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被苗阜力捧的博士相聲夫婦,為什麼不受有些觀眾的待見?

八卦氣象臺


恕我眼拙,如果不是他們一直在臺上自稱是交大博士,我還以為是宋曉峰來搞笑的。這位男博士和宋曉峰看起來是不是有些像?

看側面,是不是更像?

博士出來說相聲,本是一件極好的事,說明相聲界百花齊放、說明相聲已經慢慢侵潤到了百姓日常生活中。

其實最早知道這名博士夫婦,還是在苗阜的微博上。苗阜在《我為喜劇狂》節目中自稱是漢語言文學博士。

不僅自己是博士,還邀請了博士夫婦加入到了自己的創作團隊,青曲社一飛沖天似乎指日可待。

不過就在前天,節目播出後,苗阜一看風頭不對,馬上撇清了與博士夫婦的關係,稱博士夫婦與青曲社沒有關係。這風向轉得太快,讓人摸不著頭腦。

好吧,東拉西扯了這麼多,博士夫婦在《相聲有新人》中,究竟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讓萬眾唾棄呢?

還在觀眾席上時,男博士就對臺上的相聲演員評頭論足,評頭論足也沒什麼不好,只要你功力在別人之上,也無可厚非。

真輪到二人上臺時,兩人三句不離博士這個稱呼,介紹完自己之後,就用手指著郭德綱問:您不認識我是吧?注意,是食指指向郭德綱,就是這一指,讓不少觀眾覺得這人涵養不夠。

指完後,當場送給了郭德綱三本書,臨了還不忘譏諷老郭文化知識不多,說:“我估計您能看懂這本差不多。”老郭呵呵一笑,未與之計較。

終於開始表演他們的拿手節目《好浪漫啊》,情景再現沒感覺是在講相聲,反而看起來更像是小品。博士男在接受採訪時,稱現場已經“爆”了,只是節目把觀眾席剪掉了,所以大家沒有看到現場觀眾的捧腹不禁。


講完相聲在得知沒法晉級時,博士男就開始和老郭“懟”上了。從“你說我指點”到“走著瞧”,讓我見識到了高級知識分子的目中無人。老郭縱使再沒有文化,但在相聲這個領域裡,至少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博士男連對人最起碼的尊重也沒有了。

當然,節目組利用博士夫婦炒作,也是有這個可能的。但問題是,作為高級知識分子,明知道面對千萬觀眾,到舞臺上去懟一個相聲前輩是一件風險非常大的事卻還要為之,為了博關注度無下限,卻讓人心中五味雜陳不是滋味。


八卦氣象臺


這對博士相聲演員是不是苗阜捧我不知道,但是他們不受待見,卻是事實,因為我也不待見他們,主要有這麼幾個反差。

1、高學歷與低素質

這是博士夫妻,上海交大的博士,這也不是浪得虛名的,按說,學歷越高素質應該越高,但是似乎他們正相反,缺少基本的教養,一點都禮貌都沒有,讓我們對上海交大的人才培養挺失望的,當然,這不能代表上海交大。


2、水平差與自我感覺好

他們倆的相聲,第一根本就不是相聲,第二真不怎麼樣,但是因為之前他們的視頻在網上被追捧,所以,他們就以為自己是大師了,這是一個錯覺,網民捧的也信?水平差低調點也就是了,偏偏他們還自我感覺良好,在他們眼裡,你們全不是相聲演員,只有他倆是。

3、譁眾取寵與班門弄斧

別的不敢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中國所有的相聲演員,在郭德綱面前,還真是沒脾氣呢,除了輩分大的,其他的在郭德綱面前還真都是規規矩矩的,看這個博士大師,指指點點比比劃劃,在郭德綱面前好為人師,還真選錯了對象,結果只能是譁眾取寵,自取其辱。



4、專業與業務

這對博士夫妻我想可能也是學理科的,這才是他們的業務,也是本職,但是他們倆出了兩本相聲學著作,儘管現在出書便宜,但是這也是不務正業吧,不知道以後他們評職稱是用專業著作還是相聲學著作呢?這個問題,上海交大怎麼看呢?

