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福建古代有“七閩”之稱,為什麼後來又被稱為“八閩”

戰國後期,越王勾踐後裔就來到福建境內,與當地居民組合成新的部族,稱為閩越族。唐朝後,王審知被封為閩王,福建稱為閩王國。這之後,福建就簡稱為閩。


福建古代有“七閩”之稱,為什麼後來又被稱為“八閩”

從“七閩”到“八閩”的演變“七閩”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夏官·職方氏》,書中說:“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郫、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東漢鄭玄注:“閩,蠻之別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國數也。”
福建古代有“七閩”之稱,為什麼後來又被稱為“八閩”​唐代的賈公彥所作的《周禮疏》中說:“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七閩”起初是專指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為圖騰的閩族後裔部落,後來演變成泛指福建。如北宋年間,宋真宗趙恆賜給福州神童蔡伯唏的詩中就有“七閩山水多靈秀”之句,蘇東坡在《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一詩中寫道:“空使吳兒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閩路”,還在《處州八境圖八首並序》一文中說,江西贛州的地理位置是“東望七閩,南望五嶺。”


福建古代有“七閩”之稱,為什麼後來又被稱為“八閩”​“八閩”之稱始於南宋。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置福建路,轄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劍州和興化、邵武兩軍,共六州兩軍。由於州、軍同級,到南宋時便有人開始稱福建為“八閩”。據我目前手頭掌握的資料所知,最早稱福建為“八閩”的當屬南宋狀元、樂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學者朱熹。王十朋於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時,曾在州屬衙門題聯:“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郡”。
福建古代有“七閩”之稱,為什麼後來又被稱為“八閩”​朱熹也曾在閩清白巖山題刻了“八閩嶽祖”四個大字。不過到南宋末,一些史書仍沿用舊稱“七閩”,未稱“八閩”。

工部尚書陳堯道在泉州人黃岩孫編篡的《仙溪志》的序中說:“莆甲七閩,分邑為三,仙溪又甲諸邑”。這裡也仍稱福建為“七閩”。
福建古代有“七閩”之稱,為什麼後來又被稱為“八閩”​“八閩”完全取代“七閩”,應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90年)莆田人黃仲昭編篡的《八閩通志》始。“七閩”之稱從周朝開始至南宋末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八閩”之稱如果從王十朋那時算起,至今也有800多年的歷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