種常態化。可見,這個常態化其實是有很大的彈性與伸縮性的。進一步說,如果市場行情極度低迷,新股發行暫停一段時間,是不是就不是常態化了呢?其實也未必。畢竟只是暫時的,階段性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只不過這種暫停不要輕易使用即可。


皮海洲


IPO常態化是當今共識。但如何理解IPO常態化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IPO常態化是新股發行不能停停發發。而是要循序漸進。保持一定的節奏和融資規模。不能固執己見。也不能一層不變。認為IPO常態化就是新股發行發發發。完全不考慮市場走勢。不考慮投資者感受。投資者大聲疾呼質疑了。IPO常態化依然是快馬加鞭。維持每週十家左右。這不叫常態化。是竭澤而漁融資。

IPO常態化是取得投融資雙贏。上市公司獲得資金做大自己。投資者獲得股市上漲紅利。雖然我們不能保證每一個投資者都能贏利。但是要穩定股市穩中有升。而不是連續數年下跌。與世界主要股市走勢脫節。與宏觀經濟數據背離。

IPO常態化只是說不能無緣無故暫停IPO。而不是大躍進式擴容。嚇跑投資者。這是兩碼事。可惜我們很多專家想歪了。認為IPO常態化就是不加控制的發行新股。結果搞的投資者普遍虧損滿肚子怨氣。


杜坤維


這個問題比較敏感!

IPO常態化與規模化,肯定是少數人的意見。這少數人中的有些人,也許確實是想著好的公司來上市融資再將企業發展更好來回報投資者。但現實中卻是,大部分上市企業打著融資為企業謀發展的口號,走得卻是圈錢-高價賣股-撤離企業。

作為投資者當然也希望新陳代謝,已經上市的企業遇上行業夕陽化或公司經營不善,就得讓出上市資源讓新的有活力有發展的企業來代替。而實際上卻是太多的新上市企業,在上市之前的路演宣傳公司如何了不起,上市後業績卻立馬變臉的鬧劇,這讓廣大投資者相當厭惡,而廣大投資者更反感就是明知這種遊戲大面積出現,監管方面卻有些不太理會民意的姿態。

當然制定IPO常態化和規模化非常人可為,也非監會可為,所以投資者在股市操作過程中有時還得自己多看多分析,以免踩雷。


用戶6894678277


IPO常態化是一家之見還是當今共識?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答案,那就是IPO常態化,已經是當今的共識。

關於“IPO”新股發行,這裡面存在較多的誤區,很多人覺得股市大盤行情不好,就是和IPO有關係,所以就嚷嚷著停止發行新股,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導致市場下跌的原因有很多,IPO新股發行影響實在是有限,特別是在新的新股發行制度下,新股申購當日,不需要佔用資金,而是在中籤之後,繳款日那天才會佔用一部分資金,這已經大大減少了新股申購對市場的衝擊成本和壓力。

在原來的新股IPO發行制度下,打新股,進行新股申購,申購日當天是需要繳款的,所以很多人為了“打新股”,不得已賣出自己的股票,騰出資金來打新股,結果新股還沒打中,卻把自己原來的股票賣掉了,且不說賣的對不對,反正原來的那種新股申購制度,對市場的衝擊成本很大。

新股發行IPO常態化,是早已經達成的共識,不能像以前,每逢市場大跌,就趕緊停發新股,結果發行,市場該跌還得跌,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抑制股市下跌,所以在這裡,我們需要客觀冷靜看待新股IPO發行制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IPO新股的暫停”歷史:A股歷史上,總共經歷了9次IPO暫停風波。

(1)第一次IPO暫停:1994年7月21日至12月7日

背景:股市低迷行情持續一年半,市場信心極度渙散,1994年7月底,上證指數回落到325點,僅18個月時間,股市跌幅高達79.09%。暫停之後影響:A股期間漲幅+65.75%。

(2)第二次IPO暫停:1995年1月19日至6月9日

背景:1995年年初,市場資金多集中在國債期貨上,股市因為缺乏資金,延續了1994年末尾的消沉,每天成交僅幾十萬元,股指長時間在較小的區間內波動。暫停之後的影響:A股期間漲幅+18.36%。

(3)第三次IPO暫停:1995年7月5日至1996年1月3日

背景:1995年到1996年初,大盤再度陷入低迷,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影響後市:A股期間漲幅-12.60%。

(4)第四次IPO暫停:2001年7月31日至11月2日

背景:2001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實施,股市開始下跌,一直跌到2002年1月29日,股指跌回1339點。影響:A股期間漲幅-13.57%。

(5)第五次IPO暫停:2004年8月26日至2005年1月23日

背景:2004年1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而在方案正式出臺前,IPO被暫停。影響:A股期間漲幅-7.86%。

(6)第六次IPO暫停:2005年5月25日至2006年6月2日

背景:因為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新股發行暫停了一年。影響:A股期間漲幅+49.53%。

(7)七次IPO暫停:2008年9月16日至2009年7月10日

背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A股也於2008年9月18日最低見1802.33點。在此背景下,IPO暫停。影響:A股期間漲幅+43.09%。

(8)第八次IPO暫停: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12月30日

背景:從2009年8月開始,A股一路下跌,連續3年成為主要經濟體表現最差市場,而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歐美國家股市反而率先走出低迷,股指連創新高。

(9)第九次IPO暫停:2015年7月4日—2015年11月6日

背景:從2015年6月中旬開始,A股出現不穩定性暴跌,短短20天的時間內,由5100多點跌至3800點附近。監管層出臺多種振市措施,IPO為其中之一。

目前新股IPO已經恢復常態化,因為新股的新股申購制度下,對於A股市場的衝擊已經沒有那麼大,而且新股IPO發行,本來就是股市的一種主要的功能“融資功能”。所以新股發行進入常態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新股發行的速度。

(2)新股發行的質量。

(3)新股發行的金額。

(4)新股發行和退市制度是否相匹配。

其中新股發行的速度和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是一味發行新股,不管新股發行質量,對於一些層次不齊,不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也讓其矇混過關。還有就是新股發行制度必須和退市制度相互匹配,相互影響,不能只發新股,不退市,這是不合理的。

當然從今年來看,新股IPO的堰塞湖已經得到有效遏制,發行速度明顯減少,而且退市的公司也是越來越多,該退市絕不手軟。比如“長生生物”疫苗門事件,證監會專門討論關於涉及五大類重大違法情形,需要強制退市,我覺得這一點做的非常好。

IPO常態化是一家之見還是當今共識?是的,目前新股發行已經進入常態化,大家需要客觀理性去看待。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牛哥說投資


如果發行價格強制限制市盈率在10倍以下,常態化是可以的,並且可以發🉐️快一點,因為發行市場的溢價紅利大部分由投資者留著。但如果是現在的科創板,發行價格由市場化決定,那樣就會破壞市場生態,引導惡意圈錢,這種常態化絕不可能是投資者的共識,我們應該堅決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