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何有些人只喜歡存定期,再多的錢也不願意買保險、房子、也不去銀行理財呢?

costco


因為銀行定期存款是普通老百姓認為“最為安全的產品”,過去很長時間大家都稱之為“死期存款”。而其他那些包括保險、房子及理財產品之類的資產保值、增值方式,很多人一方面不懂,又不知道如何購買;另一方面不放心,說白了就是擔心安全。

銀行作為我國三大金融機構之一,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是理財的首選,這確實是由於存款一直都是剛性兌付的,有國家“兜底”就沒有什麼擔心的。

保本保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能夠確保本金100%安全又有一些利息就知足了。至於其他理財產品,有些人連聽都沒聽過,你讓他們去選擇,那不是白費功夫。保險儘管也是三大金融機構之一,但比起銀行的起步更晚,即使它也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但產品設計過於複雜,很多人看都看不明白,還怎麼定製。

另外,就像基金等理財產品,對於一些人來說風險較高,就怕萬一虧本了哭都來不及。而房子賺大錢大家都知道,可大多數普通老百姓買一套剛需住房都費勁,哪裡還有多買幾套的預算。

截止2019年上半年末,我國住戶存款餘額77.66萬億元,作為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餘額寶等理財產品的興起,銀行存款的增速有所回落。另外,我國於2015年起實施《存款保險條例》,按照監管要求執行存款保險條款,對50萬元以內進行100%賠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4日央行宣佈正式成立“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讓存款保險有了獨立法人性質的專屬機構負責,進一步有了保障。

總之,選擇銀行存款產品就是為了安全計,將錢交給銀行就可以做“甩手掌櫃”了,何樂而不為呢?畢竟有些人並沒有指望自己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東震木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保險除了國家的保險,其他幾乎都是騙子,理財有可能本金都會虧損 我媽50歲了,她經歷過多次,別好像你比你爸媽聰明多少,我爸媽經歷很多,社會經驗比我豐富多了,除非是非常安全的理財,那只有4個點,但是那也和三年五年的大額差不多。[打臉][打臉][打臉]


招財大吉祥


最近,有網友提問,為什麼有些人只喜歡存定期,再多的錢也不願意買保險、買房子,也不去銀行理財呢?對此,專家們解釋稱,喜歡存定期的人主要是中老年人群體,他們覺得買保險、房子、理財產品等是具有一定投資風險的。而把錢存入銀行,只要不在一家銀行裡面存款超過50萬元,起碼本金和利息還是安全的。也有一部分人存錢為了應對突發事件,所以利率高低無所謂,只求資金的安全即可。

而我們認為,專家們僅是站在儲戶對定期存款的看法來分析,但如果我們站在其他投資產品的角度上分析,恐怕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第一,為什麼有再多的錢不願意買保險?因為,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在你買保險之前是承諾滿滿,一旦你買了保險,出了事情,就對你愛理不理的了。我有一個姓周的同事,之前買了份健康分紅險,後來他開刀動手術,保險公司以種種理由不承擔醫藥費用,這讓很多人覺得,保險公司只知道收錢,事後給不了客戶真正的保障。

第二,買房子,現在房價越來越貴,在大城市就算買房付首付也要一百多萬,還要還幾十年的房貸,所以存定期存款的人,要麼已經有房住了,要麼連首付也湊不足。而且,國內房地產前景撲朔迷離,政策一會兒調控,一會兒放鬆,現在房價又漲得這麼高,很多人怕一不小心買房做了接盤俠。

第三,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現在看來風險並不算大,但是去年8月監管部門就發佈到2020年就要打破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的承諾,未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和保息,而且還要看每天公佈的淨值來投資者的收益率。而現在銀行也推出了大額存單,三年期的年收益率也在4%以上,又是保本保息的,所以,那些厭惡投資風險的理性投資者,都把資金投向了銀行大額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等保本產品了。

第四,目前國內經濟呈現下行趨勢,實體經濟生意難做,各類投資品種的風險正在逐步上升。在國外,一般在經濟形勢向好的時候投資股市、房地產、債券市場等,而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則更偏向於固定收益產品,這樣既能保本,又能穩定收益。如果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再採取激進的投資策略,很可能會落得血本無歸。

現在很多人喜歡存定期存款,再多的其他投資方式都不願意去嘗試,這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在上升,同時,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又使一批厭惡風險的投資者回到銀行存款上來。更關鍵的是,現在銀行推出的大額存單、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並不比理財產品差很多。所以,在確保本金安全的情況下,大家都選擇把錢存入銀行,求的是資金的安全,收益的穩定。


不執著財經


為何有人非常喜歡存定期,但是就是不去買保險或者是銀行理財呢?

