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Figure X快手联合出品《浮生疫日》影像征集活动持续进行中。这一支「便利店的故事」,记录了疫情之下的24小时里,人们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街头小店经历的一切。


暗淡了咖光啡影,远去了创投争鸣。如今的北京各社区,唯有便利店的叮咚声音可划破深夜寂静。

疫情之前,我们从未意识到便利店如此重要。

我们的水,我们的食物,我们对生活仍在继续的信心皆与它相关。

尤其在非常时期,推开门时那个熟悉的「欢迎」声音,格外给人以安全感。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当生活突然变了模样,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的精神状态维持正常的办法?我运即国运,不仅是作为个体的我们需要维系正常,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更需要有动力源来推动正常的运转。

比如派出所、医院,或每一个社区里,提供商业社会基础功能的便利店。

这支视频,就是由Figure的导演所记录下的,疫情中仍努力维持正常运转的24小时便利店。

我们的拍摄从前一天的深夜开始。

子初 23点

北京。王府井。空无一人。

一年前,这组词是电影《流浪地球》的影评。

车辆穿过北京城,出租车司机的感慨从口罩里飘了出来——「这儿没这么安静过。」

此时的路面上,车比车道还少。昏黄的灯光也不再向后飞驰,而是静谧地撒下来,似乎能让人抓到光束的颗粒,如同是穿越回1990年代的蒙太奇。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2000万人口的北京城,这份安静罕见而诡谲。我们试图寻找一些让人感知到温暖的符号,比如麦当劳。

1992年,北京第一家麦当劳在王府井开业,在当时是全世界单体麦当劳店里最大的一家。其时人头攒动,孩子们追着麦当劳叔叔跑,中学班主任甚至可以在这里蹲到全班早恋的情侣。

之后三十年,大学生将这里视为通宵自习室,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们,一座之隔。

然而这一切图景,连带所附庸的记忆,都在这一刻被消毒的保洁人员所拦住,只有外卖送餐员可以出入。

车辆停下,下车后所目睹的景象要比在车里更加震撼。红绿灯如同是指挥风的,导演们甚至可以在斑马线上左右横跳,如同降临在一个平行世界。

这一路,一家物资齐全、出入自由的便利店并不好找。有的小店门口如碉堡一样挡住,只露出一个小口来交换物资。有的店已经货品不全,也毫无进货的打算,残留下来的都是人民群众精心挑选之后最难吃的货。

花了整整一夜时间,直到天明,我们才在百子湾路找到一家看起来最合适的。

辰正 8点20分

朝阳的晨光被店门口的大树挡了个正着。但一点没妨碍这家店成为路人流动的终点。

厚大的口罩遮住了小孩子的大半个脸,店员还得再撩起挡住她另外半个脸的小帽子,来给她测体温。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进店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接受这样的仪式。看着工作人员举起手里的仪器,大家也都立刻明白撩起袖子到特定的位置,仿佛这已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拍摄这天,北京的风格外的大。走来的男青年头发被吹成了锥子的形状,配合下方长方形的口罩,看起来非常像一道高中数学题。

待青年走入店中,我们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道感情题,因为青年打电话的声音传来:「我知道错了。」

很难猜测这大清早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这场景在这种时候虽然看起来颇为违和好笑,但却让我莫名感到安心。人会有所妥协,是因为能够看到明天,拥有未来。

巳初 9点

热气渐渐浮了上来。有买早餐咖啡的女士,带着两只柯基跑进了这家便利店。狗是这空间里唯一不戴口罩的生物,它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人类。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主人虽然戴着口罩,但语气却透露出,她是个爱笑的人:「没有疫情时,我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买咖啡和早餐。现在每天在家里也挺难熬的。如果天气好一点儿,能出来买杯咖啡,就是一天中最高兴的事儿。」

店里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摄影师在过道里有些掣肘。人们佩戴的口罩花里胡哨,对哪种才是有效的,各有各的信源。

一位在厚厚的羽绒服帽子下,凸起一块有呼吸阀口罩的男士说,「人说我这口罩好像对呼这一块没什么用,所以过两天还得换。」

这位男士将好几包薯片塞入购物框里,无奈地摇头:「大部分都是给闺女的,小孩都快憋疯了,在家里特别的烦躁,又不敢让她出来。」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另一位男顾客同样是被视频通话指使的「工具人」。他将镜头对准货架,打开通话免提,任由女儿的声音指挥他买这买那,而自己只是面无表情地负责抓取。

大城市为每个勤劳的工作者提供了保护伞,但也无形中施加了压力。

第三位男顾客表示:「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赶紧复工,经济压力太大了。」

这样的担忧,意味着这位朋友所处的行业可能正在经历残酷的考验。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对于这些承受着压力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假期并不能让他们充分地享受这暂停下来的人生。他们来这里获取的,可能不仅是一份物资,更是一种让自己生活运转下去的机油。

