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康熙時期的蘇麻喇姑為何每一年只洗澡一次?

綠銫地帶


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后的貼身宮女,這是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傳奇女性,在孝莊身邊多年,深得倚重,並且還是位精通滿蒙漢三族語言的才女,她後來還奉命給康熙當過老師,很受康熙尊重,孝莊死後一直被康熙當做長輩在宮中孝敬,活到90歲壽終,一生很有傳奇色彩

蘇麻一生有兩個怪癖,第一是一年只洗一次澡,第二是終身不吃藥,現在看來都挺不能理解的,其實當時很正常



首先蘇麻是蒙古人,那裡水資源很緊張,蘇麻從小生長在草原上,直到孝莊出嫁才跟隨孝莊離開蒙古草原。在古代好多缺水的地方喝水都不夠用,蒙古也同樣,遊牧民族,有水當然要喝了,不夠用的時候只能喝羊奶牛奶,哪裡還有多餘的水經常洗澡。古代好多缺水地區一生才洗三次澡,分別是出生,結婚和葬禮。洗澡對於他們不光費水,長期遊牧也難找到適合洗澡的容器,所以對於她的民族來說,蘇麻還是洗的比較勤的了,一年一次比一生三次乾淨多了

其次,蘇麻每次洗澡後都要喝洗澡的髒水,因為她認為這是一種罪過,喝掉可以懺悔。古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一種對自然資源的神話,這在多神論的清代也不奇怪。但是我們現代人,實在無法接受



至於為什麼終身不吃藥,很可能也是因為信仰問題,有些宗教是要求儘量生病不要吃藥而要祈禱神明的。蘇麻很可能信奉一類這種宗教

最後來說說蘇麻和康熙的關係。他們關係好是肯定的,因為蘇麻可以算得上是康熙的啟蒙老師,康熙對她很尊重愛戴,但更多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因為蘇麻和孝莊太后的年齡差不多,她和康熙產生愛情的可能並不大,畢竟年齡差距很大,從康熙後來的妃嬪選擇來看,他並不喜歡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妃嬪



所以對蘇麻來說,一年洗一次澡是因為她的民族活動區域,幼年的習慣以及她本人的一些信仰

希望幫到你


萌萌小笑笑


蘇麻喇姑有兩個奇葩習慣:一是每年只洗澡1次,而且把洗澡的髒水喝掉!二是無論多重的病,終生不吃藥!最後活到94高齡,其中原因何在?

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原名蘇墨爾,滿文發音”蘇麻喇“,早年給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布木布泰當侍女,後來布木布泰嫁給了皇太極做妃子,蘇麻喇姑作為”陪嫁品“一起入宮,這個布木布泰就是後來著名的孝莊太后,順治皇帝他媽,康熙皇帝他奶奶。

孝莊是個73歲的長壽老太太,但蘇麻喇姑更長壽,她足足活到94歲,而她長壽的秘訣就來自於一個奇葩的習慣——每年只洗1次澡,洗完後把髒水喝掉,這個習慣和她早年的生活經歷和信仰有關。

蘇麻喇姑出身於貧苦的蒙古牧民家庭,蒙古大草原氣候乾燥,常年缺水,牧民們惜水如金,有限的水主要給人和牲畜飲用,維持生命,拿來洗澡是極大浪費,極大的犯罪,是要遭上天懲罰的,因此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確實很少洗澡,這一習慣甚至一直持續到現代。

其實同樣的習慣也存在於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牧民,有的藏民別說一年只洗一次澡,甚至是一輩子洗澡次數也不超過個位數!當然,隨著生活條件改善,這一習慣也在改變。

根據清人撰寫的筆記《嘯亭雜錄》記載:”(蘇麻喇)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由此可見,蘇麻喇姑後來雖然進了宮,但仍未放棄節約用水的習慣,不但很少洗澡,就連洗完澡的髒水也不捨得倒掉,而是喝掉,還要深深懺悔:自己浪費了生命之水。

如果從中華上下五千年出現過的歷史人物中,評選出一個”最佳節約用水“獎,那蘇麻喇姑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令人費解的是,蘇麻喇姑一輩子都在伺候孝莊,伺候康熙,伺候康熙的兒子們……她終生不洗澡,難道身上沒有異味?難道皇太后、皇帝和皇子們不嫌棄嗎?我推測原因有二:

一是蘇麻喇姑體質比較特殊,很少出汗,油脂分泌很少,而且她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接觸灰塵也很少,這樣身體不容易變髒發臭。