這其實有很多很多的原因。

第1點,為什麼喜歡存定期?

像大概是50~60歲的那一代人,他們很喜歡把存款去存定期,而且存的定期至少是三年,或者是一年,一般不會存5年。

他們沒有理財觀念的。但是他們不去存高息的,因為他們那一代人其實更傾向於理財的方式,就是銀行裡保險,如果放到家裡的話,有可能被老鼠啃掉,或者是爛掉或者是放到其他地方有可能被人偷掉,銀行裡他就比較保險,他們僅僅把銀行當做是保險櫃,並不存在是理財這種行為。

第2點,為什麼不去買保險?

說實話,保險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騙子。因為保險在大部分的農村人眼裡它就是一種騙錢的行為,很多人買了保險,但是到時候出了事之後,結果保險公司不賠,他們並不知道保險公司為什麼不賠,但是他們得到的消息就是隻要出的是保險公司,就再三的推脫不去理賠。

他們認為保險就是騙子,所以不會去買保險!

至於為什麼不去買銀行理財,大部分的原因其實在於銀行,他們把銀行主要當做是一種存款方式,而不是為了讓錢去生錢。


複利軌跡


我覺得這種現象很正常,有很多人就是喜歡存定期,不願意去投資一些有風險的產品,甚至對銀行理財都避之莫及。

比如我的一個兄長,他一直從事行政工作,自己的錢也都是存在銀行裡,除了少量的銀行理財產品,主要的資金都是做定期存款,最近聽我說有大額存單和國債可以取代銀行存款,他才開始接觸這些產品。

按照他以前的觀點,存在銀行裡每年可以收入3%的利息,買銀行理財產品也就4%多一點,一是手續麻煩,二是擔心理財變保險,三是還要湊齊5萬元,為了這點收益不值得這麼囉嗦。

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靠勞動收入,也就是工資性收入,投資理財收入只是一個輔助,很多人不願意為了少量的理財收入去操心,更不願意去承擔風險,因此他們更喜歡把錢存在銀行裡。


其實,在10年之前,我的資金也全都放在銀行定期裡,可以說銀行定期存款是最基礎的儲蓄方式,雖然利息不高,但是絕對不會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是普通老百姓最安全、最便捷的財產管理方式。

如果說餘額寶教會了很多人如何理財,那麼定期存款可以說是很多人打理資金的必經之路,即便到了現在,銀行定期存款仍然是老百姓儲蓄的主渠道,其他很多理財產品也都是模仿了定期存款的模式,只不過收益率變成浮動的,在資金靈活性和起存點上有所不同。

定期存款有以下優點:一是可以隨存隨取,資金的靈活性非常高;二是保本保息,資金的安全性非常好;三是存款利率公開透明,可以預知存款收益。

現在,銀行存款利率已經市場化了,不同銀行的存款利率差距非常大,同樣是一年期存款,有的利率只有1.9%,有的利率卻可以達到4.6%,風險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收益差距超過150%。

如果有100萬存款,存在不同的銀行裡一年利息相差2.7萬元,所以,如果手裡的資金達到一定規模,就必須要學習一些理財知識,再固守原來的儲蓄方式已經不合時宜了。


互金直通車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還是很有感觸的,最近我恰好遇到一個相似的情況,現在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朋友在證券公司上班,屬於央企單位,規模、知名度、員工待遇都是相當不錯的,但不好的地方在於任務較重,每個考核期內都要完成股票、基金以及理財產品的營銷目標。她親戚很有錢,所以就想讓他幫幫忙,但是他對這些證券公司的產品非常牴觸,情願放在銀行裡面買成利率很低的存款給我頂任務,也不願意購買預期收益率更高的私募基金、股票或者理財產品等。

而且,這不是個例,作者在工作中也遇到過很多具有同樣想法的客戶。與他們深入的交流溝通後,我也能夠理解他們為什麼只願意購買安全性極高的定期存款或者國債。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現有的資金量完全夠用,更想通過穩健的投資方式來維持住現有的生活質量,並不需要利用高風險理財方式在短時間內快速積累財富,因為這樣的投資安全係數太低,不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

其實投資理財是因人而異的,各花入各眼,大家的風險癖好都不同,喜歡存定期的還是一少部分人,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當中。而年輕人群大部分還是接受不了定期存款,接觸面也廣,能選擇的方式很多,最主要是沒錢存定期!沒錢!沒錢!

