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一年讀多少本書?是哪些書?

以文溫暖三農


我三月份報了個寫作班,開始學習閱讀和寫書評。從三月份到現在我將近讀了30本書。說起讀書,我雖然是本科畢業,但是在大學時期也沒靜下心來讀幾本書。學習了閱讀技巧之後,我才發現閱讀也是有方法的,正是這些方法讓我愛上了閱讀。

那麼是哪一些書,讓我愛上閱讀並且拓展了我的思維呢?

閱讀方法類

1、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算是我的閱讀技巧啟蒙書。書中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我一直在使用,即摘抄讓人心動的句子,再寫上自己的感想。這樣的讀書方法增加了讀書的樂趣,閱讀的時候發現了心儀的句子,就像發現了寶藏一樣。等到寫書評的時候,大概就只需按照自己的筆記去抒寫了,一舉兩得。

2、《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巖俊之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並且親自實踐了一年讀300本書。在這本書書中作者介紹了高效閱讀的訣竅、利用思維導圖記憶書中內容以及具體的行動方法。總的來說,首先要帶著目的去閱讀,考慮要從書中獲取什麼知識。其次,通過製作思維導圖記憶書中的內容。最後,就是有意識地輸出,輸出是我們真正掌握知識的途徑。

溝通類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再版了15次,它是美國的權威溝通教材。它總共分為“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這本書探討了如何認知自己和溝通對象、如何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如何通過肢體語言瞭解對方以及讓自己更有說服力,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而言之,關於溝通技巧的問題,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最關鍵的是,這本書雖然將近60萬字,但是一點也不晦澀。它就像一個導師一樣,一層一層為你揭開溝通中的迷惑。

個人成長類

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作者因為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突破性研究,獲得了全球最高教育獎“一丹獎”。在這本書中,作者闡釋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對人生的不同影響。但是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不管是在教育子女,管理團隊還是人際關係中都能取得不錯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不但能提高人們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熱情,它還能提高人們的抗壓力。

今天就分享了這四本書,這四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有些時候,閱讀一些好的書籍就像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拓寬了我們的人生邊界。而這就是閱讀帶給人的驚喜之處。


雲中書爾


我自幼喜歡讀書,特別是參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後,購書的慾望更強。2011年退了休,沒事總愛轉書攤,每月購書達20餘本,年均兩百餘本,多少年長此以往,家裡的書現已成了災。我讀的書很雜(武打的除外),幾乎涵蓋各個領域,可以這樣說,一般人有的,我有。一般人沒有的,我也有。老境將至,又無煙酒嗜好,夜深人靜,選一冊喜歡的書仔細讀來,此生足矣。


楊玉貴841


我今年著實讀了幾本書,買的時候特別痛快,一眨眼功夫就搞定了,可是讀起來就花費了我的幾個月時光!又花錢又花時光的!好不賠本啊😄!

第一本也是我今年決定讀書時候買的,是餘秋雨先生的一本書,名字叫霜冷長河!這本書就是他的一個自傳!從解放時期以後說起,說他的經歷,經歷文革 上下鄉,從學校輟學勞動,現在看簡直不可理喻!導致文化出現斷層,什麼都出現斷層,能夠看出當時的背影下要搞文學是多麼不容易啊!就這樣他上完大學,之後又到學校教書!心路歷程滿滿瘡痍!就是這樣的環境成就了他的人生的與眾不同!雖然壓抑但是很精彩!

第二本就是買了一套圖書,就是魯迅先生的文集,這裡麵包含雜文,散文,小說!我只是挑挑揀揀的讀了,小說!雜文!這兩本,小說記憶猶新的是阿Q正傳!祥林嫂!狂人日記,祈福,閏土,等他把他生活的當時的社會描繪的很深刻生動形象!也表現出我們的劣根性!所以周先生不在醫人的身體,用文字治療人們的內心了!文學巨匠!針砭時弊的很到位!諷刺的很痛快!

