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在现代之前茶叶的贮藏包装习俗

  茶叶极易吸潮变质,一些珍贵的名茶变化尤为明显,因此人们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茶叶的贮藏。唐代,用瓷瓶贮茶,也称“茶罂”。常为鼓腹平底,瓶颈为长方形、平口。这种茶罂一般装散茶或末茶。唐代还以丝质的茶囊贮茶,讲究者还在茶囊中缝制夹层,以更有利于贮存。

茶文化 | 在现代之前茶叶的贮藏包装习俗

  宋代赵希鹄在《调燮类编》中谈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无蒸灰。”说明宋代已经用草木灰储茶,因其可以防止茶叶受潮。

  明代人贮茶主要用瓷质或陶质的茶罂,也有用竹叶编制成“竹篓”,又称“建城”的器皿来贮茶。竹篓中可贮较多的茶。在同一篓中贮藏不同品种的茶叶,则称为“品司”。

茶文化 | 在现代之前茶叶的贮藏包装习俗

  明代还发明了将茶叶和竹叶同时相伴存放的贮茶方法。因竹叶既有清香,又能隔离潮气,有利于存放。更讲究的储藏是先将干竹叶编成圆形的竹片,放几层竹片在陶茶罂底部,竹片上放上茶叶后,再放数层竹叶片,最后取宣纸折叠成六七层,用火烘干后扎于罂口,上方再压上一块方形厚白木板,以充分隔离潮气。

  我国各地的贮茶方式各有特色。广东的竹壳茶就是用整片竹箨(竹壳)包扎成五个连珠葫芦状,底部贴上红纸标签,在广州市中药店悬挂出售,颇为弓引人注目,是广东民间凉茶之一。

  旧时皖西茶乡销售黄大茶习用竹包装。因篓编花纹成箱状,名“花箱”装头。春茶两箱一连,两连箱再包以大篾包,包内衬以笋壳编成,俗称“虎皮”。

  六堡茶也是用竹篓包装。六堡茶需要经过晾置陈化,这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所以,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

茶文化 | 在现代之前茶叶的贮藏包装习俗

  当时各地的茶庄茶号都有自己的包装纸。过去没有专门的纸箱纸袋,茶叶都是用店铺的包装纸进行包装,包装纸上印有本店的地址及广告词。而茶庄柜台伙计的基本功就是包茶叶,茶叶要包得平整,有棱有角,包装纸上面的广告要恰好在茶叶包的正中间两边要露出茶叶店铺的地址或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