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箍——《西遊記》裡舉足輕重的一個字

箍——《西遊記》裡舉足輕重的一個字

——

箍——《西遊記》裡舉足輕重的一個字

若論《西遊記》整部小說中出現頻率最多最常用的字,除了些“的”、“了”、“唐”、“師傅”“悟空”“八戒”等之類的字眼,金箍棒也當屬高頻詞之一了,那麼,此時就“箍”這個字《西遊記》裡實在也是別有一番用意的。

大家注意沒,主角孫悟空手裡拿的金箍棒是“箍”,頭上戴的緊箍咒也是“箍”,最有意思是如來送給觀音菩薩的三個用於輔助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之用的對付法力強大的妖魔的三個寶貝,都叫“箍”,分別是孫悟空的“緊箍兒”、黑熊精的“禁箍兒”、紅孩兒的“金箍兒”,音同意不同的三個“金、緊、禁”箍兒用法基本上相同,都是念咒,都是一個見肉生根,越唸咒越“箍“”的越緊。

吳承恩為什麼如此鍾情“箍兒”這個法寶?“箍”到底有何深意之用呢?首先,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嗎?妖魔與佛道根本的區別就在心性的修養上,所謂,佛魔一念間,很多獐鹿虎豹,飛蟲走獸的等修煉有道就成了佛道神仙,茹毛飲血興風作浪便就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魎了。而這就很有意思了,金緊禁三個“箍”,用了一個收服了一個魔頭,緊箍兒助齊天大聖孫悟空一路斬妖除魔,終成鬥戰勝佛,最後緊箍兒自動消失;金箍兒助號山佔山為王的紅孩兒成了善財童子,禁箍兒助黑風山大王熊羆怪成了守山大神。

箍——《西遊記》裡舉足輕重的一個字

呵呵,這麼好用的“箍”功勞不小呀,如來何不多生產些呢,這樣豈不廣度眾生,勝卻苦口婆心,如此方便法門,讓那些興風作浪無惡不作的妖怪,見一個就給他帶上個“箍兒”。這豈不功德無量?或許,問題是,估計批量生產是不能夠的,或許,是本就天地間自生成不可再多的寶貝,一如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蘆、芭蕉扇那都是天開地闢鴻蒙初判之時天生地長的靈物不可多得?

不過,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大禹治水用的定海神珍鐵,為何兩端也各套一個箍呢?而且,這個帶“箍”的金箍棒那可是功績卓著的,是革命的武器,專革妖魔鬼怪,虎豹犲狼的利器,磕著點亡,擦著點死,不知在孫行者的手裡結果了多少洞妖山怪的小命,命大的吃上幾金箍棒,打的妖怪求爺爺告奶奶的,命小的直接都是一金箍命嗚呼。何以,非是帶“箍”的棒,把“箍”去掉就剩個金棒行嗎?以上這些,關於“箍”的問題,原著似乎都沒明說。

箍——《西遊記》裡舉足輕重的一個字

不妨探究下唄,首先,箍,字典給出的基本的意思就是,用篾或金屬條等圍束器物。

顯然,言外的引申之意,主要就是圍束的意思,緊緊套在東西外面的圈。難不成,修行修養都要圈住自己,固步自封、作繭自縛嘛,若是,不修行心靈還是自由的,修行了反而都不自由?那又何必呢?其實這樣理解就錯了。“箍”只是表示自制自律,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方圓這個規繩——這在《西遊記》中,衍化成了“金箍棒”“緊箍咒”的“箍”字,強調我們這顆心須加以管束。管束不是陳規陋習,抱殘守缺喔。

梁啟超把奴隸分為身奴和心奴。

被迫做奴隸是“身奴”,心甘情願做精神奴隸是“心奴”。崇拜古人,是先人的奴隸;苦樂隨人,為世俗的奴隸;聽天由命,是境遇的奴隸;放縱自己,為情慾的奴隸。解放身奴須要革命,解放心奴則須醫治靈魂。

海德格爾認為,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人類社會中,說人們能夠接受的話,做人們能夠認可的事,甚至連思想和潛意識都被捆上了各種繩索。

莊子常常把我們的心靈描述成井底之蛙一樣,在德國詩人里爾克的筆下,我們的心靈成了一隻籠中豹,被堅固的鐵欄杆圍困得疲憊不堪,死氣沉沉。

盧梭說:“人生來自由,而處處都在枷鎖中。”

箍,或許是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被戴上了無形的各樣箍的,只能通過自己心悟醫治消除了。

箍——《西遊記》裡舉足輕重的一個字

是以,總之, “金箍棒”“緊箍咒”“金箍兒”“禁箍兒”核心都是“箍”字,寓意心靈的自律。而《西遊記》中各種妖魔形形色色的妖洞、平頂山蓮花洞的眾多寶貝、青牛精的圈套、獅駝洞的陰陽二氣瓶……這些則才是心靈的作繭自縛。他們終究跳不出一個鄙陋的窠臼,只會令心靈愈加羈越難收。而“金箍棒”、“金箍兒”等終究只是助力修身養性、戰勝自己的目的,是心靈的通透圓融,是心靈的自由自在,所謂合規矩脫規矩不逾矩,為是心靈不受約束,最後正是達到,心中無劍手中無劍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平和的佛道境界,到達靈山後緊箍咒自動消失就是此意呀。

箍——《西遊記》裡舉足輕重的一個字

金箍棒塑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