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民幣“6.3時代”在即,我們如何做好資產配置?

梁寶明


近期,人民幣的繼1月19日上午,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出現大漲並突破6.4關口之後,下午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再次漲破6.39關口,日內大漲近350點。

在今年以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路飆漲,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連破6.50、6.40兩大關口,升值幅度已達1200個基點,可謂漲勢如虹。今日在岸人民幣突破6.39之後,離岸人民幣也隨之漲破6.39關口。

最近一個月以來,美元指數持續下跌,累計跌幅已超過4%,且失守90關口後顯現繼續破位下跌的跡象,這是導致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的主要原因。

新年開始,不得不說,人民幣已經進入“6.3”時代,人民幣的大漲也給廣大的投資者帶來了困惑,究竟人民幣的大漲,對於普通投資者意味著什麼,應該如何做好資產的配置?

牛熊交易室認為,我們要認識到不要把海外的資產配置等同於炒外匯,應該把金錢投向我們所熟悉的市場和產品。國家也應該更好的支持境內機構和家庭進行資產海外配置。比如說,前些年,當人民幣面臨比較大的貶值壓力時,有種說法是“中國貨幣超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這是不對的。

黃金應該是跟美元直接相關的產品了。作為避險貨幣,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黃金就會蹭蹭蹭的往上漲。目前來看,美元指數在跌破90以後,下方沒有任何的壓力,這支撐了黃金的一波漲幅。而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期間黃金的消費也是一年當中最高的。這兩個因素遞增起來,支持了黃金最近的漲幅,這是第一個推薦的產品。

目前以持有人民幣為主,等待特朗普的強勢發言或者央行進行干預後,可以進行購入美元現匯,然後在今年6.5附近可以進行區間交易。


牛熊交易室


資產配置,是近年來一個比較熱門的詞彙。如果在知乎裡搜索“資產配置”,可以看到不少相關的話題、回答和知乎Live。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無非就是: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應該如何搞資產配置?我應該從什麼地方入手,去科學的分析這個問題,並且做出理性的決策?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顧名思義,資產配置,就是指選出一些能夠給與投資者回報的資產,用不同的比例將這些資產配起來。因此,這就涉及到兩個問題:選哪些資產?如何配置?

【注:本文中說的資產配置,指的是家庭自住房以外的可支配資產。】

首先,我們來談談第一個問題:應該選哪些資產?

很多人直觀的感覺是:當然應該選價格會上漲的資產。問題在於,如何判斷某一個資產價格會上漲?注意,其實這個問題更嚴格的問法是:如何判斷某一個資產價格在未來會上漲?是不是過去價格上漲了,就是值得擁有的資產?

舉例來說,比特幣在2010年剛發行時,價格不到10美分。截至2018年2月底,比特幣的價格為1萬多美元。在短短7年多的時間裡,比特幣的價格上漲了10萬倍。

那麼,我們可以把比特幣列為資產麼?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是否應該配一定比例的比特幣?很多人本能的感覺,是把比特幣列為資產讓人感覺有些不靠譜。也就是說,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認同:我們不能僅基於歷史價格的上漲,就把某個事物定義為資產。我們還需要加上其他條件。

大致來說,一個值得擁有的資產,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1)有價格上漲的經濟動因。

就是說,這背後有一條清晰的邏輯鏈,能夠解釋在什麼情況下該資產價格會上漲,在什麼情況下該資產價格會下跌。

2)有內生性回報。

就是說,持有該資產的投資者,即使什麼事情都不做,都能收到一定的回報。比如股票會分發股息(或者盈利增長),債券會分發利息,房地產可以收到租金,這些都是內生性回報的例子。