第三本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這本書是一本小說,說來也奇怪我能記得情景但是就是記不得主人公的名字!這本書從國外留學歸來假文憑,遇見第一個姑娘,到後來遇見第一個心動的姑娘,再後來下鄉教學,認識了他的老婆,結婚回家,到家了又是一些瑣碎的事情,再後來因為老婆的姑姑插手家務事導致,兩人離婚,最後總結是婚姻是一座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感觸良多啊!

第四本是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講述了樣先生遇到錢鍾書先生是留學時期,然後回國,都從事文化行業!然後有了他們的女兒!故事就是一些他們仨之間的故事,從他的姑娘為線索展開了她的一生!姑娘從小孩到上學出嫁,到她教學當教授,到後來死亡,還有就是錢鍾書先生也在她女兒死後不就也撒手人寰了,這種打擊可想而知,但是這都沒有擊到她,她堅強的寫完了她的回憶錄!坎坷!心酸!無助!

第五本是舒慶春的茶館,話劇劇本,看了兩遍吧,就是從一個茶館的客人發現社會變化,以一個小小茶樓反映當時社會的背景體制變化!無奈!卑微!真的五味雜陳!最後掌櫃自殺了,故事結束了!人吃人的社會!

謝謝品論,謝謝關注!謝謝!





相魄


2018年,我作為完全靠讀書寫稿為生的自由職業者,大概讀了幾十本書,其中有些書是因為寫說書稿被動閱讀的,還有一些小說。從個人這一年的閱讀經歷還看,值得閱讀的書籍有這麼幾本:

《三體》

一口氣讀完了《三體全集》共三本,很多天都深陷其中,劉慈欣以細膩的筆觸,宏大的構想,非凡的想象力營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夢空間,讓人們感到地球的渺小,人類的渺小,也讓人反思生命的意義。

《解憂雜貨店》

如果世界上真有一個解憂雜貨店,只要你將自己的困惑和煩惱寫下來,投到這個店裡,就能得到解答,讓你看清未來之路,那麼,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治癒系作品,在幫書中人物找到人生之路的同時,相信也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

《遙遠的救世主》

這世上哪有什麼救世主?如果有,也一定是你自己。這本小說的作者豆豆的作品並不多,卻發人深省。

這本《遙遠的救世主》分析了中國的文化屬性,對強勢文化屬性和弱勢文化屬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簡單來說,中國的老百姓大多數都是弱勢文化屬性,用一個字總結,就是靠,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但從根本上來說,無人能靠,只能靠自己。

《窮查理寶典》

這本書是查理·芒格的傳記,介紹了查理·芒格的獨特的思維方式、人生智慧和投資之道。在他看來,搞投資、買股票賺大錢只是認真經營人生的副產品。

很多人都說,如果只推薦一本書的話,那就推薦這本《窮查理寶典》。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經驗,供參考。


炎小寧


2018年讀書清單:共計21本

1.2018-1-12二號首長

2.2018-1-25中外微型小說精華本

3.2018-2- 5圍城

4.2018-6-12活著

5.2018-6-10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6.2018-6-15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7.2018-6-22我們仨

8.2018-6-26一本書讀懂世界格局(藍色戰略)

9.2018-7-3  5分鐘打動人心

10.2018-7-8美元霸權即將隕落?

11.2018-7-15局外人

12.2018-7-16猶太人這樣給孩子定規矩

13.2018-8-3永不瞑目

14.2018-9-15世界短篇小說四巨匠作品

15.2018-10-18茶花女

16.2018-10-20大宋名相趙普

17.2018-10-27一門技術活

18.2018-11-3高思在雲

19.2018-11-11邊城

20.2018-11-24小王子。

21.2018-12-8高老頭

2019,繼續前行!