二是洗澡需要大量水,蘇麻喇姑不捨得,但她或許經常使用溼毛巾擦拭身體,這樣也能起到與洗澡類似的作用,而且比較節約水資源。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蘇麻喇姑不僅一年只洗一次澡,而且洗澡水還要喝了。當然蘇麻喇姑的洗澡方式很矜持,每到除夕的晚上,她會用少量的水擦擦身子,完事後將用過的水一飲而盡。

蘇麻喇姑創造了三個記錄,一年只洗一次澡算一個,還有兩個分別是:
(蘇麻喇姑劇照)


一、壽命長。蘇麻喇姑在努爾哈赤健在的時候,就做為木布泰(孝莊皇后)的貼身侍女來到盛京(今瀋陽),木布泰嫁給了年輕有為的皇太極,蘇麻喇姑則服侍左右。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唐康熙四朝,至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去世,一共活了九十多歲。完整的見證了清朝從興起到建立,再到全盛的全過程。

二、不吃藥。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得病的,生病了就定吃藥,但是蘇麻喇姑的一生沒喝過一口藥。令人稀奇的是,居然活到了九十多歲高齡,實在讓人費解。如果健康長壽就是遠離讓人難以下嚥的苦藥,那麼人類的幸福指數無疑又攀升了一大截。
(蘇麻喇姑劇照)


其實影視劇中蘇麻喇姑的形像,太偏離了真實的歷史,為了增加觀眾的觀賞性和趣味性,已故二月河先生,還給蘇麻喇姑安排了一段三角戀。青梅竹馬的康熙皇帝想納漂亮賢淑的蘇麻喇姑為妃,但蘇麻的心上人是大才子五次友,最終礙於皇家的威嚴,兩個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五次友鬱郁不得志,英年早逝,蘇麻喇姑則皈依佛門。而真實的蘇麻喇姑要大康熙皇帝四十多歲,倒是做為康熙的啟蒙老師及奶媽子,將幼年的康熙照顧的無微不至,因此“母子”二人感情至深,康熙皇帝還將自己其中一個兒子交由蘇麻喇姑撫養,蘇麻喇姑死後特允許葬於皇陵附近。
(蘇麻喇姑劇照)


關於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應該是從孝莊去世之後,篤信佛教開始,之前還是經常洗的,要不然整天陪在孝莊的身邊,臭氣沖天,自己能受得了,孝莊也受不了呀。有傳聞說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的原因和幼年經歷及生活習慣有關,因為她從小生活在科爾沁草原,出生貧窮,而蒙古族草原水資源匱乏,蒙古人民都惜水如金,一生只洗三次澡。這顯然有些誇張和不實,如此說來,蒙古兄弟妹妹們也太不講衛生了吧!事實上,蘇麻喇姑做為一個和皇家沒有血緣關係而受皇家極度寵幸的人,對於皇恩浩蕩,無以為報。因此每天在佛主面前祈福禱告,然後一年僅洗一澡,並且將用罷的汙水喝下,以表達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並且終生未嫁,僅此而已。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蘇麻喇姑是一位非常傳奇的女子,她在清朝後宮就是掃地僧一般的存在!

她卑微的侍女身份,卻是康熙大帝的啟蒙老師,而且還幫忙撫養了康熙第十二個兒子胤裪。這些工作在清朝來說根本不可能交給侍女來完成,但蘇麻喇姑做到了。

她沒有高貴的皇室血統,但皇室的人把她當成至親;

她身份低微,但是死後卻以嬪的禮節進行下葬。

蘇麻喇姑為何不洗澡?

蘇麻喇姑就像是一位世外高人,通常高人都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地方,蘇麻喇姑也不例外。她一生有兩個特點,一是終生不洗澡,二是終生不吃藥!今天我們來說說她的第一個特點:不洗澡!