3)有歷史證據表明,該資產確實有投資價值。

就是說,有充分的歷史數據表明,持有該資產確實可以獲得投資回報。

在本人曾經寫過的《哪些人需要全球資產配置?》一文中,對這個問題有更加詳細的分析。

現在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更好的說明上面提到的三個標準。

以股票為例。股票的上漲,背後有很強的經濟動因。公司,是一個國家經濟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股票,實質上是對於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在一個向上增長的經濟體中,公司如果有競爭力,能夠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者服務,那麼其盈利就會不斷上升,因此其股價也會水漲船高。買一個公司的股票,其實就是看好一個國家,看好一個行業,看好該公司的管理層以及其競爭優勢。這麼多因素的綜合作用,造就了公司股價的上漲(或者下跌)。

一般來說,股票會分發紅利。或者那些不發紅利的公司,由於公司盈利不斷上漲,其股票的價值也會隨之上升。這就是股票給與投資者的內生性回報。

在發達國家,股票的投資回報,得到了很多歷史證據的支持。

以美國為例,過去200多年,美國股票給與投資者的回報為每年6.6%(扣除通脹後的真實回報)左右,比同期的其他資產(債券、黃金等)都要更好。

上述三個條件,(發達國家)股票全都滿足,因此有足夠的理由被列入資產的行列。

債券和房地產也類似,都滿足上面提到的三個條件,因此也都應該被列為資產。

但如果我們看比特幣,就會發現這些條件未必被滿足。比如,比特幣上漲後面有沒有強有力的經濟動因,就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支持者可能說,比特幣是未來的通用貨幣。而反對者可能說,比特幣不受到政府支持,不可能像人民幣/美元那樣在政府的背書下被推行使用。因此,比特幣上漲背後的經濟原因存疑。

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任何內生性回報。持有比特幣,並不能自動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唯一的投資回報,來自於比特幣本身的價格上漲(即有其他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比特幣)。

比特幣的價格上漲是否得到歷史證據的支持?這個問題也是有很大疑問的。從2010年開始算,比特幣的歷史一共也就7年多,無論怎麼算都太短。如此短的價格歷史,無法給與任何人足夠的信心,去確定未來持有比特幣能夠獲得好的投資回報。

接下來,我們就運用這類似的邏輯,去分析一下在中國應該持有哪些資產。

先和大家分享一張非常重要的圖。這張圖,顯示的是從1993年到2016年中國的股票,長期政府債券,和短期政府債券的歷史回報(扣除通脹後的真實回報)。

我們可以看到,從1993年中國有第一隻上市公司股票開始算,A股的真實回報率為負。也就是說,中國股票的歷史回報,還不如同期的通貨膨脹率。

與之相比,中國的國債收益率就要好很多。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都打敗了通脹率,給與投資者更好的投資回報。

這是我們廣大中國的投資者,在考慮資產配置之前需要理解的第一個重要知識點。即在中國有史以來的金融歷史中,股票的投資回報並不好,股票的風險溢價(ERP)是負的。

中國股市的另一個特點,是波動率特別大。

上圖顯示了中國股市過去10多年的價格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2006~08年,和2015~16年,中國股市經歷了兩次”過山車“。在短短數月內,股市指數上漲/下跌上千點。平均來講,中國股市的年波動率為33%左右,是美國股市平均波動率(15%左右)的2倍多。因此,如果投資者配置中國股票,他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

因此,中國的市場和海外發達國家市場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我們不能機械的照搬海外的資產配置經驗,把它們原封不動的搬來中國。我們需要考慮中國市場和投資者的特殊性,做出一定的因地制宜的調整。

除了股票和債券之外,讓我們再看看房地產的歷史回報。

眾所周知,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在過去20~30年經歷了爆發式的上漲。以上海市長寧區和深圳羅湖區的房價為例。從1993年算起,這兩個地區的平均房價上漲幅度大約為每年9%~10%左右,而同期的股票上漲幅度為每年3.6%左右(都是名義回報率)。房地產的回報,要遠遠好於股票。

當然,從1993到現在,一共也就20多年。基於這麼短的歷史,很難得出什麼經得起考驗的結論。這恰恰也是判斷中國資產投資價值的難處:由於歷史太短,數據量有限,因此更多的只能靠猜。