韓笑666


說嚴重一點,一年能看多少本書?我也說不清。因為我年紀算是比較小。也沒有那麼多的人生感悟。而且現在是手機不離身的時代,我平時看書基本上都是電子書。如果從頭到尾看一本完結的書的話。根據它的章節和厚薄程度,薄的我基本上一天看一本中等的三天看一個特別厚的,基本上要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看一本。基本上只要是空閒時間和課後時間,我都會用來看書。因為年紀比較小我一年當中看的最多的書算是青春文學類。比如說之前改電影的《悲傷逆流成河》等等。偶爾也會看看老師推薦的書,或是網上熱評的書。還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我認為符合我的審美觀,或我感興趣的書,無論多厚,我都會看完。但如果在網上熱評的書我不感興趣,就算它很薄,我也不會耐下心去看完。還是看心血來潮吧,畢竟我的情緒比較穩定,如果偶爾心情不好了的話,我會看一些比較輕快的書。如果心情特別特別好的話,我會選一本看完的書,然後三刷四刷。我曾經喜歡一本書,只要是我心情特別好,或者是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去翻翻看。其實他也不是很好的時候,只是一本帶著記憶和夏天味道的書,也許已經看了十幾遍吧。我也不知道,我一年當中都看什麼書,但是我看的書一定是能讓我心情變得愉快,或者是能讓我產生一點點感悟的書


食之野夢


每年讀多少書還真說不定,我找出了去年讀書節來臨的時候寫的一篇《我的2017書單》,那時候還只是過去幾個月,用在這兒似乎也合適,大家如果有好書,不妨共享。

年初的時候連著看了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蘇東坡傳》和《紅牡丹》三本書,其中《紅牡丹》多年前曾看過,因年代久遠,居然印象全無,只記得自己看過,知道那個叫牡丹的主角。再次重看,還是為主人公所震撼。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感覺就是一個粉絲對自己所追之星的仰望之情,用現在的話來說,語堂先生就是東坡先生的迷弟。我也喜歡蘇東坡,喜歡他的豪放,詩詞散文書畫俱佳。但喜歡歸喜歡,喜歡成林語堂這個樣子,還真不多見。

大約也正是林語堂先生太過於喜歡蘇東坡了,所以在他筆下的改革派人物王安石就顯得那麼不堪。簡直就是徹頭徹尾的大反派。為了以正視聽,我特地又找了本《王安石傳》,卻發現這本書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作者梁啟超寫《王安石傳》時,正好是維新遇阻躲避在日本之時,他那時候需要發出改革的呼聲,所以寫出了《王安石傳》,藉助王安石說出他的心聲。此書讓梁啟超成了王安石的迷弟了。剛剛看完《蘇東坡傳》的我怎麼也看不下去,只好看了個開頭暫且擱著了。哪天靜下心來再看。

看《金瓶梅》時,說此書看似寫宋朝,實則寫明朝。借古諷今。所以你別以為那裡面寫的蔡京就真的是蔡京。

於是特地找出了這本《讀,品明朝社會》,對照明朝社會,將官場和底層百姓的生活作了細緻的對比分析,感興趣的不妨拿來一看。如果能對照著《金瓶梅》看,就更好。

文友李臭兔,迷死馮唐。我本來一般不會因為別人看什麼書就受人左右,正好家裡有一本妞當初帶回來的馮唐的《萬物生長》,好像是同名電影首映式的禮品,隨手翻翻,覺得還不錯,就一口氣看完了。

看完了覺得不過癮,又看了他一本《活著活著就老了》。

唉,活著活著就老了,誰不是呢?

《小王子》幾乎我每年都要讀一遍。在好多人以為那是屬於孩子們讀的書,可是,成年人的世界裡,其實也同樣需要《小王子》。文字不長,讀一遍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每次讀都有新折感受。

據說女兒現在讀書的城市是就《小王子》的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兒時跟祖父一起生活的地方,有機會倒真想去看一看。探訪一下這位名字刻在石碑上被安放在巴黎先賢祠主殿牆壁上的傢伙究竟是啥樣的。

有些書看了,時間長了,細節便疏遠了,所以,過一段時間,我會再找出來看看。在上半年過去了的時光裡,重看過的書包括《城南舊事》、《呼蘭河傳》、《老人與海》、《邊城》和《傲慢與偏見》。

當然《紅樓夢》已從我的枕邊書上升至隨手翻。家裡、單位各一套,想到某個細節就忍不住翻出來求證一下。

2017年4月之前,我就看了這麼多書,算起來大概有十多本,平均一個月三本書。你呢?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分享嗎?


