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許褚之子為何會被鍾會斬首示眾?

神經病LY_


許褚之子名為許儀,算是將門虎子,因為他的父親跟隨魏武帝曹操,征戰沙場,幾次把曹操愣是從閻王爺手裡奪了回來,功勳顯著,許褚的兒子因此也繼承了當時許褚的爵位,享受先父應有的待遇,跟隨鍾會伐蜀期間,許儀被任命為鍾會的先鋒大將。



許褚這麼德高望重,許儀也是名門之後了,這種人講道理地位應該很高的,為什麼鍾會說把他殺了就殺了呢?鍾會是怎麼殺許儀的?

蜀漢後期,蜀國的國力已經被連年北伐耗得油盡燈枯,阿斗就算沒有三國演義裡面說得那麼昏庸無能,他也是無能為力了。當時曹魏的實質權力已被司馬家族掌控,司馬懿,司馬師都已相繼去世,魏國最高統治權在司馬昭手裡。

司馬昭敏銳的看出,團滅蜀國的時刻到來了,於是派出後三國的人精,人稱“張良在世”的鐘會作為大軍統帥,派許褚之子許儀作為鍾會手下的先鋒大將征伐西蜀。

要想直取蜀漢,當時必經之路就是要拿下漢中,在鍾會的大軍攻打漢中前面的據點的時候,許儀作為先鋒大將,理應打頭陣給大軍開路,守關的蜀將盧遜收到情報,有魏軍來襲,提前在關前的木橋兩側埋伏好了士兵,就這樣鍾會的大軍首戰就失利受挫了。

更尷尬的是,由於木橋的質量不好,是個豆腐渣工程,木橋上突然被踩出個破洞,鍾會的戰馬瞬間就馬失前蹄,被那個破洞給絆倒了,馬摔倒了不要緊,鍾會可就糗了,當場被摔成嘴啃泥,這給鍾會氣的呀。

事後鍾會直接找許儀算賬:“作為先鋒大將為什麼不把前方路況地形勘察好,就因為你翫忽職守,導致大軍挫了銳氣擾亂你軍心,大家都說我鍾會年輕無能只會紙上談兵!來人,把他拖出去斬了!”大家怎麼勸都沒有用,還有人拿他是許褚的兒子說事,可是鍾會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給懟了回去,就這樣,一代名將之後就這麼被年輕剛出道沒多久的鐘會給弄死了。

按說許儀罪不至死啊,他武藝雖然跟他爹差很遠,不過並不是窩囊廢啊,當時掩護鍾會等人撤退的時候還擊退幾十號追兵呢。

再說了,木橋出了事故,你鍾會也不能賴人家許儀啊,蜀國的木橋質量不好,那是承建方的毛病,憑什麼怪魏國將領啊?這不是明顯強行甩鍋嗎?

沒錯,這就是外寬內忌的鐘會強行甩鍋,甚至還是預謀已久的強行甩鍋,故意想除掉許儀。


鍾會殺許儀,除了他性格使然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出於對自己當前局面的考慮蓄謀已久的。

說到鍾會的性格之前,先提一提他的家庭,因為兒時的成長環境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性格。鍾會是曹魏時期書法大佬鍾繇最小的兒子,鍾繇可以說不僅僅是老來得子,甚至是快入土了才等到這個時刻,鍾繇六七十歲的時候,有一天跟自己的小妾共度良宵,萬萬沒想到自己還能有讓小妾懷孕的功能,於是鍾會就這麼誕生了。

鍾會大概三四歲的時候,他父親鍾繇就駕鶴西去。我還記得吳秀波主演的《軍師聯盟》裡面,還有鍾繇和鍾會一起幫著曹操審案子的橋段。現在我可以告訴你們,那純屬扯淡。

鍾會的哥哥姐姐們,自打鐘會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都在嫌棄鍾會,他們覺得他們是嫡子,鍾會就是個庶出,等鍾繇去世了之後就沒有一個待見他的,鍾會就在這樣一種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環境中成長的,這也就形成了鍾會外寬內忌、睚眥必報、內心陰暗的性格。