補充一句:保險我從來都不覺得它是一種投資理財,也不會買很多,只是為了一份保障而已!買保險的人大部分是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買的,賣保險的大部分也是說一半遮一半,如果把保險講的很清楚,我相信大部分不會買。


不立而立


浮雲君的阿姨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她不願意買保險,認為賣保險的都是騙子,遇到問題理賠的概率很低;也不願意買房,因為房價太高也買不起,貸款買房承受不了壓力;更不願意配置銀行理財產品,覺得虧損的可能性太大......


在阿姨看來,還是安安穩穩把錢存在銀行最為安全,也最靠譜,因為憑藉個人的經驗來說,這麼多年把錢存在銀行一直是比較安全的,也從未發生過風險和以外,所以她還是更加傾向於選擇一貫的做法。


其實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甚至更為誇張的是和浮雲君同齡的不少年輕人他們平時的理財配置,除了定期、餘額寶幾乎就沒有其他的選項。部分同事甚至連存入餘額寶都害怕風險,就讓錢白花花躺在銀行卡的活期賬戶上

......



為什麼有些人只喜歡定期存款、餘額寶這些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配置?


01.從未嘗試過其他理財方式


理財對於很多人而言其實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大部分人從小到大除了知道銀行存款是一種理財方式,除了知道餘額寶這些貨幣基金產品之外,幾乎沒有碰觸過其他的理財方式和選項。


對於他們而言選擇其他理財方式是一種“很激進、很冒險”的行為。因為從來沒有一本教科書教他們應該如何理財、應該如何規避理財的風險,也從沒有老師告訴他們是否有其他的理財方式安全可靠。從小到大除了書本死記硬背的“知識”,他們對於“理財”的概念基本為零。



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和領域,新聞媒體中相關的負面消息又頻繁發生,比如某某股民炒股虧得傾家蕩產,比如某某居民購買了 P2P 理財平臺的產品,結果平臺跑路,血汗錢清零......


涉及到錢的事情,大家本能得就會變得很謹慎,從未有人給予我們指導,有存在虧損的風險,大家當然會選擇更安全保險的銀行存款。雖然利息低,起碼旱澇保收。



02.“非法集資”的陷阱的確有點多


各類電信詐騙事件層出不窮,打著理財、賣保險的旗號進行非法集資的案例也有很多,不少不明就裡的居民奔著高收益去,結果落入了非法集資的圈套,最後血汗錢被騙走,血本無歸,這樣的事情多了,大家對於其他的理財方式自然也會更加謹慎了。


現在賺點錢不容易的,生活壓力本來就大,房貸、車貸還壓得人喘不過氣,還不容易一年攢下個幾萬塊錢,結果一下子都被騙了,換組是我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如此種種的顧慮,加上社會大環境確實不太好,沒有專業理財知識的群眾很容易上當受騙,所以對於大部分居民而言,還是選擇銀行存款更為保險,心理也更加踏實。



03.保險拒賠的太多,房子價格太貴,銀行理財看不懂


其實現在不少居民也意識到了購買保險的重要性,尤其是發生了重大的疾病,很多家庭可能一輩子的財富也會因此清零,甚至揹負一屁股的債務。買一份保險保障家庭財產的安全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保險條款的條條框框很多,有些朋友即便是每年都支付了沉重的保險費用,萬一真的意外臨頭,拒賠的案例卻有不少......這也客觀上打消了大家配置保險的積極性。


房子現在幾百萬一套,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早就已經到了買不起的地步,所以除了家底殷實的部分人,大部分普通群眾想要投資房產發家致富都是不太現實的。


銀行理財對於缺乏理財基本知識的群眾而言還是太過於“難以理解”了,不少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還是挺可觀的,但是大家不明白其中的運作原理,又害怕本金遭遇虧損,所以索性還是存定期來的實在。




總結


其實,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也能夠客觀地體會到國人的風險投資偏好還是偏低的,大家除了銀行存款並不敢貿然投資其他的標的,當然也能說明目前國內優質的投資渠道和標的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稀缺的。


在投資風險係數偏高,收益回報率得不到保證,理財專業知識匱乏的大前提下,大家當然會優先選擇風險適度的銀行定期存款啦。


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國人偏愛銀行定期存款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浮雲財經觀


不買保險

不買保險可以理解,因為怕了,其實保險本身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它可以增強我們在應對風險事件時的抵抗力,在西方發達國家買保險也是一個很普遍的行為。在國內保險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跟保險的從業而言,有著不可磨滅的關係。很多營銷人員在營銷保險時,為了能夠成交,往往把好處往大了說,但對於壞處卻一言以概之,甚至都不揭示保險理賠中的免賠條款,導致了很多人在出現意外之後,總是面臨這拒賠的情況,久而久之,人們對於保險的信任度就越來越低了。

不買房子?