說到不洗澡的世外高人,我就想到濟公。傳說中的濟公一生也是不洗澡,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洗澡傷元氣”。那麼蘇麻喇姑不洗澡也是怕傷元氣嗎?顯然不是,這主要是和她的身世有關。

蘇麻喇姑出生於蒙古的貧苦家庭,由於蒙古那個地方一直就是很缺水,因此大家對水都會特別珍惜。在她和族人看來,水是用來孕育萬物的,如果用來洗澡那就是浪費,是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因此蘇麻喇姑從來都不洗澡,她每年的最後一天會用極少量的水來擦身,而且還會把這些用過的髒水都喝掉。這種節約用水的程度在現在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當時卻是可以理解。

歷史上很多缺水地區的人都對水格外珍惜,認為用水來洗東西是浪費,這種思想在如今保留下來的一些民俗上也可以反映出來。比如有些地方會給死去的親人燒一些紙錢紙馬,如果逝者是女性,則會燒一些用紙糊的牛。為什麼要燒牛呢?這可不是要給逝者送牛肉,而是別有用意。

古代民間認為,女人一輩子做家務都離不開水,用水洗衣服,洗家庭用品等等,這是在浪費水。死後燒一頭牛過去,希望牛可以把那些洗過的髒水喝掉,可以幫女人贖去浪費水的罪。

蘇麻喇姑傳奇一生,也節約一生,善良一生!她身上的高尚品德感染著身邊的人,也因此而成就了康熙這樣的一代大帝。


水煮汗青


關於蘇麻喇姑這個人,身份地位極其特殊。雖然是宮女出身,但是經歷了四代皇帝,自己親自輔佐兩代。除了孝莊皇后對康熙的影響最大外,蘇麻喇姑可以說是康熙人生中第二重要的人。

Δ康熙 蘇麻喇姑 孝莊

蘇麻喇姑出生在草原,後來被一貝勒府看中,做了貝勒府二女兒(孝莊)的陪嫁侍女。接下來90年的時間裡面,有八十多年是在宮裡面生活。陪著孝莊皇后輔佐順治登基,然後又作為康熙的第一任老師,同時還教導康熙做人的各種道理。可以說孝莊與蘇麻喇姑是康熙的再造之母。

蘇麻喇姑年邁的時候,因為孝莊去世,內心太過悲傷。為了穩定她的情緒,康熙將十二皇子交給了蘇麻喇姑扶養。在清朝康熙年間,沒有嬪以上地位的人,是沒有資格去撫養皇子。在康熙看來,蘇麻喇姑是自己的額娘。在孝莊皇后那裡,已經超越了主僕關係,私下裡都是姐妹相稱。


Δ蘇麻喇姑

然而這麼一個特殊身份的人,在康熙時代,地位幾乎可以說排的上前三的人。要什麼有什麼,為何會有這樣的怪癖?

出身問題

蘇麻喇姑出生在草原,在草原民眾的觀念裡面,水是用來供人飲用而不是浪費的,而洗澡就是一種浪費。所以蘇麻喇姑每年的年末,都會用水簡簡單單的擦拭一下身體,擦拭結束後,還會把洗澡用的水喝下去。

習俗

蘇麻喇姑還有另一個怪癖,從來不吃藥,無論是病的多嚴重。因為洗澡之後容易得風寒,所以在蘇麻喇姑的認知裡,儘量的少洗澡會減少得病的可能性。在我國很多比較寒冷的地方,還有著這樣的習俗,對於他們來說,洗澡是比較忌諱的事情。

Δ康熙與蘇麻喇姑

然而生老病死是人不可逃脫的事情,儘管蘇麻喇姑一生很少得病,但是年邁的時候還是因為重病去世。蘇麻喇姑去世後,享年九十歲。康熙將蘇麻喇姑葬在了清東陵(順治陵)附近,並且按照嬪的等級下葬。可以說蘇麻喇姑一生是傳奇的!


史之策


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中有一個情節:少年康熙愛上了終日伺候在他身邊的一位侍女,可是無論多情的皇帝如何表達愛慕之情,身為奴隸的侍女始終沒答應。

這個侍女名字叫蘇麻喇姑,是孝莊太皇太后的貼身侍女。

實際上這段劇情跟歷史事實一點不沾邊,蘇麻喇姑並不是電視劇裡所說,是康熙的“姐姐”,她的年齡跟跟康熙的奶奶孝莊太后相仿,比康熙足足大了四十二歲,倆人之間不可能有愛情。

蘇麻喇姑出身於貧苦蒙古族家庭,自幼沒入科爾沁貝勒府為奴,負責伺候寨桑貝勒的二女兒布木布泰。這個布木布泰就是後來孝莊皇太后,蘇麻喇姑作為布木布泰的陪嫁來到愛新覺羅家族。

