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二十四節氣小滿時節的傳統民俗文化與養生方法

每年的新曆5月20日至5月22日,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二十四節氣小滿時節的開始,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今年的小滿時節開始時間是5月21日早上10點左右,在這今天稻穀漸漸結實為“小滿”。在我國黃河流域一帶種植有“冬小麥”,在前一年提前種植“冬小麥”,讓麥苗在積雪淹蓋下過冬,積雪融化成為灌溉用水,4月下旬麥苗已結穗,農民眼見辛苦有了豐收希望,麥穗結實開始飽滿,因此把這個時節稱為“小滿”。在民間有句諺語“小滿雨水也相趕”,因此農友最好能提前疏通排水溝渠、清理垃圾和雜草、可減少梅雨季的損失。而南方地區的農民,則要在小滿這天讓田裡蓄滿水,以免田坎乾裂,導致在芒種時無法栽插水稻。

二十四節氣小滿時節的傳統民俗文化與養生方法

小滿時節在江南一帶有“小滿動三車”的傳統習俗。它是對江南小滿時節農事活動的形象比喻。“動三車”裡的“三車”即油車、水車、紡車。在農諺裡,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在天旱的年份,人們會提前考慮和安排,以畜力或人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有些地區會用到風力)。過去行走在美麗的江南古鎮水田邊時,常常會看到水牛被矇住雙眼轉動水車的木車盤帶動龍骨水車提水,或人力雙腳交替踏車提水的情景。

二十四節氣小滿時節的傳統民俗文化與養生方法

小滿之後,儘量少坐室外的木椅。由於天熱雨多,露天的木椅會因雨水及暴曬後易散發潮氣。長久坐在上面,容易誘發痔瘡、皮膚病、風溼和關節炎等。如果想坐在這些木椅上稍作休息,可用些東西墊一下。氣溫雖不斷升高,但切勿貪涼飲冷,否則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亦不要赤膊貪涼,非但不涼快,反而容易吸收熱量,會感到更加悶熱。剛剛說了在此時節雨水量非常充沛,所以“溼”是要特別注意的,“溼”又分為“內溼”與“外溼”。而內溼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飲食上的失調,另一種則是身體體質上的影響。外溼所指是人所處環境的溼氣,建議可以配置一臺除溼機,用來去除家居中的溼氣,以免外在的溼氣影響到身體的內在溼氣。油炸、啤酒、燒烤等,常是溼熱體質者愛好的飲食,會導致身體又溼又熱,更可能導致皮膚問題如溼疹等。溼熱體質的食療飲食方法可以考慮:喝玉米鬚茶、湯裡放絲瓜、生薑、薏仁漿。

二十四節氣小滿時節的傳統民俗文化與養生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