在本人主講的小烏龜資產配置網絡公開課中,對於不同的資產的歷史回報,有更為詳盡的分析。

因此,我們大致可以做出對中國幾個大類資產(股票/債券/房地產)的判斷:它們都符合前兩個條件,但是由於金融歷史比較短,第三個條件都存疑。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做資產配置的決定呢?我的建議是:以固定收益(國債或者理財產品)和房地產為主,股票為輔。

值得一提的是,我並沒有在這裡對房價做預測。接下來的10年,或者20年,房價是否會繼續上漲,其上漲幅度是否會超過股票,是一個未知數。任何人如果信誓旦旦告訴你房價一定漲更多,或者股價一定衝上天,那我們就一定要警惕,用嚴格的證據主義方法去檢驗對方的言論。

在我們分析資產配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不光是哪個資產未來回報更好的問題。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投資者更可能堅持執行怎麼樣的投資策略?

再好的投資策略,如果投資者沒有耐心,或者知識去執行,那也全是白搭。舉例來說,價值投資,被長期的歷史證明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但問題在於,真正理解價值投資的投資者本來就不多。再加上價值投資有可能連續長時間投資回報不佳,因此能夠真正像巴菲特那樣幾十年堅持下來的價值投資者,就更寥寥無幾了。

因此,找到合適的資產,並且能夠讓投資者放心持有,是判斷一個資產配置策略是否優秀的關鍵。

下面,我們就來深入的分析一下股票、固定收益(國債和理財產品)、以及房地產的優缺點。

先說股票。

股票的優點,是它可能給與我們比較高的投資回報。參考發達國家的歷史發展經驗,如果中國的股市也像它們那樣發展的話,那麼長期來說,在經濟不斷髮展的條件下,長期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也會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但是,這其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並且在過去20多年的歷史中,並沒有得到驗證。

同時,股票有很多不利於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的缺點。

首先,(二級市場)股票的流動性太好,買賣太方便。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為什麼流動性好,反而是缺點?

這主要是因為,股票的價格波動比較大。當股票的價格大幅度上漲,或者下跌時,很容易影響投資者的心情並作出錯誤的買賣決定。比如很多投資者,在選擇賣哪一隻股票時,會和他們買入的價格作比較。如果賺錢了,就把那支股票賣掉,如果虧錢了,就繼續捂著等。這種習慣,叫做損失厭惡。股民們由於這種行為學錯誤,在投資上吃了不少虧。

股票的另一個缺點是估值過程比較複雜,很多沒有金融知識的股民,買賣股票就是看公司名字,或者自己的感覺,或者跟網絡上股評家的推薦,別人說買啥他就買啥。一些有自知之明的投資者,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知識的欠缺,因此寧願不碰股票。

一些膽子大的股民,會選擇加槓桿去炒股票。問題在於,提供槓桿的”債主“,為了保護自己的資金安全,都會設立止損線(比如股票下跌x%,就需要強行平倉)。由於中國股市的高波動性,觸發強行平倉的概率非常高,因此股市中的槓桿反而成為了股民的”催命鬼“,導致他們虧起來更快。

綜合這些因素,中國投資者不宜在資產中配備過高的股票。可能低於20%的配置比重,更適合大部分投資者。

說完了股票,我們再來說說固定收益。固定收益包括:現金、定存、貨幣基金(如餘額寶),理財產品。

這類固定收益產品有幾個明顯的優點:

第一、保本。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他們的邏輯很簡單。最差保本,多出來的都是賺的。因為可以保本,所以投資者不用為資金的安全擔驚受怕,晚上睡不著覺。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理財產品的保本,是一個比較微妙的問題。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來說,很多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銀行在出售理財產品時,一般會雙錄(錄音錄像),應對萬一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政府監管部門提倡”打破剛兌“,也已經提了不少時間。從歷史進程來看,投資者承擔投資風險,自負盈虧,是大勢所趨。

