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花開花落話卓府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在市區北門直街口過西中山路這一段,叫卓府埕,路就從埕前而過。卓府,又稱“建威第”,晚清潮州鎮總兵卓興的府第。建於清同治年間,是一座“駟馬拖車”式的宅第,座北朝南,面向文星路。

 著名油畫家高陽老師在潮州卓府寫生

  卓興(1829-1879),原名花開,字傑士。清代揭陽霖田(今揭西縣棉湖鎮)人。他是貧民應募投軍,由於英勇作戰,屢建戰功。潮州城裡有二句口語,叫做“十五升,做總兵”,說的就是卓興十五年間從兵勇到將軍,成為名震嶺海將領的歷程。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他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在本地區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傳說。他出生於棉湖草厝巷的一戶貧寒人家。相傳他母親夜夢永昌廟佛祖腳踏的蟒蛇飛降其家,卓興就出生了。他飛黃騰達後,人們就說是“草厝出了大蟒蛇”。他滿月時,母親滿心歡喜地到永昌廟謝神求籤,該籤詩末句有“石榴花開結子成”,便為兒子取名“花開”。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卓興生得濃眉大眼,氣宇軒昂,聰明伶俐。但家庭貧苦,過著挨飢受凍的生活。有時為生活所迫,做些偷雞摸狗的事,因而被人起個別號叫“賊仔”。左鄰右舍丟失東西,便往往懷疑到他的身上。他又染上賭博惡習,常常在街頭巷尾,三五成群地聚賭起來。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卓興不甘在家鄉混日子,便到四處漂游,尋找出路。曾漂泊來到潮州府城,以挑溪水供市民飲用為生。一天他流浪到陸車碣石玄武山,拜見寺廟裡的長老,哀求接收他當和尚。長老看他儀表不俗,非空門能容之輩,便勸他放棄出家的念頭,並贈他二十兩銀子,勉勵他投軍以求上進。誰知卓興接錢後劣性不改,在賭場裡輸個精光。這時他懊悔極了,痛下戒賭決心,並硬著頭皮再去求長老資助。長老看他悔改情切,再行資助,並勸他要堂正做人,不要走邪道。卓興遵照教誨,毅然應募入伍。他發跡後,念念不忘長老教誨和相助之恩,捐款建玄武山古廟戲臺。每年廟會,第一臺戲便由他出資。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卓興是在清王朝圍剿太平軍和鎮壓粵、閩、贛、桂等地民變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忠勇”名將。光緒《揭陽縣續志人物誌》有他的傳記,記述其戰功。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他是清道光晚期投身行伍。參加征剿欽州、廉州和潯州(今廣西平南、貴縣等地)民變之戰,他在陣上勇冠三軍,陣前砍殺首領黃晚,主帥賞識他的才能,由勇目補外委(清代的低級軍官)。咸豐三年(1853),隨軍進剿福建漳州民變。四年解潮陽之圍,馳援潮州,再剿普寧北山民變,升為守備。六年,解江西贛州之圍,賞戴花翎,任平鎮營都司。八年,進剿海陽楓洋民變,潮州地區得到平定,調任督標申營都司。九年,解興寧之圍,升為瓊州鎮中軍遊擊,奉諭旨賞“格艮巴圖魯”名號。十年,解四會城之圍,進兵攻克開建,以參將(清代綠營統兵官,位次於副將,掌管本營軍務)用,加副將(清代綠營統兵官,位次於總兵,統理一協軍務,又稱為協鎮)銜。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同治元年(1862),晉羅定(今屬雲浮)協副將。二年,收復信宜,高州地區得到平定,加總兵銜。三年授南韶連鎮總兵,封建威將軍(從一品),加提督銜。以官位而論,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已達登峰造極。