最後一個問題,有人說,他們倆是按照導演組的安排演戲,這樣思考的話,你是看高了他們,看低了導演組,說白了,他們只不過是情商低而已,而且還倒黴遇到郭德綱,所以這個差距就立竿見影了。

最關鍵的是,這對博士夫妻還把他們的徒弟坑了,就是那個脫口秀冷笑話話都說不清楚的演員,為什麼水平這麼差?相聲公式出品。


韓東言


老苗怕是沒力捧吧,就是當槍使了。作為曲協的人,就算再次,他也明白這所謂的“公式相聲”是個什麼玩意兒吧。不然這三本書也輪不到那倆貨出吧。而且這倆貨“入教”太深,拿自己當祖師爺了。一個正常思維的人,會把藝術拿公式算?如果這也能成,那梵高,畢加索,齊白石,唐伯虎,他們的作品,以及京劇戲曲什麼的豈不是要大大貶值了?何況這倆能上上海交大,那智商不算低啊,沒有高人“指點”,能有這“創造藝術”和勇氣?開開腦洞,有沒有想到點什麼。邪教!自己禍害自己,還那麼心甘情願又大義凜然,也就只有邪教能做到了。這只是一種比喻,但是給人的感覺很貼切不是嗎?題目說“為什麼不受有些觀眾待見”,我請問一句,“有些觀眾”是指誰?我可是聽到一句話叫“讓整個相聲界同仇敵愾”!那我想,這裡的有些觀眾應該就是指相聲的觀眾了,剩餘的絕大部分,恐怕就是相聲之外的,小品的,戲曲的,影視的等其他行當的觀眾了。既然如此,那就無所謂啦,“行外人”不待見“行內人”不是很正常嗎,有什麼可奇怪嘛。


黃河的士


因為博士夫婦在《相聲有新人》中的表現與他們的博士身份完全不符,毫無教養、狂妄自大,情商很低。


博士夫婦在《相聲有新人》中不只是有些觀眾不待見,而是絕大多數正常的觀眾都不喜歡他們。

一上臺就狂妄的標榜他們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的身份,好像博士就高人一等似的,完全目中無人;跟郭德綱說話的時候一點禮貌都沒有,用手直接指著郭德綱說,“你不認識我是吧”?說的好像他很有名,別人都認識他一樣,真的是自以為是。

後來送了郭德綱三本書,還說郭德綱能看懂其中的一本就已經很不錯了,太小看人了;最後面很憤怒的問郭德綱,“你不讓我們過是吧”?完全一副急功近利,特別想出名的樣子,這對夫妻真的好惡心。最後被郭德綱完美回應,懟的他們啞口無言,讓觀眾看盡了笑話。





觀眾之所以不喜歡他們,首先他們的公式相聲確實不好笑,根本就不是相聲,連小品都算不上,最多是小學班級文藝晚會上表演的節目那種水平。

不知道他們怎麼會有這麼低的情商,還一個勁兒的以自己的公式相聲為自豪,和正常人的欣賞水平完全不一樣,難道博士真的和普通人不一樣嗎?



他們兩個人完全就不是說相聲的料,最起碼相聲的說學逗唱的基本功都不會,而且還毫無教養,與他們的博士身份完全不符。上海交通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竟然是這樣的,太讓人失望了。


R娛記


術業有專攻,這句話我覺得用在這裡挺貼切的,一個專業說相聲的,和一個半路出家說相聲的,你覺得哪個更靠譜些?還有就是,上海交大的博士,研究的就是這個嗎?那這個博士的水分,確實有點水啊。