就是這樣一位出生低賤的奴隸,她取得的殊榮卻是一般人永遠無法企及的。康熙皇帝視她為親人,把皇十二子胤裪交由她撫養(皇室規定,嬪級別以下的女子沒有撫養皇子的權利)。她去世後,身在西北的康熙皇帝下旨,讓她的遺體多停留七日,等他回京見最後一面後再入殮。


出殯那天,康熙要求所有在京的成年皇子都要出席葬禮。胤裪禮如孝子,一直住在殯宮,替她守靈、供飯誦經。喪期過後,康熙下旨,將蘇麻喇姑的靈柩與孝莊太后的安置在一起。

蘇麻喇姑之所以獲得超越禮制的殊榮,與康熙皇帝對她深深的愛有很大關係,這種愛不是男女愛情,而是母子之愛。

康熙八歲喪父,十歲喪母,加之幼年時出宮避痘,長期得不到母愛,用康熙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那段時間,負責照顧康熙生活起居的就是蘇麻喇姑,正是蘇麻喇姑補充了康熙缺失的愛。

康熙也常常以“額涅”(即母親)稱呼蘇麻喇姑,足見他二人“母子情深”。


除了照顧康熙的日常生活,蘇麻喇姑還是康熙的啟蒙老師。她本是蒙古人,不通滿文,但陪嫁到愛新覺羅家族後,蘇麻喇姑開始學習滿語,聰慧且勤奮的她竟然很快精通滿文,並寫得一手好字。

如此蘇麻喇姑一人扮演了三個角色,既是康熙的保姆,又是他的老師,還是他的“母親”。

事實上,蘇麻喇姑後期還扮演了一個角色:家長。康熙子女眾多,她把博大的愛,都體現在了康熙的這些子女身上,他們兄弟之間為了權位鬥得你死我活,但無論他們怎麼鬥,到了蘇麻喇姑這裡就只有一個身份——孩子。

蘇麻喇姑病重的時候,鬥得烏雞眼似的胤祉、胤禛、胤禩等幾位皇子,可以齊刷刷地同時出現在她的病榻前,那一刻他們才是血脈相同的兄弟。這一點,連身為父親的康熙也無法做到。


作為一位僕人,對主人的愛是一件很難把握的事,愛少了顯得生分,愛多了有“越位”的嫌疑。像蘇麻喇姑那樣,對皇帝一家愛得如此濃烈,又那麼恰如其分,深得主人一家的尊敬,真是一個奇蹟。

除了愛,蘇麻喇姑還是個能力出眾的奇女子,她對皇室是有大功的。作為孝莊太后的得力助手,蘇麻喇姑冒險幫她傳遞信息,協助順治意外登基。

多爾袞曾經一度野心膨脹,蘇麻喇姑冒著殺身之禍往來於孝莊、順治和多爾袞之間,最終促使多爾袞決定還是安心做一個輔政的“周公”,對清廷的政治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做這樣的事,除了忠心,更需要勇氣、膽魄和智慧,蘇麻喇姑很出色。


另外,蘇麻喇姑還擅長制服設計,清朝官員及宮廷人員的冠服釐定就有她的重要貢獻。她結合了滿、蒙、漢傳統服飾的特點,並根據朝廷的要求,設計出了一整套冠服,並親手製樣。有人說,脫胎於清室女子的旗袍,就是蘇麻喇姑設計的。

對蘇麻喇姑來說,她對主人還有一個深入骨髓的忠誠和崇敬。孝莊之所以能視她如姐妹,最初就是因為蘇麻喇姑的忠誠。

後來蘇麻喇姑在孝莊太后的影響下,開始禮佛。佛家的教義更強化了她對皇室的忠誠,以至於皇帝成了她心目中的“神”。

在她病重的時候,御醫給她開了藥方,她全然不顧病危的警告,讓皇子們給遠在西北的康熙去信,說:只有皇帝賜的藥才能救她的命!


