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明是仿製AK47的突擊步槍,為什麼56式會被命名為衝鋒槍?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其實56式就是突擊步槍,AK47和56式衝鋒槍屬於同一類步槍,只是叫法不同!由於當時我國的武器思想還是比較傳統,把這類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槍支命名為衝鋒槍,所以仿製AK47的56式突擊步槍,就稱為衝鋒槍!不過後來也和國際接軌,改過來了。

不只是之前,就是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可以連續發射的槍支就是衝鋒槍,稍微大一點和射程遠一點的就是機槍或者機關槍,步槍在他們眼裡還是打一槍拉一下槍栓的武器。

那麼到底怎麼區分衝鋒槍和突擊步槍呢?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看發射的子彈類型就可以了!

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這種子彈射程近威力小,但是由於衝鋒槍射速快,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目標傾斜大量的子彈,高射速彌補了威力上的不足。由於射程近,主要用於近戰。再加上衝鋒槍的尺寸比較小,非常適合城市巷戰和室內作戰,成為世界各國特種部隊的標配武器,最有名的衝鋒槍要屬德國MP5衝鋒槍。

突擊步槍發射的是中間威力彈或小口徑步槍彈,它的射程一般在400米左右,威力適中,尺寸也比衝鋒槍大,主要用於開闊地方中距離作戰。目前世界各國軍隊裝備的主要是突擊步槍,除了大名鼎鼎的AK47突擊步槍,還有它的後繼型號AK74突擊步槍。

突擊步槍還有其它的分類,比如精確射手步槍和狙擊步槍,精確射手步槍射程普遍在600米以上,採用半自動或者自動的射擊方式,功能介入突擊步槍和狙擊步槍之間。狙擊步槍各位都比較熟悉,射程遠威力大,採用的是半自動或者單發栓動的發射方式,使用特殊的子彈。


資訊所長


AK47是典型的突擊步槍,而我國仿製AK47而得來的56式衝鋒槍其實也應該成為突擊步槍,但是為了我國卻將其命名為“衝鋒槍”呢?

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因為朝鮮戰爭的紅利,還有我國外交的成就,當然還有蘇聯的慷慨,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業知產產權的轉讓在中蘇之間發生了,蘇聯向我國援助了150多個大項目的工業知識產權轉移,隨便一個大項目可能就設計到幾十萬個專利的專利,新中國的第一批工業就在這樣的前提下建立起來了,說實話,這還真得感謝蘇聯老大哥。

而AK47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子項目而已,我國沒有花費任何代價就拿到了AK47的全套圖紙、工裝資料、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標準規範資料等等,還有工藝要求標準文件,甚至還有援助的一大批生產用的設備和工具,順帶來的還有手把手指導我們的蘇聯專家!

有了全套設備,有了設計圖紙,還有蘇聯專家的指導,AK47的國產型號在1956年就定型了,因此被我國命名為56式!早年我國對槍械認知並不完善,而我國對沖鋒槍的定義就是“由單兵操作,不配備腳架,通常裝有快慢機,發射手槍子彈或中號步槍彈的單兵連發火器”,而56式從性能上來看可以連續射擊,在外觀尺寸上,與準備替代的51式與54式衝鋒槍差不多,結構特點也相近,因此56式槍械定型後就直接被命名為56式衝鋒槍。

早年我軍列裝的54式衝鋒槍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無論軍工人員,還是一線基層士兵,都不瞭解衝鋒槍的定義,衝鋒槍就是雙手握持,發射手槍彈的全自動武器,後座力小且近戰火力要猛,而56式與之有著太大區別,子彈也是採用中威力子彈而非手槍子彈,就完全就不是衝鋒槍一個類型的,應該叫突擊步槍或者自動步槍!

正因為我國當年不瞭解這兩種槍械的具體區別,因此56式一直髮展都56-2都沿用了是衝鋒槍的名字。而基於56-2槍管改短的一型56C,我國才終於將名字改成了短自動步槍,這款步槍主要是為裝甲兵、後勤單位和特種部隊配備!