因清代的成例,不允許一個武人握有一省以上兵權,即使再有升遷,亦不過是增加官俸和官銜而已。又賞三代一品封典,以旌賢勞。四年,優旨可以提督名義優先向朝庭題奏。五年,轉任潮州鎮總兵。潮州鎮在清代不僅在廣東省佔有重要的軍事地位,而且也是全國軍事重鎮,其任命,歷來為清帝所重視和慎重的。卓興雖是平調,但對他才幹是更看重的。光緒間貢生、大埔人饒宗韶在《潮州總戎歌為建威將軍卓公詠》用詩記述其赫赫戰功:“初出高州第一功,當時猶作小元戎。桂林贛水迭奇勝,赤身鏖戰萬夫雄。二十餘年為上將,親經百戰皆死仗。誓委微軀報君恩,視賊如飯氣何壯。當年隨帥出吳楚,五嶺藩屏全依此。克復百城志不驕,九重聞之聖顏喜。乃降星帥馳天章,簡命總戎鎮故鄉。徽以建威開府號,拜稽休命臣對揚。”七年,告病致仕。“總戎總潮未四年,即思解組來歸田。捧還將印謝國恩,願乞骸骨休林泉。告休於今十載矣,不見總戎出城市。升沉黜陟兩不聞,閉戶種花抱幼子。”光緒五年(1879)去世,享年51歲。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卓興作戰英勇,慣用奇兵取勝,連歌謠也有“卓興打仗心肝橫”(客家山歌《長毛歌》)之語。而且治軍很嚴,軍隊所過秋毫無犯,有古名將之風。清趙源英在《新會圍城記》對此有生動記述:“卓興行軍整暇,馭眾嚴明,嘗在雙捷(今屬陽江)駐營,紳士攜牛酒往犒,興設宴留飲,諜報客匪大至,興談笑自若。及匪距最近,始起入帳中處分,迄復就坐,酒未數巡,而挾首級報功者已紛闐(充滿)營外矣。先鋒陳某以驍勇稱,一日不俟命出戰,捷歸,興數以違令,斬之。士卒行路苦渴,不敢索民家勺水,或取道旁一蔗,必掛錢林間而去。論者以為有古名將風。官至總兵,未幾告病歸。(陽)江人思其德,奉祀於金雞閣旁忠勇祠(在今陽西縣城)。同治十年,紳民復立景義社,置祀田,歲於重九祀之。”因而備受歷任兩廣總督勞崇光、毛鴻賓等之賞識,贊他忠勇絕倫,為近今不可多得的將領。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如同治三年七月,毛鴻賓與廣東巡撫郭嵩燾、廣東提督■壽聯銜會奏的“密保總兵卓興片”中,稱他是“謀勇兼備,膽識過人,弱冠從軍,戰無不克,且秉性剛正,操守清廉,故馭軍極嚴而士卒皆樂為之用。向來潮勇最為蠻悍難馴,惟該將部眾六千餘人,無一不恪遵紀律,所過之處,實能秋毫無犯,尤為通省紳民所感悅。”“察其才具,實有古名將之風,粵省武職各員,罕有出其右者。亟宜旌拔。”連一向少揄揚的晚清名臣左宗棠也在光緒九年(1883)在奏章中還提到他是“廣東將領稍為出色”者。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據《乾隆潮州古城圖》標註,卓府地段原為“南澳總鎮行臺”。卓府前有廣埕、雙頭龍虎門,埕前正中有一面以“麟吐玉書”(相傳孔子誕生時,有麒麟降世吐玉書於門前,後寓聖人出世,也有旺文之意。)嵌瓷圖案大照壁,照壁前面有一口大池,圍以石欄杆。總體佈局仿“駟馬拖車”建築格式,前庭寬廣。主體建築為前後四進,左右三路,右手外加一路護厝。以三條火巷分割聯繫,左右火巷前後通達,通風防火,方便出入。中路為五開間,有下廳、中廳和上廳,庭院兩側各有副廳相向,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間形態。後進為高兩層的厝包後樓,起著後靠和圍護作用。左右兩路與護厝簡潔的山牆向外,與中座形成虛實對比,立面構圖簡練大方。樑架為典型的潮式晚清廳堂式構架,廳中用柱有方形、圓形、八角形,梭、直柱搭配,木石相間,式樣多變。前門後廳的扇門雕刻精美,門牆上還設有玻璃花窗。而其照壁,把文星路與卓府埕隔斷。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宅第於1980年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一座晚清潮州鎮總兵的府第,就在中山路這裡!

著名油畫家高陽老師卓府寫生作品賞析

文字/陳賢武 攝影/潮州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