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皇帝,你心裡的忠臣、奸臣是什麼樣的?

下倆巴人


如果我是皇帝我不會相信任何人 人太複雜多變了 那有什麼忠奸 ?只分 有用 ! 沒用 !

如果我是皇帝

第一我想的肯定是維持自己的統治, 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 ,不讓別人把我從皇位上拖下來 。所以我不會讓我手下的人的權利出現一隻獨大的情況,時刻平衡他們手中權利 還要離間他們不讓他們和夥搞我,還有就是定期換人入局,避免某人在位時間太長 太過根深蒂固。管你是忠臣還是奸臣大勢之下都得老實的!

第二 把人放在適合的位置上,讓"牧羊犬"替自己放羊,"寵物狗"逗自己開心 ,"惡狗”咬人。

我覺得一個朝廷的大臣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類 有能力有本事的,這樣的能臣就用來管理百姓治理地方維持國家的運轉(這類人不管道德好壞,看著多麼忠誠也要重點防範不能讓他們尾大不掉)

第二類 能力一般 但心眼活泛 道德也不高的,這樣的就可以用來制衡第一類人 ,他們就是你殺人的刀 潑髒水的桶 替你背黑鍋的‘’臨時工"(在百姓因為“人”死了而氣憤的時候 把責任推到刀身上 告訴他們是刀殺死了人,然後把刀毀掉)

第三類 道德高 名聲大的 再百姓中有一定影響力的 可以使用各種手段讓他們感覺到你的好 你的仁慈 偉大 寬容 等等光環,然後通過他們傳播到民間 來獲取民心 維持統治。

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該用就用 該扔就扔 (當然了面子上一定要做的漂亮)當你擁有一個國家的時候你也不用擔心沒人可用,不要有什麼心裡負擔,一個統治者肯定不會被道德束縛。 道德就是栓住牛羊的繩子 。



悟空xTL


如果我是皇帝,我會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

首先,不管是忠臣還是奸臣,評判的標準都是完成任務的滿意度情況。工作任務都要按我佈置的意圖開展,這就是所謂的執行力。那些按照制度辦事,完成工作目標的大臣,就是最大的忠臣。那些完成任務不利,能力低下的大臣就是奸臣庸臣。

其次,忠奸的標準要由老百姓來決定,由老百姓進行投票表決考核官員的績效。考核好的就是最大的忠臣,考核不合格的就是庸臣奸臣。當然,那些因為完成工作出色,但得罪老百姓的官員,也要調查清楚,合理評分。

第三,要建立廉政公署對官員實施廉潔自律專項考核。凡是欺壓百姓、行賄受賂的官員就是奸臣,廉政方面做得出色的官員就是皇帝心目中的忠臣。

我是春風,歡迎發表你的觀點,轉發評論。


春先生的世界


忠臣和姦臣,這在中國是個永恆的話題。

在科舉制出現之前,從漢代開始官員的選拔主要是察舉制,作為權力頂端的皇帝不可能事事躬親自為,必須依賴官員來幫他治理國家,為了保證官員培養的連續性,防止人才遺留在民間不能為朝廷所用,形成不穩定因素,從制度上規定地方官員有責任和義務把當地的賢良人才向朝廷推薦,由此誕生一個伯樂相馬般的特殊行業——人才品評家。

不得不承認開始時這種人才品評有非常客觀的一面,否則無法保證把社會上最優秀的人才輸送往朝廷,它事關社稷的安危。東漢末年的察舉制下著名品評家許劭每月都有一個“月旦評”,當時社會上的出類拔萃的青年才俊都爭相請他品評,一經被他看好,前程就有了保證。

他對曹操的評價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意思是在太平盛世就是一個能力超群出眾的大臣,在兵荒馬亂的亂世就是一個奸詐的梟雄,這是較客觀的一個能力評價,以後面的發展情況看算是一個人才品評家的專業評價。

但在民間另有一套通過評書、小說、戲劇的傳播,且在民間深入人心的評價系統,這個評價系統影響更深遠,而且有一套似是而非的邏輯,比如仗打敗了或者國家昏亂了,必然是朝廷裡出了奸臣;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必定是朝中有忠臣。總之皇帝是好的,關鍵看他的運氣好壞,是碰上上忠臣還是奸臣。這裡所謂忠臣奸臣的忠奸之辯,實際上是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裡的一個道德評判而不是能力評價,甚至它會模糊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

比如鴉片戰爭的失敗,朝廷不得不簽下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就是因為朝廷出了琦善,穆彰阿這類奸臣,忠臣林則徐被奸臣打壓,充軍尹犁。

說來好笑,皇帝心目中也有一套關於忠臣奸臣的評判系統,皇權奉行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皇帝眼中的忠臣和姦臣這個評判系統與民間的恰恰是相反的,民間認為的奸臣,皇帝眼中就是忠臣,民間認為的忠臣,皇帝老子眼中就是奸臣,否則你無法解釋屈原為什麼投江,曹操為什麼篡位劉氏江山,安祿山為什麼造反,嚴嵩為什麼飛揚跋扈。

當一個朝代大量出現忠臣和姦臣的時候,往往說明這個朝代出現了昏君和暴君,因為這兩者是天生的一對組團出現的,奸臣當道的時候必定是暴君昏君肆虐橫行;暴君昏君斷送江山的時候,必是忠臣忠烈千古,奸臣陷害忠良。明朝大量出現忠臣奸臣現象,清朝卻幾乎絕跡,它與皇帝的素質本身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在古代,一個呼喚忠臣孝子的朝代必定是皇上昏庸無能的朝代,一個高揚“存天理滅人慾”,“餓死是小失節事大”道德旗幟的朝代,必定是偽君子橫行的朝代,這是封建王朝的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