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馬志明是天津衛視《笑禮相迎》節目的常客,由於自身的能耐和地位,每次到來都受到歡迎。不像有的嘉賓,根本不說相聲不懂相聲也被請來充數,實在是讓人看不習慣。少馬爺很實在,坐在那裡笑呵呵的,儘量都給予年輕演員鼓勵,但該點出的問題還是要說。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關於馬志明提倡的相聲應該論老師學生,而非師父徒弟,其實也是很實在的話。在這樣的一個新的時代,相聲傳統確實需要講,但師父徒弟這種傳承已經出現異化。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舊社會講收徒有其必要性

拜師收徒這種方式,在舊社會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且還立有很多規矩。這從很多相聲藝諺中就能看出來,比如“投師如投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徒弟徒弟,三年奴隸”、“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就拿“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來說,為了防止徒弟將來藝術方面超過自己,師父一般都要留一手,這反映了那時候師徒關係中保守消極的習氣。

另外,那時候的規矩還包括徒弟終身孝順師父師孃,三節兩壽要帶禮物探望,最後還要為師父養老送終。可以看出,不能說所有的相聲規矩都已經不合時宜,但其中確實有很多不與時俱進的地方。新時代,需要有新時代的師徒關係。

馬季與姜昆等人以老師學生相稱

在解放之後,其實師徒關係這種做法就基本拋棄了,因為它屬於“四舊”,是新社會需要扔掉的舊習氣。這種習慣一直到八十年代還依舊保持。

馬季當時收了姜昆、馮鞏、劉偉等眾多徒弟,但在馬季看來,他和姜昆他們的關係並非師徒關係,而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這些徒弟們稱呼馬季並不是師父,而是稱他為馬季老師。隨著徒弟們的成名,有些人說你們應該舉行拜師會,馬季堅決不同意。一直到進入九十年代,徒弟們才舉辦了一場所謂謝師會,也算是完成了儀式。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馬季是不講究那麼多程式化的東西,注重相聲實際業務的人,他很瞧不上的就是老藝人身上的舊習慣,因此在他身上也根本找不到。

馬志明堅持不收徒

這些年之所以相聲拜師收徒的儀式又開始興盛,與德雲社的興起有直接關係。郭德綱非常注重相聲傳統和程式,拜師收徒每次都比較正式,而且隨著小劇場的興盛,越來越多的新人進入相聲行業,拜師儀式也變得多了起來。很多演員自己還沒有把相聲說明白,卻開始收起了徒弟。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對於這種現象,生性低調的馬志明也不以為然。馬志明是現在為數不多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之一,由於輩分太大他不方便收徒弟,另外最主要的是他這個人愛清靜,不想因為收徒拜師的事情影響自己過日子。因此,輩分那麼大能耐那麼大的少馬爺,到現在也沒有正式開門收徒,只有一個黃族民,算是他的學生。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新時代期待新師徒關係

相聲名家楊議也不主張拜師,他認為相聲行業拜師總是容易拜出矛盾,引發各種爭議,索性還不如不拜師好,你覺得誰能耐大投脾氣就跟誰學,不算師徒,就算老師和學生。這樣既可以行學相聲之實,又拋開了一些困擾。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相聲從講究拜師到不講究拜師,而後又發展到如今的拜師風潮,其實已經產生異化現象。最典型的要數侯耀華,他本來極少說相聲,卻也收了那麼多徒弟,其中有的根本就不是相聲行業的人,因此也鬧出不少笑話。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相聲發展到現在,是需要確立一種新型的求教和學習關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