鍾會沒出名的時候曾經拜訪過當時的文學家兼樂壇大佬的嵇康,嵇康壓根就看不上鍾會,也就對他十分傲慢,甚至之後都不再理他。鍾會心裡當時就拿個小本本記下來了,等到鍾會被司馬昭賞識,鍾會立馬就汙衊陷害嵇康,告他的黑狀,於是司馬昭可能是出於對鍾會這個人才的偏袒和愛護,立即就把嵇康給處死了。

所以說,當時伐蜀的時候,守著三軍將士,鍾會從馬上摔了下來,以他的性格當然會十分震怒,氣兒也就全撒到許儀身上了,這還不夠,他死了鍾會才能解氣。

殺許儀為了平復情緒,這只是一個小方面,最大的原因,一是殺人立威,二就是給那幫司馬昭派來監視鍾會的眼線看看,脫離了司馬昭你們什麼也不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還是得聽我的。

鍾會最開始是給司馬昭當謀士的,就跟當年曹操時代的司馬懿差不多,伐蜀之戰是鍾會第一次領兵打仗,作為一軍統帥的他很年輕,才三十多歲,要是不殺雞儆猴,恐怕不會服眾,於是他要找一個合適的“殺雞”人選,正好冒出個許儀做先鋒,從鍾會知道他當先鋒那一刻起,他的心裡暗暗一笑:“小雞仔,你小子死期到了。”

就算沒有鍾會從馬上摔下來這件事,照樣會找許儀的麻煩,鍾會完全可以找到別的一百個藉口,欲加於罪,何患無辭嘛。

這個小雞仔多完美,許儀還是許褚之子,曹魏名門之後,名義上還很高大上。把他殺了,眾人心生恐懼,上級司馬昭還不能治鍾會的罪,畢竟許褚是曹氏手下的一把手,現在曹氏已經大權旁落名存實亡了,許儀說穿了就是掛個高大上的名而已,這不正好是適合“殺雞”的理想對象嘛,這許褚要是泉下有知,肯定氣得要從棺材板裡跳出來。



那麼震懾司馬昭的眼線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得從鍾會剛提出伐蜀方略的時候說起,鍾會這個人不是個省油的燈,工於心計,善於權計,屬於各種腹黑的那種,早就懷有異心,一直在不斷地尋找機會,為自立做準備。

鍾會伐蜀這一戰略方針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他建立戰功只是表象,最終目的就是通過佔領蜀國,利用蜀國的資源和人力跟司馬昭抗衡從而自立一方。為了他自己的小算盤,於是就想趁機榨乾司馬昭一把,耗掉魏國的國力,從而鍾會能在蜀漢立足得更穩,他跟司馬昭獅子大開口,要走了魏國大半的兵力軍備器械,和足夠大軍吃好久的糧草,這還不夠,還以“為了做出伐吳的架勢,使吳國不敢來支援”為藉口大肆修建了N多的戰船。

那司馬昭是什麼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得到了司馬懿真傳的司馬昭,能看不出來鍾會那點小心思?人家司馬家就是靠贏一手篡權得來的今天,能不防著你這一手?天天打大雁還能讓雁啄了眼?

司馬昭當然要採取措施,他派了監軍衛瓘、護軍胡烈作為安插在鍾會身邊的眼線,鍾會的部將田續、龐會、丘建也都是司馬昭的死忠粉。總之鐘會周圍處處有人盯著他,鍾會也很聰明,這一招他也早就看出來了,所以說當他看到先鋒大將、名門之後、對曹魏忠心不二的許儀之後,他就心生一計,就拿他的項上人頭,來震懾司馬昭的那幫“腦殘粉”——在司馬昭身邊,你們是活親爹,不在司馬昭身邊,你們就是一幫爛小弟。在我身邊就要聽我的,把我惹怒了,高幹子弟我都敢殺,難不成我還怕你們???

鍾會雖然說年少有為,“張良在世”,不過年輕的他跟狐狸一般的司馬昭比起來還是太嫩了,最終因為和姜維自立復國計劃的失敗,而被亂軍殺死,一代天才就這樣淪為了司馬昭的政治犧牲品,甚是可惜。


歷來現實



曹操創業稱王,他的‘左膀’‘右臂’輔助良多。‘左膀’是他的宗室家族中人,比如曹仁曹洪、夏侯哥倆、曹真曹休等族中兄弟子侄。‘右臂’是他信重的外姓帥才將勇,如張遼、許褚、徐晃、張郃等。這種創業構架,就是在現今很多私人企業管理層中,也多為常見。自家親戚,最為放心,外姓英才,恩澤留之,不失為一種管理好方法。