不買保險很正常,但是不買房子的應該很少,一般而言,之所以存定期而不買房子,很大的原因在於首付款不夠或者是購買房子後,無法按月償還月供。中國人應該是最喜歡買房,國人傳統的觀念就是有房才有家,在古代是買土地,在現代是買房,所以說,存定期不買房的,一般都是達不到購房的條件,而不是不想買。

不買銀行理財

不買銀行理財的人,主要是擔心風險,雖然說銀行的理財產品屬於低風險投資產品,但是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理論上來說,仍然存在虧損的可能,特別是保本理財的取消,銀行對於理財產品不實行剛性兌付,因此對於極度的風險厭惡者來說,就會選擇定期存款(保本保息,剛性兌付),而不會選擇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總結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之外,目前銀行定期存款的高利率也有一定的因素,隨著民營銀行的開辦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因此很多銀行都紛紛提高了自身的存款利率,目前銀行中長期的存款利率已經不輸給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了,這也是越來越多人選擇銀行理財的一大原因。


鯉行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財偏好,不過越是年紀的大的人則越喜歡有穩健收益的理財。銀行的定期的存款無疑是風險最低的理財產品,而喜歡做銀行的定期存款的人多數都是年紀大的老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害怕風險,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對新型理財方式難以接受。理財並無對錯之分,收益少的風險也會低,收益高的風險也會高。

不願意買保險太正常了。

為什麼不願意買保險我想大家應該很清楚的,保險本身並無壞處,但是到了銷售人員那裡就不一樣了。大家身邊多多少少都會有曾經被保險騙了的親戚朋友,即便是沒有這方面的新聞應該也沒少看。保險這個行業存在太多的虛假宣傳,特別壽險虛水分更大,多少投保者因為從業人員的虛假宣傳而買了保險,但是到頭來卻一無所有。久而久之有誰還願意去買保險呢?保險的負面新聞太多,不瞭解保險的人聽到這些負面新聞自然是畏之如虎,躲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往前湊呢?

不願意買房子多數是因為不願意還貸款。

貸款這個事情對於年輕人還好一點,對於上一點年紀的人來說他們多數是不願意貸款的,尤其聽說要還幾十萬的利息他們更不願意去貸款買房子了。在國內能全款買得起的房子的人不多,全款買得起房子且不傷筋動骨的更少。現在的房子隨便一套就是幾十萬上百萬,有幾個人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呢?拿不出這麼多錢,又不願意借銀行貸款自然就願意去 買房子了。這種思想也許在你看來很落後,但是很多人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


銀行理財太麻煩。

銀行理財不同於一般性存款,一般性存款即便是銀行倒閉了50萬以內的存款是全額賠付的,但是理財就不一樣了。銀行理財的安全性和定期存款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為了安全不選擇銀行理財也是常有的。而且很多人覺得銀行理財麻煩,且收益高不了多少,相同期限的理財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相差不會超過2%。也就是說一萬塊錢的銀行理財最多一年能比定期存款多賺200塊錢,多的這點收益多數人並不在乎。為了方便,安全,老年人更願意選擇銀行的定期存款。


投資觀


首先是傳統的理財觀念;其次是因為理財方面的信息閉塞;第三是固執己見。

一、銀行存款是建國以來最為保險的理財方式,至今還是受到中老年儲戶的青睞。銀行存款歷史悠久,古今中外都一直是全球首選的傳統理財方式。

現在銀行雖然存款的方式上面沒有重大的改動;但也與時俱進。存款的方式從原先“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增加了“結構性存款”、“大額存款”、“零存整取”、“定活兩便”等多種形式。銀行債券和理財產品,其實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特別是“定活兩便”存款,非常適合經常急需用錢的中老年客戶。而“結構性存款”、“大額存款”,比較適合存款大客戶。“零存整取”,則能夠培養民眾的儲蓄意識,所以廣受歡迎。

二、隔行如隔山。很多新興的投資理財產品,主要客戶來自年輕人。比如支付寶上的“餘額寶”,開始的時候利息很高。本人因為沒有下載支付寶APP,所以就錯過了“餘額寶”的紅利。理財的信息閉塞未必就是“壞事”,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P2p,都是一些時髦的人士參與,很多人最終血本無歸。

三、固執己見的人士不在少數。他們中不乏有錢人,但是,就是不喜歡買房子。這些人不接受買房子升值的理論,結果錯失了多次買房的低點;於是乾脆“一錯到底”,反正現在家裡的房子也足夠居住。

很多人對於保險的誤解更深。他們一知半解,喜歡相信坊間關於買了保險“受騙”的故事。現在上班一族都有醫療保險,而且生大病的概率不是很高。所以買保險,不是普通市民的“剛需”。

以上乃個人拙見,歡迎批評指正!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