這兩天被這個新聞給刷爆了,只想講一句,學歷從來無關乎素質,智商永遠替代不了情商,就憑藉他在臺上留下的那句走著瞧,我覺得這個人狠勁十足,給人的感覺不太想讀書人,更非什麼知識分子,就是感覺有點戾氣,很重,很重。

再說了,口口聲聲的上海交大,學歷真的這麼重要嗎?博士又能說明什麼?還不是素質低下,情商有待考察。

說到此,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一位博士,在上課的時候,有學生對他的拖堂提出質疑,因為他從來都是要求學生,不能遲到,不能早退,但他又經常拖堂,然後有學生問了,我們吃飯早退要扣分,你拖堂怎麼辦啊?當時這個博士,大眼一瞪,語氣特別不好,整個班級都被嚇壞了,問這個學生還想不想畢業了,你信不信我讓你拿不到畢業證,什麼學生,懂不懂得尊師重道,等等吧,後來,不得已那個學生只得道歉,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極大,我總覺得讀書是育人的,可是有些人讀書讀的多了,好像並不太會做人,真的無語。

至於,這對博士夫妻,不好好搞科研,上節目做什麼呢?


小幸福的萌萌雷


我覺得現在的觀眾脾氣變好了,郭德綱即便臉色不算好看,但是也坐住了。如果在老天津、在老北京,像博士夫婦這樣說相聲,沒準真能被轟下臺。沒準還有可能,讓相聲界的老一輩“封殺”!

但是放到現在來說,他們反而通過與郭德綱的互懟,多多少少擴張了點影響,具體是什麼影響,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要不我也不會在晚上的黃金時間,跑到悟空問答來寫關於他們的文章。

我聽一個說相聲的網友說,其實博士夫婦的公式,就是個“小墊話”,連個包袱都不算,那他們的包袱是什麼?可能就是他們送給郭德綱的三本書!

不管你有什麼包袱,能抖的響、抖得好才算本事,反正我學歷低沒看明白,短期內我也不打算對他們的相聲深研究。

但是話說回來了,能走上《相聲有新人》這個節目,也算是有兩下子的,至少比我強多了。但是我特別不明白,他們說相聲怎麼讓我感覺,他們在主攻小品場景呢?並且還有時候,讓人感覺他倆口齒不清。

人生在世,說話不能太絕對,時代是往前發展的,看人也不能因為一個事一棒子打死。郭德綱都能坐的住,何況是觀眾呢?

俗話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博士夫妻有一項很明顯的優勢——年輕,他們進步的餘地還很大。如果他們以後通過學習和努力,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加成熟和精彩,基本功變得更紮實,可能會有很多人關注和喜歡的!但是目前,我還不會去買票看他們的表演!

最後我也總結了一個公式:F=(M+P+D)×C,用通俗的話說:藝術之路的寬度和長度=(謙虛+禮貌+勤奮)×創意。藝術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紅色雄起


四個字:情商太低!

首先他們其實是很棒的,創造了公式相聲,也讓大眾第一次接觸到相聲還可以這樣說……

其次他們輸就輸在太自信、表現的有點狂,讓我們廣大觀眾看著不舒服……

最後從對話中他們輸掉了最後的一點尊嚴,在人們心中博士應該是才學八斗、學富五車,與世無爭的崇高境界,但是他們聽到郭老師不同意見的點評時所表現出的低情商讓人另眼相看,以至於造成人們認為博士生也不過如此嘛的看法。

做藝先做人、成名晚不見得是壞事兒,多學習多沉澱沉澱吧相聲博士夫妻……


新能源行業李公子


首先我們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在該事件未發生時,我相信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過公式相聲,更不知道這兩位創作者是誰,新鮮事物出現必然有它出現的道理,苗阜也在微博澄清了“加入團隊”的理解,暫且認為就是他說的那樣,我們沒有必要添加“力捧”等關鍵詞增加事件力度,也許就是一次友好客氣的支持呢,問題的本身不是說誰力捧,而是事件發生的方式。