常理來說,“神”總有一種距離感,越親近的人越難有“神”的認同感,蘇麻喇姑竟然對自己從小撫養大的康熙皇帝有了神一樣的崇敬。

這就是蘇麻喇姑,一個集才能、忠誠和愛於一體的奴僕,一位主人視她為家人,她卻沒有恃寵而驕,始終“為主子唸佛祈福”,以愛回報主人一家。

蘇麻喇姑有個怪癖:終生不洗澡,每年只在春節前用少量水擦洗身體,並將用過的水燒開喝掉。估計這跟她的信仰有關係。

蘇麻喇姑終生未嫁,康熙四十四年,93歲的她壽終正寢。


尋根拜祖


蘇麻喇姑這個人其實大家並不瞭解,而大家對其的瞭解多來自於電視劇《康熙王朝》中,但是《康熙王朝》中的蘇麻喇姑和歷史上的還有一些出入,下面為您接受一下真實的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並不是孝莊太后安排給康熙皇帝的姐姐,實際上是孝莊太后的侍女,而與其年齡相仿,私下裡更是姐妹相稱,蘇麻喇姑是歷史地位最高的侍女。所以蘇麻喇姑是康熙皇帝奶奶輩分的人物。因此康熙帝與蘇麻喇姑並沒有所謂的男女之情,有的是奶奶對孫子的憐愛,孫子對奶奶的尊重,孝敬之情。

蘇麻喇姑在政治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擅長察言觀色,多方遊走於孝莊太后、多爾袞、順治皇帝之間,起了一個融會貫通的作用,使他們交往和諧,更是穩定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使大清朝沒有爆發內亂。

蘇麻喇姑為什麼一生只洗一次澡

這出她的出身有關,蘇麻喇姑是蒙古人,蒙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之上,而草原上水是奇缺之物,所以十分珍惜水源。浪費水對於蒙古人來說是對大自然的褻瀆,是會受到懲罰的,所以蒙古人很少洗澡,而蘇麻喇姑很少洗澡也是繼承了這個習慣。

蘇麻喇姑只有每年到了除夕夜,方才用少量的水來擦拭身體,以洗去身體上的汙穢,並且擦拭完之後還要將其喝入肚子中,喝下去的原因是向上天懺悔自己浪費水了。蘇麻喇姑除了不洗澡之外,還不喝藥,其認為是藥三分毒,所以在重的病也不服用任何藥物。就是這樣,蘇麻喇姑活到了九十多歲的高齡。



蘇麻喇姑離世

蘇麻喇姑九十三歲去世,其本是一個侍女,但是康熙卻以賓妃之禮厚葬她,並且還讓自己的兒子輪番為其守靈。而由於蘇麻喇姑死時康熙並不在宮中,於是讓其入土推辭七天,就是為了見其一面。由此可見,康熙對蘇麻喇姑的感情十分深厚。


蘇麻喇姑是一個傳奇的女性,是歷史上地位最高的侍女,這是史無前例的。這也和其對孝莊太后、清朝皇室忠心耿耿有關,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更是被康熙奉為親奶奶一樣。蘇麻喇姑享年九十三歲,也算是有始有終,安度晚年了。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說明一下: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以為這個女子叫蘇麻喇姑,其實是錯誤的,應該叫“蘇麻喇”。“姑”是宮廷中的人,在蘇麻喇去世之後的尊稱。

蘇麻喇姑,出身於貧苦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原名蘇墨爾,滿文讀作蘇麻喇。蘇麻喇可謂大清後宮最具傳奇色彩的侍女,早年為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布木布泰(著名的孝莊文皇后,皇太極妃子,福臨之母,康熙祖母)的侍女,後隨孝莊陪嫁皇太極,成為後金宮中侍女。這個女子厲害在什麼地方呢?其通曉蒙滿漢三種語言,參與設計了清朝開國冠服,還曾擔任順治帝、康熙帝兩代皇帝的啟蒙老師。老年時,又撫養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對於愛新覺羅家族來說,蘇麻喇功績甚高,可與朝臣相比。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90歲的蘇麻喇去世,為表示對她的肯定,康熙以嬪的禮制下葬,查遍古今,一個宮中侍女能有如此之才能,並得到如此之有待,她是唯一一個。

據《嘯亭雜錄續錄》記載:

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之侍女也。性巧黠,國初衣冠飾樣皆其手製。仁皇帝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故宮中甚為高品。至康熙壬午始逝,葬以嬪禮,瘞於昭西陵側,以示寵也。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說明:很多作者將這段記錄歸於《嘯亭雜錄》是不妥的,這裡特別指出,不能互相抄來抄去誤導讀者。)

這裡指出了蘇麻喇姑一個讓人很難理解的生活習慣,即終年不洗澡,只有在除夕的時候,才會量水以擦洗自己的身體;讓人更不能理解的是,她還會把擦洗身體的穢水給喝掉。對於這個奇怪的習慣,人們有很多解釋。其中一種認為蘇麻喇姑終年不洗澡是因為蒙古人的習俗造成的,因為蒙古遊牧民族缺水,所以水主要用來做飯和餵養牲畜,如果洗澡,是對水的浪費,會遭受天罰。即使洗了澡,也要將水喝掉,以示懺悔。蒙古民族是一個對大自然很崇敬的民族,這一說法還算有些根據,也與記載中的“懺悔”相應。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蘇麻喇姑不洗澡是為了躲避成為妃子,不知道從哪裡得出的,我沒有找到史料支持。

關注真史圈,關注真正的歷史


人文中國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扯乎?胡扯!