但另一方面,目前(2018.2)為之,還沒有銀行敢放任一款理財產品違約。更多的情況是,預期的利息回報達不到,但是本金還是可以拿回來。也就是說,”剛兌“的習慣還是沒有被打破。因此,這個市場有一定的”扭曲“,即投資者可以獲得一個幾乎沒有風險(至少保本)的回報。

儘管如此,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還是需要做一些盡職調查,仔細研讀產品說明書,儘量只選擇大銀行/大型保險公司發售的理財產品。同時應該遵從多元分散的投資原則,不要把大部分資金只集中在某個理財產品上。

除了理財產品外,銀行的定存、國庫券(國債)以及大型貨幣基金(比如餘額寶)的安全性沒有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放心持有。

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另一大好處,是每個月都可以提供現金流。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他們可能更需要每個月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收入。這是股票無法提供的重要價值。

【注:也有一些投資者會選擇購買高分紅股票來獲得每月現金流,但這就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風險和考量。由於這並非本文的重點,因此關於這個問題我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固定收益,也有不少缺點。最明顯的缺點,是固定收益的回報有上限,並且受到通貨膨脹的拖累。如果經濟大環境的通脹率比較高,那麼把大多數資金都放在固定收益內,顯然比較不划算。

我就親眼見過不少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不敢買股票,也不想買房子(因為不想貸款負債),把所有的儲蓄都放在銀行定存裡。辛苦了一輩子,老兩口省下20多萬人民幣。忽然發現原來20萬人民幣不是很多錢,別說買房,生個大病都不夠用。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看來,在現階段的中國,投資者在固定收益和股票之外,還不得不配備房地產。對於大部分中國老百姓來說,房地產投資有以下優點:

1)有現金流(租金):可以解決很多家庭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2)有居住功能:用得著就住,用不著就租出去,也可以部分出租。

3)有一個隱性的看漲期權(Option):被政府拆遷。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投資者自己都有深刻的體會,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

4)槓桿最大化:在所有的大類資產中,房地產是最容易獲得槓桿的(因為有實物抵押),同時槓桿率通常也比較高(比如首付20%就能拿到貸款,當然各地不同銀行在不同時期的貸款政策不同)。槓桿是一個放大器:如果房價的上漲幅度超過按揭利率,那麼槓桿就能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5)抗通脹。

按照國際慣例,中國統計局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包括房價變化。這背後主要的原因在於,CPI的目的是反映和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而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產和股權等資產的價格變化。因此,在中國統計局公佈的CPI中,包括的是建房及裝修材料、房租、水電煤和購房貸款利率、物業費、房屋維修等費用。

同時,中國CPI中居住類消費的比重比較低。舉例來說,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國消費者支出佔前三大項的分別是食品34%,教育和娛樂14%,居住13%。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美國消費者支出佔前三大項分別是居住40.9%,交通17.2%,食品飲料14.6%。也就是說,房價的變化,在官方公佈的通脹率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老百姓實際感覺到的通脹(如果考慮房價和房租變化),可能要比公佈的CPI更高。

因此,在資產配置中包括房地產,就能彌補這個統計和感覺之間的脫節,讓老百姓更加務實的對沖通脹風險。

和買股票相比,買房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隱形“優點,可能被大多數人所忽略。

對於大部分非金融投資專業背景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容易從買房中賺錢。這背後有一條非常簡單的邏輯,那就是大多數人更可能長期持有房地產,而不是股票。

如果我們縱觀發達國家的百年曆史,就不難發現,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股票,如果投資者有足夠的耐心,長期持有,那麼他都能從中獲得非常好的回報。

比如在我主講的小烏龜資產配置網絡公開課-房地產中,我曾經對比過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在過去100多年的房產和股票價格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國家,房地產回報和股票回報基本上差別不大,都能夠在扣除通脹之後獲得7%~8%左右的年回報(英國的房地產和日本的股票回報稍弱)。