圖:56C式短自動步槍,此名字已改為自動步槍,不再使用衝鋒槍的稱呼。

而56式衝鋒槍在越南戰場上的表現並不是太好,因此我國才緊急設計了一款81式突擊步槍來取代56衝鋒槍,81式突擊步槍在1981年定型,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到了這個時代,無論是軍工還是基層都已經對突擊步槍有了明確的認識,因此就不會將突擊步槍命名為“衝鋒槍”了。而換裝56式是有個過程的,一直到90年代初,56式衝鋒槍都還在陸軍服役!


狼煙火燎


因為大清亡了之後的中國武器發展比較緩慢,對武器的概念跟不上歐洲的腳步,而且歐洲也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所以中國的武器發展發展都還停留在歐洲一戰前的水平。但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時期,對各種武器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通過各種渠道搞來了很多槍,其中衝鋒槍就是其中之一。而中國軍隊其實是世界上第一個比較大規模裝備制式衝鋒槍的國家,其中有兩款武器在中國軍閥混戰時期最常見,一個是美國的湯普遜衝鋒槍和德國MP-18衝鋒槍。


這款武器就是中國人譽為手提機關槍的MP-18型衝鋒槍,另一款比較大規模裝備部隊的就是美製湯普遜衝鋒槍,要裝備於閻錫山的部隊,並且山西的太原兵工廠也有對每次湯普遜衝鋒槍進行仿製。

而當時的中國軍隊大部分地區武裝的班用武器還在使用步槍加輕機槍的組合,而對於衝鋒槍這種可以像機關槍連發又能單兵手持操作的很是驚訝,所以MP-18也被稱為"手提機關槍",而像毛瑟C-96這種在歐洲被拋棄的武器在中國非常吃香。而到了建國後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經長期使用了衝鋒槍,在當時看來能單兵手持連續射擊的武器不就是衝鋒槍嗎?所以在命名的時候能全自動射擊56式就被叫做衝鋒槍,能半自動射擊的就叫56式半自動步槍。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56式衝鋒槍全稱1956年式自動步槍,但是人們一直稱呼他為稱為1956年式衝鋒槍,簡稱56式衝鋒槍或56衝。是中國生產的蘇制自動步槍AK-47的仿製型,於1956年定型生產。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它可以連續自動的發射全威力步槍彈,應該是屬於自動步槍的系列,可是為啥會有一個衝鋒槍的稱呼呢?

對一款槍械的命名不光是要根據它的外形,也要根據它的用途來劃分。而我國在建國之初一直是模仿蘇軍的作戰模式,這種作戰模式一直延續到56式族裝備軍隊的時候。

在二戰時期。蘇軍的班組裝備是正副班長裝備兩支衝鋒槍,比如說波波沙/斯,提供近距離的火力壓制;一名隊員裝配輕機槍(DP-28),提供遠距離的火力壓制;其餘的隊員裝配栓動步槍(莫辛納甘)。而我國也照搬了蘇聯這種班組作戰模式,也為了更好的能夠發揮三三制戰術。全面換裝56式槍族的時候,輕機槍被56式輕機槍所取代,而戰士們手中的步槍也被換成了56式半自動步槍,正副班長手裡的衝鋒槍就被換成了可以連發發射中間威力彈的56式突擊步槍,可是按照原來的命名方式,這種可以自動發射的槍械還是被命名為了56式衝鋒槍。於是這種稱呼就一直傳了下來。

直到後來的63式突擊步槍出現,這種稱呼才有所改變。不過到了中印戰場上,士兵們還是更加依賴於56式衝鋒槍,因為那個時候的63式突擊步槍真的不咋地。直到全員換裝了81式槍族,我國部隊裡才正式擁有了突擊步槍的稱呼,因為81式突擊步槍不光替代了原來衝鋒槍的作用,還替代了戰士們手中步槍的作用。可是直到現在56式衝鋒槍這種稱呼一直被流傳了下來。

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產物。56式衝鋒槍應該就是那個年代所特有的產物吧。


量子聊軍武


因為那時我軍對武器的命名還沒有和國外接軌,能雙手握持連發的就叫衝鋒槍,63式步槍才說明我軍的命名正式和國外一致


晨風141056383


那是因為中國人當時認為會連發的就叫衝鋒槍,咱中國當時不是也沒啥正規的衝鋒槍嘛


100米速射


因為中國人只會衝鋒不會突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