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日前,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了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加上此前的兩批次共有6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啟動建設。

現代農業產業園怎麼種地?在農產品加工、銷售方面有哪些舉措?如何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水平比較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這就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那麼,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如何種地的呢?

1

種臍橙用上大數據

水肥藥一體化準時準量,使生產標準化、智能化、便捷化。

農作物產量高,但價格賣不上去,怎麼辦?

江西信豐縣農友果業專業合作社是一家以臍橙種植為主的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合作社的千畝臍橙示範園一年產量達上千噸。但合作社負責人羅漢陽說,合作社的效益難以發揮到最好。“原因主要是難以對臍橙的質量安全進行有效監控,產品銷售模式也比較傳統。”

信豐全縣共有臍橙種植面積20多萬畝,產量20多萬噸。但是,過去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既增加勞動成本,又無法實行科學管理,效益不明顯。為了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效益和品質,信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打造農業物聯網雲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農產品電商平臺三大平臺。信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鐘鼎說,三個平臺的建設,分別瞄準了臍橙的生產、質量監管和銷售三個環節。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鐘鼎說,產業園60%以上臍橙產業實行了智能機械化水肥一體化操作,全縣2270畝設施蔬菜實施了智能水肥、溫溼度控制系統,加快了智慧農業的進程。世界各地的人通過掃描臍橙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瞭解到這個臍橙出自哪個地方、哪個果園,是怎麼長成的。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還可以可視化地觀察到綠色有機無公害臍橙的生長全過程。

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正在著手建立臍橙大數據平臺,力爭使全縣9600多戶臍橙種植戶都實現數據共享,讓廣大果農通過手機就能瞭解臍橙種植的科技信息。

在產業園核心區,信豐引進的龍頭企業——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生產銷售各環節運用了臍橙大數據。在推行果園水肥藥一體化應用上,用肥用藥準時準量,實現機械智能操作;在果品加工上,利用大數據平臺,可以智能分選出不同顏色、大小、酸甜以及各種口感口味的臍橙果品。公司負責人李遠恩說:“我們的大數據平臺使生產標準化、智能化、便捷化,通過各基地和加工線傳輸回來的信息,按照設定的程序標準,指揮生產、加工機械智能應用,可以提高臍橙產量和質量。”

2

辨米質依託物聯網

“三確一檢一碼”實現全程質量追溯,專家雲及時答疑解惑。

當農產品全國知名,“假冒偽劣”開始充斥市場,如何保真?

五常市作為黑龍江省優質寒地水稻的主產區縣,從前一直被“五常大米亂天下、天下大米亂五常”的難題所累。五常市水稻種植人數多,市場龐雜,就使得五常大米的“假冒偽劣”有了可乘之機。為破解這一難題,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物聯網中心應運而生。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物聯網服務中心根據農業發展實際需要,以大數據採集控制和專家雲兩大平臺為支撐,開發建設了水稻溯源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產品電子信息服務體系和政務資源服務系統四大服務體系。

中心工作人員小宋告訴我們,產業園物聯網最核心的一環是水稻溯源服務體系,主要通過“三確一檢一碼”實現對五常大米的全程質量追溯,解決了“哪些是真的五常大米”的問題。

三確,結合運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將五常215.5萬畝水田信息全部錄入系統,定位到農戶、地塊和邊界,從而實現對水稻的總量控制和分戶核算;確品種,將全市15家有繁育資質的企業納入系統管理,在種子繁育企業基地實現統一包裝物、統一購種憑證;確投入品,根據購藥購肥憑證及土壤氮磷鉀含量,確定地塊農藥、化肥等施用量,從根本上保證了五常大米的品質。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一檢就是質量檢測,通過黑龍江省五常大米檢測中心,對大米加工企業生產的每批次產品進行真假鑑定和質量檢測。

一碼則是運用最新的防偽技術,對五常大米包裝進行防偽,“一物一碼”,覆蓋稻田面積64.5萬畝。

3

一二三產融合加速

建設田園綜合體,打造生態觀光、休閒、教育有機結合的產業發展道路。

農產品價格時有波動,如何保障農民收入不受影響?

正值小龍蝦上市的好時節,湖北潛江市漁洋鎮躍進村蝦稻共作基地裡蝦肥田美。一組村民黃國強找來插秧機,用了半天時間便將自家18.5畝地栽種完畢。“這要是在一年前,這些地至少要栽種四五天。”黃國強告訴我們,以前地特別分散,種地費時費力,有些田地都撂荒了。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漁洋鎮黨委委員何紅社告訴我們,在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後,今年年初,潛江投資6000萬元打造蝦稻共作標準化生產基地。在園區的輻射帶動下,全市蝦稻共作面積已達64萬畝,預計小龍蝦產量12.7萬噸,產值50.8億元,形成了集中連片、產銷功能齊全的種養新格局。

“園區創建對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進一步推進‘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堅持清水養好蝦,從源頭保證高品質。”潛江市水產局高級工程師周浠說,小龍蝦需要水稻帶來的天然餌料,水稻需要小龍蝦提供的天然肥料,可以實現農田減肥70%以上。去年潛江成立了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能夠對小龍蝦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情況進行專業檢驗,確保“上桌前的安全”。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高品質帶來好口碑。在今年小龍蝦市場相對低迷的情況下,潛江小龍蝦銷售不僅沒有受到衝擊,還實現了量價齊升,逆勢飄紅。

潛江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大力發展小龍蝦全產業鏈。以華山、萊克為代表的農業企業依託小龍蝦養殖,發展集選育繁育、加工出口、保健食品等於一體的三產融合產業模式。目前園區共有加工企業13家,固定資產12.6億元,年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可生產蝦仁、整肢蝦、甲殼素等10多個系列、60多個品種。

生產效率驚人!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蓄勢待發!

在產業園核心區,龍灣鎮積極打造“章華田園綜合體”。“我們以章華臺遺址、章華溼地花海和規模化蝦稻共作基地等旅遊目的地為切入點,打造生態觀光、休閒、教育有機結合的產業發展道路,形成‘抬頭摘水果、低頭賞花朵、田邊釣蝦’的鄉村旅遊帶。”該綜合體負責人章龍介紹。

如今,潛江蝦—稻產業從業人數超過10萬人,產業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去年,小龍蝦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30億元,今年預計將達到32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