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洗白一代奸臣秦檜?

青梅煮史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很多人已經傲慢到不屑於尊重良知。

一個有良知理性的社會,一定會讓英雄得到尊重;一個良好的社會,一定會讓善良得到獎賞,讓醜惡得到懲罰;一個正常的人,一定會尊重有英雄,一個無知無恥的人,一定會為敗類辯白,從而為自己丑陋的行為找到依據。

為奸臣秦檜洗白的無非兩種人:

1、跟秦檜時一樣性質的人,這種人再各個階層都有;他們的做事方式行為風格和秦檜一模一樣。有的是在公司裡面陷害過同事,有的是在朋友裡出賣過朋友……總之,這類人屬於道德人性已經欠費的人,缺乏最起碼的職業操守、道德觀念。還有人是為了博眼球,拉點擊量,在新媒體裡面不少,畢竟狗吃屎不是新聞,人吃shi才是新聞,Ta們沒什麼道德,Ta們就是”笑貧不笑娼“的人,這兩種人我們統稱為小人、偽君子。

2、怨氣沖天的人。這類人特別愛抱怨,極度的情緒化,偏激,虛榮,死要面子。Ta們一旦情緒上來,或者執拗於面子,就算是事實擺在他面前,他都不會承認。你跟Ta一聊天,都是抱怨。這類人恨不得”殺盡天下負我狗“。但是你跟Ta一接觸,發現Ta也沒對誰有恩過,也沒有人負過他。這類人就是反動。我曾經跟一個人聊過秦檜,我把《宋史》(蒙古人編纂的)、金國的歷史記載等史料擺出來,但是Ta就是一口咬定,秦檜是好人。這類人,不講事實,什麼事情全靠意淫情緒化,又不努力奮鬥,也沒什麼真本事,我們稱之為”垃圾人“。

3.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吃瓜群眾們對於秦檜、岳飛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各種故事以及網絡上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看到有人為秦檜洗白的。他們缺乏理性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被忽悠。但是他們能夠聽你給他分析,發現自己聽信了謠言會立刻改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社會越是安定富足,出來的敗類就越多。互聯網給了人們發言的自由,但是網絡上大批量的人,把這個地方當成了發洩不滿的地方。有一類人,自己不努力,混的不行就抱怨社會不公平;生活不幸福,看什麼都不順眼。再Ta們的眼裡,歷史都是假的,社會時黑暗的,人與人都是靠關係的,有錢就是牛逼的。

所以他們特別的愛抱怨,你跟他們呆上三分鐘,就感覺無法忍受,Ta們一直再跟你訴苦。

一個努力的人,一個向上的人,絕不會顛倒黑白,是非不分的。


嘟嘟讀讀


為秦檜翻案,大概代表了現在的一種思維風氣,歷史上的許多公案,或許確實冤枉或許是曾熱度出名的需要,總之很多人都在搞翻案風。翻案風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主要是看翻案的證據能不能站得住腳,翻案的觀點能不能符合現在主流的價值觀。

小編認為,秦檜的確應該永遠跪著,但理由卻和大家不一樣,秦檜的確是替趙構背了鍋,但這個鍋之所以讓秦檜來背,是因為趙構知道秦檜本來就足夠壞。

先說下為秦檜翻案的最主要證據,趙構不想然岳飛繼續打下去,於是就強行命令岳飛班師回朝,讓後給秦檜派了一個任務,把岳飛給弄死。秦檜這個人,果然是深知皇帝的意思,很快就開始給岳飛羅織罪名,但岳飛為官清廉,功勞有很大實在是很難羅織什麼罪名。於是封建時代凡是皇帝想處死大臣的經典罪名出現了,那就是謀反。

可偏偏找來找去連杜撰的岳飛謀反的證據都很難找,於是秦檜說了一句讓他遺臭萬年的話,就憑這句話秦檜大概能位列中國奸臣前三名,並且再跪一萬年都不冤枉。

當年岳飛被定罪,同為當時大將的韓世忠為岳飛鳴不平,職責岳飛的罪名是子虛烏有,質問秦檜憑什麼說岳飛想謀反,於是秦檜不慌不忙的說出了那句歷史上最無恥的話“莫須有”。因為是古文,我為大家翻譯一下,就只到秦檜有多麼無恥了,讀遍二十四史恐怕就這一段最讓人氣憤不已,其囂張無恥程度讓人髮指。

韓世忠質問秦檜說,你憑什麼說岳將軍要造反?他揹著刻著精忠報國四個字又怎麼可能去造反,你負責審案也在不負責任了吧,定罪怎麼能連一點證據都沒有?

