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週期性行業究竟有沒有復甦?

最近週期性行業表現搶眼,認同者有之,懷疑者有之。無論是否認同,都需要對週期性行業復甦的三個問題的進行分析:一、週期性行業復甦的邏輯中長期邏輯是什麼;二、當前投資週期性行業的邏輯是什麼;三、未來持續性如何,應關注哪些重要變量。

首先看週期性行業復甦的中長期邏輯。我們應該是最早推薦投資行業的賣方,2015年底2016初就開始推薦(見《掘金供給革命》)。當時的經濟情況是產能過剩,需求嚴重不足,以PPI為代表的價格出現了連續40多個月的價格下跌,受價格下跌的影響,工業利潤增速持續回落。從行業的基本面看,週期性行業仍在探底的過程中。從市場參與者情緒看,成長股投資深入人心,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對週期性行業都沒有啥興趣,甚至不少行業連研究員都沒有。單單從這些方面看,週期性行業機會不大。我們當時推薦的理由主要是注意到2015年10月份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有望從供給方面改善供求關係帶來週期性行業的好轉,從後來煤炭鋼鐵以及其他週期行業供給側改革以及行業情況看,基本上印證了我們的判斷。從這個角度看,供給側改革是週期性行業復甦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邏輯。之後週期性行業復甦又增加了另外兩個邏輯。其一是以房地產加基建為代表的需求復甦的邏輯。其二是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提出的大搞基建,美國和全球經濟復甦的邏輯。當然也有人認為週期復甦和補庫存有關,實際上庫存是供求匹配之後的結果,庫存的變化最終也是歸結為供給或者需求因素,最核心的因素還是供求的變化。供給側改革、地產加基建代表的需求、以及美國甚至是全球大搞基建的預期這三大因素疊加最終形成期貨和現貨聯動、國際和國內聯動、商品和股票聯動的格局,一起構成了週期性行業復甦的核心邏輯。這三大邏輯集中體現在PPI停止下跌,加速上漲,工業企業效益指標止跌企穩開始出現明顯的回升。也正是這個邏輯,不少資金開始關注和配置週期。

上面三大邏輯是支持週期性行業復甦的核心邏輯,但是由於這三大邏輯的支撐力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和政策力度的變化,也影響週期行業復甦的節奏,進而也影響資金對週期性行業配置的熱情。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春節之後資金對週期性行業再次關注呢?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修復了此前被動搖或者弱化的需求邏輯:一是地方兩會召開,儘管增長目標有所下調,但總體上下調幅度不大。不少地方尤其是新疆推出可觀的投資和基建投資計劃,地方建設熱情高漲,證偽了前期流傳的國家把增長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不要增長的觀點。由於地方兩會是全國兩會的溫度計,市場預期3月3日和5日召開的全國兩會國家仍然會把增長目標設定在6.5%左右,這一目標和2016年6.7%的實際增長率基本持平,穩定了週期性行業的需求預期。二是高頻指標強勁。由於春節因素,1-2月份處於經濟數據的真空期。大家更依賴草根調研的高頻指標來對經濟增長指標做出判斷。從高頻指標例如工程機械、重卡、三四線房地產銷售等情況看,投資品總體上呈現淡季不淡,旺季繼續旺的特徵,也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

從歷史上看週期性行業的趨勢性行情大多都來自於經濟的趨勢性上行,哪怕基於我們偏樂觀的預測,中國經濟的大週期上行也要等到2018年之後,因此儘管我們是週期性行業是最早最堅定的推薦者,我們仍然傾向於週期性行業的復甦更多是恢復性和階段性。基於一季度經濟還不錯以及兩會政策預期,我們維持1季度保持樂觀,之後還需要新的因素推動的觀點不變。一季度之後以下三個方面因素值得重點觀察。一是投資能否穩定甚至超預期。目前投資預期是8%,房地產投資預期是3%,基建投資預期是18%-20%。二是供給側是否有超預期政策出臺,例如更大力度的去產能,去槓桿,煤炭鋼鐵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是否擴大到建材有色化工造船工程機械電力等更多的行業。三是PPI漲幅是否能夠超預期,是前高後低還是前高後不低。

週期性行業究竟有沒有復甦?

2017年PPI走勢

(發表於《大公報》2017年2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