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4月1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未来三年,生态环境部将打七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并确保三年时间明显见效。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即将大变的7大环保领域——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打赢蓝天保卫战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仍然处于高位,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仍然超标。根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超过80%,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要累计下降18%。

从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到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从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到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再到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每一个要求和做法都透露着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决心。

要解决现阶段大气污染问题,亟须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等方式来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以满足绿色发展对低成本清洁燃料等的需求。

而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直指与日俱增的汽车数量,采用包括以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等实招更显细致。

至于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特别是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要求严格问责,这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以高压的态势敦促确保大气治理取得实效。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从2013年“大气十条”提出要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再到此次提出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频频出现在顶层设计中。

为什么要对柴油货车进行污染治理?原来,柴油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会直接影响颗粒物排放,多环芳烃越高,柴油燃烧排放的颗粒物数量也越多。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这使得排放污染物的毒性也越大,因此降低柴油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有重要意义。

为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各地应加快推进实施机动车国Ⅵ排放标准,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结合相关技术,通过区域限行、市场引导等方法,推进老旧和高排放车辆的淘汰更新,特别是公交、环卫、邮政、物流等行业。

同时,加强对柴油车生产企业和终端市场的监管是未来工作的重点,要从源头杜绝假国Ⅳ、假国Ⅴ产品流入市场,鼓励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整个柴油车市场向清洁化发展。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今日起,生态环境部联合住建部将于5月初启动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范围涉及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全国其他部分地级市。

据悉,消除水体黑臭的判定条件包括:一是公众满意,公众评议结果满意度高于90%;二是水质合格,水质监测结果符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关于基本消除水体黑臭的指标要求;三是控源截污,沿河污水收集体系基本建成并有效运行;四是垃圾清理,沿河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措施有效落实。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渤海综合治理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性内海,海水交换和自净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脆弱,加之工业开发、陆源污染、渔业透支等因素,环渤海地区水域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目前亟需加快渤海环境保护区域立法,完善综合整治机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定渤海污染物总量指标及各省(市)陆地减排指标;建立渤海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严控陆源污染;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异地、联合执法;严格按照生态红线管海、用海,建立生态补偿和修复制度。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长江保护修复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为此,需要不断有效推进“六大保护机制”,加快形成共抓、共管、共享的长江大保护格局:以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为核心,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推进长江流域保护工作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大力推广PPP模式;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市域内各区长江断面水质进行严格的常态化、信息化监测,年终真兑现、真奖罚;加快制定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涉水法规体系,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加强环境信息公开,鼓励市民、环保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水源地保护

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已纳入全面打响污染防治“七大攻坚战”之一。

目前,一些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不清、边界不明、违法问题多见,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据初步调查,各省份普遍存在大量水源地违法违规问题。很多水源地内存在工业企业、交通码头或者排污口,甚至一些企业、码头和取水口多年共存,风险隐患突出;还有一些水源保护区划定不合理,保护范围涵盖整个县城或城镇,涉及大量居民村落、建筑项目,保护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1996年,我国修订出台《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要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水污染防治法》在2008年和2017年经过两次修订,设立了水源地环境保护专章,要求地方政府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必须划定保护区并设立界标和警示标志,规定“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农业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突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2015年,农业部提出并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部揭牌后,即将大变的这7大领域怎么办?

—— END ——

墨泉生态建设

让世界因我们更美丽!

生态修复 | 农旅开发 | 规划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