只見秦檜不緊不慢的說,“造反這事或許有吧,這就足夠殺岳飛了”。

韓世忠居然被噎得說不出話來,就憑或許有吧幾個字就殺了大宋的一員大將,眼前這個人的小人嘴臉可真的是世所罕見呀。


小編以前回答過一個問題是問為什麼鎮南關大捷之後老將馮子材明明取得了巨大勝利,為什麼還要簽訂屈辱的中法條約呢?其中仔細分析過國與國只見戰爭的勝負與一場戰役之間關係,簡而言之就是趙構在那個歷史時刻,主和可能也是一種正確的無奈選擇,因為他面對的敵人太強大,當時他面對的可是瘋狂崛起的金國,是一個正處在上升階段滅了遼國,擄走了徽欽二宗的強大到讓人髮指的金國。我們作為千年後的人,是戰是和我們只是爭論,但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確實生存還是毀滅的大問題。

從實際效果上看,南宋最終在南方站穩了腳跟,最終延續了華夏文明,這一點是基本值得肯定的。至於當時堅持與金國打仗,那可能是另一種結局,這裡無法猜測。

秦檜的確是殺害岳飛的兇手,趙構只不過是想議和而已,不一定非要弄死岳飛。秦檜拿著雞毛當令箭,非要置岳飛於死地,用最無恥的語言說出了莫須有這樣的話,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秦檜的案翻不了,他必將一直跪在世人面前。


昭烈名臣


做為歷史類的讀者,我應該客觀的看待歷史人物。

首先我想說,當一個英雄般的人物被神話時,他周圍的人或事物也會被扭曲改變,來襯托英雄的光環。因為我們心中的英雄岳飛,被秦檜害死了,所以大家恨他。

秦檜固然可恨,但如果有人在尊重歷史的情況的下幫他洗白,我還是支持的。並不是因為秦檜沒有那麼壞了,而是我們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理解歷史上的人和物。

從宋朝的歷史以及政治角度來說,秦檜就是一個背黑鍋的人,說他害死了岳飛,這確實有點冤枉他了。岳飛一直想收復河山,迎回二帝,但是大家應該知道,皇帝的寶座只有一個,如果二帝回來,宋高宗怎麼辦?

秦檜能夠位極人臣,當然有他的兩把刷子。他猜中了皇帝的心思,做為皇帝的鷹犬,他要背這個黑鍋。沒有皇帝的授意,他如何得逞?因為皇帝默許了,所以他才能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

我覺得幫秦檜的洗白的無非幾種人:

一,客觀看待歷史問題的人,細緻剖析歷史人物,不會人云亦云,這是大學問家。

二,譁眾取寵,想利用歷史事件,獲得關注,吸引眼球,這樣的人不可取。

三,炒作秦檜的話題,能讓旅遊景點增加很多的遊客哦。還有媒體,影視劇等等。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會幫秦檜洗白,“有利可圖”啊!


歷史紅塵


滑天下之大稽,民族英雄是如何走向沒落,奸佞賊臣是如何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抬頭?

我是荒野一個極具民族正義感的答主,最近關於岳飛該不該死的問題炒得火熱,翻開那些獨闢蹊徑的見解我對這些人產生了深深的失望感,我開始反思到底是什麼讓如此多的人站出來為秦檜這樣的奸臣翻案呢?


1、一群人試想過,如果堂而皇之地為秦檜翻案似乎有些說不通,於是另一個背鍋俠出現了,宋高宗趙構。他的出現引導了一部分人的視線,將仇恨的目光逐漸轉向這位皇帝,似乎更有說服力以證明秦檜是冤枉的。

2、一些人翻出岳飛違抗軍令的罪證,對!像秦檜那樣翻出這些罪證來。在他們眼裡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嗎,所以他要忠國也要忠君,既要順皇帝的意思與敵人講和,又要拯救這個國家擊敗入侵者!你們還想岳飛怎麼做?似乎不管怎麼做,岳飛都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3、網絡自媒體的錯誤引導,不知道是何時是誰為秦檜說了第一話,隨著第二個第三個,越來越多人在這場風波中選擇了獨闢蹊徑,是為了想成為網紅,博取廣大網友的關注?還是顯擺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不得而知,但同作為一個網絡自媒體職業人,我們不應該宣傳正能量嗎?為什麼要以此類不倫不類的方式來獲取利益?