要說曹操在“右臂”中最最信任的是誰,許褚排第二,沒人敢稱第一。許褚字仲康,安徽亳州人。容貌雄毅,勇力過人。他年輕時,世道亂,盜匪四起。為了平安,他帶領村裡親族中人,建了壁塢{塢:防衛用的小堡}。時有流寇來襲,圍困數日,在許褚的帶領下,以少敵眾,寇終不得入。後來塢內缺糧,許褚與寇匪商談,用二十頭牛換流寇的糧食。交易當日,有一頭牛折回,許褚拽其尾,硬生生拖了一百多步,把牛送到寇營中。眾寇大為震驚,第二天就退兵,另擾它方去了。

後來,許褚帶了不少村中的宗族中人、精壯少年,投奔了曹操。許褚每戰奮勇當先,斬將奪旗。曹操甚為青睞,曾說:此吾之樊噲也。把許褚比作漢初劉邦最信任的悍將樊噲。許褚也不負寵信,多次於戰陣之中,不惜性命,救下曹操。官渡之戰時,有曹操手下兩將欲反,陰謀刺殺曹操投效袁紹。借拜見曹操欲行謀刺,恰逢許褚入帳,被許褚立喝擊殺。潼關與軍閥馬超作戰,曹操大意,被馬超騎兵圍住,許褚又是憑武勇,搶得小船保護曹操撤離。敵方箭發如雨,許褚一手持馬鞍擋箭,一手搖櫓,於萬險中救出曹操。


曹操亦厚待許褚甚深,封他為關內侯,中堅將軍。並且把當初跟隨許褚的村中族人、精壯,全都論功,升了將軍、都尉、校尉等武官職位。後來曹操亡故,許褚守靈,痛哭到吐血。可見此二人恩信非比一般。魏明帝曺叡{曹操的孫子}即位後,許褚病故,諡號為壯侯。他的兒子許儀沾光,可以世襲。

但可惜是許儀卻沒有享受官二代的福氣,在參加伐蜀戰役中,被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的鐘會所殺。

鍾會何許人也?司馬昭第一心腹。在司馬昭奪權欺壓曹魏政權中,鍾會已屢立其功。鍾會是潁川士族之後,太傅、大書法家鍾繇的幼子。標準的官宦士族之後。根據《世說新語》記載,名門公子鍾會在年輕時,就與同樣士族出身的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有親密交往。而他的機智才華,當時人就喻為有張良之範兒。司馬昭之所以升為大司馬、輔政,與曹魏抗衡,逐步奪權,鍾會出謀劃策,助力堪稱第一。鍾會寧願在大將軍司馬昭府內任記室,,不接受魏朝廷任命的太僕,說明鍾會是司馬氏篡權魏朝的主要心腹之一。 伐蜀,就是鍾會與司馬昭縱論形勢、共同策劃的戰略。

公元263年,魏國舉兵攻打蜀國。鍾會為帥,命令牙門將許儀{許褚之子},在前修路,自已率軍跟在其後。卻發生了一件意外,過橋時,戰馬陷入坑中。鍾會大怒,定了架橋開路先鋒許儀翫忽職守之罪,將許儀斬首。所屬軍隊,無不驚恐畏懼。

不動腦的話,許儀辦事不利,鍾會殺之,無有過錯。細思之,真的則另有政治方面的邏輯蹊蹺。當時形勢,司馬氏與魏家第四代帝王,因為權爭,已同水火。以司馬昭為代表的司馬家派系勢力基本把控了魏家朝堂勢力,一代豪雄的曹操的曾孫,已無祖上曹操當年的霸氣雄才。 朝堂之上,歷來是幾個世族官家把持,他們之間往往結盟,聯姻。從而形成圈子、派系。

許儀雖為虎體鵷班之將,得到虎父功蔭,但祖輩卻無功業,不是世家大族。至多是官二代而已,而這種官二代,在魏都城不可勝數,放在世家大族的圈子裡,號都掛不上。在司馬氏專權之勢下,抗爭使不上勁,諂媚司馬又恐負了魏家信寵之恩。只能是做好自己的職務再說。卻沒想到,會被鍾會拿來作了嚴軍紀、樹軍威的“典型”。 鍾會敢於拿許儀開刀,說明司馬昭勢力已是權傾朝野,殺許儀,不只給自己立了軍威,還無形助了司馬氏一把,可以讓原先的曹系人馬重新考慮一下站隊問題。反過來說,若魏王在世或許褚尚在,借給鍾會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的吧。