午初 11点

来了一位宠物店的阿姨,她是来代买工作餐的。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很多宠物主无法返回北京,原本只是春节期间寄养在他们那里十天的宠物,如今已经寄养了二十多天。

虽然这意味着在疫情期间店里生意兴隆,但是店员回不来——就算他们回到了北京,还需要隔离和健康审查——这可忙坏了过年期间留在店里的母子俩。

她的店里还有16只狗狗,10只猫咪——春节期间店里的猫猫狗狗加起来有70多只。但她买的工作餐却只够两人吃的。

未正 14点

屋檐上的冰水滴答在地上,如同记时的工具。便利店员金燕,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米线还有些烫,她只是稍作搅拌就嘬到口里。金燕跟我们说,这段时间她经常去那家宠物店借用卫生间。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因为现在这个时期,好多人都不愿意接触人。」幸好,阿姨主动跟她说,可以去。即使这样,她去这最近的洗手间依然跑半个小时。那半个小时里,店里只能交给外卖小哥帮忙照顾。

「因为春节期间,很多店都放假了。好多人买东西都买不到。上次来了一顾客就问我,说你们家春节营业吗。我说营业。那人就可高兴了。」金燕讲到这里,自己也露出了笑容。

「他说他跑了五六家了,都说不营业。然后我觉得,即使我不回家,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顾客挺多的。」金燕突然哽咽了,匆忙又嘬了一口米线来掩盖自己的情绪。

屋檐上的冰溜子透亮着光芒。

申正 16点45分

雪下了起来。外卖送餐员在门口抖落了一会儿,进门后身上还是被化湿了。他的手套由白色的粗线编织,此刻却染上了一层灰度。

「生意有变好吗?」我们问。

他的答案是:与往常一样。

「虽然有很多人无奈地憋在家里,但同样有很多人在拒绝外卖。」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他介绍到,自己原本是1月2号来的北京,打算去朋友那里上班。结果因为过年放假,便决定做两个月美团。

金燕一边给骑手结算,一边提醒,这天走路都滑。

小哥什么都没有说。他身上尚未化尽的雪又重新冰了起来。

宠物店主、外卖小哥和金燕,某种层面上构成了一种三角的联结。他们或因生活所需,或者是基于职业惯性,或者是看到了平凡的意义,无论怎样,他们的各司其职和守望相助,不仅化解了彼此的困难,还解决了这个社区里的生活难题,支撑起了疫情期间的大量城市需求。

我们问金燕:等到疫情结束你想做什么。

「那当然是睡一天。」

如果可以放假呢?

「回家,看看自己儿子。」

提到儿子,金燕露出了笑容。

酉初 17点30分

一男子进来,居然坐下开始吃火炬冰激凌。这把我们惊到了。

一问,原来是屋里太热,他想出来凉快凉快。

他吃完冰激凌,又开了一瓶酒。他说自己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开车到处转。那是唯一一种不用戴口罩就可以观察这个城市的办法。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或者是用来躲避因为疫情而变得过于紧密的家庭关系。他说自己每天都会找一家有座的便利店,随便买点吃的,坐一会儿。不知怎的,他让我们想起,那些开车到家时,先在车里独处一会儿的男性。

也许这次疫情也悄然改变着我们对于关系的理解,不论是家庭内部,还是情侣之间。

我们发现,酒是这一白天最畅销的物品,而且经常是被一口气拿走五六瓶。而随着夜幕降临,关东煮和各种食物的需求线性上升。

当被问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女郎「咬牙切齿」地回答:「吃顿火锅!麻辣的那种!」

「那种一个人的小火锅不行?」

「不够,我要吃肉,我要吃好多肉。」

也许,明天会更好的信念,就是从渴望吃一顿火锅开始的。

戌初 19点

金燕下班了,男友骑着摩托来接她。他们消失在夜色中。

一位母亲教孩子如何使用自动扫码机。他们推开帘子,立刻用洗手液擦手。

两个男生各提着一袋子酒从夜色中溜过去,两人一唱一和:「你会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沉默。」想必这是要在家里自制KTV了。

便利店光亮依旧,仍有客人在酒肉里买来告慰一天疲惫生活的奖励。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如果没有他们脸上始终紧紧佩戴着的口罩,我们会以为这只是北京城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夜晚。

寅初 3点

拍摄团队已经人困马乏,时间晚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人可拍,这太无聊了。

「现在开着(店)还有意义吗?已经好久没见到人了。」导演忍不住问值夜班的店员。

「人虽然少,不代表没有。」

疫情下便利店成「心理治疗室」,在家憋疯了的人们在这找安慰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在四处黑暗的映衬下,这家便利店是唯一亮着的光。也许此刻,便利店所发出的光要比他们所提供的商品更有意义。它总会照亮什么人,让他们安心地路过这里。让他们在仆仆风尘里相信,无论今天发生过什么,都不会太糟。

世界再次回归静谧,但我们都知道,明天,还会有人来。


撰稿 康宸玮

校对 许 静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