4、自稱秦檜後人的,你們不覺羞恥反而以此為榮還為他翻案。再說到了現在你怎麼能配的起做秦檜後人?誅九族你都不夠資格!



荒野歷史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我不贊同你的觀點,可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這就是說,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在做著“洗白”秦檜的事情,而又有很多人再摒棄這種觀點,實際上這都是一些個人理解,是從不同角去出發對於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無論是否客觀公正,僅此而已

不談秦檜有什麼貢獻,至少他是個活生生的人,單憑此點來講,讓他的銅像跪了上千年就有點不仁道,但是我非常贊同!


秦檜其人,政治成分比較複雜——是奸臣還是奸細,沒有定論

作為南逃歸來的前朝重臣,秦檜的返鄉之路比較傳奇。簡單來說,按照他個人的描述,是趁守衛不注意,背後給人捅了黑刀,然後一溜煙跑了回來。厲害啊!身為一介文官,還能跟特工一樣,從金軍牢獄中跑出來,而且還不是一個人,順道兒把老婆孩子也帶了回來,實在是厲害的緊!

單憑此點,我們大致可以瞭解秦檜這個人的成分,至少不會是清清白白的宋朝官員,至於是不是金兀朮也就是完顏宗弼安排來的奸細,那要再看。榮歸故里的秦檜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的信任,身居高位。這還不足以讓人牢記他的光輝事蹟,於是他又搞了一波事情,也就是被奉為傳說的那句“莫須有”

一句也許大概可能會,直接KO了抗金名將岳飛,並自此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評選標準是無恥

但問題回來了,秦檜到底是徹頭徹尾的奸臣,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權力,才搞死了岳飛;還是說,他為了報答金兀朮的知遇之恩,搞死了岳飛?

到底是漢奸還是奸臣,這個問題很重要,雖然奸是一定的了!

賣國求榮也好,背信棄義也罷,民族大義上犯了錯但不代表是漢奸,就像南宋最後的奸相賈似道,雖然人壞的是無與倫比、無法無天,但本質上卻從來沒想過要投誠當漢奸

但是,秦檜同志就不一樣了,作為南逃歸來的大臣,他是否已經偷偷的給自己的國籍做了一下調整,成為了金兀朮手下的走狗,這真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根據當時的形勢分析,北上收復失地是絕對有可能的,軍隊士氣自北宋滅亡以來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而國力也隨著南遷進一步的恢復,雖然連年征戰勢必會影響到南宋當時的經濟發展進度,但從長遠來看,對於整體國力的提升和經濟的穩固發展,都是利大於弊。可就在這樣的局勢下,趙構夥同秦檜做出了最差的選擇——議和

當時金國上下,都希望避岳飛鋒芒,而此時議和無疑於自毀長城。就算是議和,籌碼擺上來談判總是要的吧,可看一下當時的議和條件和最後達成的協議,南宋是完敗。不僅折損國家名將,還付出大量的歲幣朝貢,可謂是談判失敗的典型代表

不說趙構是否因為二帝迎還後的權力動搖,單純從秦檜的角度出發,他關於議和的提議是沒有問題的,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很有問題的,明明有更好更佳的選擇,為何偏偏是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果,所以他個人很有問題!

定性——千古奸臣,疑似漢奸,永世不得超生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無法為秦檜的行為洗白。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他做到了誤國的最高境界,也表現出了一個奸臣應該有的素養,並且將奸詐進行到底

有一種說法表明,當時的秦檜是南宋的實際統治者,是金兀朮授意下南歸的,而宋高宗只是傀儡而已。我想,這個觀點並不能成立,如果高宗長久以來被秦檜控制,那他為何不聯絡岳飛或是其他武將一舉將秦檜擒殺,畢竟天高皇帝遠,遠在南宋的秦檜縱然是有金兀朮為他撐腰,但並不至於能操縱南宋文武吧,更何況當時的主戰派並不在少數,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慫蛋,都希望做金國的走狗

我個人更相信的觀點是——秦檜已然投靠了金兀朮,併成為他的奸細,為他做事。而趙構則是一如既往的恐金,在數次南遷中可以表明。當岳家軍氣勢如虹,準備一路向北的時候,趙構第一時間想到自己的權勢,然後惶恐不已,而此時的秦檜也是慌亂的不行,畢竟自己的真主子一旦垮臺,自己也沒好果子吃,於是倆人雖然有不同的訴求,但卻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議和

