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還讓這個王爺和他一同輔佐順治皇帝

公元1643年,皇太極於盛京清寧宮猝死。死得突然,沒有立儲君。

皇太極死後,皇太極長子豪格與皇太極兄弟多爾袞成了皇位主要競爭對手。隨後,朝中大臣和諸王們也分成兩派,一派支持“父死子繼”,一派支持“兄終弟及”。雙方互不相讓,劍拔弩張。

諸大臣表決,必須立先帝之子為皇帝。

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還讓這個王爺和他一同輔佐順治皇帝

(多爾袞劇照)

因為有這個表決,本來勝算較大的多爾袞,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推舉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做為條件,他表示,必須讓自己與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為輔政大臣。

為什麼多爾袞會選擇濟爾哈朗與自己共同輔佐福臨呢?

濟爾哈朗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同母兄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他11歲的時候,舒爾哈齊因與努爾哈赤分庭抗爭,另立門戶,遭到了努爾哈赤的打壓。舒爾哈齊雖認罪,但還是遭到努爾哈赤的幽禁,不久,便死於高牆之內。

努爾哈赤見濟爾哈朗年幼,便將他養在自己身邊,對他視如己出。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樣,在年少時便追隨自己南征北戰,建功立業。

濟爾哈朗年少即遭受家變後,深知“強凌弱,眾暴寡”的厲害,自小便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他從來沒表露過要為父兄報仇的意思,再加上努爾哈赤待他不薄,所以,他一直對努爾哈赤極為忠心。

後來,因他戰功累累,在他年紀尚輕時,便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成為共掌國政的八大貝勒之一。

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後,皇太極又封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成為同理國政的四大親王之一。

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還讓這個王爺和他一同輔佐順治皇帝

(濟爾哈朗劇照)

皇太極設立六部之後,又將刑部交予他掌管。

史料記載,濟爾哈朗對皇太極“所委部事,不敢有誤,必盡力辦之”。

後來,皇太極與明軍作戰,濟爾哈朗做為主將,在大淩河及松錦大戰中,都有出色的表現,創下九連勝的紀錄,成為皇太極執政時期功勳最為卓越的將領。皇太極在執政的十幾年中,對他一直“恩養之厚,迥異眾人”,從不曾責罰過他一次。

皇太極猝死後,濟爾哈朗在皇太極皇弟皇子的皇位爭奪中,謹慎地保持了中立的態度。

這樣一來,他成了豪格和多爾袞爭取的對象。畢竟他統領著正藍旗,再加上他又是先帝器重的朝臣。在發言權上,如果皇太極哥哥大貝勒代善排第一,那他就必須排第二。所以,豪格和多爾袞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在八旗旗主會議上,大貝勒代善首先表示,應由先帝之子豪格繼承大統。正黃、鑲黃旗大臣也紛紛贊同。

然而,多爾袞的兄弟團卻堅決反對豪格繼位,一再堅持應由多爾袞繼承王位。

就在這最緊要關頭,豪格卻謙讓皇位。結果這一讓便讓多爾袞找到了他不願繼位的由頭。

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還讓這個王爺和他一同輔佐順治皇帝

(王位之爭,取圖片其意)

兩黃旗大臣,眼看多爾袞極有可能登上皇位,於是拔劍相向,表示,若不是先皇之子繼位,我等立刻追隨先帝而去。

眼見一場八旗分裂之戰就要上演,多爾袞掂量了下自己的實力,覺得勝算不大,於是退而求其次,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同時表示,要由他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濟爾哈朗算得上是先帝最為器重的人。因此,在情理上,被大臣和其他親王們看作是豪格一派。所以,豪格一派的人也沒有意見。

同時,又因他生性謹慎,處處隱忍,從不爽快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多爾袞也覺得,讓濟爾哈朗一同輔政,勢必不會和自己針鋒相對。

其他既不是豪格一派,也不是多爾袞一派,只是希望由先帝兒子繼位的大臣們,看是福臨繼位,也無話可說。

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還讓這個王爺和他一同輔佐順治皇帝

(福臨繼位)

就這樣,福臨登上了皇位,是為順治。

濟爾哈朗輔政後表示:以後但凡大臣們奏報政事,先報知多爾袞。在排序及宴會禮儀上,均讓多爾袞在前,他在次。如此一來,多爾袞便成了第一攝政王,而本該排在多爾袞之前的濟爾哈朗,則退居其次。

可惜就算如此,多爾袞還是對他不放心。沒過多久,多爾袞便以“建築府第逾制”的罪名,罷免了他的輔政職權,讓他退出政壇。

(參考史料:《清史稿·列傳二·諸王一》 )

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還讓這個王爺和他一同輔佐順治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