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衡量书法是否入门的标准是什么?

MAN高苍健


图文【衡量书法入门的标准】



笔者认为要达到书法入门的标准,必须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是刚涉足书法的还是搞创作书法的,必须掌握书法一些基本常识和知识。



二.在书法创作上,其笔法、章法和结构是构成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上达到了要求,那么书法也就基本上符合达标的要求了。

三.学会书法临帖。书法临帖是一门重要的书法创作技能,书法临帖是学习书法、书法创作最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四.努力掌握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与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衡量书法入门的标准,最起码的要有一定自学能力和水平的人才能做好衡量工作,也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进行更深入的书法研究和探讨。


福祥


以行书为例,衡量书法是否入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一,意境是否深远。


二,整体章法的变化。(虚实变化、疏密变化、轴中线变化)。

三,书写速度节奏的变化。(书写作品不能一个节奏,要有快慢、轻重、疾徐变化)。


四,气韵是否生动。(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要贯气,才能使作品精神焕发)。

五,字的结构变化。


六,线条有力量感,立体感,质感。

七,墨色变化丰富。(有浓淡、枯湿变化)。


八,落款形式正确。

(插图为清代书法家王铎书写的行书《峨眉山记诗》。


神韵轩书法


衡量书法是否入门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

因为现在社会上的书法有好多种,每一种的标准又都不同。

先说一下社会上出现的书法有哪几种。

一、退休后的老年大学书法。

交友开心,修心养性才是最重要的,书法本身是次要的。

二、江湖书法。

比如:世界书法协会,世界华人书法协会,等等有很多。

三、美术字的书法。

方方正正,布白均匀就是好。

比如二田和大多数自学书法的普通人等等。

这也是二田能热的原因,因为能和大多数普通人引起共鸣。

四、美院派。

强调视觉效果,把西方美学,行为艺术等也引入传统书法。

五、传统派。

强调师承,强调传统。

六、学者派。

强调诗文和文化素养,书法反而为次。

比如大学教授,学者等等。

七、求道派。

书法并不是目的,只是求道的工具,以书悟道才是目的。

比如,有极少数书法到达一定水平的时候。跑去隐居修道了。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能知道书法家的水平如何呢?

有以下几条可供参考。

一、是否每一笔都能力透纸背。看字先看纸张的背面,是否每个字的每个笔画都能清晰可见。(这就是书法中常说的“质”)

二、是否一笔数行,气脉不断。(这就是书法中常说的“气”)

三、写字速度是否偏快。既要快,也要有质。(不能反复来回描画,那件画字不叫写字。)

四、是否能连续写千八百字而不累。(如果写一百个字就手肩酸痛,那肯定是书写方法有问题。)

五、连续写几个小时的字,从不舔笔。(蘸墨也不舔笔。如果经常去舔笔,也是不懂笔法的表现。)

如果明白了笔法,上述几条就都能做到。

领悟了笔法才能做到质和气。

所以笔法是根本。

笔法就是书法的门槛。迈过去了就是入门了,成为书法家只是时间问题。

没有迈过这道门槛,就是没有入门。

问题太大,暂且说这么多,若有遗漏,日后再补。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無譽無咎


衡量书法是否入门看3点,一是用笔的方法是否正确,二是字体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三是书写的过程是否可以主观执导。


我们知道书法是有法度的书写,所以要进入书法的堂门,必须合法。


书写要符合书法的法则法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础的一个法度是用笔。用笔正确,方能够有写好字的保证,否则再是有多少多少年的写字历史,也是入不了门的。所以要进入书法的殿堂,这是第一纸通行证。

第二,能够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写出间架结构基本合理的字来。虽然还会有某些稚嫩和不够准确,不够成熟的现象出现,这样的书写已经是走在准确的书法道路上。这是第二张入门的证据。

但是有了这两个标准还是不够,如果没有第三个条件,也只能是在书法的门外游走,没有入门。

这第三个入门的硬标志,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向来指导写字,并且可以比较顺手的写下所要写的字。只有这样,才可以被定为是入了书法的门了。当然,写出来的字是必须符合第二个标准的。


这三个标准,层层递进,相互作用,相互引带,缺少那一项都是不可以的。

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不管是入门与否,有这三个方面来衡量来检测既简单明了,也符合书法的概念。

(附图泊庐笔迹)
欢迎关注钱塘泊庐文字


钱塘泊庐


谢提问!书法的目的是创作书法作品。抄袭、临摹、模仿、入流、宗法、共同模式,均为书法门外汉小技。入门不是成功,入门的标准是创作的作品表现自己的书法意识(观众可看到作者的想法),即使无形成风格,也做到了不凡。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后,书法转化为书道(表现灵魂)。



智慧书法


俺脚的主要是看写出的作品能否把自己想呈现的,都能呈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成这样,有大咖说还没入门……








昊云莱


衡量书法是否入门的标准是什么?

笔力,是检验一个人书法水平的试金石。入门学习的内容很多,从理论到实作。包括笔法,结构,笔势,布局,浓淡,枯润,然后是临帖的方法,用笔的技巧等等。理论知识学习,为的是帮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完善实作的应用。表面上看起来理论知识只要一看就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能如心里明白的那个样。这就是笔力不足。



很多喜欢书法的朋友,对理论上的东西一套一套的,说的十分在理。但一拿起笔来就和他的理论水平相去甚远。这正所谓“非知之难,行之难矣”!衡量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如何,就让他写一幅作品。笔力过关了,说明他已经入门了。笔力不过关,说意境、神韵?那是空的。


子衿书法


判断书法是否入门的,4个标准作者:白朝晖无论何种艺术门类,相关技术的锤炼非常奄要。学习笔法,基本技术训练有哪些呢?