後來鍾會拿下西蜀,兵多將廣,心生狂意,欲反襲中原,稱尊天下。被老謀深算的司馬昭擊敗身死,年僅四十。《三國志-鍾會傳》中評論鍾會心大志迂{迂:不合時宜、不切實際},確實在理。鍾會雖腹有錦繡,卻行事驕狂。殺許儀,當時雖有益多,一旦自己有反心,卻又成弊。曹系舊人整不了司馬氏,還不借機整整你這個驕橫之人。

鍾會身死前,不知有沒有後悔,殺許儀,幫了司馬氏大忙,自己卻樹了暗敵。早知事情發展到自己要獨大王業的份上,多多拉攏一些魏太祖曹操身邊的後人了。


我是愛看古書愛侃古事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只能說撞槍口上了!

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

最直接原因是許儀在前修路,結果鍾會走時馬足失陷,許儀任務失敗,斬首示重。

但僅僅一個修道不利的罪名便能要許儀的性命?恐怕鍾會別有所圖。

主要便是立威,鍾會之前一直做的是謀士的活,給司馬昭擦屁股,做他的小跟班,突然間成為伐蜀的大元帥,統帥十餘萬大軍,恐怕也沒人服他,鄧艾,諸葛緒這等宿將只有偏師三萬,只能打輔助,為什麼鍾會這個馬屁精卻能做司令官,所以鍾會要殺人立威,而許儀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殺個許儀,立馬威震全軍,大家都明白鍾會不是個軟柿子,假節不是鬧著玩的。許儀,有功王室,可惜是魏,鍾會是抱著司馬昭大腿的,殺起原魏國官員可是沒有一點壓力,司馬昭也樂見其成,巴不得他多殺幾個呢?

鍾會威嚴已立,諸軍自是不敢違命,所以後來鄧艾遨請諸葛緒一起偷陰平,諸葛緒以沒有命令為由拒絕了,他可不敢私自行動,萬一鍾會生氣把他也砍了怎麼辦。

相反鄧艾卻不鳥鍾會,因為他資歷高,戰功多,還是跟司馬懿混的,鍾會可啃不動他!(有反叛罪名也是押回長安)

腦洞一下,那個坑不會是鍾會派心腹挖的吧,那鍾會真是鐵了心拿許儀開刀了,一面讓人開道,一面派人挖坑,那許儀可死的真慘!



老白的歷史課


三國裡的“虎痴”許褚狠人一枚,深得曹操和曹丕信任,並且他的兒子們也受到了老曹家的厚待。然而,在許褚死後,許褚的兒子許儀竟然被鍾會斬首示眾。那麼,為何鍾會非要將許褚之子許儀斬首示眾呢,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

虎痴許褚,力大無窮,跟隨曹操後,擔任曹操的貼身保鏢,是曹操數一數二的武將,論功績,他的功績遠遠勝於他的前任典韋,數次救了曹操的老命,深得曹操的信任,被曹老闆稱之為“此吾之樊噲也”。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許褚痛哭吐血。後來,曹丕稱帝,封許褚萬歲亭侯,升為武衛將軍,總督中軍禁兵,繼續擔任曹丕的護衛工作。

公元227年,曹叡即位後,又進封許褚為牟鄉侯,並且賜其子一人為關內侯。再後來,許褚病故,曹叡感念許褚的忠勇,就又封了他的兩個子孫為關內侯。可以說,許褚的子孫憑藉著許褚的功勞,直接獲得侯爵,本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禍福相依,也給他們惹了大麻煩。

這一切都要從公元263年說起,司馬昭命令鍾會、鄧艾、諸葛緒三人兵分三路進攻蜀國。而許褚的兒子許儀擔任鍾會大軍的開路先鋒,本來就是出來歷練一番,但是萬萬沒想到在經過一座橋的時候,主將鍾會的戰馬蹄陷入坑中,鍾會勃然大怒,直接命人將許儀斬首。按理說,蜀國的木橋質量不好,導致鍾會戰馬蹄陷入坑中,是一個意外,要怨就怨蜀國的木橋質量太差,許儀頂多就是失察之罪,罪不容誅。那麼,為何鍾會一定要殺死許儀呢?