因此,投資者能否耐心持有,是他是否能夠從投資中獲得好的回報的關鍵。在這一點上,房地產投資者更有可能長期持有。

主要原因在於,房地產不像股票,沒有每日報價。投資者不會受到每日價格漲跌的干擾。房地產的流動性比股票差很多。如果想賣股票,點擊幾下鼠標,或者在智能手機上按幾個按鈕就能完成。而如果想要賣套房,則要經歷非常多的步驟。同時,一套房子的價值一般都比較高(少則幾十萬,多則成百上千萬),因此投資者在買賣房屋時,會做更多的盡職調查和思考。股票則不一樣,如果只是涉及到幾千幾萬,投資者很可能沒有做過多考慮,就在頭腦衝動的狀態下決定買賣。

所有這些原因,都導致了投資者更可能長期持有房地產,而過度交易股票。過度交易的結果,就是投資者蒙受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

綜合上面的分析,房地產投資,應該在每一箇中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總結

在設計一個資產配置策略前,首先要搞明白這兩個問題:應該包括哪些資產,為什麼要包括這些資產?

一個合格的資產,應該符合三個標準:有價格上漲的經濟動因,可以產生內生性回報,得到歷史證據支持。符合這三個標準的資產,主要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和房地產。

基於中國比較獨特的國情,投資者應該以房地產和固定收益為主,股票為輔的思路進行資產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資產中,目前的”隱性剛兌“環境是一個扭曲的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幾乎無風險的高回報。當剛兌真正被打破以後,投資者應該適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最後,有兩點需要特別指出。

第一、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來說歷史比較短,發展非常快,因此無論是何種投資策略,都有一定的時間侷限。如果在若干年後,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前提條件發生根本性變化,那麼我們就應該適時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環境。

第二、家庭資產配置,是一個很難標準化的研究課題,因為最後的配置策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具體情況,投資人的知識水平,風險偏好,性格等多種因素。寫上文的目的,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一種邏輯思考方法,同時分享一套比較適合普通大眾中產階級的配置指導。具體到每個家庭,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自身特點設計出最為合適的配置方案。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網易雲課堂:小烏龜資產配置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2:投資叢林生存法則》


伍治堅


從情感角度,我相信人民幣未來的發展和升值空間,但是如果說活在當下,我認為配置一些以美元計價的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

未來我真不敢說,但是當下的例子我有很多,說個最近去印尼巴厘島旅遊的例子吧,出發之前換了幾百美元,準備到當地換印尼盧比,因為聽說那邊美元比較通用,去了以後發現真的是這樣,光是美元的匯率就有三種,100美元檔次,50、20、10美元檔次,1美元檔次,而且有意思的是,我在國內拿人民幣換美元,再用美元換的印尼盧比竟然比直接在當地拿人民幣直接兌換印尼盧比要合適。

這意味著美元還是國際上最通用最堅挺的貨幣之一,還是有投資價值的。

都說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當然即使要放在多個籃子,也要找幾個好一點的籃子,至少到現在,美元仍然是個“好”籃子。


鑫財經


首先如果你是平常上班族不必要擔憂這個問題,影響微乎其微。

如果你是擁有大資產人士,這個就要好好考慮考慮這個問題。

當資產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朋友圈討論的都是如何做好資產配置和投資方面的。

關於資產配置有錢人做兩方面的事,一是投資,二是保險。

關於投資這個就有很大的風險存在,賺了賠了就很難說的清楚。

高層資產的朋友圈肯定討論過保險投資,這裡注意不是大陸報銷,是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相交於國內保險信用較好,回報也高很多。

不過辦理香港保險一定要找在香港保險公司上班的工作人員,香港保險也要求給投保人辦理需要公司內部員工,國內很多屬於中介,存在很大風險。如果找他們瞭解一定要問他們顧問要香港工作證,一定要查詢。

如果你對香港保險不瞭解,可以加問。


關中道


最近的人民幣用一路飆升來形容也不為過,截至2月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2851,升破6.30關口,當人民幣上漲到6.30時,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人民幣的頂峰了。然而僅僅幾天,人民幣就站上了新的高峰,創811匯改以來新高。

人民幣升值對資產配置有何影響?

