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發佈 專家談保險業AI挑戰與機遇

記者 付習習

5月27日,“當保險遇上人工智能——人類社會新未來”論壇在復旦大學召開。全面繪製保險業智能發展路徑的《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2018)》(以下簡稱《路線圖》)在論壇上發佈。

《路線圖》由復旦大學保險科技實驗室聯合中國保險學會共同發佈。立足人工智能技術在保險細分行業的運用,《路線圖》從歷史沿革、政策規劃、技術背景、投融資情況等方面梳理了人工智能領域狀況,結合保險業現狀,通過人工智能與保險業的交叉,直面保險業痛點,並提供了智能化時代下的解決方案與應用場景,全面繪製了保險行業的人工智能發展路徑。同時,《路線圖》還運用技術成熟度曲線與文本挖掘技術評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分析了保險行業的AI運用趨勢及熱點。通過3輪德爾菲調查,成功獲得47位保險專家意見,提出了保險業智能化的挑戰與機遇。

《路線圖》指出,人工智能保險行業將在2018年進入智能化時代,在2020年邁過智能化時代的弱智能階段進入中智能階段,最終於2030年進入強智能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正面效應,但也伴隨著不容小覷的運用障礙與挑戰。市場在2018年進入弱智能時代後,還存在著來自政策監管、數據、市場、研發技術和信息安全層面的障礙,面臨著資本、數據、道德倫理、人才等因素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包括保險公司、科技公司、監管當局在內的多個主體,需要把握政策紅利支持和行業關注提升的風口,依託技術發展與資本力量,克服傳統行業痛點,提升公司運作效率,使保險行業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大放異彩。

《路線圖》中,針對保險科技資深專家開展的調研顯示,人工智能在保險行業運用已進入加速階段,預計將分別在2025年、2030年和2036年實現25%、50%、75%的行業運用。從保險業自身角度看,一方面,需要對其引起高度的重視,做好充足準備工作;另一方面,亦需抓緊佈局實施,以迎接全新的人工智能保險業時代。

作為“上海論壇2018”的子論壇之一,本次論壇由中國保險學會、復旦大學主辦,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承辦,風險管家、復深藍軟件、易知科技、IN3提供支持。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復旦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怡致歡迎辭。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韓國保險開發院院長成大奎、美國風險管理專業協會主席Robert Cartwright,Jr、瑞士再保險全球業務解決方案負責人魏希霆、中國互聯網保險投資基金董事長李寶忠、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理事長馬波濤、復深藍軟件董事長楊萬強、眾安科技CEO陳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王和、利莫瑞克大學教授Finbarr Murphy、臺灣實踐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范姜肱等嘉賓出席本次論壇並發表演講。論壇還吸引了眾多來自保險學界和業界的人員參加。

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主任許閒、《中國保險報》總編輯於華、上海市保險學會秘書長趙雷、慧保天下CEO胡瓊主持了本次論壇的數個主旨演講及圓桌討論。

在主旨演講和圓桌討論環節中,與會嘉賓梳理了人工智能與保險科技、保險生態圈及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的關係,討論了保險科技的階段特徵與變化趨勢,指出了人工智能與保險結合的無限發展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