蘇麻喇姑是個傳奇人物,她從一個貧苦牧民的小女孩,到孝莊皇后的貼身侍女,再到康熙大帝的老師,人生步步是傳奇。

蘇麻喇姑不僅地位極高,榮華富貴一生,而且壽命很長,活了93歲。這在古代,就是“人瑞”!她一生都奉獻給了清室,終身未婚。關於她的傳說,有很多,有一些現在聽來簡直不可思議。比如:

根據《嘯亭雜錄》記載,蘇麻喇姑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習慣:不愛洗澡!“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這實在是匪夷所思。不愛洗澡也就罷了,一年洗一次,還把洗澡水喝掉,實在是奇葩到極致。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她出身在蒙古草原,水很稀缺,主要用來做飯、飲用和餵養牲口,洗澡實在是奢侈和罪過,所以,蘇麻喇姑洗完澡後,要把洗澡水喝掉,以向佛祖懺悔!

這符合常識和邏輯嗎?

蒙古人確實不愛洗澡。當年,成吉思汗他老人家制定過一部法典,叫《大札撒》。裡面明確規定,不準洗澡。他的身邊有個美女叫歌壁,就抱怨說,蒙古人不洗澡,渾身羶氣。

但是,這能佐證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嗎?

在草原上,大家都不洗澡,或許可以。可是,蘇麻是在清宮裡呀,一年到頭不洗澡,身上得啥味。

周圍人,別說太后和皇帝,就是太監和宮女也受不了她。不信,你可以一週不洗澡試試,是不是能餿到領導同事敬而遠之。

再說說這部《嘯亭雜錄》,這是嘉慶年間禮親王昭槤的作品。這哥們是皇親貴胄,同時也是個文學青年,但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還曾經被圈禁了3年。他的這部書就是個私人筆記,啥內容都有,各種段子,遺聞趣事,無所不包。所以,這裡關於蘇麻的記載,頂多是個傳說,就是因為人家是蒙古人,就謠傳人家一年只洗一次澡。

既缺乏佐證,也實在不合常情。

所以,讀史,還得自己有點腦子,不能被人牽著!


飲水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炒米想問下大家,清朝的國教是什麼?有人說佛教,還有人說喇嘛教(藏傳佛教)。其實都不準確,應該是以薩滿教為核心結合了儒教的敬天法祖和喇嘛教的一些密宗儀式。


那在滿洲皇帝入關以前,他們信奉的便是薩滿教,有人說薩滿教是啥?這說來話長,但是現在東北”跳大神”還是或多或少有一點薩滿教的影子。


而那個時候很多蒙古王公也是信奉薩滿教的。蘇麻喇姑是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的陪嫁,但是她與常人不同,她在滿清的後宮曾經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


在孝莊和福臨最無奈最孤苦的時候,有蘇麻喇姑的陪伴。並且她曾經隻身代表孝莊去與多爾袞談判,最終多爾袞放棄了稱帝,做了福臨的“攝政王父”。她知道太多清宮的秘密。孝莊拿她當姐妹。她曾經參與設計過清朝的朝服,因此朝服裡有很多蒙古族的元素。


蘇麻喇姑與康熙年歲相差甚殊,並非如《康熙王朝》裡描述的那樣,甚至愛上伍次友。蘇麻喇姑曾經教習康熙滿語與蒙語等。

蘇麻終身未嫁(相對於漢人的自梳女),亦未出宮。康熙將其十六子胤祹交與蘇麻喇姑扶養。年九十而亡,葬於東陵順治帝之側,享嬪之待遇。


蘇麻一生,謹奉薩滿,每逢疾病,不食湯藥,病重則於坤寧宮內開壇祭祀,因此更顯神秘。蘇麻進入紫禁城後,仍舊保持草原之生活習慣,終身不洗澡,惟年底用少許水擦拭身體,並且喝掉。至於這是宗教習俗還是生活習慣,炒米更傾向於宗教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