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的人每日一詩,你覺得是高產還是太有才?

於會永


朋友的這個問題問的是:“有人每日一詩,你覺得是高產還是太有才?”這個問題問得太有意思了!它引起了我的興趣,因此,雖然現在是春節節味最濃的正月初一的晚上,我還是對這個時代問題靜心地思考並作出認真的回答。

詩是一切藝術中最高雅的藝術!西哲亞里斯多德把詩歌定為一切藝術的最頂端!也就是說,包括音樂、繪畫、舞蹈、雕刻、書法等藝術門類的藝術含金量,都是在詩歌之下的。因此,古今中外的詩人這個稱號,是最為神聖的,詩人的這個光環是最為耀眼的!

詩是詩人用來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聲。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就是我國最原始、最準確、最形象的對詩的定義和對詩人寫詩情景的生動描繪。

寫詩是世間一件最摳人心血的事情!古人寫詩那不叫寫,而叫“做詩”,古代詩詞發展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因為“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原因,所以古代的舊體詩一變而為新詩。現代人寫新詩那又不叫“做詩”,而叫“寫詩”了!但現當代的新詩這種新文學體裁發展到今天已有百年之久,卻未能成什麼大氣候!因此,很多寫詩的人又返而作舊體詩(舊體詩分為古體詩和格律詩二種)。現代詩人又有很多是舊體詩和現代新詩兼寫兼做,希望以此在詩歌藝術上會有所新突破!


每日一詩?也就是每天寫一首詩並發表一首詩!說實在的,每日發表一首詩這種情況我在半年前並在《今日頭條》進行嘗試過幾個月的時間,但發表的大部分是我十多年前的舊作《亭人詩集》裡面的一些詩歌,大概一週裡面的七首詩歌,只有一首(至多兩首)是新作。因此,以我的經驗,要做到真正的有藝術良心的“每日一詩”,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在玩文字遊戲或者為了在自媒體上為賺錢而寫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詩是特別感情化特別需要靈感的東西!一個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你能保證你天天都有靈感?你能保證天天都飽含有詩歌裡面的詩情詩境的感情?當今的很多自媒體都規定新手期轉正後,就可以一天發表五篇文章或是五首詩了,“每日一詩”比起“每日五詩”,真是小巫見大巫啊!

唐代苦吟詩人賈島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我們寫詩雖不必一定要學習他的這種苦吟精神,但我認為我們既然從事文學藝術,想要在這條道上出世,就要對得起“藝術良心”這四個字哦。

潮州夢江南撰

2018年春節正月初一日晚


潮州夢江南


看到這個題目覺得應該確定什麼是詩,東坡曾經論少遊詩,謂一日百首可得也。詩以優劣來記而不是產量而言。首先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全唐詩只有四首的王之渙。不得不說一鳴驚人。

另外古人認為詩乃文之末技,但無不窮工奇思。高產詩人歷史上未嘗沒有,眾所周知的有兩位,一個是乾隆皇帝,另一個陸放翁也算是比較高產了。乾隆皇帝被批為無一可讀。而今天的詩詞多半數只能勉強自稱為詩,有一些美其名曰打油詩。在我看來打油詩都不算甚至順口溜,都算不上。如果寫這類的東西高產都算不上,你可以找一個說快板的一天能給你說出幾百上千句,民間諺語與順口溜在詩歌的發展史上屬於一個獨特的存在,例如我們常說的貧賤夫妻百事哀,人人各掃門前雪,百無一用是書生等等都成了民間諺語,然而他們都出自詩篇。順口溜是由諺語進一步發展而來,這個東西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比較流行。大多數是口號。這三種算不上高大上但是他們都有一定的完整性,與思想存在。



現在我們所謂的高產有很多你問作者想表達什麼他自己都說不上來。更有甚者更改胡亂更改前人的東西,結果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只能被人貽笑大方。自己卻美其名曰我覺得可以。正如古人云,學詞當以花間樽前為正,而非蘇辛一派。學花間樽前不成不至墜入魔道。若無蘇辛之胸襟與才學,而強為之必墜魔道。學詩亦然。立意不正,眼界不高,視覺不新,思維不奇算一日百首也無一可稱為詩。況美其名曰高才乎!

以上言論僅個人所見,不喜勿噴,歡迎交流指正。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我曾調侃過每日一詩之文友,文曰:說你痴,你就痴,順口溜出也當詩。之乎者也全不問,也學夫子作乎之。先聖論典未上癮,農人插禾須合時。冬日將暖可植樹,春分破寒方嫁枝。苦吟幾曾出好句,靈感才以孕名詞。無聊之至可練筆,發佈之時須三思。紅薯莫在人前賣,拎回家去自已吃。


楊禮軍73386


我曾經每日三首藏頭詩,主要看靈感,寫詩其實是有一個時期的,多數時候都是出於對現狀的不滿,幸福的人難寫詩。人一旦幸福啊,精神就會偷懶,每日沉浸在自己的幸福裡,安於現狀。

1.