一、图像式现察方法的训练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图像式观察方法是准确临摹的有效方法,也就是不把字当字看,而是看作由线条搭建而成的空间图形,然后观察各个线条的粗细长短以及空间关系。

古代法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写的结果——点画的空间关系,而写的过程——时间关系无法看到。

精细化用笔、典型笔法、字法规律示范

高清图对笔法、笔画、结构布局分块讲解

让你学到《雁塔圣教序》笔法和结构的精髓

笔画内笔锋的运动轨迹和笔锋提起来时在空中的运行轨迹很难察觉。

我们只能从毛笔运动后留下的应迹去猜想古人挥运的情景了,如何还原笔锋的运行轨迹成为笔法的核心技术。

因此在临摹时做到“察之尚精”不仅要看空间关系,更要细心揣侧笔锋的运动轨迹,如此才能做到,拟之贵似。

二、笔画准确到位的训练

一个点画的起、行、收三个步骤必须做到位。也就是笔锋必须到达笔画的末端,井且使笔站立起来以锋芒运使,然后继续蓄势写下一笔,这样才能写出有质量的点画。

就像烧砖温度达不到要求,烧出的砖不熟,外形和合格的砖井无二致,但是质量却相去甚远。

所以古人特别强调“要提得起笔”,提得精准,才能有效传达指腕的力量“立锋”行笔才能杀入纸中,线条才能力透纸背。


按照“顺物适性”的法则,短锋毛笔按下去后,提一厘米笔锋就立直了,可是长锋毛笔按下去需要提两厘米才能立直。

如果拿着长锋笔按照短锋笔的提按节奏去书写,那就不成样子了。

三,寻找发力点的训练

笔锋锥面的不断变换通过提按顿挫来实现,这就是笔画的发力点,也是蓄势的关键。

发力点相同笔势就相同。如何发力要看手势,为什么学生的字像老师,因为学生能看到老师的手是如何节节发力的,手势一样笔势就一样,当然字形就一样了。

因此学习古人法帖,就要想象古人在一个笔画中如何铺毫,如何使转、如何变换笔锋的。

四、手指敏感度的训练

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过程。练习书法先从10厘米格子左右的字写起,继而50厘米格子的大字,增强其气势,写大字的时候运笔到位与否看得清晰,对练习运笔的准确度大有裨益。


最后必须学习小楷,从3厘米格子到1.5倾米格子逐渐缩小,能加强运笔精准度的训练。

技术宽度就是你能写蝇头小楷也能写大字榜书,能写快的行草也能写慢的篆隶和楷书,你的手指敏感度量级越宽,驾驭毛笔的能力越强。

古人把高妙书写技巧结合深刻人生体味渗化到笔痕中。

技巧是桥梁,它沟通心手。我应该顺物适性,因势发力,在不断学习修炼的过程中,体味人生,进而由技入道。


大名县信息港


书法讲法度,书法入门至少有三个要素,即点画、结字和章法。

一、点画,是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书家对点画(也称笔法)十分精熟之后,才能以此体现"形质",表达"性情”。

点画之法,五体有所不同,但大都要求以中锋用笔,速度适中,讲提按使转,一波三折。楷书比较静态,点画相对独立,而行草书多为相连。

二、结字,也叫间架、结体,给每一个字造型,目的在于"得势”。

结字五体各有不同。行草书结字,追求平正中险绝。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哀祸帖》《孔侍中帖》等,都是结字的经典,学书人特别是书法家,没有不临此帖的。

三、章法,就是在掌握点画、结字的基础上,把各个字安排合适,通过提按、顿挫、浓淡、布白,使作品体现字间、行间,包括落款的节奏、疏密、分割的变化。

章法的基本原则,是虚实相生,参差变化,纵横成幅,显情达意。

最后想说的是,学书入门应取法于经典,师古临帖,最好"由唐而晋"。书法之妙,关键在用笔;提按使转,是书法生命线;用笔讲究力、重、厚、质,最忌堆柴、立柱、油滑、散气。

以上是个人意见,願与大家共勉。


牛鸣霄汉


研习书法的人总会去临摹名家的书法,临摹名家书法也算是研习书法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了。

如何判断是否入门。

我个人认为最简单的就是看临摹的是否到位,这是书法入门的最最最基本的一条了。

谈到书法,必然也离不开书法的“意境”这个话题。

这就是一个相较模糊的概念了,每个人对于这个“意境”的定义都不一样。

我觉得,“意境”不该说是入门的标准,而是一个入门的进阶问题。

当然临摹的好并不代表着彻底的领悟。

拿我的一位小学生来当一个案例吧。

孩子写的是《韭花帖》。

可以看出,孩子临摹的很到位,我觉得这就算是入门了。

孩子能否完全领悟其原贴的“意境”,我觉得还是需要多加的研习。

“意境”这个概念需要大量的临摹、自身的创作与学术上的交流、探讨。

才能感悟的到乃至是彻底的领悟。

抛开基本的“是否入门”的问题,就先给别人谈进阶的“意境”概念,让初学者完全摸不着头脑,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抛开剂量谈毒性,那就是单纯的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