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阿里巴巴員工為何如此之拼?

傳聞裡的阿里巴巴,人人都能月入上萬,個個都是拼命三郎,阿里巴巴在外人看來已然是傳說一樣的存在。

網傳阿里巴巴的晚上11點,整棟大口依然燈火通明!996只是基本操作,其敬業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人均創造117萬利潤!阿里巴巴員工為何如此之拼?

半夜的阿里巴巴燈火通明

阿里巴巴能從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迅速發展成國際性大企業,並且每天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前進,絕對不是依靠個人的力量,更多的是依賴他們強大的人才團隊。那麼馬雲的激勵機制是怎樣的?為何能讓員工如此之拼?

職級

01

阿里巴巴有兩套人才發展體系,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P序列=技術崗】,程序員、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

另一套體系就是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M序列=管理崗】,從M1到M10,把每一個層級的評判能力全部細分,它的能力表現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層級,全部有一個細分的體系。

這樣就實現了整個人力資源體系的科學化。大部分都歸納在P序列 ,你的“職位+工種”,比如P7產品經理=產品專家。一般到P3為助理,其中P6、P7、P8需求量最大,也是阿里佔比最大的級別。

P系列專家機制

P4=專員, P5=資深專員, P6=高級專員(也可能是高級資深), P7=專家 ,P8=資深專家(架構師), P9=高級專家(資深架構師), P10=研究員, P11=高級研究員 ,P12=科學家, P13=首席科學家 ,P14=馬雲(阿里專家級別定義)。

M系列管理層機制

M1=P6 主管, M2=P7 經理,M3=P8 資深經理,M4 =P9 總監 ,M5= P10 資深總監 ,M6 =P11 副總裁, M7=P12 資深副總裁 ,M8=P13 子公司CEO 或集團高層, M9=P14 陸兆禧(前馬雲)。

在阿里早些時候P級普遍偏低,專員可能是P2這樣,後來有了一次P級通貨膨脹,出現了更多的P級。

在阿里只有P6(M1)後才算是公司的中層。

不同的子公司給出P級的標準不一樣。比如:B2B的普遍P級較高,但是薪資水平低於天貓子公司的同級人員。同時到達該P級員工才有享受公司RSU的機會。(低於P6的除非項目出色有RSU獎勵,否則1股都拿不到)

薪資結構

02

一般是12+1+3=16薪年底的獎金為0-6個月薪資,90%人可拿到3個月股票是工作滿2年才能拿,第一次拿50%,4年能全部拿完(阿里專家級別及對應薪酬)

晉升條件

03

1、晉升資格:上年度KPI達3.75。

2、主管提名:一般KPI不達3.75主管不會提名。

3、晉升委員會面試:晉升委員會組成一般是合作方業務部門大佬、HRG、該業務線大佬等。

4、晉升委員會投票。P5升P6相對容易,再往上會越來越難,一般到P7都是團隊技術leader了,P6到P7非常難,從員工到管理的那一步跨出去不容易,當然有同學說P一般都是專家,M才是管理,actually,專家線/管理線有時並不是分的那麼清楚的。

阿里為何可以給員工如此高的待遇?

04

先看數據:

阿里人均創造117萬利潤

首先來看看馬雲阿里巴巴如何提高人效?

2012年,阿里要求業績要增長1倍,大家認為業績翻倍至少增加12000個員工,結果馬雲不同意,並提出最多增加5000人,如果今年沒有實現業績翻倍、包括馬雲在內,所有人一分錢年終獎都沒有。

2012年,阿里業績不止翻倍,人數也沒有超過5000人;

馬雲

2013年,阿里要求業績再翻一倍,提出要求:“今年員工最多增加2000人!”

2013年,阿里業績不止翻倍,人數也沒有超過2000人;

2014年,阿里員工只增加了500人;

2015年,阿里要求出一個進一個,一個都不能增加。

為什麼馬雲可以做到?馬雲認為:並非人越多業績越高,如果我的激勵機制是合理的,我就有信心用最合理的人效做最高效的績效。

阿里巴巴的激勵機制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05

老闆都有一愁,就是“薪愁”。因為不管老闆發多少工資,員工總是會覺得少。員工一旦覺得工資少,那麼就會出現幾種情況:

員工要求老闆加工資。這時候,如果公司利潤微薄,員工與過去相比沒有創造更多的利潤情況下,加工資就是加成本,所以老闆當然不願意。

員工開始“混日子”模式。這是很多員工有的心態,你給我這麼點錢,憑什麼要我幹那麼多活呢?

優秀員工離職。一個員工如果在別的地方可以獲得更高的工資,那他沒有理由不跳槽。

所以,發工資也是一門大學問。如何把工資發的讓員工滿意,是每個老闆都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在馬雲看來,工資應該這麼發: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3、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4、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我們所說的讓員工滿意,並不是說員工覺得我拿這麼多就夠了,人的貪慾是永遠都無法滿足的。這裡所說的“滿意”更多的是員工對薪酬體系的認可。

要讓員工認可薪酬體系,那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工資的發放是公平公正公開的,能力強的乾的多的獲得更高的薪資;

員工的薪酬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更高的薪資;

與其他公司相比,我們的薪酬模式是有競爭性的。

現在很多企業的薪酬模式有什麼樣的弊端?

  • 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消極怠工。

  • 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傳統薪酬績效缺乏活力。

  • 員工都是抱著打工者心態工作,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幹多幹少工資都一樣

怎樣的激勵才算有穩定性和增長?

1.打破固定工資和高底薪

固定工資代表的是一種穩定性,企業需要給員工穩定性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感。但是如果這種穩定性太強,則很容易造成員工工作缺乏動力的局面。

並且在這種模式下,員工不管為企業創造多少效益,拿的都是一樣的,自然也會促使優秀員工心生不滿而離職。

所以,要想能激勵員工,那就要改固定工資為彈性、寬帶薪資。

2.不能只有單一銷售提成

底薪+提成的模式是我們現在用的最廣泛的一種薪酬模式,當然,提成本身沒有錯,但是如果企業只採用單一的銷售額提成,員工就會想辦法讓企業增加投入、增加員工、增加設備來實現自己的銷售額提成。

3.建立短、中、長期結合的價值分配體系

建立階梯式的分配體系,基本薪資+福利做為短期激勵保證企業日常工作的運營;季度獎、年終獎等浮動薪酬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保證年度計劃順利實施;設置股權激勵計劃支持企業長遠發展,保持人員相對穩定。

4.對“國寶級人才”採用股權激勵機制

19年前,阿里新來了一個員工,在他到了之後,把阿里巴巴的員工集合在一起,在杭州溼熱的夏夜裡,拿著一塊小白板,揮汗如雨地從最基本的“股份”、“股東權益”開始教起,接著又幫創始的“十八羅漢”,擬了十八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股份合同,從這一刻開始,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雛形,成就瞭如今的十八羅漢。

也正是馬雲運用了股權激勵,這個新員工毅然辭掉歐洲年薪300萬港幣的投資工作,加入月薪500塊的阿里,他就是蔡崇信!

這僅是馬雲對股權激勵智慧運用的冰山一角,從創業之初到如今龐大的商業帝國,無數事例證明:一路走來,阿里的成功,離不開人才激勵,離不開馬雲的股權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