如果是僅僅在國內進行投資,機會沒什麼影響,可以繼續沿用自己的投資策略進行投資,除非你想進行炒買外匯。外匯市場的風險比股市還大,炒匯有風險,無經驗者慎入,最好不要蹭熱潮,那些在去年人民幣貶值是購入大量外匯的“老司機”想必現在也是哀鴻遍野。

如果你想去國外投資,就是純國外買理財、房產的那種,目前來看的話確實是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不過,現在外匯管制已經很嚴格,資產能不能出去,買不買得到就是另外一回事。

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臨近春節假期,人民幣升值還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的。

首先,出境遊,買買買!相比去年能省下不少錢,東西價格越高省的錢就越多,購買奢侈品電子產品之類絕對是“買到就是賺到”。

其次,國外消費相對變低了,最留學生是最有力的。留學生們可以趁升值的行情,多準備一些生活費,學費,就當是理財了。網上流傳的那個老外在外匯漲跌區間換匯來中國旅遊相當一分錢沒花的段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最不願看到人民幣升值的就是我國的外匯企業,國內生產成本沒有降低而拿到的人民幣卻少了很多,這樣也從側面反映了特朗普”美國第一“的執政方針,大幅減稅降低國內生產成本,美元貶值又讓資本回流從而支持美國國內的經濟。



度小滿金融


我不認為6.3就是人民幣的真實匯價。從人民幣國際化的戛然而止就可以看出匯價一直在國家的管控當中。

哪個國家不控制匯價?只是明顯與否,力度強弱不同而已。大國控制力強,小國就是想管控也只能隨波逐流。人民幣進入6.3區間也是跟隨特朗普打壓美元的因勢利導結果。美國貿易逆差,貿易壁壘等因素逼迫人民幣做升值姿態。

在配置資產上,如果居住在中國那就配置RMB資產即可,中國經濟即使在泡沫中也不會崩潰,而且會不斷製造局部通脹刺激經濟發展。如果有移民或者對外投資傾向配置美元資產什麼時候都是恰當時候。現在沒有放開兌換流通,境內境外資產無法合法互通,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遊戲。


hhhThe


天天叫,以前7的時候叫,現在6.3還在叫


馬路1991


首先要說明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進入“6.4”了,而且很快就要進入“6.5”。

先分析一下當前的經濟形勢,自美聯儲2016年12月開始提高加息速度以來,美元在經歷了一輪下跌在88水平企穩後,重回漲勢,目前處於95水平,進入2018年後,美聯儲再次提升加息速度,反映出美國經濟增長開始加快。與此同時,其他主要經濟體雖然也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但還沒有進入加息週期。最近,特朗普開啟貿易戰,不是針對誰,而是全方位掃射,還有越演越烈的跡象,其目的不外乎通過貿易戰延緩其他國家經濟復甦速度,進一步拉大美國經濟與其他國家的距離,使美國重撐話語權。受貿易戰影響,近期股市,大宗商品市場(包括黃金、白銀),外匯市場普遍下跌。

未來,如果貿易戰如果加劇,三大市場將繼續下跌,只有美元表現搶眼。所以,增持美元,做空股市,大宗商品,外匯是可選方向。


賀疾飛


這都什麼時候的價格啊,現在是6.8!


已入輪迴


這個問題真是打臉,人民幣持續貶值,已接近6.6。人民幣國際化宣告失敗。

另外,雖然官微透露貶值是良性的,但其實是因為人民幣的信用出現了問題。

所有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都要貶值,直到真實價值迴歸,我判斷這次股災很可能會跌破2500點,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