再者我們回頭看事件的發生,李宏燁參加節目時表達的內容之所以不被大家接受,是因為他把其他人的節目貶低的一文不值,認為自己的節目才應該代表相聲的未來,作品中也表現出這個觀點,之後咄咄逼人,展現出極強的自我,這些表現和博士頭銜的疊加顯得如此格格不入,讓人大跌眼鏡,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反響,就是因為事件當事人所表現的語言、舉止、行為和博士頭銜帶來的高智商、高教育形成的強烈反差,如果當事人表現出溫和、謙虛的高素質行為和語言,我想不會產生如此反響,再比如如果當事人僅僅是名普通的相聲愛好者,即使表現唐突也不會產生如此反響。

李宏燁夫妻想展現的是自創的,經過自己專業知識打磨的、認為可以成為一種套用公式的相聲,而對相聲的理解也定義為:能夠讓觀眾笑的才叫相聲。所以他對相聲中出現的“柳活”、“太平歌詞”等藝術形式不屑一顧,其實,是他沒有研究中國相聲這種表演形式的起源,以及相聲作為一門表演藝術存在的意義,聽過郭德綱老師的相聲的讀者應該聽過郭老師在節目中對相聲作為一門藝術形式起源的介紹,歷史悠久,是勞動人民和古人生活智慧的熔鍊,是值得傳承和發揚的文化。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都懂得藝術傳承和歷史沉澱,更何況作為一名受到高等教育的博士。

說到這裡,我想說之所以大家不待見他們,並不是因為公式相聲的好壞,而是對李宏燁作為一個個體所表現的修養和素質,以及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博士生所表現出來的素質,一味抬高自己貶低所有的態度肯定不會受到喜愛,就像郭德綱老師在節目中說的那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存在即是合理的,我並不打擊你,我也認同你...”,真是應了一句話“個人修養素質和學歷無關”。


豬小懶Miles


我的搞得像生和博士後的相聲。就像是一個是手工天然打造而成,一個是生產。線上一條龍作業而成。藝術的誕生不同,所以說,敏感的觀眾們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博士後是一個我們該尊重的學位。博士後的象聲確實讓我們又尊重又感覺到可笑。好好的讀書人,你就應該安安心心的讀書,弄出的相聲不如不累,反倒讓人恥笑。特別是還與相聲演員苗阜,打成一團,簡直就是不倫不類。 我覺得博士後的相聲就應該是姜昆他們那樣的。高大上的相聲而不是郭德綱那樣貼地氣。那樣符合大眾老百姓的口味。所以說我對博士後的笑聲真的一點兒也不感冒。只能勸告他們別荒廢了自己學到的知識,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要把這知識。應用到自己的領域裡,別再去把主業當做副業了。這真的讓人覺得可惜,你們還是好好的做一個觀眾,看看郭德綱德雲社的這些演員是怎麼把相聲發揮的。淋漓盡致地是怎麼讓人感覺到是一個微笑的享受。你的自知之明可能會讓觀眾們的視野煥然一新。還是別再說那種高大上有公事的笑聲的。真的不喜歡



伊春美食美客


太把自己當回事。誰知道自己永遠不是個事。不是學歷高就代表在有些特定領域比人家高人一等,或者說強人一籌。你可能擁有較高的學歷,但是在有些領域還是謙卑一點的比較好。畢竟交大現在沒有相聲專業。你們即便是不是也只半路出家!對於沉浸在相聲這個行業裡邊大半輩子的人來說,你們只是晚輩。最起碼的長幼尊卑,禮義廉恥,你們應該作為博士來說。應該是懂得的。何況傳統相聲行業尤其注重,敬師,尊師,兩位博士生的橫空出世除了讓我們看到沒有任何的謙卑以及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其他一無所事!真的是太悲哀如果交大培養出來這種博士,那我不得不說交大也是悲哀的。因為自古以來,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是青古不變的道理,一個博士生的修養如此之低,讓我們再一次刷新了我們的三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