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在19世紀,西方列強掀起了對世界各國殖民的高潮,中國也沒擺脫被欺壓的命運。在這段苦難的歷史中,天津大沽口和它旁邊的那個小站鎮,一度成為列強的眼中釘、肉中刺,被作為重點關注對象。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大沽口海防最早建於明朝時期,沿海河入海口南北兩岸修建炮臺,初期用途在於抗倭。這個地方軍事作用實在是太重要了,是由水路進入京師的咽喉之地。一旦被攻破,京城危在旦夕,因為這裡距離京城實在是太近了,只有一百多公里。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者剛到大沽口,朝廷就怕了,屈膝求和。大沽口算是倖免於難。

1858年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侵略者幾次從大沽口入侵,佔領天津,然後攻入北京。皇帝逃跑,侵略者搶奪併火燒圓明園。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雖然朝廷軟弱無能,但是大沽口守軍還是讓侵略者付出了很大代價。因此,大沽口海防成了列強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拔不快。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1894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清朝慘敗,以及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徹底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強烈慾望。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1900年,西方列強又是由大沽口入侵,拉開八國聯軍侵華序幕。侵略聯軍自大沽口上岸,一路燒殺擄掠,直奔北京而去,慈禧逃亡。

後來,西方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作為條約的一項,大沽口炮臺也被拆除。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能讓列強時刻惦記著,大沽口海防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相對於大沽口這個前沿陣地,小站則是後方軍事基地。小站的得名始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當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調部下週盛傳率所部淮軍“盛字營”入天津馬廠練兵。

周盛傳興修水利,屯田練兵,鎮守大沽口要塞。後來移至小站這裡,由於設了很多驛站,小站才以得名。

小站鎮位於天津市津南區東南部,距離天津市區約30公里,距離海邊約20公里。在小站的北面不遠就是大沽口海防。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後來,袁世凱從朝鮮歸來,被朝廷派往小站練兵,更是幫小站拉高了知名度。他依靠在小站訓練的新軍,實力越來越強,最終衝上權力的巔峰。

雖然袁世凱後來倒行逆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中國近代陸軍的發展是做出了貢獻的。

晚清中國眾多小鎮,只有大沽口對面這個,才是駐軍抵禦列強的

跟著袁世凱從小站還走出了一大幫北洋政府以及軍閥時期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像馮國璋、徐世昌、王士珍、曹錕、段祺瑞、馮玉祥、孫傳芳等等。

小站雖然小,但是它記錄了中華民族近代被列強欺壓的苦難史,讓我們時刻銘記落後就要捱打,奮發圖強,不讓歷史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