真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許褚情商不高,得罪人太多,為子孫招致了禍事。許褚作為曹操的貼身保鏢,對曹操忠心不二,深得曹操的信任,但是他卻情商不高,得罪了很多人,為自己的兒子之死埋下了禍根。最為著名的事情就是曹操的宗親大將曹仁進宮拜見曹操,因曹操在自己的寢殿沒有出來,曹仁就拉著許褚到一邊,聯絡聯絡感情,但是被許褚直接拒絕,搞得曹仁很沒有面子,招致曹仁記恨。由此可見,許褚這個人情商不高,很有可能得罪了很多人,就包括鍾會。因此,鍾會才不顧及許儀之父許褚立下的汗馬功勞,直接將許儀給斬首來了。

當然上面一點是其中原因,但並非是最主要的原因。鍾會之所以要殺許褚之子許儀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要立威,殺雞儆猴。這次伐蜀,可是鍾會第一次作為主帥領兵打仗,之前他主要是司馬家的謀士,文人一個,這次他領兵打仗,手下的武將們難免有所不服,他急切地需要立威。顯然許褚之子許儀就是最佳人選,因為這個許儀將門虎子,不僅他老爸許褚戰功赫赫,而且他自己還有爵位,只要鍾會將這樣一個權貴給殺了,下面的那些將領們還有誰不服的呢?

於是乎,許褚的兒子許儀就成了鍾會的墊腳石。雖然鍾會斬殺許儀後,諸軍聽說後,無不驚恐畏懼。但是當鍾會造反時,他手下的將領依然不聽他的命令,最後鍾會和姜維一起被反殺,可見這鐘會的如意算盤還是打空了,許儀是白死了。

總之,禍福相依,許褚之子許儀之死,就因為他顯赫的家世,成了鍾會殺雞儆猴的墊腳石,因此被鍾會所殺。在三國這盤棋局中,人人都是棋子,要麼擺佈別人,要麼就被人擺佈,唯有強者才能掌控一切,玩弄天下。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鍾會斬殺許儀的事情在《三國志》中有記載,可見此事並不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羅貫中把鍾會的人物性格和處境表現的淋漓盡致,也為後來鍾會失敗埋下伏筆,那麼鍾會為何要和作為牙門將的許儀過不過去呢?結合歷史事實,原因有以下兩個:

第一,鍾會需要有分量的人頭來震懾全軍。

鍾會雖然和司馬昭走得近,但是鍾會一直和軍隊沒有什麼關係,也沒有從軍經歷,在軍中並沒有嫡系,因此鍾會其實並沒有威望來統帥全軍,他依靠的是司馬昭的命令來指揮全軍。為了增強鍾會的威望,司馬昭在洛陽舉行了誓師大會,讓全軍認同鍾會的領導地位。

威望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鍾會,提高威望有兩個辦法:一種就是領軍打勝仗,通過擊敗敵軍來提高威望,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斬殺不遵軍紀的士兵或者將領來震懾全軍達到令行禁止的地步,這也可以提高威望。現在暫時沒有打仗,還在行軍途中,年輕氣盛的鐘會有些急於提高威望,他就是採取了第二種方式,那就是抓一個有威望的將領斬殺提高自己的威望。

第二,許儀其人其事。

許儀的父親是許諸,他是曹操手下的虎將,為曹操東征西討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曹氏家族鐵桿支持,無論曹操在世還是曹丕,曹睿以及曹爽時期,許家一直都是支持曹家,但是無奈人丁單薄,勢力也是日薄西山,要想重獲父輩榮耀只能在軍中立下戰功,這次討伐蜀漢就是一次機會。

但是許家雖然有功於王室,但是並不受司馬家待見,許儀在軍中也一直只是一個牙門將。許儀雖然只是一個牙門將但是在軍中的威望比較高,很多人對於許儀也是非常欽佩。如果鍾會拿一個這樣的人頭顱來震懾全軍是絕好不過了。根據《三國志》鍾會傳記載:

儀者,許褚之於,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一個威震天下的大將之子說殺就被殺了,沒有絲毫猶豫,至此誰還敢不服呢?一個有威望的人頭就讓鍾會徹底的征服了十幾萬大軍,一本萬利的買實在划算。鍾會既為司馬昭拔除了曹家最後在軍中勢力,也為自己樹立了威望,即使日後回去,司馬昭也不會為一個這樣的人而懲罰鍾會吧。

總而言之,許儀在一個錯誤的時間跟著一個錯誤的統帥最後把自己的性命給葬送了,也確實有些冤枉。在既得罪鍾會的情況又不受司馬家的待見,想不死都有些困難了。


笑看三國風雲


鍾會這樣做是為了殺雞儆猴,樹立軍威,同時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

許褚的兒子叫許儀,曹魏滅蜀時隨軍出征,歸屬鍾會所部。由於道路難行,鍾會命許儀為先鋒,負責開路修橋。但許儀所修橋路出了問題,鍾會騎馬過橋時馬蹄踏穿了橋面陷於泥沙之中,差點把鍾會閃下馬來。鍾會大怒,便以此治許儀死罪,將其斬首示眾。

許儀確實有錯,但這個錯誤還沒嚴重到要掉腦袋的地步。鍾會完全可以打他幾軍棍、罰他俸祿,或者降他的職位來處罰他。

再說大軍出征還未交戰就斬先鋒大將,這是非常不吉利的。況且許儀還是曹魏三世功臣許褚之子,鍾會這樣痛下殺手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

當然不是。鍾會非常清楚許儀的家庭背景,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藉此機會殺雞儆猴,樹立軍威。況且殺掉許儀還可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可謂一箭雙鵰。

鍾會是太傅鍾繇的兒子,年幼之時就受到司馬懿的賞識。求學時和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來往密切,關係很好。高平陵事變中,鍾會為司馬氏出謀劃策,成為門下重要幕僚,受到重用。

到263年時,鍾會被司馬昭任命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此時曹魏政權早已被司馬昭架空了,曹魏皇帝曹奐形同傀儡,朝中大臣都是司馬昭的心腹。忠於曹魏的臣子要麼被殺,要麼受到排擠,在曹魏已經喪失了話語權。

鍾會首次率軍出征,需要在軍中樹立威信。而立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不影響自己前途的前提下,嚴懲有關係有背景的人員。恰巧許儀就是這麼一個人。

許儀的父親許褚是曹魏的忠臣,由於他不是司馬氏這邊的人,所以得不到重用。但他還是憑藉父親的關係在軍中謀得了一個職位,雖然只是一個牙門將(相當於偏將),但多少還是有些地位的。

所以對於鍾會來說,此時藉機殺掉許儀是最合適的,既能樹立威信,又能表面自己的政治立場。而他殺掉許儀後,“諸軍聞之,莫不震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司馬昭也沒有追究他的責任,許褚的兒子都被我的人殺了,司馬昭心裡早已樂開花了。


石頭說歷史


虎痴-許褚,三國時期曹魏猛將。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有一次,因為沒有糧食許褚不得已和賊寇用牛交換糧食,可是牛它自己又跑回來了,而許褚二話沒說直接拖著牛尾巴走了百十步。賊寇大驚,紛紛逃竄,自此許褚威震淮汝。

許褚後來歸順曹操,成為其護衛,多次救曹操性命,深受信用,官封總督中軍禁兵。



一生忠於一人,在其位謀其職。這是許褚一生的寫照。許褚只聽從曹操的命令,沒有過多理會其他人,專心保護曹操的安全,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曹操手下的大將曹仁從荊州趕來朝謁,曹操在自己寢殿尚未出來,在外面看到了許褚,就請他去偏殿坐坐。許褚一副愛搭不理的表情,就說:“魏王(曹操)快要出來了”,轉身走了。曹仁感到沒面子,對許褚怨恨起來。


許褚死後,其子許儀繼承其父牟鄉侯爵位,而以前的許褚得罪的人紛紛指向許儀。在鍾會伐蜀時,任命許儀為先鋒遇山開路遇河搭橋,自己親率大軍隨後來。不過鍾會騎馬經過一座橋時,陷入坑中,找一個沒有把事辦好的藉口就直接把許儀斬首示眾。