急於求和的宋高宗,自然要和金兀朮談條件,而秦檜作為內應,勢必會告訴金兀朮應該怎麼做,岳飛則很不幸的成為這場談判的最重要籌碼,最後的結果是宋高宗孤注一擲,選擇棄牌來保存實力,奈何棄掉的是三個艾斯;金兀朮手中僅僅是一副散牌而已

坐莊的人,便是秦檜——從中收取了抽成不說,還繼續和賭徒高宗做朋友

秦檜之所以會被一些人稱頌,無非是他的這一行為(促成議和)為南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個平穩的環境,讓原本飽受戰亂侵襲的民眾得以休養生息,並最終促成了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

但問題回來了,如果不是他,經濟中心一樣南移,經濟一樣發展。如果岳飛不死,而是以一種守勢捍衛國土,對抗金國;那麼經濟發展要更加迅速,軍事實力也不會持續走下坡路。最重要的是,國家的尊嚴不會因稱臣而受辱數百年

所以,貢獻和發展不是他帶來的,洗白也就毫無意義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這些人有兩種

一種是在於通過抹殺中華民族之英雄,打擊中華民族之精神,使中華民族再無英雄,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另外一種是通過洗白髮布一些驚世駭俗的言論,從而使自己出名,來達到一些目的。

第二種比如那讓秦檜站起來的所謂藝術家也就算了,危害能力不算大,最多在眾人眼裡算是個跳樑小醜而已,對我們中國來說,最有危害性質的則是第一種人,這些人通過洗白秦檜,尚可喜,洪承疇等人,想讓本來被人們認可的民族英雄成為破壞團結的罪人,其用心不可說不歹毒,他們就是利用所謂的名族團結大帽子來行破壞中華名族團結之事實。

讓我們好好的想一想吧,如果因為融合的原因,岳飛不是民族英雄的話,那麼根據人類發展之趨勢,或許過不了多久,會有中日合邦,亞洲一體化(這不是不可能吧?)如果這樣的話,我們中國,自然是占主導地位的,到了這個程度的話。

汪精衛究竟是促進中日合邦的民族英雄呢還是歷史罪人?

曾經反抗日本侵略的先烈們,是民族英雄呢還是反抗融合的歷史罪人?

因為日本和我們都融入了一個新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歷史恩怨是可以勾銷了。我們提倡民族團結了,可就可以以此否定歷史,否定一切嗎?

那麼,下次日本或者是別的國家來融合我們的時候,誰還願意當這個對抗民族融合的“罪人”呢?

好吧,就算他們不是“新中華民族的英雄”而是“中國的英雄”,日本也有自己的“民族英雄”韓國也有自己的“民族英雄”那麼這所謂的新中華民族最終還是要繼續和全世界融合,大同的,到了新融合的那一步,問題又來了,新中華民族變成了新新中華民族,那麼,你的新中華民族英雄又算是什麼呢?

這樣搞下去,中華民族,是沒有英雄的,對,沒有民族英雄。

這就是拿現在的社會認知生拉硬套到歷史小姑娘身上,硬是給她打扮的不倫不類的後果,又叫做“歷史虛無主義”

按照歷史虛無主義的路子走下去,時代每前進一步,我們就要損失一名民族英雄,多了一名“歷史罪人”了,長久下去,我們就沒有什麼民族英雄了。


這不是民族的問題,也不存在什麼大X族主義,他們是想以所謂的民族來顛覆人們對歷史正確的認知,我想我們應該判定的是“誰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中華民族,誰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中華文明,誰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那麼就該知道,誰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而他們的目的則是讓中華再沒有民族英雄,讓賣國叛國之賊站起來,心安理得的成為新的英雄。


可笑!可悲!可嘆!!