關於情詩,那些“不幸福”的因素,包括求而不得的失落,得而復失的遺憾,患得患失的憂慮。兩個字概括:可以說是“敏感”,也可以說是“矯情”。

2.

關於“勵志詩”,你也可以把它稱為“雞湯詩”,可能是作詩者生活不滿意,是啊,誰都有不如意的時候。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通過作詩來激勵自己奮發向上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3.

才華無處安放,這類人就是太有才了,自己心裡憋著又很難受,所以通過作詩來表現能力,吸引別人的目光。一旦發現不能吸引別人注意,他們就會換一種方式,比如訴諸藝術(繪畫,音樂,舞蹈)。

人活著總要通過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無論是證明給自己看還是給他人看,或許這就是理想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的差別吧。


南燭君


初春文者交情多,清明才子對詩歌。指山寫作峰嶺美,見景生情溪比河。看出南海浪花笑,思念北疆梅雪合。妙詞華語書說盡,新歌舊曲年祥和。



浮雲過客24


這話題有趣,詩書一脈天下承,華夏語句侖英雄,更有武功爭天下,智慧樹上奇謀功。



淨水生天脈,脈延天地宮,宮宇千轉換,換來字字清:清心化羽翼,翼翅穿宇空,空含陰陽鏡,鏡中觀濁明。《明鑑書情》。(擴拓野悅詩風吟令)



陌雨心


能每日一詩的,我給他們最高評價只能是:勤奮。絕不是太有才。乾隆皇帝俱說寫了幾萬首詩,可謂是每日一詩了。以帝王之尊,也不見其詩詞之名,可見才華橫溢的‘十全老人’,每日一詩也寫不出什麼境界來,何況凡人之流。所以那些每日一詩的詩人,我除了說他勤奮外,還真找不出什麼褒獎之詞了。所謂詩言志,寫一首好詩妙詞是需要才氣,但也需要靈氣,更需要厚積薄發的那一悟,靈魂深處的那一刻觸動。每日一詩的人,只能說是在做詩,只是詩匠罷了。以李白之才,也只有幾十首膾炙人口的詩深入人心,其他絕大部分作品這世上有幾人知曉。因此,寫一首好詩是非常難的,有些妙句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的。當然也有天才,如李白、蘇軾。但這樣的人百年難遇。而且他們也不能每日都有佳作。我等凡夫俗子,寫詩還是要多多打磨,以精雕細作為好。別求數量,多求質量。



吳言27


你的這個問題立馬讓人連想到乾隆皇帝。他一生活了九十多歲,據統計他作詩四萬多首。平均一天創作一首多,可謂高產。但由於他本身社會地位的侷限,真正走心被人們記住的詩作幾乎沒有。高產和太有才並無直接聯繫,縱觀中國文學史,詩人的才華往往與他(她)的苦難是捆綁在一起的,乾隆皇帝的生活氛圍也從一個側面註定了他創作不了直擊人心的傳世之作。


用戶1842733302971


怎麼說呢,每天發一首詩是有才嗎?歷史上只有李白寫了上萬首,但最好的也只一千多首。象李白一樣的天才詩人歷史上也沒幾個。現在網上有人天天能發一首,是不是也是奇蹟?笑話!詩是最摳心的作品,友們沒感覺時能寫出好詩!當然為了湊數也能每天一首,但那是什麼玩藝?只能作些文字遊戲,一種感覺用多種詞句表達,讀來讀去就那一種味道。把詞句與典故堆在一起,反覆上菜!詩貴在真情實感,沒激情沒寓理的詩,你每天寫多少都是自娛而已!


潛龍不用


對掌握寫詩技巧的人來說,每日一詩並不是太難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能堅持幾個月每日一詩。但是我覺得,這既不算有才,也不算高產。因為每日一詩的作品基本上很難超越,大多屬於習作練習。是為了提高寫作技能的練筆行為,主要為了逼自己去努力堅持,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通過一段這樣的練習,個人感覺,對詩歌的韻律,詞語提煉,技法等基本功方面提高的確是很有效果,但在意象上還不能有所突破。因為,詩的藝術需要靈氣和感覺,這不是訓練所能解決的問題。悟性需要閱讀,積累和思考,才能進入更高的境界,達到質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