歷史長廊展


許儀死得有點冤,263年,司馬昭讓言蜀漢可伐的鐘會為主帥帶十萬兵馬為主,命徵西將軍鄧艾率軍三萬進攻牽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維軍,命雍州刺史諸葛緒領兵三萬進駐陰平橋頭,堵住姜維回師之路。部署已定,大軍出發,鍾會讓許褚之子牙門將許儀當先鋒,先鋒一職,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責任,許儀在前開路,工作不夠完美,鍾會大軍通過時,座下馬不慎踩到一處泥坑,差點把鍾會甩下馬來,鍾會大怒,不顧眾將的勸阻,以先鋒沒有盡責為由,在軍中斬殺許儀。


許儀是虎將之後,事實上卻沒有多少出彩表現和戰績,應該是父蔭得以上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許褚人稱虎侯,從黃巾之亂築塢保民到跟隨曹操,一生身先士卒,打仗時悍不畏死常衝鋒在前,攻打宛城時為先登,得到曹操賞識,收在身邊為近衛,與典韋齊名。當上近衛隊長又鐵面無私,全心全意為領導的安危著想,曾以將軍雖親在外,褚雖疏重任在身為由,拒絕半夜有急事前來見曹操彙報的曹仁。

潼關曹馬大戰,馬超邀請曹操陣前對話,打算憑自己武力突襲殺死曹操,曹操雖上前答話,卻帶著許褚在側保護,馬超得知其人就是虎痴虎侯,忌憚不已,自問沒有把握突擊成功而不敢動手。過後,曹操回想與馬超交談時,他的眼光遊移不定,神情繃緊似欲有所圖,細思良久才恍然大悟說,幾為小賊所算,幸好仲康在我左右!(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便專門為他設立官職,封為武衛中郎將,又因有渡河救曹之功,更受倚重。許褚死後,其子許儀繼承中牟侯位,在戰陣上未見功績,到伐蜀這一年身死。


鍾會殺死許儀,是小題大做,殺人立威以震懾大軍。三路軍統帥只有鍾會沒有當過主帥的經歷,之前他總是以司馬家謀士出現,打探消息和圖謀設局,曹髦欲利用司馬師死在陣前的機會,令司馬昭許昌待命聽封,命傅嘏率大軍回洛陽欲收回軍權,被鍾會識破,請司馬昭自率大軍還京,又獻奇謀平定諸葛誕叛亂,人稱張良再世。(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在司馬集團中舉足輕重,惜沒有獨率一軍的資歷經驗,而伐蜀又是軍國大事,不容有失,大凡此時,主帥必會藉機殺人立威,誰碰上就倒黴,而許儀父親為虎將聞名三軍,又為曹家所喜重,用來殺雞儆猴條件適合,正如孫武斬吳王闔閭愛姬樹威一般。

鍾會的立威動作還不止在這一處,殺了許儀後三軍懍然,無不懾服,收到預期效果。而三路軍其他二路受命合擊姜維,鄧艾雖打敗姜維卻也讓其軍遁走,而諸葛緒守在陰平橋頭截堵姜維,也被他以假裝要進攻雍州的姿態嚇著,怕轄地有失,收兵回守,讓姜維得以從容入川,與董厥等軍會合,共守劍閣阻擋鍾會大軍。二路都達不到預期目標,鄧艾是名將老將,連司馬昭也忌憚三分,鍾會不敢下手,就挑軟的諸葛緒捏,以誤軍機的罪名奪了他的軍權,兵士收歸帳下,三路軍變成二路軍。


南方鵬


很簡單,許褚之子因為犯了錯誤,遇到了自信心和驕橫之心正處於上升期的鐘會,所以被殺。

當然了,這只是許儀被殺的藉口,真實的原因就是因為許儀是許褚的兒子。

許褚的兒子叫許儀,因為鍾會伐蜀時,許儀擔任先鋒負責修路鋪橋,顯然橋沒修好,鍾會經過時,戰馬陷入坑中,鍾會因此而殺許儀。



當時的許儀是個牙門將軍,這事可重可輕,如果要嚴肅軍紀,可以斬殺;如果要糾正錯誤,可以讓許儀帶罪立功,或者貶官罷爵,何必殺呢?而且其父是許褚,曹操時代的名將,曹操身邊有名的護衛保鏢,功勞巨大,何必殺呢?