對這些人,我們只能說“你讓秦檜站起來,我們就讓你跪下去”“你讓叛國者成英雄,我們就讓你成狗熊”。


關河南望


很多人洗白一代奸臣秦檜,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但不一定合理,我能講得清楚這是為什麼,但卻不提倡這種行為。

平心而論,絕大多數古代人基本上都是文盲,不識字也不會讀書,他們對於歷史和傳奇、傳說、小說等故事是混同的。

他們不會正兒八經去閱讀歷史書,他們所瞭解到的歷史故事基本來源於小說演義,而這種小說演義又是怎麼傳播的呢?由於他們不識字,就只能通過村口的說書藝人或者戲臺來唱戲,來得知這些故事,一般來說,他們所認知的那個秦檜很大程度上是《說岳全傳》這個小說裡的故事,以及依靠這部小說來再加工的戲曲中的秦檜。

而古時候的說書藝人或者戲班子,還是有點文化的,並且深受舊式價值觀的影響,對大是大非、大忠大奸的底線,還是把持得住的,在他們的故事裡頭,秦檜一定會是奸臣,而且人物非常的臉譜化。受到這些小說或者戲曲的影響,古代的大多數人也就對秦檜有了一個巨大的刻板印象,他就是個奸臣。

然而到了現在,雖說大家都識字,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去看史書的,也不會去讀《說岳全傳》這樣老派的小說了。他們更容易聽類似於高曉松這樣的歷史偽專家胡扯八道。

而像高曉松這類人為了博取眼球,譁眾取寵,什麼結論都敢下。他們並不受到舊式價值觀的束縛,也因此屢屢為歷史上的一些事情翻案,比如把在歷史上受好評的人物說成是混蛋,而把檜這種奸臣描摹得更為“人性化”,更沒有“刻板印象”,更不“臉譜化”,更有人性,實際上是在洗白秦檜。

所以對於普通人而言,與其相信高曉松這些人說,不如老老實實去讀史書,在史書裡你會發現秦檜可能比《說岳全傳》裡更為可惡,他本身就是個奸臣,雖然並不臉譜化,但確實是民族的罪人。


貓圖怪談


一代抗金名將岳飛,已經遇難了八百年,而殺死岳飛的主謀秦檜,也在岳飛的雕像前,跪了八百年。

800年前的岳飛,曾是一個馳騁沙場的抗金名將,而又是當時鎮壓農民起義的得力干將,也為南守的趙家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的抗擊外敵的事蹟,千百年來,已經是家喻戶曉,成為英雄的化身,和愛國主義的榜樣,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為榮。

但是,把他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還有些不太恰當,因為他抗擊的外地,並不是外邦入侵,而是中國境內,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的政權,女真族的大金國,因為這個女真族現在已經演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少數民族滿族,因為滿族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把他們作為外敵,有傷於今天的民族感情。

所以把岳飛作為一代忠良,最恰當不過。

而那個跪了800年的秦檜,其實800年來,為了一些政治的需要,不斷的有人把它想扶起來,但歷史早已下了結論,這秦檜就是一個陷害忠良的奸臣。

說的是漢奸,那是抬舉他,他還不夠資格,他還沒有 效忠中華民族以外的民族。

說他是奸細,恐怕證據還不足,作為一代陷害忠良的奸臣,再合適不過了。

在今天還是有人想把他洗白,而且從野史那裡找出了許許多多的證據。

其實,洗白秦檜,就等於抹黑的岳飛, 因為岳飛800年來,已經成了民族的化身,作為英雄,已經受到中國人的敬仰。

那麼抹黑岳飛,就是對於中國人敬仰的挑戰。

也許我的帽子扣得大了一點,其實抹黑岳飛,與扶起秦檜都是徒勞的。


趙志軍001


  

  自古忠奸難定論!

  由於理念的不同,由於掌握史料多寡不同,由於地位、識見不同,由於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總之,有許多的原因會使得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

  就如對秦檜,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說,在民間,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都認為秦檜是百分百的奸臣,許多人甚至認為給秦檜翻案的不是秦檜的龜孫,也是漢奸的後人。

  大多數老百姓瞭解秦檜嗎?不瞭解!

  他們對於秦檜的瞭解,幾乎都來自各種戲曲、評書等民間演義,民間傳說,對於歷史上真正的秦檜不瞭解。

  尤其是明清時期盛行的《說岳》,使得岳飛的形象在國人心中無限拔高,使得秦檜被民眾釘死在恥辱柱上。

  那麼,在那些瞭解歷史的人眼中,秦檜是不是就是一個奸臣呢?