蘇小妮


想要獲得豐富的知識,博覽群書就是其途徑之一,所以古人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來形容讀書的價值。


讀書,是最廉價的投資

如今自媒體之風在網絡颳起,越來越多的人都投身到自媒體圖文寫作中來。那麼,想要寫出生動的文章就要通過讀書來獲取更多的詞彙量,有一句是這樣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迴歸正題,題主問一年讀了幾本書,都有那些?

答:近一年來反覆讀了三本書。具體如下:

小編喜歡閱讀古文,所以為了提高自己白話文的閱讀能力,增加文字功底,首本就選《古文觀止》這本書籍來看,當然是原文與註釋對照著看。


其二讀了《黃帝內經》,該書分素問、靈樞兩大部分各81章。主要講了6個方面①氣是萬物本源②人與自然的關係④人體的陰陽對立④五臟別論⑤生命觀⑥形神統一等。

倒不是小編想要學醫,只是對《黃帝內經》氣元一論的哲學思想很感興趣。因為它與道家修真的理論相同,同時都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說明人身生之本,本於陰陽,是父母陰陽兩氣交媾以精血造化而成行。

最後讀了《呂氏春秋》這本書,從書中的“本生”“貴生”“情慾”“盡數”“先己”這些篇幅中可以看出,該書內容的養生之道完全是繼承《黃帝內經》。其內容大致就是:法於陰陽,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避其虛邪賊風,恬惔虛無,精神內守等的養生方式。



陳道言


【天空讀書】再有一個多小時2018就與我們依依惜別。盤點了一年來己讀書目共有40多本,有幾本是重讀的:

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生命冊,黃雀樓,蘇東坡傳,容忍與自由,四十自述,人生有何意義,亂世猶聞讀書聲,鄉下人的悲歌,繁花,民國三大校長,抗日戰爭時期的胡適,國粹人文傳承書,一壺光景,從容淡定過一生,遙運的向日葵地,望春風,相愛的日子,感謝生活,創意的末來,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洛克菲勒自傳,青鳥,瓦爾登湖,南懷瑾談生活與生存,白鹿原紀事,民國往事,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稻盛和夫),活著(重讀),富蘭克林自傳,人生與讀書(金克木),月亮與六便士,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文化精神,曾國藩家書,一升露水一升花,宋美齡傳,蘇軾詞集,賭王何鴻燊,羅布泊密境,魯迅小說(重讀),魯訊散文(重讀)。

2019繼往開來讀書不倦……祝朋友們元旦快樂,吉祥如意!


天空6903


我讀書是一陣一陣的。

最早喜歡看小說。言情小說看得最多,後來看了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之後,再看言情小說就看不下去了。高中時班上男生流行看江南的《龍族》,多次推薦我看,我聽到這本書的名字以為是什麼傑克蘇修仙爽文。一直推拒。直到後來有一天我書荒,迫不得已看了這一本,看了就無法自拔,瘋狂向身邊的朋友安利。



畢竟是作家,和網絡的一些寫手不同。文筆和手法都大氣成熟。後來一段時間沉迷名作家寫的小說,把以前不想看的名著通通讀了一遍。《追風箏的人》,《小王子》這些大火的書。後來沉迷莫泊桑,看了他的《羊脂球》。看完《羊脂球》又沉迷國外文學,看了《包法利夫人》,《呼嘯山莊》。


我是喜歡聽故事的人,簡單的議論或者敘述我很難看得下去。所以一向偏愛小說類的書。




直到後來,看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是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以我當時的年紀還無法理解,所以我看了一半便擱置了。

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書。突然有一天想看恐怖獵奇類的書,看了恰克·帕拉尼克的《腸子》後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又陸續看了幾部國外的獵奇類作品。一年內能讀多少書我沒有統計過,應該是二十本往上的,多讀點書還是有好處,對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