問題恰恰在這裡。許褚是曹操的保鏢,與曹操非常親近,許褚的兒子從天然上就應該更加接近曹氏政權,但問題是當時的曹魏是司馬昭掌權,鍾會的行為,更加符合司馬昭的心意,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鍾會要殺許儀了。



但要完全明白鍾會的行為,還得了解鍾會的經歷。

鍾會出身名門士族潁川鍾氏,是太傅鍾繇的最小的兒子,從小就聰慧敏捷,精通玄學,出仕後受到司馬懿父子的賞識,成為司馬氏幕僚,協助司馬氏平定淮南三叛中的二次叛亂,在司馬師去世後,阻止曹魏皇帝曹髦奪回大權,還陷害殺害了嵇康,嵇康是誰?曹操的曾孫女婿,當時的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鍾會的一系列行為,都是迎合司馬氏,而反對曹魏宗親的行為,不僅如此,鍾會還善於迎合司馬昭,曹魏皇帝曹髦被司馬昭手下賈充指使成濟殺害,司馬昭為了轉移注意力,準備伐蜀,當時的司馬昭手下大部分人都反對伐蜀,包括鄧艾都反對,而唯有鍾會全力支持司馬昭伐蜀。



說到這裡,就很容易理解鍾會殺許儀的行為了,唯一不好理解的就是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鍾會以一個謀士的身份首次領軍就謀反,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從鍾會謀反僅僅三天就被殺來看,鍾會的準備完全不足,不像是長期謀劃的結果,更像是臨時起意。

從殺許儀,罷免諸葛緒來看,鍾會在伐蜀早期的行為更像是獨攬大權,而不是早有預謀。被姜難堵在劍閣時,鍾會甚至有了退後人的打算,司馬昭的這次伐蜀,魏國大部分都認為不會成功,要不是鄧艾的奇襲陰平,估計也就是一次不成功的軍事行動。



而正因為伐蜀的成功,最大功臣鄧艾被誣陷,使得鍾會獨掌魏國18萬大軍,及蜀國近8萬降軍,讓鍾會的野心一下子膨脹起來了,鍾會在伐蜀前,因為受司馬氏的寵信,步步高昇,朝廷大小事情,鍾會都有插手,鍾會的自信心和驕橫之心日 漸增長,人不是一下子膨脹的,都是經歷一個又一個的的過程才會膨脹得失去自我。

到鍾會獨掌蜀漢大權及近26萬大軍時,鍾會臨時起意,想自立為王,而姜維的說辭不過是鍾會內心的想法一致罷了,若不是鍾會自身的野心,姜維也不可能說的動鍾會謀反,也許這才是鍾會謀反的真正原因。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許褚是喜歡三國的朋友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曹操身邊的親信大將,武藝超群忠心耿耿,跟隨曹操東征西討,幾次三番在危急關頭救過曹操的性命,可以說是戰功卓著,曹操對許褚非常信任和倚重,稱他為自己的樊噲。後來的曹丕和曹睿對許褚和他的後人也非常好。


許褚死後,他的兒子許儀繼承了許褚牟鄉侯的爵位,在軍隊中當上了牙門將。但是許儀後來為什麼又會被鍾會所殺呢?

公元263年,司馬昭命令鍾會和鄧艾率大軍分三路進攻蜀國。許儀跟隨鍾會一路伐蜀,大軍出發後,鍾會命令牙門將許儀為先鋒先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鍾會的大軍隨後通過一座橋時,因為經過的人馬很多,橋面被踩出了一個大洞,鍾會經過時,他的戰馬正好陷入了洞中,鍾會因此怒不可遏,不顧眾將士苦苦求情,執意將許儀當場斬首。


其實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那麼鍾會為什麼非要殺許儀呢?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鍾會性格陰暗孤僻,氣量狹小,睚眥必報。一點沒有容人之量。

二:殺雞儆猴,借殺許儀樹立鍾會個人權威,震懾全軍,以便以後可以獨斷專行。

三:許儀不是出身世家大族,殺他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因為許褚對曹魏忠心耿耿,司馬家族對此頗為忌恨,鍾會藉此可以向司馬昭表示忠心。


但是鍾會的濫殺無辜也招來了大家的無聲抗議,後來鍾會在成都叛亂時,手下的將軍和士兵們都集體反抗,鍾會也最終眾叛親離身敗名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