  也不是!與民眾一邊倒不同,在有識者眼中,有人肯定秦檜,也有人否定秦檜,但無論否定還是肯定,都不至於無厘頭,不至於一根筋。

  明代大文豪張岱評價說:嗚呼!秦檜力主和議,緩宋亡且二百餘載。

  清朝有位史學大家名叫趙翼,此人點評歷代史書名氣極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就是此公名句。

  趙翼認為:宋之南渡,秦檜主和議,以成偏安之局,當時議者無不以反顏事仇為檜罪,而後之力主恢復者,張德遠一出而輒敗,韓侂冑再出而又敗,卒之仍以和議保疆。

  民國大文豪胡適評價說:秦檜有大功而世人唾罵他至於今日,真是冤枉。

  我們可以看到,南宋之後,明、清、民國三代精通史學的頂級大儒都對秦檜大加肯定。在三位的評價中,沒有對秦檜個人品德優劣做出評價,而是肯定秦檜主張的和議政策,因為秦檜力主議和,方才使得南宋能再延續一百五十年。

  我們再來看著名“昏君”宋高宗對於秦檜的評價:秦檜力贊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復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

  大家可以看到,宋高宗同樣是肯定秦檜力主議和的功勳,並且認為南宋能夠在百事俱廢的情況下建立,秦檜擁有首功——不是岳飛首功哦。

  作為一國之君,宋高宗所站的立場很高,他關注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不是一方一隅的得失,而是整個天下大局。就如當年劉邦將蕭何推為首功之臣一樣,中興四將都是功狗,秦檜是功人。

  當然,歷代名人之中,也有不少人否定秦檜。

  宋人袁燮認為:自秦檜當國,陰與虜結,沿邊不宿重兵。

  這個觀點在宋明時期一度非常流行。許多人都說秦檜和金國人有勾結,甚至說是秦檜授意金國人,在簽訂合約時,提出害死岳飛的附加條件。

  不過,在秦檜當國時,宋朝一直力主和議,後來也確實簽訂了和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邊境不設置重兵,彷彿也不算是什麼大罪。

  明朝大儒王夫之認為:秦檜者,其機深,其力鷙,其情不可測,其願欲日進而無所訖止。故以俘虜之餘,而駕耆舊元臣之上,以一人之力,而折朝野眾論之公,唯所誅艾。藉其有子可授,而天假以年,江左之提封,非宋有也。

  又曰:殺人宗族,盡解諸帥之兵,大壞軍政,粉飾治平,延及孝宗而終莫能振。

  王夫之在此對秦檜提出了兩點批判:

  第一點,秦檜心機深沉,一心禍國,假若有兒子可以繼承權力,必定會篡國。

  第二點,秦檜殺害忠良,使得宋朝國力大弱,一直到宋孝宗時期,宋朝都未能振作。

  秦檜確實沒兒子,他那兒子是過繼來的。不過,宋高宗對於秦檜一直是既重用,又打壓,嚴禁其權力傳承。就算秦檜真有兒子,也根本跳不出宋高宗的五指山。至於殺害名將岳飛,打壓韓世忠等人,也都是宋高宗授意。

  清末民國大儒梁啟超認為: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冑,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梁啟超認為宋朝的蔡京、秦檜其實是同一流人物,這些人有才,但是巧言令色,一心媚上,掌權時不知道為天下蒼生考慮,想的都是個人利益,個人得失。這些人都算是奸臣。

  我們縱觀歷代名家對於秦檜的評價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現象:

  凡是肯定秦檜的,都是在肯定秦檜推行的議和政策。幾乎絕大多數的名家,都認為和議比主戰,更適合當時的南宋。

  凡是否定秦檜的,幾乎都是從秦檜的個人品性入手,批評其為謀私利,傾軋主戰派將領,諂媚君王,貪戀權力云云。

或許,我們綜合兩派的意見,才能看到一個更加附和歷史的秦檜。簡單來說,秦檜是趙宋皇室的忠臣,從人性來說卻是一個壞人。


葉之秋


民族需要英雄,民族需要精神。精忠報國無需質疑。

洗白秦檜無非兩種原因。

  1. 標新立異,吸引眼球。這種人實在沒下限,就像顛倒黑白,來賺取眼球經濟。
  2. 這一種就是純粹在學術範圍內探討了。想要研究歷史的真相。

對第一種,大家嗤之以鼻就好,不關注,這種人也就消失了。

對第二種,大家不要上綱上線,畢竟再壞的人也能有點優點吧?不要敏感的去認為他們是要平反,讓他們自說自話就行了。

最後,我想說岳飛已經超越了一個人的價值,它是一種精神象徵。永遠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